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節約糧食廣播稿

學識都 人氣:3.08W

關於節約糧食的廣播稿有什麼呢?項目,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2017年節約糧食廣播稿,歡迎閱讀!

2017年節約糧食廣播稿

2017年節約糧食廣播稿【1】

甲:親愛的同學老師們大家中午好,歡迎收聽今天的心靈之聲。我是來自XXX班的XXX。

乙:我是來自XXX班的XXX。

甲:現在人的生活狀況提高,普遍都進入了小康家庭,於是高富帥,白富美,土豪等等稱號慢慢浮現出來,各種炫富,浪費的現在也在社會上出現。

在街邊到處可見浪費現象,喝了一半的奶茶,吃了一半的食物到處亂扔,很多人經常會買一些不必要的,或者重複的東西,最後發現沒什麼用,擺在家裏只能積灰。有生活的好的,自然也有生活的差的,在農村的孩子們連飯都吃不起,而城市的我們卻因爲想和別人攀比和父母吵架,農村的孩子連個像樣玩具都沒有,而我們的沙發上卻擺着一排積灰的玩具。

乙:人們都只想着自己有錢的時候該如何揮霍,卻不想想在沒錢的時候該有多麼的窘迫,月光族,當月的錢當月花,月頭揮霍,月尾窮的叮噹響。雖說不能太節約,但是也要適當的節省一點,適當的理財存錢以備不時之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各種浪費現象吧。

甲:記者近期在多個城市瞭解到,餐飲業每天“剩宴”驚人。在一些高檔酒店的包間,不少菜基本是原樣未動。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爲中國人要“面子”的思想一直未杜絕。據統計,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甲:據餐廳的工作人員所說,來這裏的老闆一般都不會打包,第一是因爲他是一名老闆,如果他在飯桌上做出這種行爲有些人就會瞧不起他,明明是個老闆卻還這麼節約,其實這種思想是不對的,老闆雖說是老闆,但他也是一個公民,他應該要做到節約糧食,能打包的儘量打包帶走。如果這種行爲發生在國外,那麼同餐的人就會覺得你是一個自私,不懂得珍惜的人。不要忘了,我們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低保人口,還有爲數衆多的困難羣衆”,“資源短缺問題,依然是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我認爲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固然需要,但切實要減少公款製造的“中國式剩宴”,光說教沒用,要害是限制衝動、擴張的公權力。試想,就算每餐都吃得光光,整天到大酒店吃喝,“一頓吃掉一頭牛”就可以嗎?

乙:說了這麼多,下面就來爲大家支支招如何杜絕餐桌上的浪費吧。第一:別一次性點太多菜,許多人認爲點的多誠意也就越高,其實吃飽吃好吃飽纔是最好的選擇。第二:幾個人吃點幾道熱菜 點熱菜的道數,最好根據就餐人數來決定。這樣既能吃飽,又不會浪費。如果就餐的男士多,千萬別以爲一羣男士肯定吃得多,其實男士往往專注在喝酒上,推杯換盞間就沒空吃菜。女士多一些就多點素菜。第三:主食儘量提前上桌 涼菜—熱菜—湯—主食,這樣上菜的順序似乎成了固定模式。不少人直到酒足菜飽時纔想起來點主食,這時主食就容易浪費。其實提前吃主食,在胃裏墊墊,既能減少油膩食物的攝入量、減輕腸胃負擔,還能預防醉酒。

甲:希望大家以後儘量不要再浪費食物了,儘量把自己點的菜全部吃完,如果覺得學校的飯菜不好吃也可以少點一些,帶一些自己愛吃的東西。感謝收聽新一期的校園廣播,我們下期再見。

2017年節約糧食廣播稿【2】

(張):當燦爛的晨曦溫暖着整個校園,採擷一縷陽光,編織成七彩的花環。留住一絲清風,播撒出希望的明天。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紅領巾廣播又在老時間和大家見面了,我是主持人,四(1)班的xxx。

(詹):我是xx,本期內容的主題是——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張):隨着時代發展,吃飯已經不再是威脅人類生存的問題了。我們國家有13億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1/5還要多;而我們的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但是,我們卻用這麼少的耕地面積養活世界1/5的人口,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偉大的成就。許多外國的專家學者都覺得這是一個奇蹟!我爲我們國家的壯舉深感自豪,爲我們勤勞智慧的人民感到無比驕傲!

(詹):誠然,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的人民正處於飢餓之中,同樣也包括我們國家一些貧窮落後地方的人們。實事上,我國的糧食生產與消耗一直處於緊張的平衡狀態,糧食生產增速壓力非常大。很多人都沉浸在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之中,走出了以前那種有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一種鋪張浪費的風氣悄然升起。生活好轉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隨便浪費糧食的現象,比如說許多沒有動過的飯菜被無情的倒進下水道,在垃圾桶、廢品袋中,躺着整包的麪包、餅乾等等,看了真叫人心疼。

(張):食堂裏,餐館裏,廚房裏到處都是剩飯剩菜,到處都隨手扔掉的饅頭面包……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們怎能不扼腕痛惜。這不僅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而且形成了一股不正之風,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是不是因爲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條件好了,我們就養成了這種不節約糧食,浪費糧食的壞習慣呢?我們應該深刻的反思自己。

(詹):還記得《憫農》那首古詩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而這種美德就在我們浪費的一粒粒糧食中丟失了。很多人覺得自己浪費的那點糧食不算什麼,當每一個人都有這種思想的時候,人人都浪費一點點,這個浪費的量是多麼的巨大啊!如果我們人人都節約一點,節約每一粒糧食,這個量又是多麼的巨大呢!當我們從電視裏看到那一張張飢餓的面龐,一雙雙骨瘦如柴的雙手的時候,看着你浪費的那些糧食,難道不會有一種深深的罪惡感嗎?

(張):是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倒掉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啊。 這些糧食都是從農民伯伯長滿老繭的手中辛苦的種出來的,一碗小小的米飯,要經過播種、澆水、施肥、收割等等很多道程序才能端上飯桌呢。也不知道每天有多少隻浪費的手,將他們無情倒入垃圾箱。

(詹):糧食這麼來之不易,我覺得如果隨便浪費了,實在是一種很可恥的行爲。你覺得呢?

(張):是的,浪費可恥,誰聞誰惡!不能說我們的生活好了,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

(詹):可糧食真的是表面看起來的這麼充足嗎?不是的。事實上,在發展中國家,每5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爲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1千萬人的生命,由於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

(張):聽了你的介紹,還真的嚇一跳呢!

(詹):對啊,起初我看了這組數據也非常震驚。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浪費,甚至認爲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還以爲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有用不完的糧食呢。然而事實卻很令人擔憂啊!要知道,目前我國人口已經超過13.5億,每年的淨增長的人數是1200萬人,可我們耕地面積卻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在減少。耕地不夠,糧食就少了,所以全國40%的城市人口所吃的糧食都需要從外國進口。

(張):真是觸目驚心啊!我們國家糧食這麼少,隨便浪費就太對不起祖國了!農民伯伯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沒有他們辛勤地勞動,我們也不會吃得個個健健康康,白白胖胖的!希望每一位同學都尊重農民伯伯,尊重糧食,珍惜糧食,認認真真把每一頓飯不浪費地吃完。

(詹):是啊!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待節儉的態度。藉着今天廣播的時間,我倆想對同學們發出幾點倡議:

1.珍惜糧食,減少浪費,不攀比,以節約爲榮,浪費爲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