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螞蟻觀察日記8篇

學識都 人氣:5.81K

螞蟻觀察日記 篇1

我發現我們家園裏的高牆下,有一個螞蟻洞,我經常跑去觀察它們的行動。

關於螞蟻觀察日記8篇

螞蟻雖小可它們團結起來,能搬動比自己身體大幾倍的食物。螞蟻是一種非常小的昆蟲,頭部有一對觸角,這是留着傳遞信息用的。當一隻螞蟻發現他們眼裏非常巨大的食物時,它搬不動,於是它便使用觸角碰同伴的觸角,向同伴打招呼。這樣,一隻螞蟻告訴第二隻螞蟻,第二隻螞蟻再告訴另一隻螞蟻……就着樣,所有的螞蟻都知道了,他們齊心協力把食物搬回家。

螞蟻有着遇到難事從不放棄的品格。有一次,我拿一小塊麪包放在離螞蟻洞不遠的地方。過了一會兒,有一隻螞蟻發現了它,它圍着看了一會兒,便走過去用觸角碰了碰另一隻螞蟻的觸角,那隻螞蟻馬上明白了一切。然後,那隻螞蟻又到別的地方去做“宣傳”了。不一會兒,從洞裏出來了幾十只螞蟻。眼看着它們就要把麪包搬走了,我淘氣地把麪包放回原位,以爲螞蟻會放棄,但是,它們卻從頭搬起。我被它們的這種精神感動了。

螞蟻還能準確地預測天氣,它體內的蟻醛是治療人類多種疾病的良藥。

螞蟻觀察日記 篇2

20xx年 xx月 xx日 周x

螞蟻,大家都非常熟悉。小個子,大腦袋,六條腿。那你們知道螞蟻是怎麼搬運食物的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很感興趣,我也不例外。爲了能親眼目睹螞蟻搬運食物的過程,我決定做一個實驗。

星期六的下午,我特地買了一袋薯片。我先把薯片丟在螞蟻洞穴的不遠處,然後,自己蹲在一個易於觀察的地方,等着小螞蟻上鉤。可是,我一連看了十五分鐘,地上的薯片沒什麼動靜,又過了十分鐘,薯片開始搖晃了,心想:螞蟻上鉤了,太好了!走近一看,這隻螞蟻像“舉重冠軍”一樣,要把薯片舉起,但它好像舉不動。不一會兒,它慢慢地爬向洞口,觸角不停地擺動。奇怪,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它不想吃薯片了?很快,我發現一大羣螞蟻從洞裏爬了出來,浩浩蕩蕩的,場面很壯觀。哦,這一定是剛纔那隻小螞蟻搬來的救兵!它們圍在薯片的周圍,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雖然這塊薯片對它們來說猶如一座大山,但它們團結協作,很快地把薯片搬了起來。在它們的前面,還有幾隻小螞蟻給它們帶路,它們慢慢地搬着薯片進入洞穴。

螞蟻們把薯片搬進了洞穴,我並沒有高興,而是一臉的疑惑。爲什麼螞蟻觸角擺動,它的同伴就會來幫它呢?難道是巧合?後來,我在《十萬個爲什麼》中找到了答案。原來螞蟻的某些腺體在不同的情況下,能釋放出不同的化學物質,彌散在空氣中,產生不同的氣味。而螞蟻的觸角上長着靈敏的嗅覺器官,通過觸角的不停擺動,使螞蟻感受到充分的氣味信息。原來,他們是在用氣味語言交談的,太妙了!

通過這次觀察,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留心生活,處處皆學問!

螞蟻觀察日記 篇3

有一天,我看到螞蟻離開洞口,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找食物。

突然!我心裏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螞蟻到底靠什麼把消息通知給同伴的呢?通過查找資料,我終於解答了這個問題,原來螞蟻是用觸角發送信號的。

螞蟻還是個預測天氣的小動物,如果,天空佈滿烏雲,快要下雨了,成羣的螞蟻嘴裏就銜着像白米飯粒一樣得東西,來來回回把家搬到高處。等到雨過天晴,螞蟻們又會忙着搬到原處。

這時,我心裏又出現了一個問題,螞蟻不會迷路嘛?最後我在動物百科全書上找到了答案,原來:螞蟻的視覺非常敏銳,不但陸地上的景物會被螞蟻用來認路,而且太陽的位置和藍天上照射下來的日光,都能被螞蟻用來辨認回巢的方向。此外,除了依靠眼睛,螞蟻還能根據氣味認路。有些螞蟻在它們爬過的地上留下一種氣味,在返回時只要追尋着這種氣味,就不會誤入歧途。也有的螞蟻雖然不會在爬過的路上留下什麼特殊的氣味,但是它們能熟記往返道路上的天然氣味,所以也不會迷路。

媽媽看我觀察的這麼細心,又對我說:“一隻螞蟻可舉起50克——100克的東西,螞蟻團體可以舉起最多500000克的東西。

聽了媽媽的講解我似乎聽懂了什麼,我在心裏想:哦——原來小小的螞蟻也有這麼多奧祕啊!

