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景點介紹>

泰山景點介紹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3.06W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那麼去泰山的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快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泰山景點介紹導遊詞

泰山景點介紹導遊詞【1】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爲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

據傳秦始皇登臨泰山時,山高坡陡,轎伕汗出如雨,過於勞累時便沿途休息,到了山頂,皇帝想到轎伕也非常辛苦,於是問隨從:轎伕休息了幾次?答曰:十八次。十八盤因此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傳說秦始皇登臨泰山時,要多次下轎參拜泰山神,轎伕總是盼望藉此有休息的機會。因皇帝下轎十八次,所以轎伕也就盼了十八次。因“盤”與“盼”諧音,後來“十八盼”就演變成了十八盤。

十八盤從下往上分爲“慢十八盤”、“不緊不慢十八盤”和“緊十八盤”,這“緊”和“慢”指的是坡度的陡緩。不過千萬不要被它們的名字所迷惑,其實整段路下來,讓人感覺最耗體力的,竟然是那開頭的“慢十八盤”。

十八盤的頂端便是南天門。走完十八盤迴首再望十八盤,猶如“天梯”懸掛在泰山的胸前,又像一條細白練懸掛於南天門下,壯觀至極。

泰山景點介紹導遊詞【2】

天貺(kuang)殿爲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屬於山東岱廟的主體建築。"天貺"即天賜的意思。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書"降於泰山,宋真宗即於次年在泰山興建天貺殿,以謝上天。整座大殿雕樑彩棟,貼金繪垣,丹牆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殿主祀東嶽大帝。天貺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亦稱"東方三大殿"。

天貺殿爲岱廟的`主體建築, 位於岱廟仁安門北側,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

公元1008年,宋、遼在澶淵(今河南濮陽)交戰,宋真宗雖大勝遼軍,但無心再戰,卻簽訂了屈辱的條約,歷史上稱爲"澶淵之盟"。宋真宗爲了平息朝野的怨憤之情,鞏固其統治地位,他採納了副宰相王欽若策謀的"天降昭書"的騙局,於同年十月率領羣臣,車載"天書"來到泰山,舉行了隆重的答謝天恩告祭大禮,並定於每年六月初六爲"天貺節"。笠年,下詔擴建岱廟,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礎上,建造了天貺殿。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太和殿建成,比天貺殿晚了411年。大成殿建成無考,有史記載是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時,移今址。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下詔更名爲"大成殿",比天貺殿晚12年。

泰山景點介紹導遊詞【3】

岱廟俗稱“東嶽廟”,坐落於山東省泰山的南麓。

泰山位居五嶽之首,岱廟是泰山規模最大的建築羣。自秦漢以來,就成爲歷代帝王封禪泰山,舉行盛典的地方。至唐宋時期達到鼎盛,有殿宇樓閣八百多間,金、元、明、清各代又屢經修葺增擴,遂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岱廟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羣。

岱廟佔地面積約96500平方米,雉堞周匝,四隅角樓,四面闢門,廟內的建築可分中、東、西三路。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爲正陽門、遙參亭、天貺殿、寢宮;東路爲鐘樓、漢柏院、東御座;西路爲鼓樓、唐槐院、道舍院。

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殿共九間,長48.7米,寬19.8米,高22.3米,臺基爲石築,白石雕欄環繞四周,重檐歇山式殿頂,黃琉璃瓦覆蓋。殿內保存有巨幅宋代壁畫《啓蹕迴鑾圖》,長62米,高3.3米,描繪了東嶽泰山之神出巡時浩浩蕩蕩的場面,共有人物630餘名,並繪有各類珍禽異獸、山石樹木、宮殿樓閣等,構圖嚴謹,疏密相間,氣勢磅礴,筆法流暢。所繪人物根據不同的身份,各具神態,尊卑有別,後代雖然又多次增補,但仍不失宋代的畫風,是十分難得的研究資料。

岱廟東路末端的仿木結構銅亭,是中國屈指可數的珍貴銅鑄大型建築之一。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原在泰山頂峯碧霞祠內,是奉祀碧霞元君之所,1972年移至岱廟內。銅亭長4.4米,寬3.4米,造型端莊渾厚,鑄造工藝極爲精湛,堪稱中國古代銅鑄藝術的精品

岱廟內碑碣林立,保存着歷代的修廟祭告碑、經幢、題名、詩刻等共計151方,一直有碑林的名號。藏於東御座的秦二世詔書石刻,是以公元前209年李斯的篆書鐫刻而成的,是目前中國保存的最爲古老的文字石刻之一。藏於漢柏院的東漢建寧元年(168年)的衡方碑、中平三年(18年)張遷碑、西晉泰始八年(272年)孫夫人碑和唐神寶寺碑、漢張衡不忘碑等,都是著名的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