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選

學識都 人氣:1.58W

導語:《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印度電影。 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歡迎閱讀。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選

篇一: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這部電影期待了很久,對於主角-阿米爾汗大家最熟悉最記憶深刻的《三傻大鬧好萊塢》裏的表演,表演出色到位,並且電影反映的是應試教育問題,而《摔跤吧,爸爸》反映的是印度重男輕女的問題。

這部電影突破以往的印度慣例,就是電影裏沒有穿插各種羣體歌舞,反而中國電影卻開始有了,例如成龍大哥的《功夫瑜伽》最後結束畫面就是印度羣體歌舞表演。

所以說《摔跤吧,爸爸》的導演,敢於走一條不尋常路,印度電影一點點的小改變,也說明印度在改革,去年貨幣事件對印度產生各種社會問題,但是印度還是最終完成了這次金融改革。

對於印度雖然一直不咋感冒,但是你要看到別人在努力在進步。

不可夜郎自大。

說說這部電影內容(有劇透內容),主角我就叫摔跤王吧,這樣容易敘述些,摔跤王由於沒有國家支持,沒有獲得過國際上的金牌,沒有讓印度的國歌在體育場中迴盪,慢慢的遺憾。

後來想到可以讓自己的子女來實現自己的夢想,開始造人,造了四個都是女孩子,並且全村的人都嘲笑他,中國農村也有這種現象,就是一定要生個兒子,否則在村裏沒地位。

可以理解。

摔跤王就放棄了生男孩子的希望,收起自己的獎盃放到箱子裏。

突然又一次他家大姑娘二姑娘與別人男孩子大家,結果打贏了。

這件事情讓摔跤王看到了希望,於是開始他的魔鬼訓練兩個姑娘。

摔跤王老婆擔心以及反對,摔跤王說給一年的時間給我,就這樣慢慢訓練,兩個孩子慢慢開始偷懶,以及消極訓練。

有一次參加自己女同學婚禮,這個女孩子14歲,這女孩子說羨慕她們兩個,有可以追求的事業,她的一生只能與家務相伴。

通過這次交流,完全改變了兩個姑娘的思想,她們開始認真訓練,摔跤王還把自己的侄子拉過來一起訓練,讓他做陪練。

摔跤王帶着大姑娘到處打比賽,終於打到了全國第一,全國第一是進體育學院培訓,於是大姑娘離開了父親,接受水貨師傅的訓練。

大姑娘去了體育學院,如同我們進入大學一樣,開始放鬆自我要求,並且按照水貨師傅的方法去練。

有次放假回家,女兒跟父親鬧矛盾,女兒說父親的招式落伍了,摔跤王不服氣,與自己的女兒比了一場,主角的演技確實好,我在這裏看哭了,女兒的勝利只是說明他們的父親老了!大女兒回國家隊,出國去打國際比賽,二女兒出門打國內賽事。

結果大女兒輸的一塌塗地,二女兒獲得了冠軍。

二女兒也進入了國家隊,和自己的姐姐一起訓練,在與姐姐掏心聊天,讓姐給摔跤王打電話,父親聽了自家姑娘的哭聲,自己帶着侄兒去了無親無友的城市,幫助大女兒訓練。

水貨教練讓她打51公斤的比賽,她不服氣,私底下她爸幫他補能量以及提高技術能力。

最終被教練發現,國家隊要開除她們兩個,他爸出面說她們一路走過來的不容易,這次放過她們,絕無下次。

校長同意了。

女兒告訴她爸自己要面對的對手,她爸看錄像,幫她分析。

最終幫她取得代表國家隊出賽的權力!在比賽中,她完全不按照水貨教練的套路做,而是聽自己父親的安排,就這樣應得前兩場比賽,第三場比賽,水貨教練施計把她爸關小黑屋,讓大姑娘心神不寧,差點輸掉比賽,在比賽最後關鍵時刻,各種回憶回想,放出大計,得了一個5分,獲得了總冠軍。

這個時候他爸也被放出來,兩個人見面都是淚眼汪汪,我也是淚眼汪汪!

其實我不想談印度的男女歧視問題,我想談談愛國這個話題,看到電影裏國際比賽的時候,當時哪怕是中國隊出來,我也希望印度阿三能勝利!感覺自己都叛變了。

好的電影可以讓一個人去愛國,不僅僅只有戰爭的題材才能讓人愛國,電影用體育題材,宣揚了一個愛國的摔跤王,宣揚了一個要爲祖國獲得金牌的摔跤王,摔跤王剝奪了孩子的童年,讓她們進入辛苦的鍛鍊之中,搞體育都知道辛苦。

