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學識都 人氣:2.03W

回到久違的學校寢室,窗外依然炙熱如烤,但窗內汗津津的我已慢慢心靜如水。回首剛過去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一切的一切依然那麼清晰,宛如昨日。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那蔥蔥郁郁的挻拔大山,那漫山遍野的碧綠的玉米林,那崎嶇蜿蜒的山間小河,那傍晚狗吠蛙鳴的小山村,那紅旗飄揚的巖下中心小學,那一份不可磨滅的景象,那一份不言而喻的感動,那一份份依依不捨的留戀,將被永遠珍藏在我們似水的年華中。

火紅的七月,爲深入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文件,響應團中央、中宣部、團省委的號召爲進一步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錘鍊自己。我院在校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立足貴州實際,特別是農村基層實際,結合我院學生特色和專業特色,確立了以“奉獻青春灑熱血、鑄就偉大千秋業”爲主題的赴貴定縣巖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經過申請,我有幸成爲其中的一員。

一、“三下鄉”活動的意義

我們的社會在發展,我們也在成長,對於正在發展的社會。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在腳踏實地履行一些義務的同時,也不斷生出新的意願,雖然大學離社會已經很近了。但是當我們處理一些相關事情的時候,仍然感覺到自己的幼稚,我們大學生似乎還只是一羣在象牙塔裏死讀書,不理窗外事的樣子。通過在大學的學習後,我們要想有所作爲,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真在社會中的位置、明確自己的目標、激發熱情、鍛鍊意志和毅力,爲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

二、活動前期的準備工作

在活動的前期,是決定該次活動成敗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活動的前期我們有許多重要的工作要做。首先要收集這次“三下鄉”活動的相關圖片資料和有關信息(目的地後風俗習慣,地理位置等)其次就是文藝演出節目的排練、再次就是有關生活用品、活動物品的購買。最後就是對這次活動使用設備的調試以及應對突發事情的處理方法。當然這些只是我們隊員應該作好的準備工作。還有帶隊老師的準備工作相對來說就繁瑣得多了。在這次活動中,我主要是負責後勤相關方面的工作,想想要負責十九個隊員十天的生活,頭都大了;但是我也明白這不僅是一份工作,而且更是一份責任和信任,不僅要爲活動的開展提供後勤保障,而且還要向其它隊員一樣正常開展工作。因此在活動的前期,我也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和相關的安排:首先統計我們服務隊內會和不會煮飯做菜人員的名單,並進行具體的搭配分組,其次列出一份在活動其間開展生活所需的生活用品的清單。以保障後勤服務的流暢,這次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證明,我們在活動前期的準備和安排無不取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實踐進行中

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共開展以下活動:

1、支教

2、圖片展出

3、播放愛國主義電影

4、深入農村基層調研

5、籃球友誼賽

6、鄉政論網站的建設

7、衛生科普知識宣傳

8、文藝匯演

在這些活動中給我感悟最多的就是支教:我永遠都會記得那一張張久經風吹日曬而顯得乾癟的臉。因聽到的招生義務支教時的笑逐顏開、歡迎不止;和那一雙雙充滿渴望神情的眼睛。我感覺到農村教育的落後與惡劣,也重新認識到這次活動的意義有多重。即使在短短的幾天時間是我們不能交給他們太多的知識和技能,更不可能立即改善這種落後的教育現狀,但是我們會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裏,喚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對未來的幻想,對美好明天的定義……。學無止境,明天或許前路未知;或許充滿荊棘,或許路途忐忑……。但是,我希望,在將來的某一天,他還記得是那麼一羣大哥哥大姐姐喚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對美好向往,甚至只記得有那麼一羣大哥哥大姐姐曾經爲他們上過課。那就足夠了,真的足夠了。

但是在支教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一些值得我們注意和深思的問題:

1、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受教育情況不夠上心;

2、有些孩子對自己能否受到教育不夠熱心;

3、有許多家長送孩子來上學有很大的功利性;

4、有些孩子求知慾不強;

5、由於學生年齡不一、年級不一,導致教學困難。

在調研過程中,令我最難忘的是深入農村農戶,與農民親切地近距離交談,並且深入考查了當地的娃娃魚養殖情況和當地農村教育和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並講解一些他們不是很理解的國家政策。在活動期間也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當地方村民對我們的活動也懷有很大的熱情,極力配合我們調研工作,在短短的幾天實踐中,我見到和聽到很多在學校經歷不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但是同也遇到了一些活動期間所未預料到的困難。

總體來說,在調研採訪中,我學到怎樣與他人更好地溝通,當我採訪一些小同學,問他們長大後的理想是什麼:大部分孩子都說:要像我們一樣,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我爲之感到欣慰,更爲之感動。大山深處的孩子渴望知識、渴望成長,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嚮往。

在環境與經濟的問題上,我們很難用行簡單的幾句話說清楚,我們只能慢慢的摸索。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多相互交流、探討這些問題,給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議。希望能夠給這裏的村民一定的幫助。在這巍巍的大山下埋着閃爍的金子,而閃爍的光芒背後,是父老鄉親充滿期望的眼神,這是他們的祖輩之地,是他們的生息之源,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鄉,希望因爲我們的到來,能給這裏帶來一定的改變。

四、實踐思考篇

“三下鄉”與其帶給我們不少的鍛鍊不如說給我不少思考的角度,這次“三下鄉”讓我真真正正的從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即使幼稚,很懵懂,但卻是讓我的思維方式有了重大的'轉變。

現在的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是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基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貧困的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在調查過程中,我依然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他們總說:“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圖哪樣嘛,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一老漢對我們說:“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由此,我轉過頭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否單憑入學率和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說,因爲落後,他們比城裏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那些村民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說:“砸鍋買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認爲他們不重視教育嗎?你還在計較農村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給邊遠農村扣上“不重視教育”, “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會有某此歧視成分呢?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三下鄉”活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圓滿結束,大家帶着一份感動與思考起程,想想我們分別的那一幕,想想我們與巖下鄉人民的點點滴滴,想想我們志願者留下的足跡,想想那些天來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爲我的人生增添不少經驗和收穫,它也是這片天空下不滅的回憶,這將成爲我人生的一筆財富,值得我永遠珍藏。

窗外似火的驕陽似乎也冷靜下來,一起和我們思考農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