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通用19篇)

學識都 人氣:1.95W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通用1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通用19篇)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

每年的這個時候,寒冬即將過去,而春天也會緊隨而來。但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卻總是會比和煦的春風領先一步,給我的心帶來一陣暖流;總是會比綿綿的春雨更勝一籌,使我心田裏那顆名爲“感動”的種子,又一次破土而出。

鍾揚,作爲一名植物學家,他的名也與一種植物——“楊”同音。正直、頑強、拼搏是楊樹的象徵意義。而這些,也是貫穿了鍾揚一生的精神品質。2001年,在他第一次來到西藏科考後,就下定決心要到西藏開展植物學研究。爲了盤點西藏高原的生物資源家底,他毅然帶領團隊多次在這片“世界屋脊”上長途跋涉,尋找與他們一起挑戰着這片高原土地的頑強的植物們。16年間,鍾揚帶着學生在青藏高原採集了4000多萬顆種子。哪怕長期的超負荷工作曾讓他病危,他也在略微康復後再次回到了西藏。

鍾揚,也是一名博士生導師。正如他的名——“揚”,他爲藏族培養了第一個植物學博士,也帶出了藏族第一個生物創新團隊:鍾揚既採集種子,又揚下種子,揚下植物學的希望,揚下了人間的大愛。“不是傑出者做夢,而是善夢者才傑出。”這是鍾揚教授生前說過的一句話。而他本人也是這句話最好的體現與印證。初識西藏的滿腔激情及爲種子庫奉獻一生,他完善中國種子庫的夢想藏匿其中。但是當一位位受教育環境不太好的西藏學生在他的指導下順利攻破一個個學位時,很明顯,他有着另一份夢想。這份夢想在一塊世界之巔的大陸上,遙指着那個關於生命的無限命題。

能在中國種子庫的採集上作出巨大貢獻,鍾揚教授的拼搏與夢想與之密切相關。這一點,我在一次機器人設計比賽的前期頗有感悟。剛接到比賽任務時,我其實並沒有放在心上。每次培訓前留的練習作業總是要等到第二次培訓開始前才完成一部分。我總是以爲僅通過課上的時間就能趕上,卻沒想到是一步慢,步步慢。一段時間過後,當身邊的人已經完成了幾份練習作品時,我纔剛剛完成第一份。一份對於機器人的夢想讓我不禁開始反思起了我自己。這時我突然發現我根本沒有在培訓後努力過,所以纔有了現在的局面。於是,我下定決心一步步趕上。當在下課或是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在腦海中構建好框架,回到家做完作業後抓緊時間實踐。就這樣,我漸漸地從落後到領先,最終獲獎了。通過此事,成功需要拼搏的道理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或許鍾揚教授身上的奉獻社會的精神離我們很遙遠,他對社會和事業的大愛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是他對於深扎心頭的夢想的堅守和身上如“楊”一般的頑強拼搏精神,卻值得我們每個中學生去學習,去實踐。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2

愛,是一片冬日的陽光,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受到溫暖;愛,是一場灑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裏的歌謠,是孤獨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就正是這樣愛,他們爲了國家,爲了他人,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這讓我對他們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他是一位年過七旬的爺爺,也是一名研究軍事的科學家——黃旭華。這位令人心生敬佩的爺爺,讓人久久難以遺忘。爺爺爲了國家,爲了國家的軍事,而努力奮鬥。他研製核潛艇,即使生病了,他堅決的心也毫不動搖。1957—1985,這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他沒有回過家。家人去世了,他也只是專心致志地研製核潛艇。回家對他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他那堅持不懈,舍小家爲大家的鑽研精神,更是讓我感到敬佩和尊重。泰戈爾曾說過:“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這不正是用來形容他的嗎?爺爺默默無聞的工作着,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不奢求名利與回報,只爲國家做出貢獻。黃旭華,這個名字會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裏,難以抹拭。