通過這次觀察,我明白了:不能光看事物表面,要全面看待事物。

螞蟻觀察日記 篇4

今天,陽光明媚,我拿着一塊餅乾放在小螞蟻洞前面。

沒過五分鐘,一隻小螞蟻似乎聞到了餅乾的香味,走了出來。在餅乾的周圍轉了一圈又一圈,似乎在打量着這個餅乾。

我原本以爲這就可以把食物搬回家去了,可是,小螞蟻用觸角東點點,西點點,似乎感覺這個東西有點大,可是那隻小螞蟻怎麼搬它也搬不動,結果那隻小螞蟻爬回了自己的老巢,叫來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來搬,但還有困難,小螞蟻們拿出了自己最鋒利也是最堅硬的武器——顎,它們用顎把餅乾咬碎,然後搬進了自己的老巢。

如果這些小小的小螞蟻都懂得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人更可以了。

就是這團結的力量,才使我們班級評上了書香班級。

螞蟻觀察日記 篇5

雖然這只是一隻小螞蟻,但擁有的卻是在困難面前迎頭而上、決不退縮,他們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在學習上,我不是也應該有這樣的精神嗎?接下來是小編爲您整理的螞蟻運食觀察日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螞蟻運食觀察日記1

今天,我在院子裏玩,突然間發現了支黑黑的長龍般的“隊伍”,我伏下身子一看,原來是螞蟻們在搬運食物,它們來來往往,相遇時互相用觸角碰一碰,像在打招呼呢!

忽然,我的目光轉移到一支瘦小的螞蟻身上。這支螞蟻正揹着一個比它大很多的米粒往家走,時而又休息一會。等它再次休息時,我忍不住“幫”了它,把米粒放它的面前,可這一舉動,卻把它“嚇跑”了。

過了一會,我發現那支小螞蟻身後跟着幾支身強力壯的螞蟻,可那隻小螞蟻卻找不着米粒了,它着急地團團轉,我非常想幫助他們,可一想起剛纔的事例,就只好把米粒放在離它們較近的樹旁。而其它幾隻螞蟻也不停地搖自己的觸角,好像在說:“千萬別灰心,我們大家分頭去找!”

果然不出我所料,幾隻螞蟻朝不同的方向走去。找呀找,最後還是那隻小螞蟻找到了,它高興地搖搖觸角,似乎在說:“同伴們,我找到了,大家快來呀,咱們快把這食物搬進洞裏啊!”可它的夥伴都走遠了,聽不到它的呼喊了。

就在這時,雷聲大作,一場大雨即將來臨。小螞蟻似乎也感覺到了,他趕忙把米粒背到背上,往家裏走,我也在一旁爲它加油:“加油呀!努力呀!馬上就可以到家了!”小螞蟻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還有五步,四步,三步,二步,一步,到家了!”我高興地吶喊。啊,下雨了!我也不得不急忙回家了。

雖然這只是一隻小螞蟻,但擁有的卻是在困難面前迎頭而上、決不退縮,他們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在學習上,我不是也應該有這樣的精神嗎?

螞蟻觀察日記 篇6

20xx.08.05 星期五 氣溫:28~31℃ 雨

入住新家

今天,我從網上購買的螞蟻工坊郵寄到了。我迫不及待而又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透明的有機玻璃容器,裏面裝着綠色的凝膠,模擬出螞蟻的生態環境,創造了一個螞蟻生態園。由於事先看過說明介紹,我先用吸管在軟軟的凝膠上戳了四個深約1釐米的小洞(以方便螞蟻日後開工打洞),然後熟練地拿出旁邊兩個透明的塑料導管,裝在容器端口,它們就像兩架“天橋”,給這個生態園中的螞蟻出行活動帶來了便利。之後,拿出配送的小塞子堵住通風口,只留下一個孔等待螞蟻進入。

