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5篇)

學識都 人氣:2.26W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唐山大地震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5篇)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

寒假裏,按計劃,我觀看了影片《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真實生動地記述了發生唐山大地震時驚心動魄的瞬間,震後房屋倒塌、人們家破人亡以及解放軍的救援行動,一對姐弟因地震而分離的不同生活,還有汶川地震時這對姐弟因救援而再次相遇的傳奇故事。

本是平靜和諧的一家人,父親和母親辛勤勞作、賺錢養家,兩個孩子也是快樂、茁壯的成長,可因爲一場地震把這美好的生活打破。那就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前幾個小時內,這對父母哄睡了倆孩子,他們便出外幹活了。災難來臨!霎時,大地劇烈晃動,瓦礫掉落,接着房屋開始倒塌。父母意識到發生了地震,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年幼的孩子。此刻姐姐感覺到不對勁,她呼喚弟弟趕快逃,可是卻來不及了。待父母趕到家門口時,房屋支離破碎,想要衝進屋中救孩子的母親被父親攔住,他衝了進去。就在衝進屋中的一剎那間,房屋倒塌了。震後,唐山成了廢墟,到處是悲慘的哭泣聲、絕望的求救聲、呼喚親人的聲音和其他各種各樣的聲音。唐山民衆自發展開救援。一塊鋼筋水泥板壓着兩個孩子,這正是之前故事中的那對姐弟。姐姐方登,弟弟方達。母親在水泥板上方哭泣,一旁的民衆正在想辦法救援。母親絕望了,只能救一個孩子!救左邊的孩子,水泥板的重量就往右積壓,救右邊亦是相反。手心手背都是肉,悲痛欲絕的母親沒辦法了,“弟弟——”,這輕微的一句話給姐姐內心留下了陰影,她眼角的淚珠順着黑黑的小臉流落。母親帶着弟弟方達隨民衆轉移,解放軍前來救災。奇蹟般地是姐姐方登沒死,她活了下來。一對解放軍夫婦領養了方登,方登隨着他們生活,在開學報名時,方登改名王登。方達因地震失去了左胳膊,奶奶曾來唐山接他去濟南生活,但最終他還是隨母親生活。王登一直唸書到大學,學醫,上了杭州醫學院。裝上假肢的方達不願讀書,他隨一羣年輕人去杭州打拼,母親則在新家裏做些針線活餬口。幾年後,養母病重,王登趕到醫院陪養母說了說話。不久後,養母去世。王登繼續回校唸書,因爲種種原因,她退學了。養父着急地尋找女兒,此時的王登靠給別人家當保姆餬口。1997年,王登帶着自己的女兒回家看望養父,短短的相聚,她便帶着女兒去加拿大生活了。方達靠打拼發了財,他開車帶着妻兒回家過年,母親不願過好生活,也不願讓兒子花錢買房。2008年,汶川大地震,王登和方達因救援而相遇了。王登見到了自己的生母!他們去看望了遠在天堂的父親。

依據《唐山大地震》的多方位視角,我彷彿真的看到了發震時恐怖的災難瞬間,震中的人們有求生的慾望,倖免於難的人們自發組成救援隊,努力搜救頑強存活的生命。祖國各地的人們也牽掛着災區的同胞們,他們自主捐款,向災區運輸物資,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還有解放軍叔叔、消防戰士、公安民警和自發前往災區救災的人民,他們奮戰在第一線,絕不輕易放棄生的希望。就像電影裏的那對父母一樣,發震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父親爲此不惜犧牲性命,這也是濃濃的愛。我們的祖國各界人民團結一心,他人有難時,人民定會伸出援助之手,這就是人民羣衆抗震救災的意志與決心!

