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工作總結(通用9篇)

學識都 人氣:6.41K

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中有什麼值得分享的成績呢?是時候在工作總結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那麼工作總結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改工作總結(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改工作總結(通用9篇)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1

帶着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爲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啓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着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爲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爲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2

我國正面臨着一場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課程它打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爲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爲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爲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爲開發者。

新課程對教師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爲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爲以教材爲軸線,以活動爲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爲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爲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爲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爲,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3

作爲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是一次革命,一場對話,一座平臺,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首先,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爲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爲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改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

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係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我個人認爲其內容表現爲:

1、課改需要加強各校之間的對話。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校紛紛羣策羣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羣衆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爲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老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

2、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

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爲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3、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於快樂之中。

教師在對話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最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

“科研興校”已逐漸成爲廣大中小學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繫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爲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參與課改實驗的一線教師應該給自己一個重新的定位,樹立科研意識。啓動課改以來我們力求通過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達到以科研促進實驗的目的,依據本校特色,將課改工作與“探究——發展”課題相掛鉤,以科研爲先導,開展羣衆性課題研究。

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廣大教師應增強的科研意識,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沐浴着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4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xx]17號)、《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xx]6號)和《雲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工作方案(試行)》(雲教基[20xx]24號)的推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我校正式推開了。新課改實施三年來,我們學校,在上級教育部門的親切關懷和全力指導下,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活動。應該說,新課改給我們學校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提高,學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課堂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高,總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經過幾年的辛勤工作,大家對此次新課改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現把我們實施新課改的具體工作做一總結匯報。

一、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及全體任課教師分別參加了由市教育局、學校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進入新課改,暑期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了普通高中課改專題培訓,組織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各級課改培訓和學習,學校組織教師開展各種形勢的校本培訓。通過培訓學習,教師提高了對新課改,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對新教材進行了認真學習研究。如何使教師儘快適應新教材,我們的做法是:

(1)要求每一個教師加強對新課改理念的學習及新課程新教材的學習。

(2)各學科以備課組爲單位先進行認真的集體備課。

(3)在集體備課的前提下再由組長或骨幹教師進行教學示範,其他教師在示範課的引領下進行逐漸適應新教材。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分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確定了學校新課改實施方案。學校在準備和實踐的過程中先後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務主任爲副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成立了以管教學副校長爲組長,教務主任,年級主任,年級書記爲副組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爲組員的實施新課程的業務指導小組。成立了以教務主任爲組長,教研組稿備課組長爲組員的學生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與此同時,學校配合新課改制定了四個方案,分別是評價方案、教師培訓方案、選課指導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

3、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爲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

4、學校對課改年級組織了每學期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這些調研活動在幫助學校瞭解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習情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學校制訂了《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生綜合評價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活動,模塊成績等內容。

6、校本課程的開設在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基於此,學校成立了光華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正式啓動了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經過前一階段的努力,我們目前已實施了語、數、物、化、政、史、地等九個學科教學延伸內容的校本課程,每週一課時。

7、舉行了新課改現場研討課、觀摩活動,通過公開示範課,進行了新課改研討交流。此次新課改與以往任何一次的課程改革有着本質的區別。所以,爲了讓全體教師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課改的精神實質,正確地開展新課程的工作,我校設立了特色部,實行“一人一本”(“本”指的筆記本電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最大限度的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變學堂,把學生真正地培養成具有“四有”“四會”的創新型、複合型的現代化人才。本學期已有小學、初中、高中的近10個教學班實行特色化教學。學校也進行教學的轉型和升級的各項準備。學校組織了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形式各異的教學探討活動,相互討論交流經驗,或同校內商討,或某一科的課任教師聚集在一起切磋。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每一學期上好一堂能體現新課改精神的公開課,寫好一篇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對於有特色的經驗和心得體會,我們還在全校的教師會議上進行推廣。

8、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羣體優勢。新課改對於所有教師都是新的嘗試和探索,所以我們非常重視加強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工作,每週兩次集體備課,對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確定授課內容的課時、標高、重難點的處理方法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特別是新教材的處理問題、每一位老師都要認真研究,積極協作,揚長避短。通過集體備課,共同研討,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加強交流,注重協作,取長補短、相互借鑑、集思廣益,共享課程資源。

二、高中新課改的困惑

經過三年時間的探索,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有一些困惑,具體而言,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着四大困惑:

1、教育經費短缺

學校財力緊張,因爲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充其量只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可是,新課改工作的展開確實又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支持,比如教師培訓、外出學習、必要的教育教學軟硬件添置等,無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費。

