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個省市取消農業戶口

學識都 人氣:2.05W

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爲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整理的39個省市取消農業戶口,歡迎閱讀。

39個省市取消農業戶口

39個省市取消農業戶口

人民網北京9月21日電 9月19日,北京發佈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至此,除西藏外,大陸其餘30個省份均已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各地普遍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部分地區放寬落戶條件。各地方案中還提出建立或完善居住證制度,其中多地已出臺具體辦法。

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

國務院2014年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爲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目前出臺的各地方版意見均符合此要求。如貴州明確,從2015年6月1日起,在“戶別”欄不再登記農業或非農業,統一登記爲家庭戶或集體戶,公安機關不再出具農業或非農業戶籍證明。

另外,按照國務院意見中“要合理引導農業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到2020年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等要求,多地明確提出了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的具體目標。

例如,廣東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1300萬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廣東城鎮落戶;陝西提出,到2020年,實現累計10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62%;河北提出,力爭實現600萬城中村居民和400萬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廣西提出,努力實現6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部分地區放寬落戶條件

國家版的戶籍改革意見要求,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梳理各地的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可見,與國家版的意見相比,不少地區的方案降低了落戶門檻,落戶條件更爲寬鬆。如四川提出全面放開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貴州提出全面放開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湖北提出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壓力小的大中城市可以參照建制鎮和小城市標準全面放開落戶限制等。

另外,國家版意見中,對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分別爲不得超過3年和5年,但在地方版意見中,不少城市的方案降低了落戶門檻,落戶條件更爲寬鬆。如一些西部省份對落戶大中城市並沒有提出參加社會保險的具體時間限制,而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對應的標準也僅爲一年。

在特大城市落戶方面,各地普遍提出要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最新出臺的北京戶改意見中指出,貫徹執行好本市積分落戶政策,建立政策實施會商和聯動審覈機制,規範操作流程,按照總量控制、公開透明、有序辦理、公平公正的原則,有序推進長期在京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落戶工作。此前,在今年8月份,北京已正式出臺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其中除持有北京市居住證、在法定退休年齡以下、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7年、無刑事犯罪記錄的人員4個資格條件外,還設置了規定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教育背景、職住區域、創新創業、納稅、年齡、榮譽表彰、守法記錄等九大指標。

建立和完善居住證制度是標配

各地戶改方案中建立居住證制度成爲“標配”。如2015年8月,上海市政府已印發《上海市居住證積分管理辦法》。今年8月11日北京公佈了《北京市實施〈居住證暫行條例〉辦法》。梳理已經出臺的各地居住證管理辦法可見,與國家版規定相比,一些地區提供的公共服務和便利的範圍有所擴大。

如國家規定中明確,居住證持有人可以享受6項基本公共服務和7項辦事便利。而河北省居住證持有人可享受8項基本公共服務和8項便利;吉林省居住證持有人可享受6項基本公共服務和9項便利;江西省居住證持有人可享受7項基本公共服務和8項便利。

另外,廣西、四川、山西、遼寧、江西、江蘇、吉林、湖南、貴州等省區增加了子女在滿足相關條件下可在當地參加中高考的便利。這些地方規定,結合隨遷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年限等情況,居住證持有人可逐步享有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的資格。新疆具體提出“隨行子女在當地連續就學滿四年以上、父母參加社會保險滿三年爲基本條件,逐步享有隨行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的資格”。

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各有哪些權益?

人口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說,農業戶口的權益,主要是宅基地和責任田,特別是在城市化過程中,通過拆遷,可獲得更多收益;非農業戶口的權益主要是依附在戶籍上的一些社會福利,包括教育、醫療、就業、保險、住房等方面。

有些福利是明顯可以看出差別的,陸傑華說,比如養老金,非農業戶口就要比農業戶口多很多,並且沿襲多年,已經很成熟和完善,但農村養老金建立不滿10年。還有醫療保險,差別也較大,陸傑華說,農業戶口參保的新農合一般只保大病,住院纔可以報銷,但居民和職工的醫療保險,不但住院可以報銷,門診看病也可以報銷,退休後還有各項醫療費報銷待遇。

“另外還有一些隱形福利”,陸傑華說,比如教育,看似平等,但非農業戶口,可以享受更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城市也明顯更豐富,質量更優。

農業戶口取消後是否要放棄宅基地?

“這個不一定。”陸傑華說,戶籍改革有不同路徑,即使放棄土地,也不應該像過去那樣簡單給予現金補償,肯定要在社保、基本公共服務上拉近和城裏居民的差距,否則僅僅給房子、給錢,福利待遇卻沒有跟上,農民也不會願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現在好多人認爲農民失了身份就會失地,其實不是這樣。居民制度不是剝奪農民的財產,而是給予農民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待遇。“轉居既不是變成非農戶口,也不是變成過去概念的城市戶口”,竹立家說,而是強調在國土範圍內,都是平等的身份。

爲何現在農民轉非的積極性不高?

“這就在於制度設計。”陸傑華說,從現實來看,尤其北京的農民不願意農轉非。好多人到城鎮打工,包括大學生到城市裏上大學,都不願意遷戶口,就是因爲覺得宅基地和責任田是農民固有的優勢,如果沒有對等的權益補充,可能也不願意放棄。

“戶籍制度的改革,重要的是城鄉的福利能否逐漸趨同”,陸傑華說,不是把農民戶籍改成居民,換一個“馬甲”就行了,很重要的是這個“馬甲”能帶來什麼。“這其實就是農民在農轉非過程中的期望,他期望得到什麼,這是下一步改革需要關注的。”陸傑華說,當然農民的利益訴求不可能無限制的,政府和農民要尋求一種合理路徑,利益的補償要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