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教學反思「精選」

學識都 人氣:2.38W

趙州橋這一課的反思怎麼寫呢?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趙州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趙州橋教學反思「精選」

趙州橋教學反思一

這篇課文是說明性的文章,要理解文章內容,不是很難,加上本課在寫作上文理清晰,總——分——總的結構,但要理解爲什麼要讀這篇代代相傳的保留課目,這就關係到歷史文化遺產,學生要理解這一點是很難的,也是本課難點與重點。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也只是能掃清本字詞障礙,能勾畫關鍵詞句,我們這裏是山村條件很差,想讓學生自己蒐集資料是很困難的,教室裏也沒有多少媒體運用設備,像這種關於歷史文化的課目,完全得靠老師傳授。

因爲種種原因,我沒有把理解什麼歷史文化遺產作爲教學目標。只要學生能熟讀課文,從熟讀文本中悟出寫作方法,悟出通過聞名世界的趙州橋的特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在這個環節,我結合生活實際,比如、在我們當地崇樹鄉有一架萬步懸梯,這架懸梯是從一個深谷底下起步,平均坡度在45度左右,有的梯簡直成直角了。爲什麼要建造這架梯子,因爲在當地有些地方要下縣城太難了,有了這架梯子,人們在生活中就方便多了。在當地人們把這架石梯也當作一種文化生活,有很多山外的人不遠萬里來到這地方,嘗試登梯的快樂。這架懸梯既使人強身健體,也能爲當地搞活經濟。當地很多人,爲了遊人方便,每天都會弄些吃的,喝的、常用品等去那裏買些小錢,在梯頂上還設有寺廟,由專管人員管理,小攤、小館子。在我班有些孩子去爬過。用這個環節讓學生理解人民的智慧,無論是歷史的昨天還是今天,人民的智慧是無法估量的。藉此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當地景點,出示了“世界聞名”一詞。本文就是以“世界聞名”一詞爲線索,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思考趙州橋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拱橋爲什麼又聞名於世?

學生再讀第二自然段,用實際長度向學生演示趙州橋的長、寬的尺度。爲了引導學生理解橋上圖案的精美,鼓勵學生熟讀第三、四自然段,給足學生時間讀,直到熟讀成誦。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自己也可以另外想畫面,就這樣“讀中磨合,閤中悟意”還別說,有好多孩子就有一種情不自禁地蕩蕩頭,真那麼加回事。於是我加大難度,板出文段模式:天邊的云云霞不但美麗,而且神奇有趣。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學生表現還不錯填的很豐富)

在我彌補的過程中,學生對本課還是有感覺的,我順藤摸瓜了,學生手裏有一本工具書,我讓學生翻翻,看看自己能多知道些關於趙州橋的有關資料及寫作中的感悟。我巡視了一圈,有幾個孩子在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旁批了“世界聞名”,也有孩子在第二自然段旁批了“牢固、堅固”等詞,在第三自然段旁批了“美”字,說真的,我還是滿意的,說明學生已經讀懂了課文,於是我在引導的過程中逐步引入作文技巧方面。如:文中“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在上下文中所起的作用,這是我要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點撥技巧:想一想,這句話用在上下文中起什麼作用?“不但堅固”是對前面內容的總結,“而且美觀”是對後面內容的提示,引出橋美觀的特點,這樣的句子是過渡句,起承上啓下的作用。使用過渡句能使文章上下文銜接更自然,結構更完整。爲了學生更明白這樣的句子在文章中的文字效應,我特出示了一些遞進關係的詞語,讓學生用過渡句的形式說一說,“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工作負責、風趣幽默”等詞,學生都能根據內容使用過渡句。

其實,這知識點正是閱讀與寫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內容寫具體,這是我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所要透視的“閱讀中悟寫法”。圍繞一個意思把內容寫具體是本文的寫作特點。比如、課文在介紹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時,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趙州橋在設計上的特點,然後從不同側面,運用不同方法具體說明。這樣,使描述的內容更加具體形象。在這個環節我在訓練學生的說寫落到實處。如、寫校園的花壇,用一句話怎樣概括,“校園的花壇真美啊!”“課間十分鐘真是豐富多彩呀!”……鼓勵學生任選一例,圍繞一句話寫具體。(排比句、擬人)是文段的支撐點。

例一、校園的花壇真美啊!那一束束雞冠花如火把一般,開得是那麼嬌豔,那牽牛花如同小喇叭,似乎在催我們奮進;美人蕉更不示弱,如同美人在伸肢展臂,盡顯嫵媚……花壇裏的花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真是美不勝收。例二、這集市多熱鬧啊!……

有了以上教學中的彌補,學生對文中作者是怎樣有條理地介紹趙州橋的。學生就真不難了。(首先……接着……最後……)本課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朗讀的基調是自豪的,語氣驕傲,面露喜色。

上完本課,本人認爲留下了些遺憾,唯一可喜的是學生能用概括句形式寫段,能用過渡句的寫作技巧安排習作篇章。這不難使我有新的反思:每一篇課文,其實裏面都蘊含着貼近生活,如果語文教學中認識不到這一點,那再嚴謹的備案教學,仍然是從“作品到作品,照圖宣講、生硬灌輸”就無法激起學生的審美興趣,也開啓不了學生的創造精神,語文就是迴歸生活。

趙州橋教學反思二

《趙州橋》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的特點,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爲主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麼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並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着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並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麼?”(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爲什麼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麼?”(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麼多的橋,爲什麼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麼是否因爲這是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爲其它什麼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二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麼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爲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後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二、多種學習方式並存,自主選擇

此篇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落,我決定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再進行指導。“同學們讀課文的方式有很多,相信你們一定還有許多不同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比如說:劃重點詞句,畫畫等!接下來就請你們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自已學習第二自然段!”“老師,我是用劃重點詞語的方法來學習的。我找到了‘趙州橋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這些句子來說明趙州橋的結構。”“嗯,你找得真不錯!還有同學用了別的方法嗎?”“老師,我用了畫圖的方法。”“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展示一下吧!”“嗯,你畫的趙州橋真是惟妙惟肖,那你能不能告訴我,爲什麼你不把這四個小橋洞畫在一起呢?”“那樣看起來就不舒服了!”“哦,原來趙州橋在設計時還體現了一種對稱的美!那同學們,你們還能找到生活中哪些對稱的物品呢?”“蝴蝶!”“不錯!”“天平秤!”“你真聰明!”“人!”“對!我們生邊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對稱的物品,希望我們同學以後能夠多留心地來觀察它們!”(至於這樣的設計有什麼樣的作用,這些內容書上都寫得較爲清楚,所以我沒有花大力氣去講,只作了簡單的分析)。接下來,我請學生對趙州橋的設計作一個評價。學生的評價是:“很了不起”;“哦!了不起你是僅僅指橋嗎?”“我覺得設計者和建造者也很了不起!”“爲什麼呢?”“因爲以前沒有卡車、挖土機這些機器幫助,全都是靠當時的勞動人民自己的雙手來建造的!”“嗯,聽了你的介紹之後老師也十分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老師,我覺得古代的人很偉大也很聰明!”“嗯,老師也跟你有同感!”這時全班都有了共鳴,師生共同來探討工程的不易和出色,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悠久的文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種學習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學習方法,從課本當中去感悟更多,這纔是最重要,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的。

遺憾之處:

1、沒有收集好關於趙州橋在建造時的一些書面資料。

2、課堂調控能力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