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觀後感3篇

學識都 人氣:2.97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心靈奇旅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靈奇旅觀後感3篇

心靈奇旅觀後感1

作爲媽媽,會不會總有焦慮:我的孩子爲什麼急躁?爲什麼磨蹭?爲什麼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作爲社會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惑:我這麼忙到底是爲了什麼?我想要的是什麼?我如何證明我自己?

我們帶着這樣的迷惑尋找着,思考着,答案卻因爲每個人而不同。

《心靈奇旅》就給我們帶來了多樣化答案中的一種可能性。

主人公喬納是一位想當音樂家的中學老師,有一天他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與心目中偶像合奏的機會,但是樂極生悲不小心掉進下水管道。鏡頭一個切換,他的靈魂化作藍色的萌態小人,踏上了去往生之彼岸的通道。黑暗而空洞的宇宙之中極樂世界閃耀着白光,有點肅穆又充滿了恐懼。喬納強烈的求生欲讓他逃離了命運,來到了靈魂的初始地——生之來處。與生之彼岸完全不同,生之來處的色彩明亮、夢幻,充滿了童真。每個靈魂都是萌萌的小精靈,被批量的送往各種性格的訓練室,成就不同類型的性格。這一場景的理論基礎是希波克拉底的四種液體的氣質論以及現代心理學的特質論。儘管人的性格特質可以分類,然而,總有特例,那就是電影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22號。

生之來處的導師引導每個靈魂在這裏習得技能,並獲得自己生命的“火花”,得到地球通行證,成爲一個合格的靈魂飛向地球。然而,22號這個幾千年的老靈魂,就像一塊淋溼了的木頭那樣,無論哪位先賢都無法點燃她內心的火花。她對一切都不感興趣——一切應該感興趣的東西。

直到她用喬納的身體來到地球,感受陽光透過金色的樹葉灑在身上的光輝,失神於地鐵裏悠揚琴聲,感動於媽媽絮叨又深沉的愛——她忽然找到了自己生的意義。

可是一直有夢想的喬納不認爲這是生的意義,生命應該有目標,應該爲了目標而努力。22號沒有目標,莫名其妙的就獲得了地球的通行證,22號沒有被點燃,是因爲有了他的身體才獲得了火花。

22號落寞的把地球通行證扔給喬納,自己離開了,喬納的靈魂回到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偶像一起合奏,實現了自己一直期待的夢想。

然而,喬納在實現夢想後沒有自己預想的狂喜,只有空虛。他忽然對自己一直堅信的人生信念產生了懷疑——人是不是應該爲了目標活着?

電影裏也給出了答案,執着於目標的人迷失了自己,成爲灰黑色的可怕的怪物,永遠都在尋找自己的靈魂。

喬納意識到自己的.狹隘,立刻去尋找22號。此時22號陷入了對自己懷疑的執念而變成灰色怪物:因爲自己不夠好,所以找不到火花,因爲自己不夠好,所以沒有目標,因爲自己不夠好,所以火花根本不是自己得到的……

皮克斯的題材總是離不開尋找自我、探索人生意義的主題,這也是它的電影總能扣人心絃的祕密。聖經裏說,每個人的出生都帶着自己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是電影裏的“火花”,但是《心靈奇旅》給我們展示了另一種可能:我們並不爲使命而活,我們爲了活而活。電影裏的喬納和22號看似是完全不同的兩人,一個目標明確、勇往直前,一個淡泊明志、活在當下;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一個自我否定,深鎖心門。可是這兩種狀態同時存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我們渴望成功,想通過達成目標實現自己的價值,爲了目標我們可以奮不顧身,可我們又很脆弱、膽怯,因爲失敗而不斷陷入自我否定中。因爲這些失敗,讓我們不敢確定我們迷戀的——每一縷陽光的溫暖,每一絲微風的愜意,每一個愛人的眼神——是人生之爲人的意義。

對生命單一的理解很可能造成我們成爲迷失自我的灰色怪物,過於追求成功的進取,人的感官功能會退化。作爲一個存在五感的人,正如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所說,咬一口披薩,看着天上的雲,聽着悠揚的音樂,你能分清哪個是物質的,哪個是精神的?更別說哪種快樂是更高尚的了。非要說追求人生的目標更高尚,這就是把人從自然中剝離出來,忽略人自然屬性的不切實際的看法。

那麼是否無所謂追求目標?很多人看完這個電影的結論是:活在當下。我並不認爲這是電影想傳達的意義。電影並沒有演出來,喬納達成目標以後的情況:更多的演出機會、更好的收入以及更豐富的人生體會,可這恰恰是人生真實的存在,也是人們奮鬥的意義。電影是想提供生命的另一種意義:比起衝刺的戰慄,邁出的每一步纔是我們日常的真實。如何在目標和現實中找到平衡是更應該思考的問題,沒準這是皮克斯下一個電影要展示的主題。