2、選課制難以實施

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後,教學模式應怎麼確定?選課制是本次課改的最大亮點,因學校條件尚未成熟,目前這一工作也難以開展。

3、發展性評價手段很難建立

新課程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管理形式,這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特色。但學生要參加高考這樣的選拔考試,歸根到底還是分數。儘管高考也在不斷調整以適應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但高考對高中課程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是比較明顯的。就現狀來看,高考的側重點仍然是知識,而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所強調的“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在高考體現得還很不夠,甚至可以說高考的這一缺陷嚴重製約着課程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現在高中學校都在圍繞高考這支指揮棒行事,因而發展性評價制度不很現實,除非高考有融入發展性評價的因素,否則很難建立起發展性評價制度,就算有建立,也是流於形式,關於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討,到底該怎樣更好的對教師、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學生的評價應該有怎樣的標準,我們還是感到很困惑。

實施新課程是大勢所趨,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要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接受新課程的理念,與時俱進,不斷反思,我們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走進新課程的寬廣新天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5

一年的課改工作,紮實地推進課改實驗工作順利開展。讓我們看到了未來,也更加堅信“課改必勝”。當這一切都成爲了過去,我們做了些什麼?我們得到了些什麼?我們認真總結。

一、建立課改組織機構

課改成敗在教師,責在領導。校長既是學校課改的組織者,更是參與者。爲了加強課改領導工作,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主任爲副組長,科任教師爲成員的課改領導小組,職責明確,層層落實。學校領導以身作則,並親自反思,形成了對課改工作強有力的領導。

二、課改管理有制度

1、課改管理有制度,是搞好新課改的前提。

爲了使課程改革落到實處,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

(1)規範了校本教研製度。校本教研工作做到有計劃、有過程、有檢查、有總結。教師要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每學期講一堂高質量的公開課、撰寫一篇優秀教學案例、學習一本教育專著並寫一篇學習心得。

(2)規範了集體備課制度。各備課小組要求內容典型,計劃詳實,記錄周全,材料保存豐富完整。

(3)規範了聽課、評課制度。要求領導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5節,教師不少於20節。

2、教研是搞好新課改的關鍵。

充分發揮教研組的作用集體備課。教師全員參與,多向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辦公室裏老師們爲一個教學問題各抒己見。在集體備課基礎上,我們不斷總結。

三、重視實踐、重視反思

學校訂閱《中國教師報》、《人民教育》、《魏書生優秀班主任》等。鼓勵教師上網讀書學習,積極參與網上教育論壇等活動。學校組織教師去景縣黎陽和聯小學校學習3次。通過學習和鍛鍊,培養出我校骨幹教師劉芳和李靜王金亮王燕課改骨幹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我校鼓勵教學反思,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及時總結。

四、轉變學生、教師、課堂、

1、孩子們變了,轉變學習方式,做學習的主人。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了進步: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明顯增大;交流和表達能力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了;質疑創新能力提高了。“我認爲”、“我覺得”、“我的看法是”、“我的建是”?成爲課堂上學生使用頻率最多口頭語之一;一雙雙高舉揮動的小手成了課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老師在課堂上經常被學生難住。

2、教師變了

教師們嘗試着在評價中不揭短、不挑剔、用發展的、肯定的、差異性的目光看待個性鮮明的孩子們,給他們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成爲孩子們可信賴的學習夥伴。這學期實施課程改革後,老師們所教學生的成績上了一個臺階,如姜豔軍老師和王燕老師的班級取得全鎮第一的好成績。六年級和五年級三年級英語分別取得全鎮第二和第三的好成績。

3、課堂教學變了

課堂教學“活”起來了。教師能以學定教,以教促學。變被動接受爲自主、合作、探究。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熱烈討論、激烈辯論場景,成了課堂中最生動畫面。

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課改實踐中老師們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與此同時也遇到了矛盾和問題。在今後的課改路上,如何將課改工作深入下去?我校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開創我校課改新局面。

五、課程改革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蛻變,新課程爲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也有幾個問題等待着我們去研究解決。

1、課堂上我們看到學生之間的合作熱熱鬧鬧,你說我記,交流彙報不亦樂乎,但表象之下的效果不容樂觀,這已經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我們的大班額教學使教師在課堂上難以具體調控,造成合作學習效果不佳;

