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課》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69W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春第一課》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

今天,我冒着嚴寒快步地走到學校門口,學校裏歡聲笑語熱火朝天,同學們“嗡嗡”的討論着,發出響亮的叫聲,我放下沉重的書包,開始觀看《新春第一課》。

首先出場的是和藹可親的主持人-鄧老師,她講的第一個故事是:袁爺爺,他很貧窮,住在北京的郊區,在九幾年時,他一家生活很艱難,他是位退休工人,因爲那時他的兒女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們抓耳撓腮,冥思苦想,最後開了一家簡便的小賣部,每天都把20元錢放進愛心箱裏, 每個月都有200多元,她們再郵寄到遠安的一所教育培訓學校,就這樣堅持寄了12年,遠安的一名記者到北京調查,問了千家萬戶,問的有清潔工、賣菜的等,都回答:不知道。最後,在北京的郊區的一個小鎮上找到了他們的家,記者表達感謝後,在北京和遠安等報紙上刊登了他的事蹟。

第二個登場的是劉方英,她是一名老師,在江西一個縣城教書,第一次上課時,她看到同學們的手髒兮兮的,她就不想在這教下去了,但同學們給了她力量,讓她堅持;在二零零幾年,她的丈夫手癱廢了,所以她在醫院裏照顧他,但她一直擔心她的學生,所以最後在微博上發了一篇文章叫:英子姐姐,說她的學生讓她懂得堅持的重要性。

通過觀看這兩個人物事蹟,讓我覺得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學會堅持,不能放棄!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2

陽光,一路輕躍,在生命的四季裏,編織那個最美的歲月童話,攤開手心,小心翼翼,掬一捧耀眼的光,心中,悄然開花。

是你,用歲月沉澱下來的億萬光年,譜寫出了一冊冊家史。袁裕校,用歷史爲我們證明了他的存在,用時間證明了他家庭的存在。一件件古董,一件件珍器,一件件用心收集的木器,竹製品,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古老的煤油燈,還有載有我們爺爺奶奶輩兒的辛酸血淚史和奮鬥史的糧票和郵票。以前的我們只是聽說過糧票油票布票的存在,卻總是無法想象爺爺奶奶,在爲我們闡述他(她)們青春時的痛苦歡愉和無奈。因爲在這之前,我們也沒見過它們,也不知道它們長什麼樣子。當坐在報告廳,親眼目睹了袁裕校爲後人爲歷史也爲他自己留下來的這些時,我們頓時感知到了上輩兒所經歷過的艱辛生活。看着一張張褶皺的糧票時,我知道,糧票的背後,一定承載了上輩人說不完的故事。是袁裕校,讓我明白了,我們祖先的艱辛,也是他,讓我知道了現在生活的美好,讓我懂得了珍惜。

是你,用肢體和心靈的美麗,向全世界展現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以及特殊藝術與人性之美。邰麗華,你是獨一無二的千手觀音。作爲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你有百隻手千隻手萬隻手,幫助了無數的聾啞殘疾兒童。你,給了他們重生的希望和夢想,還有熠熠生輝的生命。如果說藝術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斷去跋涉,搏擊那種驚濤駭浪,那麼人生的過程卻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淺淺地濯足,體味之中靜謐的清冽。如果說,一個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動都是因爲某件事物的獨特意義與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區域“觸電”,那麼,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觸電”來自欣賞你的舞蹈,你用痛苦和堅持走過青春,用藝術寫下了你的辛酸與奮鬥。你用你堅強不屈的意志爲我們證明了你的存在,宜昌的存在,和大中華的存在。是邰麗華,讓我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和生存的道理,也是她,讓我懂得了執着與不懈,讓我知道了奮鬥。

那些被喚醒的記憶,沿着熒屏上一張溫和的臉,重新附上靈魂。一路走來,那不熄的生命之光,在涌動,在竄逃,在永不停息……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3

在2月13日的早上,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這期的主題是關愛宜昌的留守兒童。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出門在外,常年不回家,跟爺爺奶奶相伴的兒童。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自立。

在這期介紹的故事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宇文灝的故事。他以前是一個自悲、內向的悲觀男孩。但他喜歡音樂,喜歡吉他,他會利用動聽的音樂來緩解自己的情緒,慢慢變得開朗起來。他還主動參加了主持人社團,面對失敗,他不會放棄,克服困難,最終參加各類活動並且表現得很優異。最後變得自信、自立、自強。