其實,這可能是人生最好的狀態:有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卻心安理得的慢慢前行。

心靈奇旅觀後感2

最初知道《心靈奇旅》這個電影,是在朋友圈一個朋友分享的影評裏,評價它爲年度最佳影片,並將它和多年前我看時深深被感動過的一部影片《飛屋環遊記》類比。作爲一年都去不了幾次電影院的資深宅女,看到將這部作爲《飛屋環遊記》的姊妹篇來介紹的那一刻,心裏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去看看。

前幾天抽空一個人跑去電影院看完後,只能說皮克斯的出品依然精彩,保持了它一貫的高格調高水準,但是於我來說,跟早些年看的《飛屋環遊記》的格調還是差了那麼一丁點。我至今還記得在電影院看《飛屋環遊記》時,當看到那一幕幕的慢節奏黑白剪影一一呈現,寥寥幾幅畫面卻書寫了兩個人漫長的一生,眼淚瞬間就滾落了下來。那種激發人發自內心的思考和觸動,包括感同身受的體會至今還歷歷在目。我一直固執的認爲,好的藝術品就是能夠讓外行人都能感受到行業的美感和領悟,不論是書籍,音樂,亦或是電影等等,只要能贏得你的共鳴,引發你的思考,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體驗之一。而《飛屋環遊記》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影片之一。

即便在我看來,《心靈奇旅》跟《飛屋環遊記》相比會稍微遜色一點,但是依然算得上近期最好的影片之一。影片想給大衆闡述的生活最本質的真諦,生活中值得感動的美好和點點滴滴,無疑都是成功的。用最平常的場景和畫面來說最偉大的真言,比如,人的生命目標是不重要的,而讓你能體會到生命中的美好的火花纔是重要的。又比如,你不知道它是海洋,是因爲你自己就身處海洋中等等。

我相信對於這些場景和金句的解讀,會因爲不同的背景,經歷,價值觀而有不一樣的理解和感觸。回來後這幾天我也在思考,爲什麼同樣外界普讚的影片卻沒有給我帶來他們所說的觸動,或許是因爲跟早些年相比,自己變得更成熟,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更趨於穩定和平和。

大約幾年前,我就知道,如果說生命有意義,那麼它唯一的意義就是體驗—————這瞬間你的所見,你的所想,你的感覺,其他幾乎沒有。如果每一個瞬間你都是快樂的,被眼前的美景所感動,被自己獲得的成就所感動,被別人的善意所感動,那麼無疑你的人生也是美好的。而這些領悟似乎跟這個影片所要傳遞的觀點契合度很高,所以幾年前就自悟出來的東西,現在自然是感動和引發不了我了。所以從這點來看,或許並非是《心靈奇旅》的啓發高度不如《飛屋環遊記》,而是我自己變了。

這部影片裏面有幾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其中之一就是,主人公掉進了下水道,畫面一轉就出現了以浩瀚星空爲背景漂浮在宇宙中的生之彼岸的鋼琴鍵盤一樣的橋樑,而碩大耀眼得不能直視的彼岸就像有着巨大引力的吸盤一樣,源源不斷的將橋樑上的幽靈一個個吸附了去。畫面切過來的一瞬間是有些疑惑的,本以爲掉進下水道故意安排搞笑輕鬆氛圍,誰知道竟然直接安排主人公掛掉了,由此開始引發一系列不同尋常的後續體驗。待到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後,我更專注於背景星空的空曠和美麗,尤其是那光亮之處,發出誘人和神祕的光芒,讓人不禁神往和猜測,裏面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另外一個場景就是生之彼岸的對立面———生之來處,這更像是佛法中前世今生的感覺。那一個個圓頭圓腦的小精靈,各自去挑選自己未來的各種個性特徵,不知道這些蹦蹦跳跳的小腦袋在挑選他們的特徵之前,是否會知道這些選擇對於他們投入到人世間後,會給他們帶來怎麼樣的意義呢?又會給他們帶來哪些不一樣的體驗呢?如果他們有先知,是不是就不會那麼輕鬆自得的去挑選這些上帝賜予它的禮物了?不過這個片段,倒也跟我的觀點,每個人的本性特徵很多都是與生俱來,又莫名的契合在一起了。當然,影片中生之來處的重點肯定跟我的關注點不一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最後一個印象深刻的場景是所呈現的忘我之境,也可以俗氣點稱之爲靈魂出竅時所進入的空間。當你沉浸在自我滿足的世界時,或當你被自己所營造的氛圍壓抑的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就會進入這種漂浮虛無的空間。在我的想象裏,這種狀態更像是處在一個封閉的三維空間裏,獨樂樂或者獨悲傷,導演竟然安排了同時靈魂出竅的人可以處於一個四維的宇宙空間。試想一下,當你靜坐深思神遊八方時,碰到一個跟你一樣開小差靈魂遊離身體之外的人,是不是很有意思?就像剛進監獄的獄友,第一句話應該都是,你是怎麼進來的?於是就展開了一堆靈魂對話,想想就樂不可支,有趣極了。