還有一位已經九十一歲高齡的爺爺,他的名字叫劉盛蘭。也許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受過他資助的人,一定不會忘記他。爺爺自己家境貧寒,住在一間簡陋的小屋子裏。他靠撿破爛瓶子賺錢生活。爺爺雖然生活條件不好,但是他對有困難需要幫助的孩子卻毫不吝嗇。對孩子的資助,從十元,二十元,五十元······這樣一點一滴地積攢着。他佝僂的背影,時常出現在廢品堆裏;臉上一條條的皺紋,卻阻擋不住幫助別人後出現甜甜的笑容;手上佈滿了老繭,這也正代表了他對別人的幫助。

十元,二十元······在爺爺的眼裏,那些並不僅僅是錢,更是一份幫助,一份支持。而在他人眼裏,卻是無盡的感恩和愛戴。老爺爺的愛心持續資助着每個人,毫不動搖,也感動了每個人,受到他人的尊重,也深深的把我的心給感化了。那些受資助的人會銘記着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感動中國》中的十大人物,讓我知道了,原來人間不僅有小愛,還有大愛。愛,可能源於人們之間的一分幫助;愛,可能源於人們之間的一種關心;愛,可能源於人們之間的一句溝通的話語。

有了愛,生命的旅程上的寂寞可以化爲快樂;有了愛,孤單可以演繹成交流;有了愛,歡樂可以綻放滿園的花朵。愛真是個奇蹟。一直從污泥里長出的夏荷,竟開出雪一樣潔白純淨的花兒;一隻細小的螢火蟲,竟能在茫茫黑夜裏發出星星般閃亮的光。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3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落下了帷幕。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溼潤。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着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人是爲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爲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激活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打開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或許對今天習慣於功利也擅長於鑽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爲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爲在追逐個人名利與權勢時,他們卻在爲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爲了自己,更多的是爲了將來的那些熟悉的和陌生的你我他,哪怕力量微小,但仍在堅守真正的高興,唯有發自內心的喜悅纔給得起,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後的喜悅更持久。我們要相信那些美好,相信它們,你和我也會變得更加美好!對身邊的人而言,遠離現實和功利的我們會帶給他們更多陽光的生活態度。如果我們還沒有那樣博大的胸襟,也沒有高尚的奉獻精神,也不要氣餒,並不是每個人都要那麼高尚,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但是,在積極的道德和消極的道德里面,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踐行積極的道德,那麼我們可以先從消極的道德開始,選擇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所以,我們要做個溫暖的人,你我溫暖,身邊的人就溫暖,世界也會有溫暖!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們疲於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娶鑽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都閃耀着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動,撞擊着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於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於有愛,在於堅持愛、傳承愛。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4

2019年4月1日18時30分,四川涼山省的30名在撲火中遇難人員的遺體已經全部找到,他們的家人徹夜不眠,熬紅了眼,卻還是沒有等到他們回家。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痛徹心扉的噩耗。這三十人中,絕大多數都是九零後的少年,甚至有很多人還是共青團團員,他們正是綻放的年紀,卻被一場大火永遠地奪去了生命。

但是他們明知前方生死未卜,依然勇敢前行。

不僅僅是他們三十個人,我們的身邊還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爲我們付出的消防戰士們。

消防員李長春,正值大年初一,醫院住院樓大火。他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搭建了一條臨時逃生通道,英勇救出13名嬰兒和20餘名產婦;消防員田斌,原本休假的他帶着兒子出去玩,偶遇火災,他將不滿兩歲的孩子託付給陌生路人照看,拿着滅火器,不顧個人安危,衝向樓頂滅火。他說:“我是消防員,不論任何時候,無論身上是否有軍裝!”;消防員玄龍海,拼死衝進火海濃煙中,解開戰鬥服,將幾近昏厥的6歲男孩裹在懷裏抱出火場,孩子出來時,臉上戴着屬於他的空氣呼吸器面罩……