螞蟻是裝在一個兩端塞着海綿並被釘緊的小吸管裏,共30只。吸管上還扎有幾個小孔,以便螞蟻呼吸外界空氣。透過吸管可以看到,螞蟻們都很活躍。由於擔心把它們放入容器時會跑出來,細心的媽媽剪掉吸管一端,慢慢地拔出事先塞入的海綿,與此同時將此端口對準工坊的進口。螞蟻陸續歡快地進入了“新家”,但還有幾隻似乎留戀舊窩,遲遲不願進去。我們只好敲擊吸管,將它們“逼入新家”。

進入工坊,螞蟻們都又活躍起來。起先在休息室裏不停地爬來爬去,相互之間碰碰觸角,打着招呼,很是友好。很快地,有兩隻最活躍的螞蟻離開休息室,通過“天橋”,爬到了工作室裏。我以爲它們要工作去打洞。誰知,它們只是來來回回爬了兩三圈後,又回到了休息室。

媽媽說;“它們剛入新家,還不適應,可能過一段時間纔會去工作。”我想想也有道理,那就再等等吧。

20xx.08.06 星期六 氣溫:28~31℃ 雨

沒有打洞

我購買的這些螞蟻都是工蟻和兵蟻,據說善於挖掘打洞,一般在12個小時之後就會開始工作。它們靠吃膠體維持生命。我用放大鏡觀察,它們渾身漆黑,比普通螞蟻的個頭大一些,跑得也快一些,體長最大的有1釐米多,最小的也有7~8毫米,長有粗壯的上顎,頭大,近三角形,前、中胸背板較平,有胸腹節,身體有一定光澤。通過網上查找對比,我判斷它們是日本弓背蟻,這種螞蟻在我國東北地區、浙江、上海、福建等地都有生存。

可是今天我觀察了好多次,它們就是不開工,大多數螞蟻集聚在休息室裏爬來爬去,相互問候打招呼,只有少數比較勤快的幾個沿着通道跑來跑去,偶爾在凝膠上嗅一嗅,停一停,似乎是在吸食營養,也許是在研究打洞事宜吧?

20xx.08.10 星期三 氣溫:29~32℃ 雨

還是沒有打洞,但是死亡兩隻

“這些螞蟻真是太懶了!”每天觀察螞蟻好幾次後,我都失望地感嘆。它們總是簇擁在休息室裏,有時一動也不動,有時爬來爬去,就是沒有發現去工作。“它們怎麼不打洞啊?”我總是問媽媽。媽媽想了想說:“工坊說明書上說螞蟻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20~30℃,也許天氣太熱了,再耐心等等吧。”

嗯!有道理,最近氣溫偏高,一直都是30℃多,我們人類都熱得受不了,何況這些小昆蟲呢。這不,今天就在休息室裏發現了兩隻螞蟻的屍體。可是,轉眼又想:中午太熱時,我不是也開着空調呢,這樣溫度應該也有25~27℃吧。唉!也許是溼度達不到螞蟻們活動條件吧!

仔細想想,我認爲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購買的只是一些工蟻和兵蟻,沒有蟻王和蟻后的領導,它們打洞的工作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

20xx.08.15 星期一 氣溫:29~33℃ 多雲

陸續死亡,同伴清理屍體

天氣還是很炎熱,每天爸媽去上班,我就開着空調呆在房間裏看書寫作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呆在螞蟻工坊旁邊,觀察螞蟻活動。但是螞蟻們仍然沒有一點要“動土”的樣子。這十天來,真是讓我很失望。你瞧!它們有的趴在綠色的凝膠上面,有的簇擁在一起,有的勉強爬動幾步,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休息室……就是沒有要打洞的樣子。真是折磨人啊!我簡直要失去關注它們的興趣了。

突然,我發現工作區內有一小堆螞蟻的屍體,數了數,死螞蟻大概有十多隻的樣子,都是斷開的,一節一節的。再看看休息室,前幾天陸續出現的幾隻螞蟻屍體不見了。看來,是活的螞蟻將同伴的屍體集中清理,堆積在一起了。

20xx.08.20 星期六 氣溫:28~35℃ 晴

螞蟻屍體

螞蟻還是沒有打洞,倒是每天都有一些螞蟻陸續死去。有時是死在休息室,有時是死在工作間。但每次在第二天早上,我都會發現屍體集中堆積在工作室的凝膠上面,慢慢地由一小堆變成了較大的一堆,屍體堆裏還夾有一些凝膠。活着螞蟻照樣爬來爬去,或一動不動或積聚在一起,就是不去工作。

經過多次觀察,我發現,螞蟻不管死在哪兒,其它的螞蟻就會把屍體運到離休息室較遠的地方,集中堆積掩埋起來。它們很有環保意識,怕腐爛的屍體污染自己的家園。你想知道它們是怎麼運送屍體的嗎?那我就告訴你吧:它們先用大鄂把同伴的屍體咬成一節一節的,再把碎屍一點一點的清理運送到離家較遠的地方(工作室),堆積在一起,並銜一些凝膠進行掩埋。看到這些,我不由得對這羣螞蟻產生了敬意:它們真是既講衛生又懂感情啊!

