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該怎麼做

學識都 人氣:5.43K

一、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孩子不愛學習該怎麼做

1.與衆不同的孩子,智力上也會有與衆不同之處

對一個10歲以下的孩子來說,興趣廣泛、有愛好、有好奇心纔是真正的學習能力。判斷一個孩子愛不愛學習,我個人覺得不是他/她在學校表現如何,完不完成作業,喜不喜歡聽講,而是看孩子的求知慾。求知慾旺盛的孩子喜歡自己琢磨,對知道的東西重複學習很不耐煩,課堂紀律也不太好。生物科學揭示人的天賦能力主要是在藝術、繪畫、色彩、結構、音樂、記憶力、數字等方面。在7歲以前,孩子是完全右腦性智力,主要體現在直覺與想象力、視覺敏感力、獨特的聯想與感覺等方面。這個時候,孩子的思維是感性的,發散的。7~11歲是左腦智力發展階段,比如抽象能力、推理、數理、線形分析、言語應用等。12歲以後由於社會科學文化大多建立在理性的思維中,孩子更多需要依賴理性的思維。15歲以後,孩子會結合感性與理性兩種學習方式,開始真正有目的和由自身動力決定的學習,這個時候,孩子已經不需要學校與家長的敦促。

2.對你的孩子來說,說他缺少好的學習習慣還爲時太早

智力好的孩子,由於這時的智力是右腦性,自然會對學校的理性教學產生厭惡與衝突,智力越好的孩子能量越大,折騰越厲害。我個人覺得家長應在孩子10歲前充分發展孩子的右腦能力,比如音樂、繪畫、動手製作、想象,多帶孩子出去接觸大自然,不要過早讓孩子沉浸在理性的知識裏,也不要過早把一些科學結論告訴孩子,給孩子體驗思考與困惑的權利與時間。如何讓孩子右腦發展飽滿,是決定孩子未來學習動力、成就、深度的重要前提。

3.要養成孩子愛學習的習慣

就要把所有能引發孩子專注的行爲、閱讀、玩耍都看成是孩子在學習。對孩子來說,99%的知識不是課堂中學到的,而是在生活中學到的。只要孩子在從事這樣的活動,就給予他/她一些特權,比如父母關掉電視,小聲說話,讓孩子感覺學習是重要的。對小學生而言,千萬不要在學習上過多評價甚至挫敗孩子,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

4.學習負擔過重

競爭激烈,父母期望值過高,使得孩子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學習負擔過重與心理壓力的增加在不同青少年身上的反應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擔心被提問,以致成爲一種心理壓力,但此種擔心在同班級中的大部分同學中卻根本不存在。這說明每個人的心理素質與學習感受是不一樣的,學習素質差的孩子,常感到完成好功課十分吃力,需要加班加點,即使如此,也還是成績平平,從而感到有思想負擔,整天心事重重的樣子。成績好一些的孩子如果稍有放鬆,處理不好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也很容易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掉隊,產生心理負擔。如學生景,小學時學習較好,升人中學後沉重的心理壓力使她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果差,課外作業得加班加點才能勉強對付,身體也虛弱了,經常感到頭痛,睡眠不好,夜裏常做惡夢。

5.學習適應能力差

學生學習適應能力差影響情緒波動,表現爲緊張、焦慮不安。引起孩子心理學習適應差的原因很多,最爲主要的是心理與環境因素。如有的孩子說,“在小學,爸爸媽媽對我的學習一直抓得很緊,上中學後,他們仍舊很重視我的學習,但我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他們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了,我因缺乏應變能力,從一切依賴父母的環境中走出來就很不適應。”這位同學因此產生了心理負擔。學習環境的改變是孩子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由於缺乏應變能力而遇到心理困難的孩子也有不少,對此我們應該研究增強學習適應性的教育訓練方式。初中學習相對於小學,老師的支配性減少,主要靠孩子的自主性,一些孩子的自主性一時沒有發揮出來,都會造成學習成績的下降。但隨着初中學習的適應,學習成績又會上升。而有的孩子始終調整不好,成績不能提高。教育心理學對學習動機的研究中發現,孩子經歷多次失敗之後,便將失敗的原因歸結於自身,認爲自己沒有成功的能力,他們無力避免失敗,也不去追求成功,產生失落感,無力感,這種現象稱爲“習得性無助感”。在這種感覺支配下,不願再嘗試,陷入“造成失敗——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現降低”的惡性循環。