很難想象,如果不是有這些消防員,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將如何得到保障。

這就是消防員們,他們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發生火災的一座座崇山峻嶺,哪裏有危險,哪裏有他們,他們不求任何人的回報,默默付出,爲人民服務。這是他們的責任和使命。

他們無數次地見到萬家燈火,卻有家不能回,有時候甚至吃不上一口年夜飯。他們可能是妻子摯愛的丈夫,是父母寶貝的孩子,是兒女依賴的父親,可是他們卻常常辜負了最親的人。

他們把自己獻給了國家,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而僅僅想着,如何多救出一個年幼的孩子,如何多撲救一場無情的火災。

在消防員們拼盡全力撲救的一場場火災之中,有的火災是天降災禍,無可避免,可是有的屬於人爲因素,而我們完全可以做到減輕人爲火災發生的機率。

作爲中學生,我們不可能不顧一切地親身衝向火場救火,但是我們可以遵守法律法規,學習如何避免火災,在學有餘力之時,也要提醒身邊的人,讓他們一起共同創建美好環境,盡最大努力避免火災的發生。

或許這樣做,能夠減輕消防員們身上重重的擔子,哪怕只有一點。或許他們就可以多陪剛出生的孩子一天,或許他們就可以多見年邁的父母一面,或許他們就可以吃上一頓年夜飯。

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他們爲我們負重前行。總有人爲我們逆火前行,用生命和鮮血守護人間安寧。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5

昨晚,我們觀看了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我被震撼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人的故事令我現在記憶猶新。

孝更絕倫足可矜

陳斌強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卻有着常人所沒有的毅力和孝心。母親用一根綁帶帶大的包括他以內的三個孩子,他也用着一根綁帶帶着他的母親去工作,每天照顧母親,不辭辛苦。他說:“儘管母親糊塗不認得我是誰,但母親每逢看見我便會露出孩子般天真地笑容。我會照顧好母親。”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堅持做着一個孝順母親的好孩子。

何處春江無明月

“何玥”多麼好聽的一個名字!他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子,有着天使般的心靈。在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他並不痛苦,竟要求斯後無償捐獻身上有用的器官,幫助那些和他一樣被病魔纏身的孩子。他用平凡生命的最後一點光,照亮了整個世界!

冰雪爲融做玉胎

張麗莉是一位可愛的中學教師,他最喜歡的是在教室中爲學生傳播知識,最愛的是他的學生。在放學回的路上和學生們歡快的交談時,一輛巴士向他們撞了過來,這位年輕的女教師毫不猶豫的推開身後的前後的四位學生後,被無情的奪走雙腿。當他被搶救過來時,最忌掛的還是學生。在任何時候他都是笑着的,可是一見到他的學生她就哭了,在他身上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應證了這世界的真情!

在《感動中國》中,我們認識了我國無私奉獻在科學研究人員。林俊德老先生,在他的病情一步一步惡化的時刻,仍心中掛念着還未完成的工作,他在住院時拒絕了治療,要求出院繼續工作,說了一句話:“我不怕疼,也不怕死,只是想要更多的時間。”在林俊德去世後,在他的留言中,在家庭的那一欄是空白,而在科研中指出了很多。讓每一位人民而感動。

還有一位同是科研的前輩——羅陽。他爲我國的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羅陽是因爲心臟病突發而失去了生命,突如其來的消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親人,羅陽的最後時刻,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洛陽偉大的愛國精神讓每一位人民而感動。

感動也不僅僅是隻是爲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生和生命,感動不分偉大與渺小,在於的是真實與平凡。

在《感動中國》中,還有很多平凡的人所做的那些平凡的事,感動了很多人。他們只是無私奉獻給了自己的親人、朋友甚至是不認識的人。當自己的生命要走到盡頭的時候,無償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照顧已經病得不認識自己的年邁的母親,對母愛的回報,爲救他人不惜失去雙腿……

平凡之中也能產生偉大,是每一位人民而感動。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6

是誰讓這個季節暖意盪漾,是誰讓這個社會潸然淚下?

