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觀後感(精選5篇)

學識都 人氣:1.09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觀後感(精選5篇)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觀後感1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根據殘奧會冠軍蘇樺偉的真實經歷改編,他生來因黃疸病導致腦痙攣,無法正常站立行走。而蘇媽克服重重困難,不拋棄不放棄,不僅幫兒子站起來,還挖掘了他的跑步天賦。後來,蘇樺偉被參加殘奧會的中國香港田徑隊選中,奪得殘奧會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這對神奇母子的熱血勵志傳奇,被人們廣爲流傳,享譽世界。

2008年北京殘奧會,中國香港田徑運動員蘇樺偉以24秒65的速度摘得男子200米-T36項目的金牌,並打破該項比賽的世界紀錄,這是屬於他本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屆殘奧會。至此,他在四屆殘奧會中共計取得了6金3銀3銅的驚人戰績,這些故事被新上映的《媽媽的神奇小子》再度重現。

影片中,身有殘疾的蘇樺偉成長爲優秀田徑運動員,一位偉大的母親功不可沒,她“潤物細無聲”地引領孩子走向人生的輝煌,可謂“女子本弱爲母則剛”。電影貼着勵志、熱血、燃、少年、母愛、溫情、感人的標籤,這些與親情、家庭密不可分的字眼,讓人唏噓慨嘆。一位原本連走路都困難的殘疾人,竟能在賽道上奔跑馳騁,這絕對是一個關於運動的奇蹟,像極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信命的哪吒。電影的前半段也是港版《阿甘正傳》的寫照,蘇樺偉就是那種“輸在起跑線上的人”,自從他降生後,醫生就宣告他“以後能行走的機會很小”。

幼年時代無法行走,而後在母親鼓勵下逐漸能夠站立走路,13歲時母親看他被三個壞孩子追逐跑得飛快,就帶他報名參加田徑隊並得到教練賞識,蘇樺偉的人生走的是“後發制人”之路。蘇樺偉與觀衆以往見到的運動員不太一樣,有些人可以拼命補足短板,但有些人的短板今生註定是無法補足。蘇樺偉沉溺於一次次起步練習:“我不明白到底爲什麼要一直練習起步,我只是想要跑步啊。 ”他清楚自己的人生,只能用這種方式追上別人:“我知道我起步比別人慢,所以我纔會更拼命在後面追上來,就像我的命一樣。 ”

與其說觀衆能從該片感受到勵志和熱血,不如說這種從重壓之下迸發的驚人能量背後,是一個家庭和一位偉大母親傾盡全力的支撐。一個家庭想要培養出一個奧運冠軍,背後付出的心血常人難以想象,尤其是蘇樺偉這樣在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顧的運動員,片中蘇媽幫蘇樺偉剪指甲的情境讓人心痛。不止如此,他們一家四口的精力和金錢,都放在蘇樺偉的身上。

《媽媽的神奇小子》沒有迴避現實,直面蘇樺偉作爲殘疾人運動員的現實困境。片中的蘇樺偉一家四口,蝸居在香港老舊的居民樓裏,父親突然生病,整個家全靠蘇媽打四份工支撐。蘇樺偉一度在艱難的現實面前想要放棄運動生涯:“我跑步每月拿三千多津貼,但是我去送快遞一個月可以拿七八千塊補貼家用。 ”幸好,蘇媽一直支持兒子蘇樺偉——讓兒子加入田徑隊的是蘇媽,每次兒子接受採訪陪在他身邊的是蘇媽,讓兒子拍廣告賺錢恢復訓練的也是蘇媽,兒子在最後一屆殘奧會比賽狀態不佳,飛去賽場幫兒子調整心態的還是蘇媽。影片中“女子本弱爲母則剛”的蘇媽,讓人聯想起經典港片《歲月神偷》裏也是由吳君如扮演的母親。

毋庸置疑,電影中母子互相砥礪的感人劇情,的確拍出了積極正能量的體育傳記之感,剪輯敘事節奏也行雲流水,甚至還拋出了殘奧與奧運獲獎運動員待遇不對等的問題。但聯瑞影業出品的電影,總是揹負太多思想包袱。

