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3.01W

  第一篇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很久沒有認真的看一部教育意義的電影了,但凡是被世俗事物所拖累的人,都有一個藉口,這怨不得我或者是我也是被逼的。其實,一部電影好的電影就是一股清風,不但可以吹走內心的陰霾,也有可能播撒希望的種子。

第一次看《國王的演講》時候是在去年,頂着奧斯卡若干的頭銜,看的是很有壓力,這部電影我不指看了一遍,只是最近才覺得這部電影很有味道。據說這部電影是有歷史原型的,唯一不能確認的是,英國做學問寫人物傳記的方式是不是個國內一樣,採用了綜合灌頂法。下來我就從電影出發聊聊我的感受!

國王的演講是英國國王喬治六世(關於爲什麼英國國王有叫威廉,有的叫喬治什麼的,我到現在都沒搞明白)和他的個人成長的故事,以及克服他的口吃,也就是“結巴”的是一個不斷奮鬥的故事。在整個電影中,我不得佩服卡倫演員的演技,最讓我記住的是在影片中多次遇到老國王的憤怒、痛苦、羞辱和自我懷疑卡倫表現的能力和男子氣概,有時候忍讓也是一種氣魄。“放鬆,放鬆,”老國王在呼喊他的兒子。卡倫卻靜靜地坐在無法響應,眼淚從他的臉頰滾滾而下,這種場景估計每個人都經歷過,明明很努力,但就是沒辦法表達出來,是很痛苦的,要是你是一個王子,爲來國王的接班人,這種痛苦也不是一般的。在電影裏面,我很喜歡卡倫每次口吃後表現的像個孩子一樣,無助的眼神時刻的在躲避,好像自己範了很大的錯誤,很是可愛。當有可以救治自己的醫生時,他當面對一絲希望的時候,內心的那種嚮往。不得不說從開始的結巴,再到第一次成功的演講這的確是一個勵志的故事,而是還是一個國王的勵志故事,關鍵還是在需要一個理智故事的年代。

這部電影不斷是勵志故事也是關於愛情故事,卡倫的妻子伊麗莎白在電影裏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她不會放棄試圖找到找到人可以幫助他,因爲只有她明白自己的這個結巴丈夫內心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她和他不只是簡單的夫妻關係,更是一種親密朋友的結締,完全的包容和理解,在電影中妻子對丈夫不止一次的鼓勵,但是出來沒有表現出不耐煩和厭倦,當治療一步一步的進行時,妻子比卡倫更加激動高興,可以說卡倫遇到了以爲美麗的妻子。

下來再說下友誼,關於醫生和病人的'關係,不是現在簡單的紅包關係,關於醫生羅格他嚴格的說不是醫生,是個心理治療師 。他可以讓卡倫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雖然是手段有點無情,但是效果很好,這也是爲什麼卡倫信任他的原因之一。兩人不治病,先去建立友誼,建立信任,治人先知心。

國王的演講是將卡倫個人的勵志故事還原到當時的一個大的背景,當英王喬治六世的第一次通過廣播告訴全世界的聽衆解釋爲什麼英國要開戰時,告訴英國人民就要像自己一樣戰勝恐懼戰勝自己,不要懼怕戰爭的到來。此時他就脫變了一個人一個演說家,一個領導者,一個能夠帶領英國打贏戰爭的國王。

  第二篇

不能演講,在西方政壇意味着政治生命的結束。可不能演講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卻“簽了賣身契”,必須擔當歷史的責任。

大英帝國需要怎樣的國王?大英帝國是否需要國王?老國王問:“希特勒震撼了半個歐洲,另半個由斯大林掌控,誰來保護英國免遭納粹軍隊和無產階級的侵犯?”英國不僅需要王室作爲閒聊時的談資,危急關頭更需要一位領袖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指引,尤其是作爲領袖的國王以身作則所帶來的凝聚力。

公爵的不如意,口吃和不自信,不得已做了國王。羅格的不如意,演舞臺劇不得,執照全無。大衛的不如意,面對王位和愛情間的單項選擇。通過影片,我們並非感受到一位雕像式的偉大領袖傳遞出的感召力;而是通過地位懸殊的兩人間的交集,重拾在逆境中走出來的信心。

影片中的大蕭條、二戰,現實中的歐債危機、獨立公投,或是其它。

主題配樂“國王的演講”響起,輕快的鋼琴,旋律雖優美掩飾不了隱隱的不安。公爵練習演講稿時,旋律一轉,一段不和諧的音程,氛圍陡然趨緊。很好地對照了公爵的侷促與播音員的熟練,暗示了公爵的緊張與尷尬。

對照結構的使用自始至終:公爵與播音員的對照,庸醫與羅格的對照,公爵對羅格前後態度的對照,伯蒂和大衛的對照,辛普森夫人與王妃的對照,最後最重要的演講成敗的對照。

羅格說:“我對每個期望治好的人都滿懷信心。”伴隨着《費加羅的婚禮》序曲熱烈歡快的旋律,公爵竟也流利地讀出了《哈姆雷特》中的著名片段“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一良好而略有波折的開端加深了公爵對羅格的信任,也爲以後的治療奠定了極好的基礎。

羅格以他的創造力和耐心,不僅醫治公爵的生理疾患,也醫治他的心靈創傷。“童年回憶”一段,低沉舒緩的旋律配合公爵的娓娓道來,讓我們走進公爵的內心世界。“你最恐懼的是恐懼本身”,不論作爲公爵還是國王,他都表現出膽怯與退縮,而正是這些讓他更加真實,他最想做的只是“伯蒂”。

起於演講,終於演講。戰爭最終不可避免,喬治六世向英國軍民發表廣播講話。“在這一莊嚴時刻,也許是我們有史以來生死攸關的時刻,我要向大英人民的每個家庭,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傳達這一消息。”演講持續,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的旋律逐漸清晰,演講逐漸自如,深沉莊嚴的曲調也逐層推進達到高潮,“我們只能做我們認爲正確的事情,並向上帝虔誠祈禱。如果我們所有人都能堅定信念,那麼,有上帝的庇佑,我們將取得勝利!”

世界就像一個舞臺,這何嘗不是一場表演?畫面所及之處,既有代表權力核心的內閣成員、教會中樞,也有普通的英國百姓。他們的眼神流露出堅毅和團結,國王將自己的信心傳遞,凝聚了整個大英帝國。

戰時演講圓滿成功,永載史冊。他走出演播室,接受祝賀。“皇帝”響起,既暗合了其國王身份,純淨舒展的曲調又與演講成功後烏雲漸散、滿含希望的氣氛相得益彰。儘管批評家評論這一段有溢美喬治六世之嫌,但藝術終究高於生活。不論是二戰時的大英帝國還是現在的大不列顛,都太需要一場勝利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