在他小的時候,那根布帶就是母愛,他的媽媽在他小的時候就是用這根布帶,把他背大的,而當他母親老了後,他便用那根布帶來揹他的母親。他的母親也許也並不知道那個一直對她好,喂他飯,揹她,帶她出去走的那個人是誰,但他卻就是這麼的義無反顧。

他的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是那就換陳斌強來愛她,照顧她,保護她,那份他對她的愛不僅沒有走遠,而越來越深,越來越濃。

我仰頭望向天空,努力讓淚水不絕提而下,會什麼會哭?爲什麼會感動……是因爲我愧疚,我慚愧。

他懂得回報,懂得知足,懂得……

他對母親的那份深深的愛我們不言而喻,我們是如何也做不到的吧!有時甚至還會埋怨!

他站在《感動中國》的舞臺上時,他是淡然的吧,因爲他並不會在意,也許那時他還在惦記着他的媽媽……

我們要向他學習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們做得到嗎?答案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不愧是“孝更絕倫足可矜”——陳斌強

一個被感動的中國,也會感動世界!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7

呂順芳,女,64歲,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官林鎮義莊村農民。

呂順芳小時因家境貧困,年幼的妹妹被忍痛遺棄。爲了圓母親晚年骨肉團聚的心願,她四處奔波尋找妹妹,然而直到母親去世也未能如願。尋親路上,呂順芳發現還有更多有着同樣遭遇的家庭,她暗下決心:“我要幫天下父母尋找他們失散的兒女!”

2000年5月,呂順芳在家中辦起了“尋親驛站”,先後接待了來自內蒙古、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14個省區的3000多名尋親者。爲幫人尋親,呂順芳辭去工作,幾乎花光了家中的積蓄。14年來,呂順芳幫助300多名尋親者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親人,使一個個離散多年的家庭破鏡重圓,用愛心演繹着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她被人們親切地稱爲“尋親大姐”。

“雖然我自己的妹妹還沒有找到。可是,想到有那麼多的老人不再像我母親那樣抱憾,那麼多的家庭能夠骨肉團圓,我感到付出再多也是值得。”呂順芳說,“不管有多大困難,我都會堅定而快樂地走下去。”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8

星期四,我在同學的推薦下觀看了《感動中國2010》人物頒獎盛典。

獲獎的人物共有十個,他(她)們分別是:郭明義、劉麗、王茂華、譚良才、錢偉長、K165高鐵鐵車的警察以及志願者等共十人。在這十人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茂華和譚良才,他們捨身救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我邊看電視,邊掉眼淚。情到深處,不自禁的失聲痛哭。下面我們就來聽聽他們感人的故事。

2010年的某一天,在王茂華家附近的一所房子突然着火了,茫茫的火海幾乎要把整整一棟房子吞下它們的肚子中,這時房子裏隱隱約約的傳出孩子淒厲的喊叫聲,就在這時,王茂華和譚良纔不顧一切地衝入了火海中,等到他們抱着四個小孩出來時,渾身上下全是黑漆漆的,身上的皮帶還在着火。火老虎面露猙獰面龐,還在肆意行兇,但王茂華和譚良才卻沒有絲毫退縮,再次義無反顧地衝進火海里又從死神的手中救出了兩個小孩。最後王茂華和譚良才雙雙被燒成重傷,送進了醫院,經過多日的搶救,王茂華光榮的犧牲了,譚良才的傷勢漸漸有了好轉。

王茂華雖死猶榮,他卻永遠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他和譚良才捨身救人的精神感動中國,感動世界。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9