願天下再無災難,沉痛悼念唐山大地震罹難的二十四萬同胞。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2

昨天,我和爸爸還有哥哥去人民大劇院看了一部電影《唐山大地震》。這是一部非常悲觀、感人的電影。

電影的主要情節是這樣的:有一家人,他們的爸爸在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難,只剩下媽媽和兩個孩子,小的是弟弟,叫方達,大的是姐姐,叫方登。媽媽救起方達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斷了一條左胳膊,而方登是被解放軍部隊中的一對夫婦救走的,後來也過上了幸福的日子。方達剛上大學的時候一點都不用功,但後來在復讀的時候也還是很努力的。畢業之後,家裏也還算富裕,爲了不想讓媽媽再遭遇地震,他把媽媽安頓到了濟南。但是因爲媽媽執意不肯去,他也只好作罷,隨了媽媽的心願還是住在唐山。而另一方面,方登長大成人後和一個外國男子結婚成家後住在加拿大。在汶川遭遇百年不遇的大地震的時候,方登回到了汶川加入了醫療隊。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登和方達不期而遇,他們倆又回到了以前居住過的地方,媽媽也還健在,一家人終於團圓了。

看過以後,我深有體會。如果,我是說萬一要是再碰到地震這樣的大災難的話,一定要早作預防,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救。就算是被壓在廢墟先,也要打起精神,充滿了對生活的萬分勇氣,頑強地活下來。但這種可能性希望不要有。同時,我們也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節約資源,低碳生活,爲保護環境作出我們自己的努力。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3

《唐山大地震》就是這樣一個地震中的家庭:

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姐姐和弟弟,地震之後,爸爸去世了,而姐姐和弟弟被壓到了一個水泥板下。現在只能翹一頭,結果是弟弟這邊呢,就壓迫姐姐。如果是姐姐這邊就壓着弟弟。絕望的母親選擇了弟弟。而姐姐,卻沒有被壓死,而是在停屍車上醒了過來,被一家解放軍撫養。

一轉眼就是32年,弟弟讀完高中後十分頑劣,獨自到了杭州闖蕩,後來成爲了一個大旅遊公司的董事長,有了自己的家庭 (又一次還鬧出了一個大笑話:一個十分輕微的地震,大家都倉皇而逃。而他呢,卻說:“回來回來,都回來上班,這是小震打針你也跑不了!”)。而姐姐卻在杭州讀醫科大學,但後來卻意外的懷孕了。他堅定地生下了這個孩子,後來又到了加拿大嫁給了一個外國律師。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他們二人在一起抗震救災,弟弟的貨物在汽車和直升機上,一時無法到達,於是他就率領人員一起去前線抗震救災。意外的和姐姐重逢,他們抱在一起喜極而泣。

命運就是這樣,看似艱苦,卻不是沒有溫暖。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4

這週日下午,我又看了一遍《唐山大地震》。

同前兩次一樣,看完之後我難過了很久,一個人在家裏抽泣。然而過後仔細品味,我發現三次讓我流淚的理由,或者說悲傷的對象,是不盡相同的。

第一次主要是爲災難的殘忍和人物的悲慘命運而哭,第二次主要是爲了那個母親的掙扎而哭,到了第三次,我除了爲電影,爲人物落淚之外,還爲我自己感到悲傷。

這時,一個疑惑突然就從心中升起。我突然就想問自己,爲什麼還有這麼多這麼多的災難,我卻沒有付與同等的悲憫?同一類的地震,有的甚至有更多的傷亡。還有海嘯、泥石流等等諸多災難,我在新聞中看到時,從沒給予過一句超越“哦,可千萬別發生在我身上”之上的評價。甚至對於南京大屠殺,我即使會在歷史試卷上寫下“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一類的話,內心也從無過深的觸動,只是對“三十萬”這個數字有一個冷漠而疏離的印象。

爲什麼?爲什麼!難道我天生就是一個冷漠,冷酷,甚至冷血的人嗎?我想不是的,否則,我又怎會爲那個唐山的家庭屢次落淚呢?

我開始想,用力地想,我想這之間有怎樣的差別,又是什麼樣的隱蔽的力量促使我作出兩幅截然不同的姿態來。

我似乎發現了問題所在。

“三十萬”,這可怕的“三十萬”!它是罪魁禍首,是差別產生的根源。

人不是冷漠的,但數字是無情的。一個數字,只是一個符號,輕飄飄地鑽進人的耳朵裏,除此之外,再無甚功效了。我們在聽的時候,聽到的是“死了三十萬人”,於是就只是“死了三十萬人”,這就完了。

可不該是這樣的。哪能是“三十萬人”,應該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再一個人……每個人生命的消逝,哪怕是意外中的喪生,都該是值得哀悼、同情的。他們每個人,都是獨立而可愛的個體啊!這麼能用一個簡簡單單的“三十萬”來掩蓋、代替!他們中,有俏皮可愛的小孩兒,會拉扯着衣角向我們要糖吃;他們中,有善解人意的鄰家兄長或是姐姐,會在我們摔倒時溫柔地把我們扶起來;他們中,有不苟言笑的努力工作的大叔,用有些彎了的背,扛起了一個家……他們就是我們,就是我們親的,愛的人啊!