可以看國內的,有多少體育明星讓自己孩子繼續走自己體育道路,爲國爭光。

可以看到爲了自己代言的產品,與教練組鬧矛盾,太多的這樣案例了,我們也要看到之前報道過,曾經獲得什麼名次的運動員,如今滿身的病或者從事卑微的工作等等。

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走體育這條路要想好,爲什麼去走,風險係數太大了。

不用愛國的情懷去綁架他人,但是體育運動員必須是愛國的。

纔有足夠的動力前行。

再談一個話題,就是人才培養問題,摔跤王培養出兩個國家級摔跤手,那麼爲什麼這樣的'人沒有進入國家隊做教練。

摔跤王去政府部門申請經費,結果是一毛不拔,看電影裏的對白,感覺摔跤王溝通技巧不夠,後來發現不是,摔跤王爲了給自己女兒補能量買雞,跟買雞老闆的溝通技巧就是很牛逼。

所以說不是摔跤王的溝通技巧問題,而是有些政府官員佔着茅坑不拉屎,耽誤國家人才!如同當年馬雲去各個部委跑,都沒人搭理他,結果讓日本人孫正義投資了這麼牛逼的公司。

電影作爲文化產業,他肯定傳播價值觀與世界觀,這是優秀電影必須要有的,美國電影的個人英雄主義以及人道主義讓美國的大片橫掃全球。

對於中國電影,我們傳播的僅僅是《功夫瑜伽》裏文物要上交國家的道德素質。

這樣的中國的電影缺乏足夠的“精氣神”去推開世界的大門!改革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改革的開始永遠是從思想改革開始!思想的改革需要文化產品來傳達!所以希望文化產業出好書,出好電影!

篇二: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在我的印象中,印度影視一貫以其異域風情及歌舞魅力感染人,《摔跤吧!爸爸》卻將父愛和夢想結合得如此完美,並且聚焦金牌意識和女權意識,整部影片呈現出一種破而後立的格調,既有對現實的鞭笞,又有打破傳統的勇氣,動人心絃,令人熱淚盈眶,也讓我迫不及待的想寫點東西。

1、父愛

曾經是印度摔跤冠軍的父親,在爲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之後,希望生個兒子來完成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贏得世界級比賽金牌,但事與願違,妻子連連給他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偶然的機會,女兒在打架中戰勝了男孩,這讓父親眼前一亮,有了類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靈感,決定對其中兩個女兒進行摔跤訓練,幫助他實現夙願。在現代家庭教育的語境之下,這位父親很容易被冠以“自私”、“偏心”、“虛榮”的帽子,以自己的權力改變女兒的命運,逼迫女兒做她們不喜歡的事情......隨着劇情的發展,父親對女兒從事摔跤事業的規劃,其實是愛的成分大於父權的成分。印度的女性地位不高,常被當作家庭附屬品,很多女孩子未成年就步入婚姻,過上了繁雜而艱苦的家庭主婦生活。而影片中,摔跤老爸一直懷揣着冠軍夢,偏執地想將夢想延續到下一代,以“暴君”形象對兩個女兒展開魔鬼式訓練,甚至將女性象徵的長髮給一剪沒了,兩個女兒爲此搭上美好的童年時光,乃至青蔥時光,不僅僅要承受着身體上的疼痛,還要飽受外界的非議和嘲笑。也許你會說,劇中父親獨斷專行,絲毫不尊重女兒們的個人意願。但是,女兒們所承受的磨難,又何嘗不是別的女孩所仰望的幸福?他引導女兒們進入體育競技行業,徹底改變了女兒的命運走向,把女兒變成了一個擁有世界視角的現代女性。摔跤小舞臺,社交大舞臺,女兒所擁有的人生,其精彩程度要遠遠超過其他印度女性,這何嘗不是父愛的偉大體現。都說父愛如山,深沉而厚重,不像母愛那樣溫潤透徹,也許有時難以察覺,但只要你碰了壁受了委屈,他就一定站在你能看得到地方,爲你加油打氣。這就是父愛的力量,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2.夢想

正如世紀老人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成功是由痛苦創造生命的夢想,是由自強不息鑄造的奇蹟。劇中的吉塔和巴比塔爲了實現父親的冠軍夢,他們遠離自己最愛吃的零食,被逼含淚剪去最象徵女性的長髮,忍受來自同齡人與非同齡人異樣的眼光、非議和嘲笑。他們犧牲那個年齡階段該有的娛樂時間,艱苦訓練。他們壓抑了青春,卻也重塑了青春,猶如高考學子,揹負着家庭的夢想,社會的期待,在追逐人生夢想的起飛階段,振動沉重的翅膀,艱難的前行。吉塔最終成功的精彩瞬間來自於日常大量枯燥訓練的積累,來自於彎路中的折回,來自於絕不放棄的最後一擊,從而成就歷史傳奇!成功的道路充滿艱辛,輝煌的背後灑滿汗水。但即使前方的道路再難,荊棘再深,夢想的實現也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