每年春節過後,中國十大風雲人物頒獎典禮都會把我抱在身邊,影響無數人的心靈,讓我感動了好久,忍不住淚流滿面。這個想法讓我回到了今年的領獎臺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裏拿着筆,小心翼翼地寫下他們的名字。感動中國人民的排雷戰士杜,與打黑除惡的老戰士魯,勤儉節約,捐贈給家鄉八十多歲的老人。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在農村接了80後老師張玉坤。師範畢業後,張宇放棄了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做民辦教師,月薪30元,工作17年。學校地處偏僻,路上全是山路,到處都是泥濘的荊棘。他用杆子把學生的課本和文具挑進山裏和學校裏。看着張宇在電視上滾挑沉重的課本,艱難的走在山路上,我的眼睛溼了。他不僅僅是在挑課本,更是山裏孩子的希望!80後臉上佈滿皺紋,比同齡人大幾歲。最後,我聽白爲他讀了的獲獎感言。寫的是這樣的:窄極惹山鎮前途;長凳很寬,能讓孩子們的心保持穩定。

是的,多麼精彩的獲獎感言,張玉國。我會永遠記得這個名字。你是河南人的驕傲。你雖然平凡,卻是最偉大的。你展現了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每一箇中國人,激勵我,努力工作,追求我的夢想!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0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這裏面講了四個人物——劉偉、孟佩傑、劉忠、謝曉君。

先說劉偉:他在十歲時因觸電意外的失去了兩個胳膊。他堅強的開始練習游泳,最後卻因患了過敏性鼻炎,不得不放棄游泳,又開始學習鋼琴。他說過:要麼趕緊死,要麼就精彩的活。活着就值得慶祝。他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只要努力就會獲得成功。

再說孟佩傑:這個人我知道,以前曾在電視上看過。她五歲時被母親送給劉芳英收養,三年後養母因病癱瘓。她用孝心和毅力支撐起了這個家。孟佩傑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他孝敬長輩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但是我最敬佩的還是胡忠夫妻了。胡忠帶着孩子不遠千里來到大草原,在孤兒學校裏當一名志願者。而他的妻子謝曉君也在一所學校裏教書。兩人很長時間不能見面。他最牽掛的是母親和外婆。因爲他要照顧孤兒,所以沒有時間探望母親。他希望他的孩子可以像他一樣爲國家付出。他們讓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

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人們有這樣的精神真是不多了,所以我們要向胡忠、謝曉君學習。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1

今年我又迎來了感動中國是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但是今年我看見了一顆璀璨的明星,他擁有一對隱形的翅膀,用腳彈奏出了一首又一首優雅的讚歌,他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斷臂鋼琴師了劉偉!

我上網查了他的資料,讓我不僅被他折服了,在他十歲之前,他還是一個健康活潑,成績優異的足球隊長,可是,一次捉迷藏讓他誤入了一間簡陋的配電室,當他翻過土牆進了配電室時,卻碰到了高壓電線,強力的電流讓他昏迷過去,等他醒來時,他已經到了醫院裏,他要截去雙手,不然就有生命危險了,就這樣,他一路走來,一隻達到了今天的地步看,他有一句話讓我至今難忘:我覺得在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

再看看我們自己,我還是一個健全的孩子,並沒有像劉偉一樣不幸,家庭條件也比劉偉好多了,而且學習的時間耗費的比劉偉還多,可他可以一個暑假補好全部的課程,然後毫不猶豫的重返學校學習,學習還是以往的前三名,假如我能有劉偉三分之一的學習熱情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也不至於到我現在的地步。

劉偉的事蹟告訴了我一個道理,身體的缺陷並不能代表什麼只要恆心,也可以獲得成功,而我這個健全的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努力的學習呢?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2

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後,我 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涌現在我的腦海中。

一個總爲他人着想,又十分仔細細心、批改文件時總是一絲不苟,他對科學的熱愛,他就是——朱光亞。他2011年逝世。他對以前充滿遺憾 ,對未來充滿嚮往。當我看到朱光亞的一幕情景之後,眼淚 像斷了線的珠子一直流着。