2、如何防止新課改帶來的學生髮展兩極分化的現象?新課改讓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也使衆多的孩子如羣星般璀璨,他們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知識全面,在課堂學習、各項活動中獨佔鰲頭,但也有一部分學生,他們習慣了聆聽,生活在“小明星”的陰影之下,感到成功離自己遙不可及,變得不自信,甚至自卑,這是我們教師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3、如何使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真正實現科學化、合理化?近幾年來,教學手段的先進多樣改變了教學方式的單一,但許多時候,我們的教師忽視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影響,如板書的示範作用,教師的演示,動手操作效果等,如何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手段合理結合,纔是科學的,值得我們探討。另外,教師對課件的製作和開發感到困難,製作課件耗費的時間太多,就直接影響到正常的教學,這也是課教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4、如果說課改對教師的提高是必要和必需的,那麼,教師培訓模式的改革也是必要和必需的。教學和培訓時間的矛盾,工作和身體健康的矛盾都應該認真考慮;

5、學校將安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專項經費,用於教師培訓,學校全體教師外出學習、經驗交流、購買培訓資料和教育理論書籍等,確保課程改革的正常開展。

6、爭取社會支持。今後我們將營造有利於改革實驗的社會環境;爭取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建立學校、家庭有效參與與課程改革的新機制,爲實驗按照課程設置及教材要求組織有關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7、教師內強素質,是課改成功的內在動力,教師要持之以恆練好內功,以自已深厚的業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8、針對課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準焦點,善於思考,以積極的態度主動去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或者形成課題研究方案,組成研究小組,找到能較好地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具體辦法。

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我校教師將在上級領導的指導下,同心協力,開拓創新,新課改會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我們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爲明天編織一幅的豐收畫卷!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6

自從新課程改革在我校鋪開以來,我校的課程改革初見成效。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些成績。爲了進一步推進課改,更好地開展工作,現根據學校的有關做法總結如下:

一、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明確各自的責任

學校領導特別重視課改工作,課改工作是每次例會談論得最多的話題,在校長辦公會上,陳校長帶領班子成員學習課改理論,探求教法,探討課改的新思路、新方法。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組織教師去外地學習考察,學習名校課改成功經驗,並邀請市局基教辦領導及羅城中學、李家塅中學的骨幹教師來我校進行課改專題講座。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教師們形成了一種濃厚的課改氛圍。 成立課改領導小組,明確各自的責任和任務。爲了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陳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工作的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任副組長、教研組長爲成員,構建了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學科教師的四級管理體系、分工明確、合作有效。組長主管課改的全盤工作,副 組長負責日常的事務,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成員的教研工作。學校每個教研組除了平時的教研外,還要承擔一個課題研究,每三年內必須結一個課題,每一年創建一種教學模式。每個教師每學期必須撰寫兩篇教學論文、教學案例、教學反思。 領導帶頭反思課改、營造課改反思的良好氛圍。課程改革是新生事物,反思是課改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程序。課改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只有認真反思,課改才能少走彎路,在反思中前進。因此,我們堅持寫好課後反思,將課改中的所得所感寫成案例、論文在學校交流或發表。

二、轉變觀念,提升教師素質

課堂教學是課改的主戰場,師生角色的轉變又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素質、創設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一直是我校關注的一個焦點。爲此,我們採取下列措施 :①加強培訓,努力提升教師素質。組織市、鄉級骨幹教師參加國培學習和學科培訓,其中市骨幹教師翁燎去湘潭教育院學習數學,鄉級骨幹教師袁燦去懷化學習音樂、蔡丹去衡陽學習生物。並組織葉肖、周紅孝、楊婷婷等老師進行網上培訓,還結合學校實際,在教研活動中學習新課標、新教法。在每週一次的課改論壇中學習賞識教育、快樂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理論等。通過學習,教師的思想得到了統一,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②注重對教材的培訓。爲了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策略,加深廣大教師對新課標所倡導的課程理念的理解,用好教材。一是以教研組爲單位,組織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幫助教師把握教材 ,提升教學水平;二是加強對新教師楊婷婷的崗前培訓,注重知識培訓和校本培訓相結合,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實踐引導作用,加強教師們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的交流和突破;三是加強備課組在單元目標中的引領作用,通過備課組在每學期初的集體備課中對單元教材進行分析,將學業校目標細化到每個單元中,通過典型課例的教學設計引領教師把握教學要點、落實單元任務。