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捐書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宜昌一個資助團隊,建立了屬於留守兒童的愛心書屋,共計15000多本。對我們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來說,書是再常見不過的了,可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書就是他們心靈的陪伴,打開心結的鑰匙。

除了這些,還有晏爽、晏燦姐妹,陳佳妮同學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都是同齡人,可他們獨立、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向他們學習,並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盡力幫助這樣的同學。留守一份希望,共享一片藍天!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4

今天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節目裏四位宜昌民選人物讓我感動不已,受益匪淺。

她,擁有肯吃苦的精神。徐夢婷的父母在她三歲時離異,父親和爺爺也不幸相繼去世,奶奶下肢癱瘓,終日躺在牀上,八歲時的徐夢婷就成了家裏唯一的支柱。但她沒有一句怨言,仍然用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去迎接每一個日出。從她的眼神中我看見了堅定。她彷彿是那金燦燦的太陽花,永不放棄,迎風綻放出燦爛的笑顏。

她,擁有孝順的品質。黃露露與她的母親相依爲命,但她的母親因爲常年癱瘓在牀,引發了嚴重的褥瘡,黃露露義無反顧地在學校旁邊租了一間小房子,把母親接到那裏照顧。她每天中午都會行色匆匆地趕回家,爲母親清洗傷口。她清洗時總是全神貫注的,常常累得大汗淋漓,卻從沒有叫過一聲苦,抱過一聲怨。她彷彿是一朵平凡的雛菊,看似不起眼,卻有着最偉大的愛。

她,擁有一顆充滿愛心的心。曹浩是一名貧困的大學生,卻未曾想她寧願一天打四份工,也要幫助遠在甘肅的三個小孩子。她說:“我不希望那些小孩子像我讀書時那樣艱苦。”是啊,她雖然樸實無華,但是她“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她彷彿是那渺小的蒲公英,將愛心灑滿各地。

她,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趙芸蕾是二零一二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雙、混雙的冠軍。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有着常人無法想象的辛酸。有一次她發着高燒,卻依然堅持練球,她是多麼頑強、有毅力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付出就有收穫。風雨過後她終於迎來了絢麗的彩虹。她就像那傲雪的梅花,是那樣堅定。

這個節目使我得到了許多,明白了許多,學會了許多,更讓我懂得了人世間最珍貴的道理!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5

看了《新春第一課》,我想起今年春晚裏的一句話:人心倒了,就扶不起來了。其實,作爲一個公民而言,這種事可做可不做,不扶不會坐牢,但爲什麼會扶,怎麼就有那種扶的衝動,應該是骨子裏那種流傳千年的血液中夾雜的傳承使然。

幾個人裏面,“高振寧”剛開始並沒讓我覺得很感動,老北京人意味着有好的福利,有好的生活環境,一個月兩百於大多數人說破天也就一個星期的生活。後來才知道,人家還給其他地方的孩子捐錢,再者,雖說是在北京,但物價高,生活自然很拮据。中國有句古話,叫“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但要是任何事物都冠之以數字的話,不僅寒了別人的心,還髒了自己的嘴。無私本就是現在僅存幾個之一的中國傳統,在這裏我若是加上一些大加讚許的言辭自然可以,可“高振寧”沒這麼想過,我也就不這麼做了。正是有:莫提春風暖人間,休嘆梅花染泥阡。雨露千絲今少有,一滴還道一滴甜。

現在的中國可以少很多人才,可以少很多錢,但我擔心的是某天中國人忘了自己還是中國人。要說袁裕校幹了多麼感人的事麼?沒有。幹了爲國增光的事麼?也沒有。於我看來,他只是在做一些本分的事——現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感已經很薄弱了,唯有真憑實據才能記下萬分之一的滄桑,再從中分出千分之一微微打動五千年之後的歷史,說到底,我是心寒的。普通人玩收藏是自己藏着玩,但袁裕校是有一種本初的使命感,歷史有必要被記住,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人是不會忘了路上蹩了腳的坎兒的。寫下來的路叫書,收集下來的路叫傳承。

《千手觀音》上春晚的時候我也才八九歲左右,但至今那種千手千眼的神聖莊重而又不失靈魂的幻彩異光我都沒有忘記。從小我就佩服搞藝術的人,因爲走這條路的人無論成功與否都很苦;我從小也很可憐殘疾人和孤苦老人,他們是這個社會的真正弱勢羣體。很無奈,邰麗華和她的舞伴都碰上了。但當我又幾次帶着不同的心態去觀看這個節目時,我發現我錯了,他們根本不用可憐,他們少了一些東西,卻能有這種震人心魄的力量,而我們什麼都不缺,相反是我們應該可憐自己。都說夢想飄渺,其實夢想是一個很現實的東西,你想擁有就必須付出,真誠如火,身體爲爐,堅持爲柴,湯煲的如何全憑自己。雖說他們比我們少了一些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然而卻能在燈光璀璨的世界裏舞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這執着,這對生的渴望和理解,又是幾人能觸摸到的?