一個肝膽醫生 ,不畏手術的風險,執意的來策劃手術計劃。當一個女孩 生命 垂危時,衆多醫生都不敢爲她醫治,而他卻不管如何都要試試,進行了9個小時的手術終於結束了,女孩已經好了起來;他還常常爲別人着想,爲病人們擺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時找不到鞋……他就是吳孟超,把病人當做是自己 的親人 一般對待,而且他要求的手術費是十分便宜的。

劉偉對未來的嚮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擊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難。他這種嚮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 。最後用腳彈出了一首首優美 動人的鋼琴曲。

這三個人物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們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動人物。不論是殘疾人還是四肢完好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天空。爲別人所着想、爲他人創造美好 的未來:這是吳孟超和朱光亞。而劉偉是爲了自己的信念 、自己的堅持 不懈闖出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夢想 。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3

《感動中國》,它讓我們知道了很多英雄事蹟,每一個都催人淚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和張莉麗。

陳斌強,一名偉大的教師,因爲母親得老年癡呆,所以,他決心將母親綁在身邊,騎着電瓶每週往返於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顧母親5年如同照顧1日,他的事蹟經過廣泛傳播後,學校深被感動,決定將陳斌強的工作地點從鄉下調到了縣城。

看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已經有淚水在打了,我很敬佩他的孝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要是換作別人,5個星期恐怕就不行了,而他卻堅持了5年,他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媽媽,她卻沒有時間可以等了。”讓我霎時潸然淚下。

小時候,這根布條是母愛,媽媽用它揹着你,長大了,這根布條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揹着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張莉麗,一個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教師,她愛孩子勝過愛自己年5月8日,她在失控的汽車衝向孩子時,猛地推開兩個孩子,自己卻被車輪碾壓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不過,現在已經逐漸康復。

別哭,孩子,那是你們人生最美的一課。你們的老師,她失去了雙腿,卻給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們不多,卻讓我們學會了很多。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可即便在面對那一刻,這也是她不變的選擇。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4

人有七情六慾,當愛匯成長河,我們便會潸然淚下,歷史不能磨滅它,時間追不上它,它是愛的延續。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消防英烈陳陸、麗江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創辦愛心廚房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志願軍英雄王海、快遞員汪勇、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學者葉嘉瑩、“當代愚公”毛相林、國測一大隊入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人人都稱她是一名園丁,一名真正的園丁。園丁是什麼意思呢,園丁是最質樸無華的褒稱。她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是華坪縣“兒童之家”大家長。她的一生都沒有孩子但卻是無數孩子的母親,她幫助了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和孤兒,讓他們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找到了人生中理想的工作,也教會了他們高尚的品質。

她的一生都在幫助別人中度過的,她是一名慈母,是一名園丁,也是人們的`楷模。就在昨晚,張桂梅來到了感動中國的頒獎現場,白巖鬆稱呼她爲大姐,看到她雙手貼滿膏藥,心疼不已,問起了貼膏藥的原因。張桂梅低沉回答,“關節疼,如果不貼它,我就伸不開就不能動了,貼上它還能動一點。”在白巖鬆老師的談話中,瞭解到她已經連續貼了幾年膏藥了,而且疾病的疼痛困擾她很多年了,她每天早上要吃十多種藥,中午的時候還需要吃五種的中藥,中西藥都得吃。她總是忍着身上的疼痛去堅持,只爲給孩子們一個好的環境去學習和成長。

愛既是虛無而飄渺的,但又讓人覺得溫暖而真實的。感動你我,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5

在我們身邊意味着這些人可能是他或者他們,也可能是你或你們,但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評選之所以有意義,恐怕更重要的是在於將“我與我們”也加入到這個行列中去。否則,每年一度的評選與頒獎就只是流一流眼淚、顫一顫心靈或是當作幾個月後中高考作文中的材料多次打磨後呈上考卷——除此之外,感動過後,再無其它——這絕對是一種再無可比的悲哀。能夠被感動,源於靈魂的不懈怠和心靈的不麻木,但這二者並不必然導致個體行爲上的改變和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換句話說,在感動與行動之間,存在一個距離。

