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發射成功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學識都 人氣:1.72W

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28秒,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正式點火發射!隨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北京時間19日凌晨,飛船將“握手”天宮!兩位航天員將隨飛船飛行3天,隨後進駐“中國天宮二號”,在太空駐留30天,我們等你們平安歸來!一起來看一下,發射全過程!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神舟十一發射成功觀後感及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參考!

神舟十一發射成功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神舟十一發射成功觀後感及心得體會範文一

載着無數國人的期盼與自豪,神九今天晚上如期發射升空了。神九的成功發射,標誌着我國航天事業又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峯。作爲當代的大學生,我爲祖國的航空事業突飛猛進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6月16日傍晚隨着0號指揮員30分鐘準備,20分鐘準備,10分鐘準備,5分鐘準備,3分鐘準備,1分鐘準備,10秒倒計時10,9,8,7,6,5,4,3,2,1,點火!雄壯屹立的神九火箭隨着”點火!”的命令,平靜的起動了,一下子桔紅色的火焰爆發出強大的動力,瞬間推着神九飛向太空,二十分鐘後發射總指揮常萬全宣佈發射成功!整個過程,無論在現場測控中心的同志,還是神九艙內的三名宇航員,還是我,都很平靜,平靜的經歷着這一偉大的時刻。我想,這平靜的背後,是一種科學的自信!是一種百分之一百的統籌控制!是一種對中國航天人的充分的信任!實事求是說,這幾年中國航天人無論是嫦娥的發射,還是神舟系列發射,還是北斗衛星的組網,等等都給了我們充分的信心和自豪,所以今天的神九發射,我有充分成功的信心!這就是我們的中國人,只要真正的想做了,認真了,就一定能夠做成功!實事求是說,這些應該”感謝”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嚴密封鎖,逼着我們的科學家只能一門心思的自己走路,所以就成功了!”二彈一星”都是這樣逼出來的',殲-20也是這樣給逼出來的,許多東西這些年都慢慢的被逼着,有路出來了,包括飛機的心臟--飛機發動機,也將有好的消息。實事求是說,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的綜合實力大大提升,各種系統配套的水平和能力越來越強大,這就是綜合實力。就我們鄞州也有好幾家企業參與了神舟系列的配套,特別是星箭航天公司,是發射架系統中液壓加註子系統的總承接單位,壓力巨大、任務艱鉅,但每次都勝利的完成任務,他們的理念是:每個環節都保證百分之一百,確保萬無一失。也就是全中國所有參與航天任務的每個單位,都確保百分之一百的質量,和確保萬無一失。才換來了,我們對航天發射的充分信心。實事求是說,在科學發展中,沒有秀可作,沒有假可虛,只有實實在在的科學精神,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確保百分之一百,我們中國人也充分具備這種科學精神,

只是我們這種精神的氛圍不是很濃,”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根深蒂固,使之很多科技之優秀人才,很難能夠做到一門心思的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奮力向前,這也是我們國家至今還沒有一位科學家獲取諾貝爾獎的一個原因。這種狀況必須早日改變,讓科學成爲一種社會的行動和尊重。

今天神九的再次成功,應該讓我們有一種更加科學理性的思考,要建設強大國家,必須要擁有一大批在各個領域具有一流技術領先的科學家隊伍,我們的航天人基本形成,每次看到一大批年輕的航天科學家活躍在組織、指揮等重要崗位上,真有說不出的興奮,這就是後勁、實力。要做成一件偉大的事業,必須要有準確的目標定位和系統設計;必須要有耐心的技術積累和時間的累積,不斷攀登科學高峯,才能厚積而薄發;必須要有寬容的創業環境,決不能因爲一次二次的失敗而罵聲滔滔,並且甚至對人格的污衊,我們國家有不少這類低級的小人,決不能因爲小人而影響大人的事。祖國強大,人人有責!希望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不抱怨,不圍觀,不冷嘲熱諷,不懷疑一切,相信科學,相信正義,相信天地間一定有正氣!衷心希望我們偉大的祖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尊嚴!

神舟十一發射成功觀後感及心得體會範文二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發射圓滿成功!

這是神舟飛船第七次飛入太空,也是中國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繼楊利偉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費俊龍和聶海勝進入軌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之後,今天,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中國航天員的金秋之行,肩負着全新的歷史性使命——按照計劃,他們將在此次太空飛行中,實現出艙行走。

中國人,將首次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跡——這一看不見的足跡,必將作爲最難忘的前進步伐,永載中華民族的記憶之中。

夢想有多遠,前行的步伐就能邁多遠。從1992年啓動載人航天工程到1999年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起飛,從神舟五號一人一天飛行到神舟六號兩人多天飛行,在實現了一系列從夢想到現實的突破之後——中國載人航天,又一次邁到了一個重大的跨越關口。

實現太空行走,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航天大國,都是歷史性的一步。

正是航天員出艙維修,使科學家們至今仍能享受1990年4月發射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提供的寶貴資源,而設計壽命5年的“和平號空間站”超期服役10年,開展科學試驗16500餘項的奇蹟,更是與航天員不斷的出艙維修密不可分……實現太空行走,在任何國家的載人航天曆程中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它意味着航天員可以自主出艙來維修價值高昂的航天器,建設和組裝空間站。

現在正在建設的國際空間站,就需要航天員在太空的參與。而人類“重返月球”和更遠的深空探測中,航天員空間行走更是必不可少。

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難度高、風險性大,無論技術攻關、產品研製、航天員訓練,還是任務組織指揮,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正因如此,自1965年3月18日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首次踏足太空,43度春秋過去,世界上依然只有美、俄兩國擁有完整的出艙行走技術和經驗。

然而,正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所說的一樣,在實現千年飛天夢想之路上大步前進的中華民族,有勇氣來迎接這樣的挑戰。

如果此次航天員出艙行走順利,下一步的神舟飛行就將進行航天器交會對接試驗,然後,就是開展具有一定應用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的空間實驗室的研製,再往後,就是長期有人值守的空間站……。

現實的輝煌,從來始於偉大的夢想。從漁船、出租車上的gps全球定位導航儀到幾乎家家都有的衛星廣播電視,從氣象預報、信息網絡到餐桌上的“太空稻米”、“太空蔬菜”……今天,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廣泛應用“太空文明”所帶來成果的時代

太空,不僅爲我們提供了高度資源、微重力資源、超高真空資源、無限的能源和物質資源,而且爲我們提供了廣袤無垠的空間資源,甚至能夠爲我們開拓出無窮的生存空間,爲我們創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但是,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和開發纔剛剛起步。即使我們順利實現了出艙行走的歷史性突破,無垠的宇宙依然有無數的奧祕等待着我們破譯。

光榮與夢想始終緊緊相連。作爲最早產生飛天夢想的民族,還在餓着肚子的時候,就曾把“兩彈一星”的夢想變成了輝煌的現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一輪空間探索熱潮已然興起的今天,中華民族用自己的飛天智慧造福人類的時代已經到來。

神舟十一號,預祝你圓夢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