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絕戀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3.01W

 【篇一】

黃河絕戀觀後感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你所報道的東西是假的、編造的,受衆便會有被欺騙、遭愚弄的感覺,對你嗤之以鼻,甚至懷疑你的人品。對影視作品而言,也存在同樣的道理。只不過與新聞作品不同的是,影視作品屬於藝術範疇,可以創作、虛構,它的真實性表現在必須符合生活的邏輯,說直了,就是橫豎要讓人覺得可信。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故事編得再好,畫面拍攝得再精彩,一旦讓人覺是它是假的、不可能的,你讓觀衆,尤其是今天變得越來越挑剔的觀衆們怎麼喜歡得起來呢?

固然,影視作品的真實性說起來要比新聞複雜得多,多就多在要從“虛假”中演繹出“真實”來。它包括故事情節的“真實”,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真實”,場景的“真實”,等等。其中,只要某個方面讓人感到失真,就會動搖整部作品的真實性。就好比一部車子,人們發現外國車就是好,它的“好”來自車子的每個部件都是出色的、過關的。國產車總體上也不錯,往往就是扶手啦、擋光板啦、噴漆啦等一些部件不行從而影響了整車的質量與形象。

愚以爲,影視界大腕馮小寧奉獻給觀衆的《黃河絕戀》就存在這樣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由於影片中的場景“失真”,就有可能導致人們對整部影片的真實性產生疑問。《黃河絕戀》的成功,對於中國電影突破性的貢獻,已得到評論家們和觀衆的充分肯定和褒揚,這裏不再贅述。單說該片中的這種場景“失真”,正是眼下一些影視劇作中存在的尚未引起編導們重視的通病。當然,這裏說的失真,不是指某個具體、單獨的畫面場景的不真實,而是指敘述故事時,對於一些重要的、關鍵的故事情節,空間(場景)的轉換與時間的要求或允許發生矛盾而造成失實。換句話說,在某段時間內還不可能發生的場景轉換,編導們卻讓它發生了,不可能出現的畫面,編導們讓它出現了。另一種失真表現爲,場景的轉換全然違背了人們熟知的自然或地理知識,缺乏畫面場景之間內在邏輯聯繫,讓人們觀賞時感到影片不真實。

就看看《黃河絕戀》。從中國東北地區的某海面到黃土高原的某座土山山頂,中間跨越幾個省區,一架二戰時期的且負了重傷的飛機還能一次性飛那麼遠嗎?遺憾的是不可能的事編導卻讓它發生了。因而影片一開始,從海面激戰到黃土高原山頂極險着陸的不真實的場景轉換已定注。

我們大膽地替編導設想一下,影片中不是有日本飛機突然飛來炸死中國小男孩一節嗎?假如主人公歐文的飛機不是在海面上被日軍軍艦的炮火擊中,而是改爲在與前來追擊的日本飛機的空戰中——爲不使觀衆對歐文的高超飛行技藝和英勇精神產生信心動搖,甚至可以設想是兩架或三架日軍飛機同時追擊歐文——在黃土高原 Jl空不幸被日機擊中而迫降,不就讓人感到順理成章而又可信了嗎。

說到這兒,讓我想起了《黃河絕戀》的姊妹篇《紅河谷》,似乎有着同樣致命的缺憾。同樣是在影片一開始,主人公之一的雪兒被族人們用來祭神時獲救,場景選在舉世聞名的、作爲西北風光典型代表的黃河壺口瀑布,給人留下的印象實在深刻。然而緊接下來主人公一行被追殺,直至砍斷浮橋繩索,墜人湍急的河流中,片中給人們展示的是叢林、浮橋,一派典型的南國風光。從黃土高原到南國,少說也得“逃”上十天半月吧,怎麼一會兒就到了呢?還有,熟悉中國地理的人都知道,中國的河流中,大約沒有哪一條是能夠把人倒流到青藏高原的雪山腳下的,影片中的雪兒卻莫名其妙地被“做到”了。總之,在這一段關鍵性的故事中,場景轉換給人造成的印象就是主人公雪兒在著名的黃河壺口瀑布處被救,緊接着就在南方某地的山谷中墜入激流,旋又被河水倒流着流到了藏區某座雪山腳下的湖邊,而這一切的發生僅在最多不到半天的時間內。這可能嗎?影片接下來的故事演繹就使觀衆感到是在強行編造而索然無味了。

也許你會說,你老兄是否太過於吹毛求疵了,難道觀衆都那麼瞭解地理知識麼?然而編導們須知,今天的觀衆已今非昔比,早已不是隻有《沙家濱》、《紅燈記》,文化生活極度貧乏的時代了。他們的整體知識層次,觀賞水平就像他們的消費水平一樣達到了能夠也有條件對商品從容貨比三家,精挑細選,擇優棄劣的境地。更何況,一則電影、電視、閱讀、上網,越來越豐富多彩的文娛樣式爲他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選擇餘地;二來他們的知識、信息來源同樣地變得極爲寬廣了,中央電視臺不就天天在播放着壺口瀑布的畫面嗎?編導們是精神產品的生產者,不懂得消費者的心態、消費水平和消費需求,又怎麼產出他們接受、喜愛的作品來?因之,今天的影視人在選擇那些經典的、廣爲人們所熟知的場景人影時,須要格外慎重,切勿因一“場”、一“景”的不到位而降低了作品的整體質量。