可悲的是,許多人早已習慣用“數字”打量災難,記錄“災難”,我們的新聞媒體,也在有意無意地以這樣的方式來轉述“災難”。這樣看來,某些人對於災難所缺乏的同情心和對生命所缺乏的敬畏心,似乎也解釋得通了。

可這是不對的,是不對的!

下一次,再有一個數字冷冰冰地入侵,我們能不能,能不能去“打撈”出它背後的一個一個的人來?一段一段的生命來?

你看《泰坦尼克號》的悲劇,若沒有rose和jack的悽美的愛情,是否也只在我們記憶中淪爲一起“死亡xx人”的沉船災難呢?

而當災難只是用數字來描述和概括的時候,這又何嘗不是另一個災難呢?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5

寒假裏,我終於寫完老師所佈置的寒假作業後,所以我興致勃勃地就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它就是:《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這一部電影,主要向觀衆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慈愛的母親有兩個孩子,分別是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大家子人幸福的生活着。可是好景不長,突然有一天地震了,這位母親在災難面前,只能選擇一個孩子,於是,她毅然的選擇了兒子。讓天真的女兒誤以爲,母親重男輕女,不疼愛自己。救援隊員發現了女兒,並把她送到了醫院,女兒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最終被醫生妙手回春的技術救活了。唐山大地震有二十三秒,女兒埋怨了母親三十二年。後來女兒結了婚,自己當了母親後,才體會到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母親並不是不疼愛自己,只是沒有太過明顯的表現出來而已。

通過在電影院觀看《唐山大地震》這一部感人的電影,我感觸頗深。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每一位母親都是偉大的,她們對自己的孩子都一視同仁,對他們的愛也都是無私的,不管她們在哪裏幹什麼,都在時時刻刻爲孩子擔心,吃得飽嗎?穿得暖嗎?也不管在做什麼,也都是因爲對孩子有好處的,絕對不會被理解爲害孩子的意思。因爲有一句說得好:“虎毒不食子”。父母不管做什麼,都是爲了孩子,纔會做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以後絕對不能再讓父母爲我操心了,他們每天爲了養家戶口在外工作已經夠辛苦的了。以後我要做一個懂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好女兒。”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6

看完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震撼、忍耐、親情、責任、拼搏 ,用這幾個字可以概括整部影片。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衆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沒有接受任何國際組織的援助,全憑中國軍隊、各地政府派遣的救援隊以及國人自發組織的志願者參與搶險、救災。沒有先進的機械設備,有的只是人的一雙肉手,救援的速度和質量以及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當時的政治精神激勵唐山人戰勝了災難。

餘震和震後的建設中,忍耐、親情和責任又促使唐山人默默地投入到重建家園的熱潮中。他們忍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忍受孤獨寂寞,忍受災難帶來的副影響以及自卑的心理,強迫自己忘卻災難的陰影去救險,去工作。可是災難的陰影不是輕易可以抹掉的,需要長時間的慢慢磨礪。就像影片中母女的心結在災後的32年才得以化解。

當然,唐山的今天,離不開唐山人的拼搏。沒有拼搏就沒有現在的唐山;沒有拼搏,唐山有可能在國人乃至世界人的心中只是一個瞬間而已。

很佩服馮小剛導演的天才,抓住了人的心理,把一個災難片用親情串起來,沒有刻意描寫災難的殘牆瓦礫,而是渲染了人的本性,賺足了觀衆的眼淚,不愧爲新一代的導演大師。

看了唐山大地震,不能不提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影片中馮導巧妙地把唐山大地震中失散的姐弟倆放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相見相認,讓觀衆再次進入災難的殘酷中,使得觀衆在馮導蒙太奇手法的調動下,心靈再次得以震撼,淚水再一次控制不住。汶川震後的搶險,唐山的救援隊無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唐山和汶川聯繫在一起,同樣再次引起世人的矚目。