中國人有自己的文化,不比別人少,不比別人差,上面的人展現了這種習慣,其實他們仍舊平凡,我們便是有些墮落了。千百年的風雨裏,這種值得可歌可泣的東西實質上誰都可以做到,唯獨的,我們需要踏實的傳承。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6

1.今天,我和同學、老師一起觀看了“新春第一課”。20xx年的“新春第一課”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主要講了巴楚文化、峽江文化、三國文化這三種宜昌特有文化的典型代表,有“戀歌聲聲唱巴土”的周立榮老人,有“永遠的峽江號子王”的胡振浩爺爺、還有國家一級美術師汪國新老人這三位堅持弘揚宜昌傳統文化的人。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戀歌聲聲唱巴土”的周立榮老人,他如今是宜昌文聯主席,他的文學作品《山騷》屢受好評,寫出了他對他的家鄉五峯裏的大山的熱愛,他作詞的歌曲《巴土戀歌》還登上了中國央視節目,也是因爲他,央視爲我們宜昌特有的巴土文化打開了大門,特別舉辦了央視專題節目來豐富展示我們特有的巴土文化,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何不讓我們稱讚呢?

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讓我們傳承並弘揚我們的宜昌特有的傳統文化吧!(603班李瑾熠)

2.今天,老師給我們放了一個令我受益匪淺的視頻——開學第一課。

裏面講了:宜昌將從130平方公里擴建爲200多平方公里,把宜昌建成一個美麗、富饒的特大化城市。

第一個人是:周立榮。他被評爲20xx年宜昌十大民選人物。他出生在巴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巴土人,雖熱他是一個大官,可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故鄉,他創作了:《巴土戀歌》。

他的身世很可憐,可有一次:在鄂西南層層疊疊的大山裏,一位剛滿6歲的孩子,光着腳丫去報名上學。負責報名的老師一邊幫他揩着滿臉的鼻涕一邊問他:“讀了書,你將來的人生理想是什麼?”孩子擡起血跡斑斑的腳丫,毫不猶豫的回答:“我想要一雙球鞋!”這是1月11日,在宜昌市文聯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爲新一屆文聯主席的周立榮的開場白。(徐家駒)

3.今天,老師給我們放了令我們難忘的視頻——《新春第一課》,讓我們受益匪淺。

這次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宜昌是我們的家園,《美麗的宜昌》爲我們描述了宜昌的變化,宜昌被稱爲“水電之都”,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家鄉——宜昌。

周立榮,被評爲20xx年宜昌十大民選人物,他是巴土文化的傳承者,讓更多人認識土家情懷,他還創作了《巴土戀歌》,《江河戀》等歌曲,《山騷》等文學作品,爲人們所傳頌。他將巴土文化帶進校園,讓孩子們感受土家文化。

三峽大壩中最長的峽——西陵峽,風景迷人,鳥語花香,每年吸引多少遊客爲之駐足?

有這樣一個人,他的作品架起了世界文明之橋,有這樣一個人,一生癡愛勞苦人民一聲聲吶喊,這個人就是胡振浩,他被稱爲“峽江號子王”,讓船工號子歌流向世界。

宜昌的三國文化不容小覷,江國新熱愛三國,熱衷於畫關公,對他情有獨鍾,懷着一個敬仰的心。

最後,我們看了對宜昌未來的期望,或者說不久後的現實。這次的《新春第一課》令我更加了解了宜昌,也更加熱愛宜昌,令我受益匪淺。(周雨萱)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7

開學啦!今天下午在學校吳老師給我們觀看了20xx新春第一課。

這次的新春第一課講的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有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善良的中學生施楠,恪守誠信的李元成,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羅畢炎先生。

