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自薦信四大攻略和技巧

學識都 人氣:3.03W

自薦信寫得好,可以打動老師,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獲得筆試或面試的機會。那麼,自薦信怎麼寫?有什麼技巧?據此,小編收集整理的自主招生自薦信四大攻略和技巧,希望能幫到你。

自主招生自薦信四大攻略和技巧

自主招生自薦信四大攻略

1.寫自薦信不要程式化,尤其不要套用網上所謂的模板

老師在讀到千篇一律的自薦信時,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反而一份風格獨特、語言樸實、個性鮮明的自薦信更能給老師留下良好的印象。假如你能在格式上取得突破,必定能夠令人眼前一亮,吸引老師的注意。

2.用實例或者數據說話

介紹自己的個性特點或特長時不要僅僅停留在語言形容上,而要拿出實例或者數據來說明。說自己樂於助人,就應該舉出生活中你幫助別人的典型事例。這樣才能讓人對你的瞭解更加鮮活和具體,也更可信。

比如有的學生在個人陳述中寫自己特別喜歡作研究,隨後列舉出自己在高中階段曾做過的多個課題,其中有一個課題還獲得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該同學還介紹自己能獨立思考、富有懷疑精神,敢於對書本上的東西提出質疑,他舉了一個物理課本中某演示實驗的在實際操作中實際並不可行的例子,給人影響深刻,讓老師實實在在地感覺他的確善於獨立思考。

3.套話少說,語言儘可能樸實簡練

洋洋灑灑的套話都是廢話,會給人華而不實的感覺。老師每天要看大量的自薦信,所以語言要力求簡練,篇幅不宜過長,用盡可能簡短的文字表達實實在在的東西,讓老師看到你的踏實和真誠。

4.不要吹噓自己,誇大自己的才能,將自述寫成自誇

在介紹自己的優勢特長時,一定要實事求是,不可捏造或誇大。在將來的面試環節中,面試官會針對考生自薦信中提到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提問,如果考生寫的不真實或者有誇大,就會露出狐狸尾巴,給老師的感覺很差。有這樣一個學生,在自薦信中介紹自己興趣非常廣泛,其中提到自己對“紅學”很感興趣。面試老師中正好有一位紅學研究專家,粗略地提了幾個簡單問題,發現這位學生對《紅樓夢》的瞭解其實很少,結果可想而知。

有時適當地表露一下自己的缺點反而效果更好,既體現你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還展示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可以大大提升自薦信的可信度。

 自薦信的寫作技巧

很多學生對於自主招生自薦信不是很瞭解,不知道以何種格式、從何寫起,主要闡述哪些內容。其實,每個自主招生高校網站都在自主招生簡章中寫明瞭對自薦信和推薦信的要求,而我們撰寫自薦信和推薦信也就是對自主招生簡章對報考要求的答覆。

寫自薦信和推薦信要對自己或者學生有一個全面系統的瞭解與認識,知道學生的大致情況,比如性格特點,愛好特長興趣,學習能力等基本情況,同時給出報考該校的.原因等。

弄清楚了自薦信和推薦信的作用,就要讓自薦信和推薦信充分發揮他們該發揮的作用。這中間就要講求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在自薦信當中,要把自己做一個全面充分的介紹,不過,對於優點不可過大誇大,以免給老師故弄玄虛之感,讓人感覺不可捉摸不切實際,對於切實優秀的地方則要通過語言描繪成自己的亮點,這是自己的與衆不同之處,我們需要給老師一個選拔自己的理由。自薦信和推薦信都應當體現這一點。

首先推薦信細節上,一定注意語言的凝練簡約準確,不可出現錯別字等低級錯誤。推薦信是由熟悉自己的教師寫給高校看的,目的是從一個長期相處的人對學生的看法瞭解學生的情況。寫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自不必說,必要的提到學生的弱點和不足則可以讓高校覺得更加真實,對學生情況瞭解也更全面,高校不會認爲這是一封吹捧信,推薦信內容的真實度也大大提高。

自薦信是高校認知學生的又一途徑。通過自我介紹可以讓高校對自己有個更全面的認識。

對於自己的未來規劃,這部分內容很關鍵,必須提及,但不可長篇大論。目標規劃既不空洞,又得讓人感覺這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含着一種成熟可行的規劃和遠見。因爲高校很可能會按照你的規劃和特長來爲你劃定幾個專業讓你選擇,故而高校自主招生事實上是選擇了一批一直有志於實現自夢想的學子,他們更容易在自己渴望的專業上作出大的成就,也達成了高校打造精英人才的目標。

和推薦信的要求一樣,這部分內容也不可以寫成自誇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適當的真誠的把自己的缺點表露一下,既體現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又可以大大提升自薦信的可信度。此外,錯別字和成語誤用等語病錯誤一定要杜絕出現,手寫的推薦信一定字跡工整漂亮。

學生需要展示全面的自我故而不能只停留在對自己的學習上的介紹,還要通過相關事例佐證自己的性格特點、喜好特長。一旦這部分內容精彩可以給老師留下深刻印象。對於自己課外拓展和獲獎部分,則要重點描述,因爲課外活動是證明自己綜合實力的事件,能留給評審教師獨特印象的經歷,也自己有別於其他同學的獨特經歷(大凡來參加自主招生,學習效果自然不弱故而要突出自己學習之外的特長,展示綜合能力)

最後,在千篇一律的自薦信當中,如果能在格式上取得突破,我們必定能夠令人眼前一亮。曾經有人用文言,曾經有人用散文手法,也曾有人用小說手法,使一個完整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既生動有趣,又體現了作者的功力和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