6.不良習慣難改

心理學家指出人一經習得習慣,意識就深化到下意識、潛意識層面,想改正要有意志、肯下工夫才行。一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不良習慣。有的學生上課說話、看課外書、聽CD、玩電子遊戲、做小動作等。這樣降低了聽課效率,加大課外作業難度,延長學習時間,直接影響學習成績。

二、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1.陪伴孩子學習

在孩子做作業時,尤其是要求父母爲其聽寫生字、判數學題或檢查背誦時,父母要放下手裏的活計與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學習任務。事實證明,學校通過留作業的方法調動家長參與,是培養孩子的有效手段。

2.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天生充滿着強烈的好奇心,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特感興趣,都想探個究竟。孩子會經常問出一些有時連家長也難以回答的問題。現在許多家長都知道要積極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能抹殺孩子的好奇心。

3.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家長要努力想辦法讓孩子有一種快樂的學習氛圍。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可以把“好玩”作爲發展的硬道理。

有的孩子寫作業時,往往不能專注地寫完。而是寫到一半就玩玩具或者做別的事情。有的家長便會呵斥孩子,如何如何不懂事,不專心。而有的家長,則這樣做:看看孩子的作業,裝作其中有個問題不明白,向孩子請教,這樣孩子便很感興趣的幫家長解釋,然後,很自然的就會把精力轉移到做作業上來。這便是覺得“好玩”使然。

關於如何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興趣,有以下幾點建議: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2)淡化分數

(3)學會鼓勵和表揚孩子

4.護孩子的自信心

千萬別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做比較。有些家長,喜歡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點做比較。我們常可以聽到許多家長這樣說:你瞧,人家誰誰,怎樣怎樣好,你,怎麼怎麼做得不夠,不如人家。如果經常這樣講,孩子的內心會覺得,是不是自己真得就比不上別人?真的就做不好?因爲孩子畢竟小,對事物對人,是缺乏判斷力的。而大人這種言論,勢必會影響他對自己判斷。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長處,所以,孩子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不要過分重視學習成績。每當發完試卷,許多同學回家得到的都是責備,而正確的做法是要鼓勵,不要責備。其實孩子成績不理想時,最需要的不是責備,而是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家長應該和孩子共同找一找原因,根據原因耐心地幫他解決問題。

5.引導孩子認識知識的用途

怎樣向孩子表述知識的用途呢?對於學英語,可以這樣舉例:學了英語可以上網衝浪,或者可以給澳大利亞或英國的小朋友發電子郵件,和他們聊天交流。這樣的表述簡單明瞭,對於其他學科的知識,家長們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去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學習各種知識的興趣。作爲教師更要學會按“能近取譬”的原則闡釋學科知識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識的海洋裏。

6.家校攜手培育

教育專家們認爲,同學校聯繫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都有關愛孩子之心,學校管理者應利用家長的這種需要開展某些活動例如家長會、家長進課堂陪讀、教師家訪等。這樣做的結果是交流意見,取得共識。學校的目標是提高教育質量,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7.定期檢查孩子的書包

家長要定期有意識地檢查孩子書包,並建議孩子把物品歸類擺放,按課表安排準備學習用具。這樣,孩子慢慢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書包,從而也會在生活自理方面取得不小的進步。

8.安排好時間和空間

一份關於美國兒童的調查表顯示:把上課的時間都加起來,一人一年用於上課的時間只有51天,而且要假設這51天是晝夜不分地上課,不睡覺、不吃飯、也不玩耍,其餘的時間都跑到哪裏去了?我國的兒童可能會好一些,但也到處是時間浪費的現象。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安排好時間和空間。孩子應該有一個作息時間表,平時的作息時間應與週六和週日有所不同。在家裏孩子應該有一個使他感到舒服的學習地方。

9.制定學習計劃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心要有所行動,制定學習計劃是行動之一。家長要幫助孩子確定重點和目標。除了制定學習計劃,家長還可以建議孩子邀請同學到家裏共同做作業,這樣可以互相幫助,有些孩子不聽自己家長的話,但願意聽同學家長的話。

TAGS:不愛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