誠如《燃野少年的天空》的天馬行空構思,《媽媽的神奇小子》的編劇同樣“背大鍋”,一部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塞下許多情節。這是該片的第一個缺點,因爲從亞特蘭大奧運會一直拍到北京奧運會,太雜太亂的劇情,難以讓觀衆留下深刻印象。電影中有些副線拍了等於沒拍,比如弟弟那條線,父母認爲,弟弟的出生只是爲了照顧蘇樺偉的後半生。片末,弟弟在爺爺的遺像前爲哥哥在殘奧會取得佳績歡呼,但他長期以來遭受到蘇媽不公平待遇的心結,似乎沒有解釋也沒有解開。全程有些渲染情感的地方同樣莫名其妙,電影真正讓人感動的地方並不多,敘事工整平淡,沒有情緒的起伏。可以說,金句和雞湯式的臺詞,失去了渲染情緒的意義。

第二個缺點是普通話配音效果差,吳君如的配音讓人容易齣戲。

第三個缺點是作爲傳記片塞下許多情節,該拍的卻沒拍出來,蘇樺偉一路跑殘奧田徑,整個過程未免太順了。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觀後感2

今年東京奧運會上,蘇炳添無疑是田徑賽場上讓人熱血不已的大神,人稱“蘇神”。但是,蘇神也有自己崇拜的“蘇神”——蘇樺偉,同樣也是田徑賽場上的奧運冠軍。

他,4屆殘奧會、獲得6塊奧運金牌,至今仍然是男子100米和200米跑T36級殘疾人世界紀錄保持者。

《媽媽的神奇小子》是根據蘇樺偉真人事蹟來改編的,從蘇媽的角度出發,再現了“神奇小子”如何從零蛻變成英雄。

很多家長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相比較蘇樺偉,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是幸運的。因爲蘇華偉一出生就被定義成爲了零,被確診腦痙攣之後,醫生告知蘇媽,以後孩子不能站立行走,因爲弱聽以後說話都是問題。他剛降臨到這個世界,就彷彿被命運拋棄了,人間不值得,是不是? 但是,他的家人覺得值,再苦再累都沒有放棄孩子。當蘇樺偉還在襁褓裏的時候,第一次被檢查出有問題的時候,醫生問蘇媽要不要救?淚流滿面的她,眼神沒有絲毫的猶豫,一個“救”字脫口而出。兒子一天天地長大,真的不會走路和說話,只會傻笑。蘇媽帶着他上班,被老闆罵,被同事貶低,情緒崩潰的時候,甚至想和兒子一起去死。兒子被扔在傳送帶上,完全不知道盡頭就是死亡,只是看着媽媽。蘇媽已經崩潰,想借着罵勁鼓勵兒子站起來,兒子一動不動,最後,痛哭着按照停止鍵,畢竟孩子沒有錯。

奇蹟,第一次出現。兒子居然扶着欄杆站起來了,新的希望,有了。

爲了兒子可以正常走路,蘇媽逼着他一次次地走,即使兒子哭叫聲很慘烈,即使被周圍的人罵心狠,她從未妥協過。兒子弱聽,還沒上小學就要帶助聽器,很貴卻捨得。蘇樺偉第一次戴助聽器,耳朵被衝擊得很痛,即使很心疼,也要捨得下。

第一次去上學,蘇媽牽着兒子去,一個字一個字,教他怎麼去說蘇樺偉這三個字。蘇媽對很小的蘇樺偉說過,你不是一個普通人,那就做一個不普通的人。這是一個媽媽對兒子的承認,其實也是對自己不普通媽媽身份的認同。

有句名言,人生不是受環境的支配,而是受自己習慣思想的恐嚇。人在絕境下,習慣性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失去去抵抗的勇氣,這是受害人思維。反觀蘇媽,她是一種主動接受的選擇。接受並不代表放棄,而是從關注孩子本身出發,找到屬於他自己的光。一次意外,蘇媽發現兒子跑步的特長,說不定可以去參加殘奧會,陪着他去報名,陪着他去訓練,做好兒子的後勤保障。

