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與狼》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9.74K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彼得與狼》小學音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彼得與狼》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背景分析]

本文借用“藝術音樂”一詞,試圖將所闡述的內容既區別於通俗流行音樂又不僅僅指古典音樂,而是一切優秀的、有意思的、能引發人進行思考的音樂。

我們知道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的地方是它內涵深刻,能發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於低俗。古典音樂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爲衆人所喜愛。可以這麼說,古典音樂是音樂學習的根,是進行一切音樂鑑賞活動的本。作爲音樂教師,將包括古典音樂在內的藝術音樂帶入學生的生活空間,讓學生有“根”有“本”的進行音樂學習,是一件責無旁貸的事情。如何將藝術音樂以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如何以背景與相關延伸爲切入點鼓勵學生進行後續學習,讓藝術音樂常駐學生的心間,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關於教學設計]

我在上這一課時,思考了幾個問題:首先,這首樂曲的故事情節較爲簡單,如何能透過簡單的故事情節感悟真善美的主題;其次,這首樂曲篇幅較大,全曲連音樂帶解說總共27分鐘,如何讓學生能夠願意並自主地進行欣賞;再次,交響音樂欣賞在小學階段這是第一次,如何能把“交響”這一形式帶入學生的音樂世界,讓他們接受並喜愛;最後,針對六年學生的心理,如何讓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有選擇的對待通俗音樂,並維持對藝術音樂的熱情。針對這些問題,我設計了一條“聽——說——演——想”相結合的教學思路,旨在調動學生的多方位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爲他們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欣賞氛圍,讓他們愉悅的接受藝術音樂。

[案例分析]

一、“這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隊伍,他們之前究竟經歷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要用音樂來講一個故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引學生入境。

整堂課都在“說故事、聽故事、演故事”的過程中進行。故事層層深入,學生在不斷設疑、不斷解疑中興趣盎然,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主動地去表現故事,從而達到主動聆聽的效果。

二、有層次地安排聆聽。

整堂課安排三次彼得主題的“凱旋進行曲”的聆聽,第一次在課堂的開始,以律動的形式出現,學生僅從音樂本身入手,其聆聽是知覺聆聽;第二次在瞭解故事梗概後,讓學生帶着情緒聆聽,引發學生的情感聆聽;第三次在領悟了樂曲所表達的真諦後,學生帶着對音樂的感悟與共鳴對此進行理智欣賞。

三、抓住細節、以小見大。

如抓住小鳥與鴨子的衝突時,從長笛與雙簧管的旋律交織入手,舉一反三,讓學生理解在音樂表現時的各種手段。鼓勵學生在以後的欣賞中,積極發現其中的表現因素。

四、將情感教育滲進音樂活動中。

在講故事、演故事的活動過程中,帶入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觀情感因素,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傾向。如在聽故事、說故事環節中,教師設疑,學生想像情景,並帶着主觀情緒體會音樂形象的發展,在不知不覺中感悟“真善美”。

五、將交響音樂當成我們的朋友。

很多人包括很多音樂教師,總感覺交響樂是“古典的、嚴肅的”音樂,會有敬而遠之的感覺。如果我們就把交響樂當作是遊戲音樂、我們身邊最平常的朋友,然後自然而然地把它帶進學生的音樂生活中,我想更會引起學生自然的、親切地感覺,從而把交響音樂留在身邊,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領悟其深刻的意義與唯美的表現力。就像《彼得與狼》的欣賞,讓學生了解這是交響童話,然後讓學生在“玩”中喜愛它,拋磚引玉,也會關注其他優秀的有價值的音樂。

[拓展]

由上這一課我想到了:

1、通俗流行音樂正因爲如此受到學生(在小學階段尤其是高段學生)的青睞,正是由於其多渠道的流傳、易於傳唱的旋律及通俗明瞭的主題,剛巧符合十二、三歲的學生漸漸成熟的心智和日益加強的情感表現需求的需要。

2、古典音樂、輕音樂、優秀的民族音樂以及一些有價值的通俗音樂因爲種種原因傳輸不到學生的生活空間裏,或者說傳輸到學生面前時,他們不習慣去聽。

3、學生是豐富多彩的,只有老師想不到,沒有學生做不到。所以,新的時期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對藝術音樂作品如數家珍,那麼不知不覺地就會把這些信息傳送到學生面前,學生在這種薰陶中,也就逐漸習慣了這種藝術,從而也會去關注身邊的藝術音樂。

[總結]

願我們的學生做一個有豐富情感的音樂愛好者,做一個有廣闊胸懷的音樂欣賞者,做一個有高尚理想的音樂追隨者。願藝術音樂常駐學生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