在這寒冷的夜晚,抖抖索索的寫完了這篇口水話,手指頭幾乎都沒有了知覺,可以給自己交個差了。

晚安,世界。

心靈奇旅觀後感3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看了這部電影,起初以爲是講人格,“只有人格完整的靈魂才能通往地球”,緊接着以爲講激情,“找到了自己的火花才能拿到通行證”,後面越來越發現,這部劇的內容與格局,遠超過人格與激情。

喬伊因爲母親的否定等種種原因,過着自認平庸的生活,他和周圍人一致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生活失敗,以至於發現自己死了的時候大喊:我還沒真正活過!原因是他知道自己的激情所在,卻一直沒過上夢想中以激情爲生的生活。他拼盡全力不擇手段,終於起死回生參加了能證明自己價值和意義的演奏會,這是他離夢想最近的一次,可是演奏會結束,他非常失落的發現,生活沒變,自己也沒變,實現了夢想“也就這樣”。這時聘用他的明星演奏家說了一句話——一條魚問年長的魚,如何通往大海,對方說,你就在海里,他說不,我在水裏。

這時男一突然發現,原來生活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實現夢想,而是真實的活着,真實的感受並享受平凡並且意義非凡的那些時刻——和父親一起聽音樂,吃一口甜點,在學校教課,看一看藍天和落葉,體會風吹在身上的感覺……這也應了他在靈魂學院聽到的那一句:“傻瓜,生命的目標不是找到火花”,我想下一句應該是,“生命在於真實的活着,是感受、珍惜、享受那些普通的時刻。”

喬伊一直覺得自己的生活毫無意義,自認平庸失敗,認爲實現了夢想就能扭轉這一切,殊不知實現夢想後,依然空虛。對自己的否定和無意義感,剝奪了他感受生活的能力。

電影的男二號叫做22(也許是女二,靈魂沒有性別),是第22號靈魂,在學院呆了上千年,拒絕投胎,任何學者教授都無法搞定他,也不能幫他找到火花,他是讓所有人頭疼的搗蛋鬼。他找不到活着的意義,恐懼投胎後的空虛感。但當他陰差陽錯到了喬伊的身體中,有了嗅覺、味覺、視覺聽覺,他聞到了披薩,嚐到了美食,聽到了風聲,看到了落葉,體會到了走路的感覺……他想也許自己的火花是走路和擡頭看天空。他貪戀從未獲得過的這些感覺,不停的吃東西,東張西望,像個孩子一樣驚歎當下發生的一切。他開始想要活着,拒絕把身體還給喬伊。

喬伊急切的想趕回去參加夢寐以求的演出——在喬伊看來,那是距離夢想最近的一次,就差一點點,那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實現人生意義,生活將翻天覆地。於是男一急切的告訴他:走路和看天空根本不是火花!你用了我的身體才感受到火花,你沒有火花,那是我的!這句話的意思相當於“你沒有激情,沒有夢想——你活着沒有意義”。

22聽完非常難過,成了遊走的靈魂,他將自己聽到過的所有否定內化到心裏,認爲自己糟糕失敗,自己的存在豪無意義。令人頭疼的討厭鬼心裏其實那麼敏感和脆弱,他需要有人看到,需要被接納和認可。

喬伊在奪回通行證,出色的完成了演奏會,聽到魚的故事,體會到了生活的意義後,追到22,對他說:這是你的火花,你是有意義的,對不起。喬伊把通行證還給他,同時也接受了要面對死亡。22接受了通行證,依然害怕去往地球,喬伊伸出手說,“我陪你。”“可是你到不了地球啊。”“沒關係,我能陪多久就陪多久。”這也是諮詢師常常對來訪者表達的內容。

觀後感寫的有點長,雖然在表達自己的理解,但是也不自覺把電影情節梳理了一遍。其實還有非常多的小點值得稱讚,比如自卑閉塞的喬伊侷限在自己的生活中,作文m很少和別人聊音樂之外的內容,也從不關心別人的生活,而他的理髮師就開放從容很多,雖然錯過自己熱愛的外科醫生職業,拿起了理髮刀,卻依然感受的到這份職業的意義和自己的價值,認爲自己同樣在拯救別人(的髮型);

比如愛貶低喬伊的那個人,用貶低別人的方式掩蓋自卑,被戳破後流露出來的是恐懼和脆弱;

比如追捕喬伊靈魂的管理員,害怕犯錯又急於得到認可,膚淺的滿足自戀;

比如那些粉色的溫暖善良的光子們;

又比如,喬伊的原生家庭,和他母親處理家庭關係的方式。

電影最終是happyending,喬伊在粉色光子的幫助下重生了,他要思考自己怎樣開啓新的人生。

我想,也許死過一次的他領悟到生的意義,從此過着精神富足的生活。又或許,這份領悟與收穫會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逐漸消磨,回到從前的狀態。誰知道呢?畢竟生活永遠日復一日,真實的活着,是一種需要習得的能力,是關於幸福的學問。作者:文媛

很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