唐山,不僅僅只代表一座美麗的城市。在當今金錢、利益高於一切的社會,唐山更是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支柱。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7

今天晚上,我們全家坐在電腦前觀看最新出來震撼大家的《唐山大地震》的電影。這部電影震撼了許多觀衆。1976年7月28日,上帝給唐山一次嚴重的懲罰,發生了7.8級地震。影片開始很震撼人心,我們知道,連動物都知道要逃命了,當主人公在車上聊天時,一對龍鳳胎還在屋裏睡覺。突然,天空發紫,接着就發生一場巨大的地震。因此,弟弟和妹妹都被壓在了同一個石板上面。

主人公一直說着:“兩個都救!”可是,人類之前對上帝犯下太過於嚴重的錯誤,救一個孩子是應得的。可能是因爲,那個時候,重男輕女。在救人的時候,母親毅然選擇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時候,爲什麼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時候?之後發生的情節令人感動至極,親人的相認,怨恨的解除,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覺得我們要珍惜好身邊的親人,珍惜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8

《唐山大地震》中的人物的服裝和傢俱擺設,服裝、佈景、道具的考究細緻是讓人信服的電影橫跨了70,80,90,21世紀。還有室外的場景佈景,都做到符合歷史現實,特別是開場的1976年,小到畫報,大到樓宇,都把觀衆帶回到32年前,雖然中國電影的特效比不上美國好萊塢,但從細微處入手,仍然可以獲得觀衆的青睞和掌聲。

反之,電影究竟有多大的社會作用?影響力又究竟會持續多久?一部好的電影會讓觀衆耐久記住。一部爛片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被觀衆遺忘。馮小剛早年間是憑藉“馮氏喜劇”打響名堂,《天下無賊》《集結號》之後逐步開始嘗試以喜劇作爲電影賣點,《唐山大地震》這部新片之時,喜劇是貫穿電影始終的主幹,催人淚下是本片的首要特色,《唐山大地震》一部有力量的電影,娛樂性和觀賞性都會將影片的票房推到一個至高的位置上去。

一、遜色的故事,悲情的選擇

觀衆大概都瞭解到影片中涉及到一個選擇性的重要命題,通過之前的影片大力宣傳。一雙子女都被壓在水泥板下面,兩人分別壓在兩邊,撬動水泥板的左邊,右邊的孩子會被壓到撬動右邊,左邊的孩子又有生命危險。兩難的境地,飾演母親李元妮的徐帆必需要做出一個痛苦的抉擇,只能保一個孩子,要姐姐,還是要弟弟?

任何人都難以做出一個心安理得的選擇,這樣的問題會讓所有的父母痛苦萬分。這樣命題在電影一開場就深深抓住了觀衆,這樣繁重的選擇,已經將觀衆的心給俘獲了很少有電影能夠一開始就這樣沉重,但這部電影是唐山大地震》這是一部有關真實災難的電影,觀衆能夠體會當時人們那種心境。

尤其是像唐山大地震這種題材,悲情痛苦的故事並不少見。確實可以挖掘不少使人潸然淚下的故事,但能夠在電影上強有力地表現出來,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了馮小剛是一個電影敘事的高手,懂得控制住觀衆的情緒,喜劇片,馮小剛能夠把觀衆逗樂;喜劇片,馮小剛也能讓觀衆落淚。這就是高手,也可能都曾經看過不讓人發笑的喜劇,或者是毫無感覺的喜劇,這就是敘述和表達的方法有誤,使影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馮小剛不會做無用功,太瞭解觀衆了電影,能夠走入觀衆的心。

