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別離》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3篇)

學識都 人氣:2.65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次別離》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次別離》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3篇)

《一次別離》觀後感1

選擇看這部片子,是因爲它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上網一查,導演居然是伊朗國籍,頓時肅然起敬,戰亂中的人們是如何在生命和溫飽都成問題的情況下雕琢藝術的?

看完本片,對導演的敬仰徹底轉移到每一爲伊朗人身上,一個人可以高大到如此程度,也許跟戰亂有關,也許是人的本性,總之,導演讓我們看到絕望中的一絲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迴避困難的機會,但是,一旦離開,你便失去了你的根:家!

一部成功的電影,不總是在臺詞中刻意強調主題,昇華個人主義,本片隻字未提國家二字,卻足以將文人翁納德上升到國家的高度。我們的戰亂年代,也曾踊躍出一大批“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上進青年,看那樣的影片,的確很過癮,很振奮人心,也正因爲這樣,中國市場上幾乎看不到用樸素的手法描寫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的影片。

《一次別離》就是一部樸素的勵志電影,樸素到一開始你會懷疑自己能否看完它。當然,一部好片是不會讓你輕易就中途放棄的,編劇在這方面做到了,故事層層疊疊又相互聯繫,跌宕起伏間又疏密有度,不像大多數中低端電影,看了十分鐘就知道結尾了。

本片由納德和西敏因爲是否攜帶女兒出國而離婚展開,他們的這個決定,造成了後續一些列矛盾,生活的,家庭的,觀影的過程會輕易就把你帶入他們的生活節奏中去,因爲這些瑣事太司空見慣了,它們無時無刻不發生在我們身邊。基於電影的藝術性需要,這些瑣事又不會展現得太落俗與露骨,這個時候,演員的出色表演就發揮了他極爲重要的作用。一個眼神,一個失落的表情,一個佝僂的背影,所有表演都源於真實的生活,但又高於生活,所以看這部片子(如果認真去看的話),會是一種從頭到尾的享受,彷彿去他的生活中認認真真地走了一圈。如果厭倦了ktv和烈酒的麻醉,不妨學納德的樣子,生活的煩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害怕它的出現。

《一次別離》,片名恰到好處,一次別離,人們這才發現了彼此的重要性,才發現自己的選擇是什麼,才發現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由此展開,本片有一下幾大看點:

1)納德對老年癡呆的父親的無微不至的照料;

2)女兒在父母間的對種種選擇;

3)納德和西敏的種種矛盾;

4)護工瑞茨的種種生活壓力。

好片子無需多解釋什麼,好不好看各執己見,總之,不管是否因爲本片的緣故,我們總該讓心靈淨化一番。

《一次別離》觀後感2

有人說過,婚姻就像一座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而這城裏城外的箇中滋味,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真正品味到。伊朗電影《一次別離》就把這城裏城外的喜憂參半演繹絕了。不僅如此,作品還引用了一些暗喻的手法,讓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家庭故事,體現出複雜的社會矛盾。影片對人性心理的刻畫也十分到位,並且環環相扣,懸念叢生,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主人公納德和西敏在伊朗,算的上是一對白領階層。丈夫納德在銀行工作、妻子西敏是一位教師。家中有11歲的女兒特梅、患有老年癡呆症的父親。矛盾衝突的起因是西敏想給女兒特梅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壞境,辦好了移民手續。而丈夫納德不想丟下年老多病且無法自理的父親,死活不同意移民,二人鬧到法庭。法院認爲這是妻子在脅迫丈夫妥協,就建議雙方先冷靜一下。西敏賭氣搬回孃家,納德只好請來一個家庭保姆照顧父親。一次,納德發現保姆將自己的父親捆綁在牀上導致他差點窒息,他一怒之下將保姆推出門外,致保姆意外流產。於是,兩個家庭之間,一場漫長的糾紛就此展開。

令人讚歎的是,影片從場景到演員,都是一種不動聲色的表達,卻能做到簡潔而乾淨,精緻而細膩。這可以看出製作方對電影語言的控制能力已經如魚得水。而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影片中的那些精彩的隱喻:

