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三年級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3.09W

一、分散呈現、操練,集中、鞏固發展。如Unit4 Wash My Face (Dialogue)這一課內容涉及到身體部位的單詞和一些簡單的動作指令wash your hands, wash your face, brush your hair, clean your ears, clean your teeth,我本以爲身體動作是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的話題,學生會容易接受。但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有些細節沒處理得當,學生還是難以上口。例如,在呈現這些指令動作時,由於太過集中地把全部指令一下子呈現,學生難以接受,導致後面的操練效果不明顯。這是由於我第一年任教三年級,忽略了三年級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接受能力較弱,在呈現新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分散呈現,並及時操練。這也好比小孩的消化能力一樣,短時間內吃得太多,會造成消化不良。在學習過程中也是一樣,短時間內接觸太多內容,會造成知識混亂,難以理解,再接下來重新講解就成了“吃夾生飯”,更加影響學生的“消化”。在第二個班上這節課時,我改變了策略,在呈現的過程中,我分步進行,每個動作呈現之後及時操練,等學生上口了之後才呈現下一個動作。同時還運用“滾雪球”的方式,教讀新動作不忘複習前面的動作,最後再進行集中鞏固,做發展性練習。這樣做效果果然不一樣,學生很快就能上口。後面的活動進行得比較自如。

小學英語三年級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二、遵循形象思維領先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Module2中的身體部位單詞時,我領悟出三年級學生依然是形象思維領先並占主導地位。我擔任的三年級教學班有兩個,在第一個班上課時,呈現完單詞後進行遊戲操練,快速讀出單詞卡,學生感覺很困難,課堂氣氛突然變得沉悶,後來在第二個班上課時,我改變了策略,先用人體部位的圖片進行快速反應練習,發現學生反應比第一個班的速度快很多,氣氛也活躍很多。TPR操練也不例外,比如,如果我讓學生看着卡紙上的口令:Touch your noseface oes……Wash your face hands……來喊口令,學生看半天沒反應,但如果我讓學生看我的動作喊口令,學生很快就能說出口令。由於我之前沒預見到這一點,所以第一個教學班相對第二個教學班上口速度慢很多,而且學得比較枯燥、吃力。在後來的.兩個單元學習文具以及顏色時,我非常注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儘量運用實物或形象的圖片進行操練,比如,在學顏色單詞時,讓學生大量地說出身邊事物的顏色,然後再呈現單詞。在教學Rainbow這首歌時,我先用七種顏色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先“唱顏色”,待學生上口了之後,再“唱單詞”,(用單詞卡代替彩色卡),學生很快就能學會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遵循中低段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規律,儘量可能地形象化,如運用事物教具,真實情景,生動課件等等,待學生的形象思維得到鞏固之後,再進行文字形式的操練。這樣,學生才能學得輕鬆,記得牢固,用得自如。

三、適當調整教材內容,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本學期第三個模塊中的重點句型是Where is the…? Is it onin…? It’s onin…但在課文對話裏面,主要是Where is the…? Is it onin…?這兩個句型,沒有It’s onin…,而在Let’s Go Further出現Where is the…? It’s onin…這個短對話,以及活動手冊裏面的練習頻頻出現要求對Where is the…?進行回答,學生的回答便是Is it onin…由於學生在學習Unit7Where’s My Pencil?這一課時,一開始就接觸Where is the…? Is it onin…?這兩個句子,並把Is it onin…?誤以爲是Where is the…?的答句,而且他們對兩個句子已經上口了,因此,在後面再來教學Where is the…? It’s onin…,就很費勁。學生總是把It’s(或It is…)說成Is it。而且本來這兩者的發音就有點容易混淆,因此,學生們在回答Where is the…?這個問句時感到非常吃力,老師也非常困惑,而且造成事倍功半。後來,我經過反思之後,覺得很有必要把教材做出一些調整,在教學Unit7Where’s My Pencil?這一課的課文之前,可以做一些鋪墊,即運用情景教學呈現Where is the…? It’s onin…,並通過遊戲的方式進行操練,讓學生掌握Where is the…?以及其答句It’s onin…的用法,並能熟練地運用於實際運用當中。這時,再來加入一般疑問句的教學,學生會比較容易接受,並能正確地運用。這樣教學就不會這麼吃力,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