二、持久的傷痛,精彩的扮演

《集結號》燒紅了穀子地”張涵予,馮小剛的喜劇電影都很捧主角。《唐山大地震》中雖然人物衆多,但最出彩的角色無疑是徐帆,飾演的母親李元妮從青年到老年,時間段橫跨了32年之久,電影作品中難度最高的角色。李元妮這個人物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兩個孩子一開始是倖免於難,但痛苦的抉擇讓她失去了女兒方登,這種在地震後不到24個小時之內,接連痛失至親的遭遇,非常人可以想象,那種在銀幕上痛苦的哀嚎讓人動容,喜劇顯然是更有力量打動人心的讓李元妮靠着養活兒子的信念苦苦支撐,生命是短暫的一瞬間失去的但留給親人的傷痛是永久的用李元妮兒子方達(李晨飾)話說:媽的心在地震時已經碎了丈夫和女兒的離去。如果不是因爲兒子方達,李元妮幾乎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徐帆在片中的幾場悲情戲是重中之重,捨棄女兒、兒子下車、女兒回家,這些場景中的扮演幾乎濃縮了徐帆幾十年來的扮演精華,這幾場表演提升了全劇的悲情指數,即使這部電影人物衆多,但徐帆很明顯就是核心式的人物。

三、精緻的考究,遜色的羣戲

片長逾越兩個小時,《唐山大地震》羣戲。這樣的製作規模和容量來說,對於觀衆是一件好事,因爲這等於是走入影院觀賞一部視覺大餐。《唐山大地震》裏面確實沒有我熟悉的港臺明星或者國際巨星,但這也是出於劇情的需要,找港臺明星出演這部反映中國70年代後的災難電影,肯定會顯得格格不入的不請國際大牌,把更多的費用花在硬件設施的投入之上,同樣也能使得觀衆感受到這部電影的力量。

陳道明、徐帆、李晨、張靜初、陸毅、王子文等等都在片中現身,其實《唐山大地震》明星並不少。陳道明和徐帆擁有廣泛的電視觀衆羣,走上大銀幕,觀衆也不會覺得陌生。陳道明的演技和氣場毋庸置疑,片中唯一可以和徐帆PK人物,雖然沒有對手戲,但論到戲份的重要性,陳道明是不輸于徐帆的李晨和張靜初的扮演也很搶眼,李晨幾乎可以因爲這部戲而奠定自己的'影壇的地位,當然這需要李晨之後還有好的作品不時跟上,才幹成爲一名真正的電影明星。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9

說實話,看這部電影之前,心裏是有一點點牴觸情結的。鋪天蓋地的宣傳中,無一不提到一點,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影片,自帶紙巾等等語句。好似看完電影不滴上幾滴淚、不用上幾張紙巾便是沒有人性似的。好吧,我承認我是眼淚比較淺的一類,每每看韓劇都能看的稀里嘩啦。如果自帶紙巾的提醒是善意的,我不是不能欣然接受。但是如果拿它來作爲一種宣傳的籌碼、炒作的賣點,那就有點做作了。爲了流淚而流淚,爲了不是自己看起來不是那麼沒有人性而流淚,爲了顯示自己的博大胸懷而流淚,那我不得不說,同志們,你們被馮導涮了,就是你們的所謂的"人性"的眼淚,拿來被製片方用作下一次宣傳的賣點。

拋開一切附加內容不說,但就這部影片來說,從一個並不十分專業、甚至談不上業餘影迷的視角來看,確是值得一看。

內容上,親情貫穿影片始終,元妮對一雙兒女的親情,丈夫對元妮的親情,方登對方達的親情,養父母對方登的親情,方登對女兒點點的親情,唯一與通篇主題相悖的只有陸毅飾演的學長在面對自己的愛人、孩子時所表現出來的冷漠、無情。這一道冷漠的色彩在全片溫情的大背景下雖然無足輕重,但給人的感覺總歸有那麼一點點遺憾,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缺憾美吧。

手法上,時間的流逝可謂飛速,一眨眼,三年過去了;再一眨眼,五年過去了;這時間過的,我都來不及眨眼的。可是話又說回來,在時間的安排和斷點的銜接上,一點都看不出做作的痕跡,順其自然就過度了下去,好像三年過後就是五年,五年過後就該演完。名字是叫唐山大地震,可相當大的篇幅都在說餘震,地震過後的餘震,對家園的餘震,對人心的餘震,這一震就是一生。

