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甲午大海戰》有感

學識都 人氣:9.45K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觀《甲午大海戰》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1

夜色已深,我踏着月色從電教室漫步回宿舍。剛剛參加完文學社舉辦的電影欣賞講座活動,我的心情異常激動,但拂面吹來的一陣秋風卻讓我的腦子清醒了起來,同時我也開始沉思……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簽訂了辱國喪權的《馬關條約》,故事背景雖然慘痛,可在許多英勇犧牲的勇士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精忠愛國的鄧世昌。鄧世昌年少時勤奮學習,誓要報效祖國,長大後,他參加了北洋軍艦隊,在黃海海戰中,最後帶領“致遠號”沉入海底。

鄧世昌英勇犧牲的精神令我十分佩服,看到他年少時那副精忠報國的抱負,令我想到了“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自古以來,多少偉大人物曾在少年時立下努力讀書,保家衛國的誓言:周恩來少年時便有“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毛澤東也曾立下以知識改變中國的理想。後來,他們都做到了,成爲偉大的領袖。

在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學學那些勇士,努力讀書,增長知識,長大後報效祖國呢?如果一個國民連自己的國家都不能保衛的話,談何發展?談何幸福?因此現在,我們要把自己變得強大,好好保衛國家,不能再讓外國欺負我們的`祖國。

當初國家送學生出國留學,是爲了讓少年學有所成。如今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不用離鄉背井,如果我們還不好好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好好學習,將來如何報效祖國對我們的培養?

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將來得以報效祖國,這樣纔不枉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費國家的培育之心啊!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2

適逢甲午戰爭的120週年之際,我看了根據清朝中日戰爭拍攝的電影《甲午大海戰》。走進了電影,走進了歷史,才發現甲午戰爭,是中國人心中說不出的痛!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了多少中國人30年心血——北洋水師付之一炬!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是中國五千年曆史的恥辱!讓120年後的我們爲之憤慨!又爲之鼓舞!

中日甲午戰爭是1894年7月末至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在清朝末期,清政府籌資從外國購進魚雷艦、鐵甲艦、巡洋艦,組建成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可悲的是,當時的清政府狂妄自大、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從此便不再更新軍械。讓一直虎視眈眈地小日本膽敢多次與北洋水師發起衝突,在黃海大戰中,發現日本軍艦早已更新中國艦隊許多,既便是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鄧世昌、丁汝昌頑強奮戰,也無法抵過日本艦隊的先進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最終日軍直衝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繼《南京條約》後,又一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又一次,把中華民族帶入了災難的深淵。

之所以我會看《甲午大海戰》,是因爲我來到了大連旅順,來到了旅順軍港,莊嚴氣派的軍港東側是雄偉的黃金山,西側是老虎尾半島,西南是巍峨的老鐵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現在有許多的遊客在這裏觀賞風景,還可以看到靜靜守衛國土的巡洋艦三五成羣地停靠在海港口。經過導遊介紹我才知道旅順這美麗的地方還會有那麼慘痛的傷痕!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旅順軍港被日寇侵佔,隨後的幾十年由日俄分別佔守,直至1955年纔回到祖國懷抱。

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當時的清政府固步自封、經濟封閉,大臣們腐敗墮落,爲了個人利益明爭暗鬥;而日本,當時對內推行“明治維新”增強國力,對外不斷擴張,侵略掠奪朝鮮和中國。一方是準備充分、蓄謀已久、陰謀狡詐的日本侵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準備不足、倉促應戰、戰略失誤的腐敗透頂的清朝政府。這不是擺明了中國必輸無疑了!

“落後就要捱打”,一個學生落後了,就會被恥笑;一個員工落後了,會受到批評甚至被淘汰;一個軍人落後了,會受傷甚至失去生命;一個企業落後了,會被吞併,破產;一個國家落後了,會被別的國家攻擊、欺凌。

作爲一名中學生,我會永記歷史,讓那些曾經的歷史永遠成爲歷史!我不說“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壯志,也不想“先天下人之憂而憂”的情懷,但我會做一名踏踏實實的好學生,我會努力學習知識,學習做人,讓自己成爲一名對家庭,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3

星期天,我觀看了一部愛國電影《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演映了我們中國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也頌揚了那些爲了正義而犧牲的英雄人物。

甲午大海戰是甲午戰爭中的一場,雖然我們北洋水師團結一致,誓死對抗日本軍隊,但是兵力懸殊,還是以失敗告終。中國被迫簽下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這部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鄧世昌和慈禧太后。

鄧世昌,愛國將領,率領士兵對抗日本軍隊,最後和“太陽”(一條狗)一起淹死在水裏。其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鄧世昌讓士兵們把衝鋒旗掛起,可掛旗的士兵被炮彈炸死了,眼看衝鋒旗就要落下了,這時鄧世昌手裏拉着掛旗的繩子死也不鬆手,船被燒了也不放,艦在人在,艦亡人亡。他這種愛國主義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

可當鄧世昌等戰士正在拼死護國時,慈喜太后和衆妃子卻在一起看戲,還曾把戰士們作戰用的戰船當做私家遊輪玩。當然,還有李鴻章等腐朽勢力,國難當頭時,他們卻還在逍遙。戰士們保家護國連命都丟了,他們還要俯首投降。如果中國的皇帝也和日本的明治大帝一樣,那該有多好啊。他自己寧可少吃一頓飯,省下來的錢用來買大炮、戰船,還鼓動他的臣民爲戰艦捐款。日本有這樣的領導者能不戰勝我們中國嗎?

從這段歷史中,我不但看到了英雄們愛國勇敢,視死如歸的高貴品質,更看到了因領導階層貪圖享樂,目光短淺而導致喪權辱國的警世作用。

我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以史爲鑑,奮發圖強。“c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作爲祖國的下一代,你準備好了嗎?

觀《甲午大海戰》有感4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甲午大海戰》。主要講了,1894年中日黃海大海戰。

1894年,日本的野心漸漸膨脹,便帶着日本新型的戰艦長崎號戰艦向中國艦隊撲來。雙方在黃河的大東溝展開陣型。

海上的炮聲震耳欲聾,水柱沖天,雙方都知道這是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戰爭。但是隨着戰事的發展,中國海軍的軍艦被連連擊沉,而日方卻一艘未沉就在這時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說道:我們即使死,也要把吉野好給撞沉。在敵人的炮火中致遠號沉沒了。

劉公島,是北洋艦隊最後戰鬥過的地方。日軍佔領灘頭把大炮轉向中國艦隊實施轟炸。最後由於北洋艦隊軍心渙散一些艦長寧可沉船也不願投降。

看了這個電影后使我深受啓發。落後會被捱打!是我看完電影后腦子裏第一個想到的句子。當時由於清政府,腐敗使得軍費大部分都花費於貪圖享樂,再加上許多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天津條約》……這一個個條約都是在警示我們勿忘國恥好好學習長大了爲自己的國家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