感動中國評選的意義在於,它每一年都在不斷的提醒我們,即使在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巨大、日夜忙碌的辛勞俱增、自古以來優秀的傳統美德似乎逐漸消失的當下,我們身邊還是好人更多,勤勞、勇敢、善良、堅強的中國人還是會在角落中不經意的觸動我們,使我們明白自我內心中對善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美的嚮往,使我們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可以感動自己時,重新激發起對生活的信心和繼續前行的力量。在這個層面上講,感動中國評選出的每一個當選者,也許不都能讓你覺得感動,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去一一效仿他們,但只要每年的10個人中,哪怕有1個能夠使你心生嚮往與渴慕,願意爲世界更美好努力一下,就算沒成功,也有積極且巨大的意義,愛與善從來也不是大而無當,非驚天動地不可的,它是每一個嚮往、渴慕、追尋的念頭、火花,匯聚在一起,纔是“大”中國。

感動到行動,存在一個距離。如何將這個距離縮短,不僅僅是一個感動中國評選可以單獨回答的問題。愛與善的傳遞,也許並不像人們一直以來所認爲的那樣簡單,否則何以解釋我們每每會留下感動的淚水卻還總是發現頻頻發生的假惡醜呢?縮短距離,必須承認個體的軟弱和不完美,檢討我們自身是不是讓太多的趨利避害遮蔽了愛同類的普世情懷?縮短距離,必須在着手於個體的精神建設同時,盯緊社會環境的引導和政府職責的追問,就像今年的當選者之一高淑珍,在她那個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愛心辦起的殘疾孩子學校事蹟中,爲什麼看不到政府相關部門的作爲?事蹟中的種種,的確越是艱辛就越是令人感動,但如果相關職能部門真的“及人之幼”,她是不是就能少一些苦苦支撐的艱難,或者讓更多有愛心但無力的人們更敢於出手相助?如果個人的愛心與善行,填補的是政府的缺位,那麼感動之前,更應該有對制度的追問和反思,否則,該管的卻沒管,再多的感動,也必然孤獨。縮短距離,就在於每一個做好自我本職工作的人,再多做一點的那一點智慧;也在於即使不能行善,也決不向惡行妥協的那一絲堅持;

有了這一點一絲,縮短的距離背後,就是愛與善的花朵,不止於感動而感動不止。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6

2月10日晚上,我在沙發上,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通過電視我瞭解到了2013年十大人感動人物分別是因爲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丈夫回鄉務農、紮根並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羣體;因爲愛他人,因此有了堅持捐款17年的九旬老人劉盛蘭,以及因見義勇爲高位截癱29年、委屈艱辛而無怨無悔的方俊明;因爲愛鄉親,因此有了貼工、貼錢、貼命的基層村支書段愛平和大學畢業回到大山深處守護教育夢的門巴女兒格桑德吉;因爲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爲親情之愛,有了身罹絕症,爲了孩子的未來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爲一次生死相托守護戰友30年的天山守墓人陳俊貴,所體現的義與信,難道不是基於對戰友之愛?農民科學家沈克泉、沈昌健父子兩代對油菜改良夢的癡迷和堅守,難道不是因爲對科學的愛?

通過觀看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着和發揚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願好人一生平安,願善良的人,收穫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爲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爲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爲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我的觀看心得是,我們的世界一直是陽光明媚的,只是我們的眼睛有時看到的只是烏雲,而在別人眼裏,或許我們也是那塊烏雲,所以,即使我們做不了陽光,也可以試着做一片追隨陽光的彩霞,不要總是一團想着遮擋陽光的烏雲。只要努力,一定可以的!你說呢?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7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爲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爲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落下了帷幕。相比每年固定引發全國吐槽的“春晚”,它在“苛刻”的民衆中間,獲得一致好評。它表明中國的民衆其實並不苛刻,中華民族賴以傳承的那些固有的美德,也從來沒有過時。它是另一個意義上的“春晚”.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爲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爲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

