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化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學識都 人氣:3.04W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化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化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

積極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學校下發的文件和學習資料,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如升旗儀式和各種會議。主動進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爲教育教學工作不辭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師德修養,團結同志,積極協調各有關人員之間的關係。使個人的教育教學工作、培養青年教師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化學組的組務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績。這一學年,是豐收的一年。

教學業績明顯。教學中,認真備課。在備好課的基礎上,每次上課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教案,全爲電子版的。每次上完課後,還能及時將上課心得和新發現記錄下來,及時對教案進行修改、完善。化學的題目是比較多變的,要學生做的,我們都能經過篩選,經過自己做了以後纔給學生講題。本年度作業安排的較靈活,有:作業本、《基礎訓練》、化學總結本、試卷1套、化學報、實驗報告冊等。這些作業我們都能全批全改,儘管本年級學生要3+x大綜合了,但是我們也不太放心,況且還要重點本科人數呢。但我們的作業負擔並不重,因爲採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課堂處理的靈活方式。

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指導,也是勤懇工作的表現之一。我在班裏經常找個別學生進行指導,課下多在教室裏和同學們之間留一會兒,讓他們問問題,有時也請他們到辦公室裏來進行個別指導和解惑。

本人是高級教師,是***化學中心組成員,是市化學教學會理事,是山東省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歷年來,在評教評學中都獲得了很高、很突出的好評,所教班級學生的化學素質較高,成績突出。今年也不例外,經本人的努力,使教育教學工作成績顯著,所教班級成績較好。

帶好青年教師,應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作爲一名老教師,不但自己做好教學工作,還要指導青年教師。上學年,我任新教師王志民的指導老師。經過一年的共同努力,王志民老師成長很快,班級和教學成績優異,被評爲學校教學新秀。20xx~20xx學年,我任新教師劉曉華的指導老師,同時對新教師榮林也同樣進行了大量的指導工作。這二位新教師勤奮好學,聽課特別多。在學校期中考評時,劉曉華列第二名,榮林應第三名,這二位青年教師十分努力,對學生熱情負責,個別談話、輔導較多。經新、老教師的共同努力,二位成長較快,較早地推出了研究課。

教研組工作成績突出。今年初,我結合學校提出的計劃和要求提出了3項教研計劃:各備課組實行中心發言人的備課制度;聽課制度;各備課組向組內出一堂研究課。藉此來推動全組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全組會上討論後分工實施。我們的中心發言人活動,確實搞起來了,尤其是高三備課組搞得很好,很有成效。每個備課組向全組出一堂研究課活動,要求要實實在在,少搞花架子,重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研究,老師們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我們的研究課和聽課活動,在全校是有目共睹的。

由於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化學組組風建設良好,團結向上齊心協力,各項工作可以說都是先進的。這也得到了同事們和學校領導的肯定:在期中總結時,王主任就表揚了我組。

我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優異成績。我研究的問題-討論式教學模式,恰逢今年濟南市搞十大模式評比,我也申報了。在市裏經過初選後,已經在濟南一中進行了課堂展示比賽。我上的課《鹵族元素》是很精彩的,受到了各方面專家和同行的讚揚。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本學月的教學內容: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祕》,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第二學月教學總結(化學)。除進行第二學月月考之外,還進行了二次單元小考,多次的默寫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及單元知識點,內容比較複雜,任務比較繁重。

教材中的許多重點和難點都放在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祕》和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中。這兩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微觀概念的建立;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質量守恆定律等。學生如果掌握好了這兩個單元的知識,對整個九年級化學的學習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這兩個單元的知識沒有掌握好,就會影響到整個初中化學的學習。但專家在編排教材時卻把這兩個較難的單元放在一起。如按部就班的按教材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元素符號、化學式及化學式的計算剛有所瞭解時,就要學習質量守恆定律、化學方程式及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難度較大的知識。這樣,學生在學習上沒有一個緩衝和反芻的時間,從而加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果在學完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祕》後,接着學習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而不是學習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可能效果就好多了。《燃料及其利用》這個單元的知識基本不需要前面兩單元的知識做鋪墊,而且與生活聯繫非常密切,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積極性高。特別是在剛剛學完抽象而又枯燥的《物質構成的奧祕》後,更是如此。教師則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引導學生對《物質構成的奧祕》中的元素符號、化學式及化學式的計算等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這樣,學生就會以飽滿的熱情、充沛的精力、濃厚的興趣和紮實的基礎去攻克下一個堡壘--《化學方程式》。

這個學月,我們就是按照對教材的這種整合來進行學習的,從學生的反映來看比常規的教材編排要好,尤其是從本月的理綜基礎知識比賽結果來看更進一步說明我們這種整合和調整是合理的也是科學有效的。特別是25班有10位同學獲得滿分,26班有5位同學獲得滿分,27班有5位同學獲得滿分。而單獨化學這一科,獲得滿分的學生人數分別是:25班有17人;26班有19人;27班有19人。可喜可賀!

化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三個班化學教學工作,現就一學期來的主要工作做以下總結:

1.課前準備:備好課。

把握課程目標,使知識技能與學生生產生活實際及應用相結合;使學生的體驗、感悟與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積累相結合;使化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與學生立志化學研究爲化學的發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結合;逐步轉變以知識教學爲主的備課模式,實現教學觀念的徹底變革。

2.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那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

3.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的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4.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

己經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教學的關係從本質上講,學爲主體,教爲客體。教如何實現客體適應於主體特點,從學生爲本源的思維策略去實施教學,纔是培養有特色、有創新、有發展的新人才觀的根本要求。

化學學科的特點是,對象爲微觀粒子,看不見,模不着,學習中增加難度,從思維的角度看,對學生抽象思維要求很高,特別是高中教學,這種問題更加明顯。如何建立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聯結點,只有充分發揮實驗的優勢效應。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抓了實驗教學的實踐與訓練,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實驗保證高質量完成,還結合知識系統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部分演示實驗,保證學生實驗的做出率100%,對於某些用品,發動學生自己想辦法,使用代用品,或者縮小實驗用品的比例,或者採用微型實驗,實驗中,隨時引導學生養成節約、勤儉的良好習慣。既學習了知

識,又增長了才幹。鼓勵學生“收集不同種類的材料,並製成材料實物標本”,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感受、動手、對比、判斷,增強對材料的理解,體驗化學對生活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習化學的情感。在能源利用的教學中,指導學生對家庭燃料的構成、性能、價格、資源及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實際調查、分析,提出自己對燃料利用的見解。

5.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6.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個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者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7.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教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

本學期,本人堅持進行個人教育理論與業務研修,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學習和培訓,堅持向同行學習,聽課 23 節,參加教研活動 11 次,充分利用學校各

種資源,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修養,教學中對於生成性的資源及時反思和積累。通過教學反思與教研活動的開展與積累,我覺得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教學組織與調控能力、學科系統知識水平、教學科研與教育評價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8.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在高二化學的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對少數學生的學習基礎的提高做得還不到位,問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塊心病,但措施還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探索與實踐。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