細節上,個人認爲有幾處把握的非常到位,細膩、真實。

鏡頭一:地震來臨後,餘震不斷,面對丈夫的離去,一雙兒女的取捨,元妮撕心裂肺的一聲慘叫:老天爺!你這個王八蛋!這是一個女人竭盡所有的氣力發出的對上天的控訴。一雙兒女她無力保護,丈夫她無力挽救,面對災害更顯出女人的軟弱。於是,滿腔的悲痛化作對這災害源頭的憤怒與憎恨,化作對老天爺極度的控訴。可是,在自然面前,這樣的控訴是多麼的蒼白和無力。這讓我想起了祥林嫂,同樣是面對人世間最慘痛的事,同樣是女人,不同的只是表現方式的差異,但是,對一個女人來說,性質都是相同的,那是糾其一生的災難。

鏡頭二:時隔數年後,與本以爲已死去多年的女兒方登相見,在廚房忙碌的元妮透過窗戶看着推開門走進院子的方登,沒有奔出去迎接、然後擁抱,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進來吧。我曾設想過元妮情感的流露會是以怎樣的方式表達,就像許多影視劇中所表現的那樣,飛奔、擁抱、喜極而泣?都沒有。那是我忽視了一個細節,32年,元妮一直在贖罪。想起方登,第一時間涌上心頭的,不是想念,而是愧疚,那是一種犯罪的心理,這32年,她覺得自己在偷生,苟且偷生的活着本不該屬於她的生命,爲了她,丈夫生死相隔;因爲她,女兒生生"死"在自己面前。所以,她纔會說,只有自己過的越不好,心理纔會越安心,如果她花紅柳綠的活着,只會更對不起丈夫和女兒。基於這樣的心理,元妮纔會在第一次與方登見面時,不是擁抱,不是歡喜,她跪下了,跪在自己的女兒面前,這一跪,是糾結32年的贖罪;這一跪,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靈魂深處的滌盪。(真沒用,寫到這兒,我又忍不住流淚了。)

影片中,元妮有一句臺詞曾反覆出現: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這是一種欲罷不能的傷痛,"因想說而沒有說的話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所留下的淚,是灑在墓碑上最悲痛的眼淚"(深山如是說)。有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有;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這樣的傷痛,像插在心上的刀子,拔不出來又忍不下去。

也有一些小的地方讓人感覺如同雞肋:陳道明飾演的方登的養父去學校看望兩年未回家的女兒,敲開宿舍門,看到的卻是衣冠不整的方登和陸毅飾演的學長。個人感覺這一情節帶的太過牽強了,如果說是爲了突出方登在經歷重大災難後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從而導致行爲的變異,那這一情節顯得太過突兀,因爲張靜初的表演實在是太過機械,在這裏我們不做那種無謂的假設,如果換成周迅或范冰冰會怎樣,單就張靜初的表現而言,確實整部戲裏演技單薄從而顯得表現過於機械,不圓潤。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0

1976年,是中華人民忘不了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多件大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和我們心目中的好總理周恩來同志逝世,還有中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地震———唐山大地震……

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唐山市民都沉浸在夢鄉的時候,忽然在主人公方達和方登的家的,魚缸裏的魚跳了出來,這表示地震的前兆,忽然,地開始搖動了,巨大的震動振醒了方達的一家人。爸爸先感覺到,急忙衝出自己的房間,一路跑一路叫:“大家快跑啊!地震來了地震了!!”邊說邊衝向自己孩子的屋子裏,孩子一邊叫一邊向外逃跑,突然房屋倒塌了,兩個孩子被壓在了廢墟下,而父親卻陷如地層去世了……

救援隊尋找到了方登和方達,他們開始就他們,但一開始就無能爲力,因爲兩個孩子都壓在一快水泥板上,只能救一個,母親都想要,但不可以的,“這邊發現了被困人員”友鄰救援隊說,這邊的就想趕過去了,勸母親快做決定,母親迷茫的說:“救兒子。”壓在水泥板下的王登哭了。

可喜的是王登在屍體堆裏活過來了,是解放軍叔叔收養了她,一直養到她長大,她讀上了大學的醫療系,打算將來爲困難的人們服務。方達因爲右手殘疾,只能拉三輪車養母親。

10年後,王登結婚生了孩子,叫點點。她的丈夫是加拿大人。方達的孩子也叫點點!王登成爲了一名醫生,方達是一家軟件公司的老闆,20xx年5月12日,王登的丈夫告訴王登中國發生又發生了8。0地震,王登決定去當志願者,方達也參加了,爲災區捐贈救援物資。兩人是在一頓晚飯相認的……