半夜裏,兒子把塑料袋套在頭上哭泣,詢問之下,才知道兒子訓練不順利。與其去哭,不如去跑。媽每天早上帶着兒子去跑步,剛開始,媽媽把兒子甩在後面,很快,媽媽跑不過兒子。爲了可以跑得更快,兒子決定像自己的偶像隊友一樣,跑贏火車。人腿戰勝機器,哪有那麼容易?一天天的堅持,一天天的陪伴,怕兒子灰心,蘇媽也會和兒子開玩笑。

“小明爲什麼能跑贏火車啊”“因爲火車是假的”這個玩笑,蘇媽每次和兒子說起的時候,蘇樺偉都會很認真地反駁,並且堅信小明一定會跑贏的。細細地想一想,火車何嘗不是象徵着人生的某些不可抗力,如重病、地震、洪水、疫情等。

人能做什麼呢?後發制天!相信+拼搏+堅持蘇樺偉,是英雄,他最終跑贏了火車,也跑贏了命運。他參加奧運會,在賽場上享受着奔跑的感覺,享受着好多人的掌聲,得到NO.1榮耀,身披國旗,人生的最高光時刻。

蘇樺偉的成功,離不開蘇媽的支持和陪伴。蘇媽的存在,就像定海神針一樣,不管外面如何嘈雜,看着媽媽,內心就很寧靜。一切就如影片裏常常出現的那句話一樣簡單,看着媽媽。蘇媽成就了蘇神,助力他找到人生的方向。

可是,誰成就了蘇媽呢?首先,是她的爸爸。剛得知外孫的身體狀況時,他也是表態必須要救孩子。外公死後,每一次蘇神獲獎了,家裏人都會在遺像面前說一聲。這說明,外公從未嫌棄過自己的`後輩,生前應該特別關心,也許臨走的那刻都念念不忘。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因爲有外公如此,纔有蘇媽如此勇敢。

其次,是自己的老公。看多了太多的拋妻棄子、殺妻拋屍的新聞案例,不免會佩服蘇爸默默地堅守和付出。因爲有蘇爸認真地工作掙錢,蘇媽纔有精力去陪兒子訓練。後來,蘇爸受傷住院了,家裏經濟狀況急劇下降,蘇樺偉甚至停了一年半的訓練,差點告別了體育夢想。這也說明了,蘇爸的給力。因爲有蘇爸勇敢的擔當在,蘇媽纔有了培養兒子的底氣。世界很大,一個走真的很難,幸好有老公的支持。

最後,是小兒子的理解。小兒子弟弟的誕生,本就是蘇媽爲了大兒子以後生活着想,因爲是正常人,蘇媽沒有花時間在他的身上,甚至連兒子喜歡足球還是籃球都會弄錯。弟弟會抱怨,也會傷心,爭吵之後,還是支持大哥的夢想,最後選擇尊重蘇媽的偏愛。

2008年,在男子200米-T36的決賽中,哥哥以24秒65的速度奪得金牌。他拿着收音機,開心得飛起,就可以看出弟弟對大哥的愛。一個英雄的誕生,從來不只是一個人的幸運,也是一羣人默默地付出。看完這個電影之後,真是讓人相信,人間值得。生活很苦,拼盡全力,纔不枉來人世間一遭,不是嗎?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觀後感3

蘇樺偉1981年出生,中國香港人,香港殘疾運動員,四屆殘奧會獲得六枚奧運金牌。是目前男子一百米兩百米T36殘疾人世界紀錄保持者。

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4×100米接力金牌。2000年悉尼殘奧會,男子100米、200米、400米3枚金牌 ,男子4×100米接力銅牌。2004年雅典殘奧會,男子100米金牌,2008年北京殘奧會男子100米銅牌。並且蘇樺偉以24秒65的速度奪得金牌,同時也打破了該項目殘奧會的世界紀錄。2012年倫敦殘奧會,田徑項目,男子200米決賽,中國香港選手蘇樺偉以24秒77的成績奪得銀牌。

