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創先爭優”活動剖析材料總結

學識都 人氣:5.14K

爲了積極有效地推進課程改革的步伐,爲課程改革提供一個交流和研討的平臺,進一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我校在20XX年10月15日下午舉行“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高中新課程經驗交流會。高一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地理、信息技術、體育、音樂、美術等十二科備課組長分別代表本學科進行了發言。他們談體會、談困惑、談解決的方案,針對高中新課程改革,全面總結和回顧了各學科在新課程實施方面所做的大量的嘗試性工作,並對存在的問題和困惑進行了分析,提出很好的建議。通過這次會議,大家一致認爲有如下好的做法及存在的問題,並共商出以下對策。

學校“創先爭優”活動剖析材料總結

一、好的做法

1、確立一個思想,即“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纔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個性發展的引導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

(2)、學生地位的轉變:學生由知識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3)、教學手段的轉變: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轉變爲學生利用學習工具自己學習。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5、制訂五種評價辦法

(1)、注意形成性評價與終止性評價相結合,對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由過去重結果輕過程轉爲結果過程並重。

(2)、把評課的重心放在關注學生髮展上。

課上的好壞由過去只聽教師講,忽視學生的發展,轉爲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形成,創新精神的培養。

(3)、注重開放性評價

學校定期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教學開放日,傾聽社會各界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評價。

(4)、提倡自我評價,學期結束要求每位教師對自己工作、表現做出書面形式的評價,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激發他們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5)、領導評價:根據每位教師學期的工作,表現過程、考覈結果、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發展。

二、共性問題

1、教師對課程標準及新教材把握不準

教材和習題難易程度不是很匹配,教材的改革是新課改的重點內容,新的教材涉及的面、點更爲寬廣,學生平時學起來也頗爲有趣,但是課下卻讓學生也頗頭疼。教師和學生都感覺新教材容易學習,但是練習用的習題卻難度很大。“新的教材,老的練習試題,老的考試模式,高考難度也並沒有降低,這樣的課改對於學生到底有多大的好處?”

雖然在新課改啓動前及實施過程中,省市教研部門先後組織了不同層面教師參加的通識、課標及新教材培訓,但提綱挈領式的集中培訓的侷限性、教師將培訓成果“內化”爲教學行爲的過程性及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相比的跳躍性變化等無疑爲教師短時間內準確理解和把握新教材增加了難度。

由於新高一教師剛剛開始一個課程必修模塊(語文、數學、英語是兩個必修模塊)的課堂教學,對學科內容及教材(包括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的整體框架結構和體系脈絡還缺乏深入的瞭解與研究,在備課、上課和考試評價等環節也不可避免地囿於以往知識教學的模式和方法,難以真正從整體上設計模塊教學,對模塊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也常常表現出“心中無數”。

2、教學形式把握不準

(1)教學活動有形式無體驗。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是外顯活動與內隱活動、操作活動與思維活動的統一。對高中學生來說,設計和開展能夠促進思維提升,並在情感體驗中獲得自我發展的活動更爲重要,而不是爲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氛和可見的'師生互動而活動。

(2)合作學習有形式無內涵。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爲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不是簡單的集體教學加小組討論,更不是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講授加學生代表發言,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注重的是學生合作品質的培養和合作精神的養成。

(3)探究學習有形式無實質。探究學習是通過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研究、蒐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3、教學資源匱乏

學校硬件設施的暫時跟不上新課改的要求,各科均有不同程度體現,尤其信息技術、硬件設施、理科實驗,學生實踐活動,體育、音樂、美術等受條件限制。

三、對策與建議

(1)轉變教師的觀念

教師觀念的轉變首先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只有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以便從根本上推動課改。

教師要正確認識新課程改革;其次,教師要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新課程實施,需要大家切實負起責任,解決具體問題。“課程改革即問題解決”,課程就是實踐,它要求所有人都直接面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採用實踐的邏輯,提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儘自己所能,把解決方案付諸現實。

(2)教師自身素質要不斷提高;突破觀念,直面困難,分擔責任,要突破觀念,改善我們的實踐文化,不能“坐而論道”,要直面困難。要認識到問題的突破只能是一個“漸進”過程。不僅樹立“責任意識”,更應樹立“機遇意識”。教師要意識到自己在課改一線的艱鉅任務和不可推御的責任。

(3)對學校資源有效整合,特別是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整合。

對學校有限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包括教育思想認識的整合,校內外教育的結合,教師工作的合力,學科滲透的影響力,學校傳統的弘揚,教師特點的展現,學生個性的張揚等。對教學資源做好共建和共享工作,教研部門組織力量系統的編制一些教師適用的參考書,學生使用的讀物,以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拓展,開拓學生的視野。

(4)要立足有效教學,採取多種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儘可能緩解課時不足的矛盾。如課堂上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知識的掌握和難點知識的突破上,適當進行解題方法的訓練和指導,並利用晚修和自習課的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或在每一課程模塊教學之前,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基礎等因素,制訂較爲詳細的教學計劃與導學計劃,於實施模塊教學前發給學生,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學習能力,又解決了課堂教學課時不足的問題。

新課改交流會由宋福鵬主任主持,他對新課改理念作了較新的闡釋,他要求全體高一任課教師積極行動起來,認真探討新課改實施中出現的新問題,積極商討應對策略,爲新課改建言獻策。最後,張匯中校長進行了總結性發言,他就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管理制度、校本教研、課程資源建設和共享、學生評價改革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張校長強調: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實施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教師的成長,因此要根據校情、學情找準教學定位,把握好教學深度與難度。他鼓勵老師認真研究和探索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方法,力爭新課程改革實驗取得更好的成績。

這次新課程交流會,對進一步增強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完善學校的新課程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