方達帶王登去看母親,母親痛苦欲絕的看見這自己女兒沒死,30年了,每天守着自己女兒,從此過上快樂的生活…

這部電影真的很好,體現出了一母親對兒女的慈愛,表現了人民面對地震堅強不屈,自強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只要萬衆一心,衆志成誠,一定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1

每一個藝術作品都不可能完美,《唐山大地震》也是,也有美玉之璞。看完之後感覺電影片名有待推敲,不應該叫《唐山大地震》,叫《方達一家的故事》可能更合適。作爲一部災難片,不足5分鐘的地震特效一晃而過,本人感覺鏡頭時長與景緻不夠過癮,技術水準無法與好萊塢災難大片相比。另外,作爲一部時間跨度長達32年的親情片,情感主線在整部影片中缺乏鮮活生動細膩的情感表達,本人感覺劇情倒像是東拉西扯的電視劇套路。

影片中還有多處表現不夠精細及嚴謹,根據本人細心觀察,有幾處是劇情、時間、道具與當時的常理不相符。首先,88年董桂蘭帶文職幹部軍銜就不對了,經查證,92年中央軍委才決定爲全軍文職幹部配發與現役軍官相同的制式服裝。其次,是生活小常識,李元妮的電話是否能通話,其實是由電話線決定的,和電池一點兒關係也沒有,誰聽說過沒電池就不響的電話?再次,90年工商銀行的存摺不是紅皮的,那一本是九十年代末的樣式,我家存有一本九十年代初的工行存摺,是藍色軟皮的,上面印有人民儲蓄的標誌。最後就是關於方達的服飾與駕照問題:kappa是02年才進入我國市場的,我覺得方達90年左右蹬車、96年回家穿kappa的T恤和羽絨服應該是在地攤買的山寨貨;還有根據9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殘一肢的方達是不可能申領到駕照的,所以我覺得方達應該是屬於無證駕駛。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2

“23秒,32年”,緊緊地牽動着我的心。今天,觀看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久久讓我難以忘卻。作爲一個90後的唐山人,讓我發出了許多感想。

一部史詩般的電影,一部反映人間大愛的電影,一部能使全場潸然淚下的電影。我不得不佩服馮導,他是一個不僅僅可以讓觀衆捧腹大笑的導演,還是一個可以讓觀衆泣不成聲的導演。《唐山大地震》挑戰你的淚腺!

令我最感動是片尾處,方登原諒了媽媽,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裏,看到媽媽爲她準備好的涼水泡西紅柿、媽媽的下跪,讓人心酸有餘!方登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問媽媽“這些年你是怎麼過來的啊?!”媽媽說“我過得挺好的,我要是過得花紅柳綠的,就對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說這些情節對淚腺的挑戰,全劇對唐山人在人類極端情況下所表現出的善良和豁達足以讓唐山人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全人類的尊重!

劇中僅表現了方達、方登的一家人,這只是唐山二十四萬殉難者家庭中的一個。我相信,唐山千千萬萬個家庭都有着對生離死別的權威詮釋,都有着對生命、家庭、親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擁有千百萬懂得人間大愛的人民!

片尾,一位華髮老者對着地震紀念牆自語:“過兩天我再來看你。”之後騎上自行車,慢慢離去,字幕:“宋守述,65歲,冶金礦山機械廠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親、妹妹和兒子,兒子宋永傑年僅5歲。”這個鏡頭使我震撼!使我受益匪淺。

作爲一個唐山人,觀看《唐山大地震》後,感觸深刻,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建設更美的唐山,同時我還明白:生活常態中的一切變得那樣的渺小,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豁達地去面對生活吧!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3

每個人都看過許許多多精彩的書本,理所當然也看過許許多多生動的電影。那麼現在就讓我在這個精彩的故事道路上爲大家提取一輪最閃亮的光環吧!