因爲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丈夫回鄉務農、紮根並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羣體;因爲愛他人,因此有了堅持捐款17年的九旬老人劉盛蘭,以及因見義勇爲高位截癱29年、委屈艱辛而無怨無悔的方俊明;因爲愛鄉親,因此有了貼工、貼錢、貼命的基層村支書段愛平和大學畢業回到大山深處守護教育夢的門巴女兒格桑德吉;因爲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爲親情之愛,有了身罹絕症,爲了孩子的未來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爲一次生死相托守護戰友30年的天山守墓人陳俊貴,所體現的義與信,難道不是基於對戰友之愛?農民科學家沈克泉、沈昌健父子兩代對油菜改良夢的癡迷和堅守,難道不是因爲對科學的愛?

愛,超越年齡、超越階層、超越民族,在這些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輝,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鏡頭切換到現場,每位人物的出場都能收穫觀衆的眼淚,這是愛對愛的共鳴。

愛還可以傳承。“傳承”即便不是今年感動中國人物評獎活動特意爲之的主題,也使它較往年的晚會更有了厚度。當我們看到90多歲的劉盛蘭老人老有所養,當我們看到殘疾的方俊明背後的母親和女兒,當我們看到兒子沈昌健對父親科學夢想的繼承,當姚厚芝年幼的兒子那樣動情地說出“我愛你”,我們不僅能夠理解現場的眼淚,還收穫了對社會的信心。

當然,“感動人物”畢竟只能選出十名,而且,可能需要兼顧一定的代表性。其實在票選過程中,還有更多平凡的人用他們的行爲感動了我們。他們也許就在我們身邊,或許就是你和我。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於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於有愛,在於堅持愛、傳承愛。

是,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8

今天晚上,我懷着激動地心情觀看了《2014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節目介紹了十大傑出人物的先進事蹟,其中最使我感動的有兩位人物。

第一位讓我感動萬分的是已年過九旬的胡佩蘭奶奶。她是一位婦科保健醫生,今年已經98歲高齡,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身上常年綁着鋼板。即使是這種身體狀況,她還是堅持每天上班,並親自爲病人做檢查。當她的學生說:“您休息一會吧,讓我來。”胡佩蘭奶奶卻毅然拒絕了,因爲她的心裏始終牽掛着病人呢!爲患者減輕了經濟負擔,她爲病人開的藥很少超過一百元。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感動中國欄目這樣評價她,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2014年1月22日凌晨5時30分,爲病人操勞了一輩子的胡佩蘭奶奶離開了這個世界,彌留之際她留下了最後一句話:“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蘭奶奶的故事,讓我潸然淚下,感慨萬分,劉盛蘭爺爺的故事卻讓我感到一個普通人的力量。他是一位普通村民,73歲的時候,爲了讓自己老了無力行動時,身邊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自己的助學行動,這是老人的初衷,但最終的捐助規模遠遠超出了他的想像。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着50多名學生。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裏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爲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着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感動中國欄目這樣評價他:燭殘年風,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他用自己的大愛給世人講述着崇仁厚德!

他們的故事,感動着你我,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睛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感動中國2022觀後感19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爲“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爲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着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着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築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爲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潤着滿滿的真善美,都散發着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樣人物來說,其大都來自基層、出自平凡,卻做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們的事蹟看得見、摸得着、學得到,他們的精神可敬佩、可親近、可學習,可謂13億多人民羣衆學習的“精神富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準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羣中的不平凡故事,築夢中國將更有動力。近幾年來,江西就通過“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發掘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在這些來自於身邊的典型引導下,民衆自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道德,好人效應如同“滾雪球”般在我們的身邊輪番滾動,推動了另一批好人羣體的出現。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蹟,讓我們在寒冷冬日裏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着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爲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