關於螞蟻的'死亡,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上網查詢,我覺得可能是這樣的:只要有一隻螞蟻死亡,就會散發出一種氣味,其它的螞蟻聞到氣味後,會把這隻螞蟻“安葬”掉。工坊內透氣性不好,這種氣味不能很快去除,其它的螞蟻身上只要沾染了這種氣味,就讓別的螞蟻錯以爲它們已經死了,也會當作屍體來處理,但這些螞蟻是活的,當然不會任人“活埋”。於是也會發生螞蟻之間的互相撕咬和殘殺,然後就有更多的螞蟻死去。死去的又被活着的清理堆積,如此循環而已。

20xx.08.26 星期五 氣溫:27~35℃ 晴

終於打洞了

早上剛剛起牀,我來到螞蟻工坊旁,只見屍體堆又慢慢增大了一些,看來螞蟻又死亡了幾隻,數了數,活着的螞蟻只有9只了,它們在最邊上那條事先戳的綠色凝膠洞周圍進進出出,似乎在忙碌什麼。當它們相遇時,還不忘用觸鬚交頭接耳。再看看凝膠洞,啊!比以前變長了。我測量了一下,已經有2釐米多了。“螞蟻打洞了!”我高興地叫起來。

我想:這幾天來,我把一直把螞蟻工坊放在空調房裏,一定是在晚上氣溫較低或恆定時,螞蟻們陸陸續續工作了一些,只是因爲進度不明顯,所以我纔沒有及時發現。

20xx.08.27 星期六 氣溫:25~31℃ 多雲

螞蟻只剩一隻

我好傷心啊!螞蟻現在只剩下1只了,看來這隻螞蟻的生命力還是最頑強的。它體型較大,應該是隻工蟻,而且是這羣螞蟻中的領導。只見它孤零零漫無目的地爬來爬去,一會來到休息室,一會來到工作室。

螞蟻屍體堆上不再是完全黑色的,而是周圍長出一層白白的、黃黃的東西,我用小棍撥了撥,似乎有些粘性,可能是長蟎蟲了吧。有機玻璃容器周圍也蒙有一些淡淡的水汽。看來,隨着螞蟻們的死亡,這個生態園已經被污染了。

20xx.08.28 星期日 氣溫:24~31℃ 多雲

清理工坊,總結經驗

今天下午,最後一隻螞蟻也死去了,它的屍體就躺在屍體堆旁,沒有同伴替它清理。看來,我對螞蟻工坊的觀察生活也即將結束了。我拿着工坊來到小區草地上,用小棍慢慢清理出螞蟻們的屍體,然後用土掩蓋好。

通過這些天來對螞蟻工坊的觀察,我總結出螞蟻們打洞不太積極和陸續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凝膠質量較差,缺乏營養或者是營養單一。

2、天氣炎熱,氣溫偏高,使螞蟻的生活習性受到影響。

3、工坊內通風不好,死去的螞蟻不便及時清理出去,污染了生存環境,加速了其他螞蟻的死亡。

4、螞蟻羣中沒有蟻王和蟻后的領導,集體活動組織性不強。

螞蟻觀察日記 篇7

今天我的興趣班是科技活動,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小盒子,小盒子的蓋子是放大鏡,可以觀察小動物,比如螞蟻之類的。

我先抓了一隻大螞蟻,後來再抓其它螞蟻時候被它逃掉了,我想再抓,但沒成功,後來我總結了TUETIAO,把它引到牆壁上,就可以把它很輕鬆的抓住,我抓了好幾個,拿到教室來觀察它們,我看到它們有兩隻觸角,有四隻腳,科技活動真有趣。

螞蟻觀察日記 篇8

星期六的下午,我在操場上玩。忽然,我發現前面有一串黑色的小東西在蠕動,我悄悄地走過去一看,噢,原來是一羣小螞蟻在搬家呢!我蹲下來仔細地觀察着。 螞蟻搬家可真有趣啊!你瞧,它們有的揹着螞螞蟻卵,有的揹着剛出生的小螞蟻,有的也許已經把東西運到新的住宅裏去了,然後又來搬,,它們的隊伍始終都有是整整齊齊的。

TAGS: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