唐山的大地震相信大家也應該十分的熟悉吧。它是講述了一個在唐山發生的一場令人震驚的大地震,雖然有點誇張,但這認的:在這場地震中讓有些孩子變得無家可歸,變成了孤兒;有些人甚至被奪走了最爲寶貴的生命;而有些人失去了他們最親的親人……這種。種的事情讓我不由得覺得,他們實在是太可憐了。

可是,最讓人傷心的是原因根本無從查尋,因爲人控制不了這飛來的橫禍,所以後果有的只是觸目驚心:一切都天地變幻了,母親失去了孩子,原本平靜的人卻變得瘋狂,像是在用生命證明另一個人其實依舊存在,像是用血液去煮沸另一個人的意識,像是讓天地都記得那些受着苦難的人羣。

其實,我很欣賞裏面的一句臺詞:“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是啊,沒有人想自己去親自實踐這話的真正含義,因爲當你真正體會到的時候,已經失去了他們。我想,這也是這部影片的意義所在吧!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母愛真的是非常的偉大,雖然當時媽媽有些對弟弟的偏心,但是她也深愛着姐姐。看到那些很慘的畫面,我不禁淚流滿,因爲,我突然想到我以前因爲一些小事就對爸爸媽媽發脾氣,可現在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4

昨天下午,學校安排我們看了一部名叫《唐山大地震》的電影,看完後,我感觸頗深。

影片講述的是在1976年的一個凌晨,唐山發生了巨大的地震,眨眼間,整個唐山市夷爲廢墟,奪去了24萬人的生命,影片講述的是其中一個家庭的故事。

我在看電影時,腦海裏不知不覺地浮現出了一組感人的鏡頭:地震時,兩個孩子的爸爸爲掩護家人,奮不顧身地衝進廢墟,可是,無情的災難卻讓爸爸永遠地閉上了雙眼。看到這裏,我熱淚盈眶,鼻子酸酸地,心想:“這是一位多麼偉大的父親啊!”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看完後,我不禁有點兒慚愧。有親人多好,更何況,我們還有爸爸媽媽的精心呵護,但我卻不懂得去珍惜現在擁有的這份珍貴的親情,有時還跟父母鬧小矛盾,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到悔恨。

是啊,災難無情,人間有愛。本劇有一個亮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親情。劇中有個場景,是方達說的:“媽生過我三次,一次是生我,另一次是我出生那年得了肺炎,差點就沒命了,可媽一定要醫生救,第三次就是地震。”在你寂寞時,你傷心時,你快樂時,親情什麼時候沒陪在你身邊?只有親情纔不會背叛你。親情好比一棵樹,爲你遮風擋雨;親情好比一個港灣,無時無刻不在爲你紮營停駐;親情好比一個溫暖的家,永遠爲你敞開那扇心靈之門。

誰不是在親情的濡沫下長大?愛是不分界限的。親情和家,是我們永遠無法割捨的情懷。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5

看完《唐山大地震》,我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一顆顆從臉頰劃過,一家人都哭了。此時此刻,我心裏讚歎着:《唐山大地震》震得並不是地面,而是人們的心!

“只能救一個。”這句看似普通的話讓元妮不知怎麼辦,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救弟弟”無奈之下,元妮只好選擇兒子。這句簡簡單單的話刻在了姐姐王登的心裏。王登後來被解放軍所救,但心靈受到了無比大的創傷,父親死了,母親爲了弟弟放棄了她,她長大後不願意去找自己的親生母親,她恨她的親生母親。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登不顧生命危險,跟隨醫療隊來到汶川,偶然聽見弟弟王達跟別人講述母親這三十二年怎麼過的:原來母親一直住在老房子裏,不肯搬離,她總是念叨着:“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我對不起你爸和你姐啊!”她跟弟弟王達回了家,才知道,弟弟每年上學要買書,母親都買了兩份。王登跪在了母親面前,“對……對不起!”王登哭得泣不成聲 ,她的親生母親也失聲痛哭 起來,“32——32……年啊!”王登的母親說道。看到這是我早已淚流滿面 ,是呀,整整32年。我相信,王登的親生父親一定很高興,過了32年,王登恨了32年,她的母親懺悔了32年!母女的心結終於解開了!

我心裏想:她的母親當初也是迫不得已 ,一塊水泥板壓着兩孩子,翹着頭就壓到姐姐那,翹着頭就壓到弟弟那,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是沒辦法呀!王登的感受我也明白,她恨她的母親,覺得母親偏愛弟弟。我覺得元妮是無奈的,當母親的有什麼辦法?我覺得王登有些過分了點,再怎麼樣,也是母親啊!再怎麼樣,親人永遠是親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