 【篇二】

一件藝術作品,能讓人感動己然是一件很好的作品。而《黃河絕戀》則給予一種較之於感動更深一層次上的心靈觸擊,我把這稱爲一種震撼。

當我坐在寬大的銀幕前,用眼睛開始去審視這部片子的時候,我是帶着挑剔的眼光的,但從一開始我便感受到作者在藝術上帶給我感官的震撼。從寧靜的渤海中的激烈空艦對戰到古老安詳的長城上的艱苦跋涉,或是太行山脈中懸崖絕壁上如芥籽般的人影,一切場景都顯得宏大,氣勢磅礴,將我的雙眼、我的雙耳緊緊地吸引在了這片廣闊的天地裏。那份來自於宏大的美帶來的享受與震撼透過每個細胞將信息帶到了心靈深處。

故事在發展,作者將鏡頭對準了一批人,這是一羣生活於這片美麗土地的人。無論是安潔、黑子,或是寨主、三炮,每個人都帶着這片土地特有的氣質,純真、樸實、剛毅或是在死亡面前的無畏,這是屬於我們民族的本源的氣質,民族的偉大,源自於每個個體的偉大,而生活於這個民族中的個體,就會自然而然地被這種偉大所感染,而有了對這份優秀氣質的繼承光大。因此我受到了來源於民族偉大氣質的感染,體會到了民族情感帶來的震撼。

而當我和作者一起走到影片的高潮,就無法避免地觸及到了主人公的死亡。主人公太美了!安潔在黃河邊的最後記憶,一張充滿着生命力的笑臉和民族生命力的象徵——黃河的結合,將作者對於生命之美的.闡釋推向銀幕之前,而我的整個身體則不自覺的融人那一片生命之中。那時我才真正找到震撼的來源。無論是古老安詳的長城,高高的大行山脈,或是生活於在黃河邊的寨主三炮們,景物古老的存在的千年與他們生命最後的爆發,一種漫長與一種短暫都只是爲了這份生命之美的闡釋,只是爲了安潔伸向天空的雙手與美麗的最後的笑容。

故事走到結尾,作者依舊將一種生命的力量注入在銀幕上的每一塊色彩,每一份光影。安潔的生命消失在黃河中,而男主角歐文則揹負着稚童花花渡過了這生命之河。他揹着一份希望走向西邊壯美的夕陽。紅色的屏幕預示着希望與生命的活力。作者試圖將一切的感情注入每一個坐在銀幕前的人,將生命的熱望帶給每一個觀衆。當我回味影片時,卻沒有了對於細節的記憶,所剩只是作者深留在我心中的這份源自於生命的震撼。

這部影片會受青年觀衆歡迎

已經習慣了硝煙紛飛的戰爭巨片的我,實在沒有想到,戰爭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現。一向都不激動的我,這一次激動了;一向都沒被震憾的我,這一次被震憾了;一向都不感傷的我,這一次感傷不已。這一次,都因爲一部優秀的影片——《黃河絕戀》。

一部成本只有四百多萬的影片能拍出如此寵大的場面,確實讓我驚訝不已。聽說馮小寧導演是用做模型的辦法省下成本,而絲毫不影響這種大氣勢。場面宏偉壯大,是此片的第一特點。從一開始的海空搏鬥,長城的風景,太行山區的壯麗風光,景色、風光都非常優美,震憾人心。說實話,看見這樣美麗的河山,民族的自豪感自然而然的產生了。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美麗山河,豈容侵略者蹂躪!所以中華兒女誓死戰鬥,一定要把侵略者趕出國土。

但若只侷限於場面的宏大,那麼《黃河絕戀》也不過是一部普通的影片。它更成功的地方在於它對人性中“大感情”的細緻表現。這種“愛”的感情貫穿全戲。我感覺在心中找到了一種共鳴,這種人性中感人肺腑的東西深深撞擊了我的心靈,例如在村莊中發現日軍屠殺慘狀,那粘稠的血漿,那嬰兒被碾碎的場景,到八路軍戰士爲救外國飛行員英勇犧牲,我的眼睛就有點控制不住了。但想到男孩子流淚總不是太好意思,所以才控制住了。但到最後女主角切斷繩索之時,我的防線徹底崩潰了,只能任由眼淚流下。

這部影片對我的衝擊力很大,它從戰爭中的一個小側面表達中國人民誓死與侵略者抗爭的民族精神,全片籠罩着愛的情緒。這種把人性融人戰爭的影片風格,確實值得我們學習,我想這部影片受觀衆歡迎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青年人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