羅畢炎先生有八個父母,其中有他的親生父母和他的繼父母,還有他妻子的親生父母和她妻子的繼父母。羅畢炎對他的八個父母都盡到了贍養義務,而且都非常孝順。老人想吃什麼,羅畢炎不管颳風下雨,都騎着一輛摩托車把父母想吃的東西送到了他們的身邊;羅畢炎也非常細心,父母想吃魚,他就把魚裏面的刺挑的一乾二淨再給父母吃;他還經常給父母夾菜;母親的老毛病犯了,羅畢炎就騎着摩托車把母親送到了城裏的醫院,和他的妻子輪流照顧她,他趁妻子照顧母親的時候給母親買了一大筐水果,送到了醫院,讓母親非常感動。母親的骨質疏鬆稍稍好了一點,有記者採訪他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說:“我很喜歡羅畢炎,他什麼事都爲我着想,他非常孝順”

在新的學期裏,我要孝順父母,勤儉節約,誠實守信,愛國愛民,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8

今天,一如既往,我們在學校裏看了《新春第一課》。這次《新春第一課》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

這次《新春第一課》講了宜昌的風景、名人、歷史和貢獻,叫《美麗的宜昌》。其中介紹了世界聞名的三峽大壩、全國聞名的葛洲壩,還有屈原祠等。宜昌,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新春第一課》裏還講了周立榮、胡振浩、汪國新三個人的故事。周立榮他非常喜歡巴土文化,還爲弘揚巴土文化做出了許多事。先是爲巴土文化寫書,後來覺得文章不能更好地表達他對巴土文化的熱愛,於是,他開始創作關於巴土文化的歌。就是他創作出了著名的《巴土戀歌》。

胡振浩在一次下基層考察時,喜歡上了縴夫們唱的“峽江號子”,後來,他退休後,努力展示峽江號子。一到舞臺上他就精神煥發,而回到家裏,坐了兩分鐘,就打起瞌睡來。

汪國新他很喜歡《三國演義》中的關公。於是,他爲關公畫了很多張像。還創作了《朋友》等作品。

我還了解到,差不多三年後,宜昌將成爲一個大城市。希望宜昌的建設能更快一點,讓宜昌成爲一個舉世聞名的城市!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9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以“留守一份希望·共享一片藍天”爲主題的《新春第一課》。通過影片記錄的三個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的點滴,反映我們宜昌市留守兒童面臨的實際困難,展現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關愛幫扶留守兒童的典型事例,我被這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

留守兒童陳佳妮,她的爸爸媽媽長年在外地打工,幾乎沒有時間陪伴過她。佳妮愛好畫畫。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會拿出畫本畫起畫來。她的畫本里只有花卻沒有爸爸媽媽,這是因爲她和她的父母已經幾年沒有見過面了,她幾乎記不清楚她父母的模樣了。而我現在天天能與父母見面,天天能和他們一起幸福的生活。

15歲的留守兒童餘立灝。他的生活來源是靠爺爺種柑橘賺來的錢維持的。他的願望是想當一名主持人,雖然他因家庭條件問題不能及時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不時常回家,可他依舊那麼陽光、那麼自信。可我們有父母的愛的孩子遇到一點點挫折都會很自卑,變得不自信。記得有一次,我們上三年級時竟選班幹部沒選上,當時我灰心喪氣,很自卑。我看玩他們的故事感覺我的生活像在天堂裏,從他們身上我懂得了許多。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用一封信、一本書、一句問侯、一個眼神去關心你身邊的留守兒童,傳遞愛的接力棒吧!

《新春第一課》觀後感10

今天,我們全校師生一起觀看了《新春第一課》,主題是關於留守兒童的生活,看了他們的生活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他們的生活跟我們相比差的太遠了。它也讓我認識了燕爽姐妹、陳佳妮、余文灝等一些留守兒童,雖然他們的生活和我們相差很遠,但他們卻比我們堅強多了。他們用堅強笑對生活,而我們卻常用哭來表達各種不滿,這是多麼大的差別啊!

上學的交通工具也有很大的差別。陳佳妮平常上學都要坐40幾分鐘的車,還要走十幾分鐘的泥濘小路。而我們就住在學校四周,坐車就能到達校門口,或者是父母親用車直接送到學校。她卻一次都沒有遲到過,而我們有的同學卻是經常打了上課鈴後才走進教室。與他們相比,真讓我感覺到羞愧呀!

區裏的宋書記經常去幫助那些留守兒童,無疑是幫助他們的一位愛心之士。我們也應該要像宋書記一樣,時時去關心和幫助他們,給他們來自社會的一絲溫暖!

當今社會,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他們的內心是偉大的,承受的痛苦也是巨大的,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