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61W

機械能守恆定律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規律,儘管能夠應用機械能守恆定律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應用動能定理求解,但在明確了系統遵循機械能守恆後,其形式上有非常簡練的表達優勢,尤其是該規律不追究過程。下面是小編蒐集的高中物理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高中物理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反思一

機械能守恆定律是本章的重點,學生對定律的得出、含義、適用條件應該有明確的認識。這是能夠用這個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教學中首先要重視這些內容,因此,我分三步完成機械能守恆定律第一課時的教學:第一步要使學生理解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通過力做功實現相互轉化,第二步從理論上推導機械能守恆定律,第三步要使學生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成立的條件。

1、動能與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

這部分內容教材的編寫特點是很注意從生活中的典型實例入手導入課題。爲此,我選擇設計了幾個的演示實驗:燒杯倒水沖刷葉輪轉動和豎直上拋小球,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瞭解到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可以通過重力做功實現相互轉化,並作了適當的拓展:由以上演示實驗聯想到東漢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發明的水車磨坊和現代大型的水力發電站;另外,還利用水平彈簧擺球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並細緻分析,得出動能和彈性勢能之間也可以通過彈力做功來實現相互轉化的結論。

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體現了物理教學提倡實驗、觀察、思考的特點,又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學設計發掘了教材資源,又不拘泥於教材,演示實驗新穎,操作順利流暢,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通過實例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的定性關係,知道一種能量減少,必然導致另一種能量的增加;然後提出動能和勢能轉化有什麼定量關係,讓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並提出猜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交流能力,加強師生的互動性。不足之處在於,由於擔心時間進度,處理不是很細緻,提出的問題層次性不強。

2、機械能守恆定律的理論推導

不同於教材以小球的自由落體爲例的教學設計,我選擇的是伽利略擺作爲課堂分析和理論推導的模型,利用動能定理和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關係,要求學生自行獨立分析並推導出在只有重力做功情況下的機械能守恆定律。備課時,我參考了人教版物理必修2的相關章節的內容,從而決定在課堂教學中,換用當年伽利略擺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到能量的觀點其實早在牛頓之前就已經體現出來了,從而將物理學史的教學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並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能力,表面上看來沒有關聯的概念之間其實存在着很多聯繫。這樣讓整個推導過程上升到一個追尋守恆量的探究高度,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數學演算推導。

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理論推導過程用時應該較長,教師應該細緻觀察學生的推導進度,掌握好時間。這過程的處理還是稍顯倉促,學生在黑板上的演算推導略顯粗糙,有部分同學沒有事先選取零勢能參考面,所以應當提前強調這一點。我覺得必須要給課堂適當的留白,給學生自己思考和理清思路的時間,給學生充分分析和推理的機會。這就要求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以學生通過自學和引導學生髮現知識和規律爲主。課堂不是長篇累牘的講解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起的是引導的角色,所以必須要做到內容上有所取捨並千方百計地精益求精,教學設計重質而輕量,這樣才能夠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的課堂教學安排。

學生通過自行推導得出機械能守恆定律,要引導學生做好討論和交流,展示自己的推導結果。這一階段是前面理論推導的點睛之筆,對於學生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內涵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千萬不能夠粗略帶過,必須加以詳細的分析和解讀,這部分我選擇以講授爲主,重點強調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兩種表達方式的物理意義:

即:增量式 -Ep=△Ek/△Ep+△Ek=0;總量式EK1+EP1=EK2+EP2

增量式所體現的正是我們在第一部分教學中讓學生思考的, “一種能量減少,必然導致另一種能量的.增加”。總量式則體現了前後兩個狀態量——初末狀態機械能之間的守恆關係。

3、機械能守恆定律的適用條件

學生對機械能守恆定律的適用條件應該有明確的認識,並且會根據適用條件判斷具體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恆,這是應用機械能守恆定律解決問題的前提。因此,這部分內容是整個第一課時教學的重中之重。我的教學安排是在順利推導出機械能守恆定律的表達式後,仍借用伽利略擺的模型和彈簧振子模型,啓發並引導學生思考擺球的受力情況和各力的做功情況,得出:只有重力做功和彈力做功,系統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但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在鞏固訓練環節中,我選取了常見的實例,第一組習題是重力勢能和動能間的轉化,第二組習題是彈性勢能和動能間的轉化,讓學生判斷各個情景中機械能是否守恆。每安排一組判斷性習題之後,我會適當引導學生總結,讓學生思考:只受重力與只有重力做功有何區別?通過討論與交流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和掌握機械能守恆定律成立的條件,正確理解“只有重力做功和彈力做功”的真正含義是:1、物體只受重力(或彈力)作用;2、物體除受重力(或彈力)外,還受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或代數和爲零。

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這部分內容的處理基本達到了教學設計的要求,學生能夠判斷一些簡單情景中機械能是否守恆。不足之處在於,所舉的實例難以涵蓋所有的情景,課堂時間有限,難以展開講解。所以,在今後教學中,我應該注重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的形成,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的能力。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最基本和最樸實的物理思想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真正做到讓學生舉一反三。

高中物理機械能守恆定律教學反思二

機械能守恆定律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規律,儘管能夠應用機械能守恆定律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應用動能定理求解,但在明確了系統遵循機械能守恆後,其形式上有非常簡練的表達優勢,尤其是該規律不追究過程,只要求在選定零勢能面後表達出始末態的機械能即可。

然而機械能守恆定律難就難在系統守恆條件的確認上,針對不同的系統,

其守恆條件也有所不同:

1、單個物體和地球組成的系統:合力功等於重力功

1)只受重力:拋體運動

2)受到其他力但只有重力功:繩拉小球在豎直平面的圓周運動

3)受到其他力,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功之和爲0

2、多個物體和地球組成的系統:只有重力和系統內部非突變彈力的功

a、典型的問題是滑輪連接兩個物體在豎直平面內運動

b、幾個物體通過細繩連接在豎直平面內運動

以上運動中均要求沒有摩擦和阻力

3、多個物體和彈簧組成系統:只有重力和系統內部非突變彈力的功

這種問題比較複雜,主要是機械能不僅包括動能、重力勢能,還包括彈簧的彈性勢能,在今年來已經逐漸淡出了江蘇高考的舞臺,但在應用上其實與2中相當,只不過在表達式增了彈性勢能罷了。

以上三類系統的機械能守恆,第一類最簡單,其他兩類學生在判斷時往往會出現較大的問題,那麼有沒有簡便一些的方法呢?這裏簡要說說不守恆的判斷:即在選定了系統後(很多學生往往不選擇系統就匆忙判斷,唉,都沒有分析對象就能下結論,有時也真無語),若系統在狀態變化過程中攢在阻力(滑動摩擦力、風力、空氣阻力)或突然變化的彈力,則系統的機械能一般不守恆,反之則可以進一步進行守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