隱喻一,妻子西敏說移民是爲了讓女兒脫離這種環境,而伊朗到底什麼樣的環境?電影卻沒有給出答案。但就是這巧妙的點到爲止,卻足以讓許多觀衆產生共鳴。

隱喻二,納德的父親患有老年癡呆,這也是個很明顯的隱喻:一個病入膏肓的國家,一系列行將腐朽的制度

隱喻三:西敏質問納德:你父親認得出你這個兒子嗎?納德答:我認得出他是我的父親。這個暗喻多麼具有諷刺意味?這表達了普通百姓對一些現象的失望,而又故土難離的矛盾心理。

影片同時還引用了其他的隱喻,準確地表達出人們在僵硬而強大的體系牽制下,所表現出一系列的矛盾衝突:現代文明與古老宗教信仰、在金錢名譽面前人們表現出的虛僞和內心譴責、在強權面前,人們無處可逃任人宰割的絕望......

《一次別離》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同時這部帶有批判性的`電影也被伊朗官方認可;2011年,該電影就在伊朗本土獲得伊朗曙光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鳳凰獎。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得不佩服人家伊朗官方的豁達。這無疑是鼓勵了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並能以此向世界弘揚本民族深厚而悠久的傳統文明。能做到這一點,真好!

《一次別離》觀後感3

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週末看了《一次別離》的電影,劇情沒有很多的跌宕起伏,行雲流水般的鏡頭卻可以吸引着觀衆的眼球,影片中各種矛盾衝突直指人心。《一次別離》無疑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好影片,它也不負衆望地囊獲了各大獎項,其中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一次別離》是發生在伊朗的故事,故事女主人公西敏想要與男主人公納德離婚,遂起訴至法院。西敏想要一家人移民到國外,納德不同意,因爲家有患有老年癡呆症的父親要照顧。他們對薄公堂,但法官卻駁回了他們的起訴,他們爭論的中心是女兒。最後法官也忍不住說了一句讓人深思的話“難道孩子在這個國家就沒有前途?”當時伊朗的社會背景就是這樣,人們爲了更好的環境、兒女教育問題,去國或留鄉,追尋新的生活環境。西敏就是想要到國外有新的開始,而納德則眷戀故土,他們就在這兩個問題上爭執不休。最後,西敏暫回孃家,緊隨着就到來自社會底層的瑞茨的出場。

瑞茨帶着四五歲的女人來自納德家做家政,伺候納德的父親,故事的重大沖突就在她的身上展開。她把老人家綁在牀上獨自去幹自己的事情,老人家也因此而跌下牀而病情又加重了,後來瑞茨在與納德的爭執中不幸流產,緊接着瑞茨夫婦把納德告上法庭。最後他們在法庭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控訴與辯駁,影片向觀衆展示了不同視角的人物關係的矛盾與衝突:

丈夫與妻子:納德不想離開伊朗,不願意離婚,但西敏還是在他遇到危險的時候幫助了他。西敏幫不幫他是一個選擇,納德接不接受幫助又是一個選擇。

父親與女兒:法律無情,如果他說了真話,他就會坐牢,沒有辦法照顧女兒。如果不說真話,他在女兒心目中的地位又會瞬間坍塌。父親與女兒的關係因爲這一系列的矛盾衝突發生着微妙的關係。

富人與窮人:影片講的是一個精英家族與一個底層家庭的矛盾,富人面對的困難是情感與道德方面,窮人面對的困難更多是因爲錢。富人與窮人可以因爲金錢的問題發生強烈的爭執,但兩個天真可愛的女孩子卻可以歡樂地一起玩耍,儘管那只是暫時的。

法律與信仰:罪與惡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法律往往無情。伊朗人大多信教,認爲說謊會遭到上帝的懲罰。法律是由人制定的,但又往往傷害着人的美好。信仰能成爲人的精神支柱,但卻不能滿足人的物質需求。

真實與謊言:真話與假話不能代表善與惡,真話會給生活帶來更大的禍害,假話也可能挽救一個即將破碎的家庭。

活與死:患有老年癡呆症的父親是電影的一個象徵,他大多數都是沉默的,他是一個生命體,他的“活”給其他人帶來了很多問題,但即使他“死”了,也不一定能讓其他人更好的“活”。

《一次別離》能夠從多個視角對世界進行審視,它的藝術性就是深刻的,有一定的哲學高度。《一次別離》能夠給我們對生命、生活、人性的進行深入思考,筆者強烈建議大家有空看一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