今年吳君如拍的《媽媽的神奇小子》再次讓我們知道了蘇樺偉,也讓我想起了在2006年拍了一部名叫《12秒58》的電影,原型也是蘇樺偉,這部電影感動了很多人,也讓我們知道了中國有個喜愛短跑的“阿甘”。

蘇樺偉我的人生告訴了我們,就算命運對我們多麼的不公平,我們也要勇敢面對,因爲我只有戰勝了它我們才能重獲新生。

在香港蘇樺偉是十大傑出青年,香港傑出運動員,同時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香港傳遞的火炬手。這再一起證明了努力和堅持不懈的重要性。

現在的蘇樺偉已經告別的他喜歡的田徑賽場,他的事蹟也在不斷地鼓舞着那些在賽場上拼搏的運動兒健兒們,並且也在不斷的告誡和鼓舞着我們。加油!蘇樺偉!加油!每一位拼搏的運動健兒們!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觀後感4

今天有幸參與了《媽媽的神奇小子》的超前點映,很感人的一部片子。“因爲起步比別人慢,所以纔會在後面更努力更拼命想趕上別人。”普通人成功需要經歷磨練,殘疾人成功可想而知需要吃更多的苦了。天賦和喜愛是一部分因素,也慶幸他有一個好媽媽,一個好教練,一羣好隊友,教練的妹妹和他的弟弟也都是很善良的人。意志堅定的他勇往直前,許多訓練鏡頭沒有渲染得很苦,但總讓人在似乎平淡的生活小細節中不經意動容,爲了生計不得不假裝普通人一般找工作,爲了工作不得不假裝嚴重殘疾一般演說話。

影片有許多前後相呼應的臺詞、動作和場景,似乎一切都變了,卻又提醒人不能忘了初心。我唯一不能共情的場景,是媽媽要受到廣告賠償、在球場呵斥、方妹妹離開後的那番傾述,或許應該可以換成別的表現形式會更好吧。值得一提的是,前期的比賽都報道“香港隊”,隨着時間推移開始報道“中國香港”,在他展開紫荊花區旗披在身上的那一幕,我終於忍不住淚目了,給這個設計點贊。另外,殘奧會的運動員待遇真的那麼差嗎?以前不懂,希望以後能越來越好吧,大家對待特殊羣體也儘量不要有歧視心理,給予更多關懷關愛和幫助,給不了的話也以對待正常人的態度對他們,讓他們覺得平等不自卑纔是最好。當然,也別顧此失彼地因他們而傷害了其他人,比如他弟弟遭遇,平等最重要。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觀後感5

找到自己最擅長的一面有多難。僅憑自己又談何容易,是勵志片,卻也充滿了溫情與愛。蘇樺偉成長的路上如果沒有母親的愛與陪伴,家人的支持與付出,又如何能從一出生就“輸”在起跑線上的zero,成爲殘奧會上的hero?

每次看這種催淚的電影都會去盡力剋制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會想到自己小時候的種種。

放棄是一句話的事,但堅持更加不易,因此我們看到堅持所換來的成果時纔會覺得很酷。

聯想到最近的“雙減”政策,職業教育也許不是讓孩子放棄,而是讓他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向。也有很多家長焦慮地和我聊到了後面孩子升學及就業的問題。有些害怕在國內被刷下來,因爲我們的職業教育沒那麼成熟,我當時聽了也是感到害怕。畢竟我們沒有像德國那樣的更標準化,更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而且沒有達到“同工同酬”,而且大家都不願意做小白鼠。有些孩子其實學習很刻苦,但往往成績不令人滿意。很多孩子還是要去擠獨木橋的,想想競爭壓力得多大。

想想我們喊了這麼多年的素質教育,到頭來不還是刷題、押題。基礎教育帶給我們的是專業的人才,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以及嚴重內卷的職業現狀。經濟建設到了這個階段也看到了創新和批判的重要性,那麼就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吧。

這部片子不像類似於《淺田家》的日影穩穩的小確幸。痛苦與歡樂、邪惡與善良、失敗與成功卻也在每個角色中緩慢流淌,匯聚成各自追尋的幸福之泉。

每個人都是平凡的,每個人也都是不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