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紀念館觀後感

學識都 人氣:2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元里抗英紀念館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元里抗英紀念館觀後感

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擊外敵濃墨重彩的一筆,國弱但民卻不好欺,更不容外強隨意踐踏,三元里人民“義憤同赴”,團結一致抵抗英軍,這是一種深重的愛國主義情懷,這種精神至今仍然閃耀着偉大的光芒。

1841年5月29日,英軍劫掠隊竄到三元里一帶搶劫,並侮辱菜農韋紹光的妻子。韋紹光等忍無可忍,與敵力搏,當場打死幾名英國士兵。爲預防英軍報復,三元里人民在北郊三元古廟集會,決定立即武裝抗擊。

三元里附近103鄉人民聞訊後“義憤同赴”,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裝力量。次日數千名義勇軍逼近英軍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臺,誘敵軍至預設的包圍圈牛欄崗,打死英軍200多人,英軍逃回四方炮臺。而後義勇軍包圍了四方炮臺。瞭解到情況後,英軍總司令傳話給當地長官餘葆純,如果不解除義勇包圍,英軍主力將攻打併盡屠廣州城。餘葆純對英軍的實力有比較清醒的瞭解,於是勸退義勇,避免廣州被屠,從此也擔上了"賣國賊"的惡名,至此事件落幕。

縱觀整個事件的起因,導火索來自於英軍在三元里的.一系列強盜行爲,引起了人民的怒火。而倘若追根究底,則是清末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戰爭失敗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讓英軍肆無忌憚地在我國的土地上肆意橫行。這個並不是我們這次討論的重點,所以在此不再做更深層次地探究。

作爲這次三元里抗英事件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它對英國侵略者的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不願屈服,敢於同西方列強拼搏的鬥爭勇氣,展現着人民對祖國大地的熱愛之情。

愛國主義作爲一種精神力量,它激發着當時我們中國人民去反抗外來侵略者對我們祖國的踐踏破壞,讓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成爲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打敗外來侵略者,讓中國擺脫列強們的控制,重新獨立。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僅僅體現在三元里抗英這一事件中,也體現在中國從近代到新中國成立的一場場爭取中國獨立的戰役中。它是一面旗幟,引領着當時的中國人民向着曙光前行。

作爲當時引領中國人民前行的一面旗幟,我們當然不能忘懷,愛國主義依然是引領我們前行的旗幟。但當中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個以和平與發展爲主題的時代,愛國主義的內涵已經不再是當時的反抗侵略,爭取獨立,尋求救國之路。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的範疇,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展現其時代性。愛國主義體現了人民羣衆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係,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種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尊嚴感、榮譽感的統一。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係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範,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爲新時期的愛國主義,其具體內涵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