三、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力求探求新的教學模式

如何不斷深入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率,真正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努力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尤爲重要。爲此,我校要求各教研組大力探求新的教學模式,每年力求構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以下教學模式:以數學爲例①基礎知識課教學,採用“啓發探究式”教學模式。基本程序是:導入→探究→歸納→應用→總結。教學過程的導入環節彷彿是優美樂意的序曲,如果設計安排有藝術性,就能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總的來說,新授課的導入要遵循簡潔化、科學化和藝術化原則;②定理新授課教學,採用“發現式”教學模式,它的基本做法是: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組織交流——鼓勵猜想——引導論證——運用結論。這種教學模式主動權在學生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物理爲例:物理中的探索性實驗教學模式: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方案→收集信息→驗證假設與猜想→得出結論。通過“探索性實驗教學”,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新知識,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探索、發現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索的方法,獲得知識技能,享受探索的樂趣,形成科學探索的能力。在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中,鼓勵教師上探討課。我校的做法是:備課組集體說課、備課→安排教師上課→全校教師聽課→全校教師反思→上課教師說課→全校教師評課,每個教師每學期必須上一節探討課,在探討課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理論水平,努力把教學實踐提升到理論水平。

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形成後,集中全校師生對教學模式進行評估,尤其重視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只有經過實踐反覆證明了的、學生肯定了的,纔是好的教學模式,纔可能在全校教師中加以推廣。

四、加強指導,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學習方式

1、沒有學生參與的課改是毫無生命力的。如何讓學生一起參與到課改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是課改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爲此,學校利用校會、班會、座談會等形式向學生廣泛宣傳課改,宣傳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讓他們成爲課改的主人,讓他們多發表看法和意見。

2、沒有學生認可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爲此,學校比較注重學生對教學的意見,能結合學生的意見來調整教學、改進教法。大力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研究性學習,組建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撰寫結題報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創新評價體系

如何評價教師和學生這是課改是否能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爲了創設適應課改的評價體系。爲此,我校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摸索,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的評價系統。評價一堂課主要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學生的參與程度、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是否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是否建立民主、合作的氣氛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學生由過去單一的成績測評形式變爲形式多樣的綜合評價。

六、加強課題研究,用課題研究促進課改。

我校有市級課題2個、已結題的有1個。在每申請到課題後,我們迅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展研究,嚴格按要求落實每一個環節,真正做到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調整教學,在研究中總結,把研究成果應用於教學,讓課題研究成爲我校課改工作的加速器。爲了使課題研究貼近課改,我們所選擇的課題都與課改密切相關,如《新課改下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語文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等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教師看到了課題對教學工作的巨大推動作用,以極高的熱情投身課題研究、相互交流課題研究成果 ,有效地服務課改。

除加強課題研究外,還鼓勵教師撰寫教學論文、教學反思。近一年來,上交省地市級的論文40多篇,獲獎論文20多篇,其中獲國家級獎勵的3篇,省級的9篇,市地級的11篇。課題和論文是促使我校教師教學實踐能力轉化成理論成果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我校教師理論水平的有力保障。

七、強化各種制度

制度是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證,爲了保證我校課改工作的正常進行,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嚴格制度,如堅持集體備課制度、學習制度、教師培訓制度、校本教研製度、總結匯報制度和成果推廣制度等。特別是學校的公開課制度,全面實行課堂開放,即“推門聽課制度”隨時歡迎所有老師來聽課,課後授課老師與聽課者廣泛地交流意見。

八、及時整改糾錯

課改工作雖然有理論做指導,但在實際操作中是摸着石頭過河,肯定會出現偏差,如果不及時發現並糾正這些偏差,就會偏離正常的課改軌道。因此,我們及時糾正了一些偏差,如在課堂教學中過分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過分依賴媒體手段而忽視教師的示範作用,不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靠重複練習形成思維定勢而忽視學生解題技法的總結。

總之,課改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將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前進。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樹立課改必勝的信念,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切實開展好新一輪課程改革工作,不斷推動學校工作的快速發展。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7

一、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和困惑

我校的實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驗的進程中,我們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惑,主要有:

1、我們認爲課改專家在課程的編寫上在課程的容量、易難度上本意是想讓學生加大閱讀量,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但是與課時的安排,不同地區學生的學習程度有較大的差異,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時感覺授課時間不夠。如:每次培訓專家的授課時間均超出課時的安排時間,如果我們平時的教學也象專家這樣講實、講透是不可能的。再如:有的內容是安排背誦有興趣的一段,但考試又存在不確定性,老師沒辦法只好要求通篇背誦,無形中加重了師生負擔。

2、課程改革中教輔資料是否應該一律否定,比如蘇教版數學教材,配有較好的配套教輔資料,不但可以減輕師生負擔,而且可以更好的拓展學生視野,但是停止使用教輔之後,教師必須把相應的練習及作業抄寫在黑板上,反倒增加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3、課程的編排還有待改進。如:數學的編排顯得很零散,數學的方程學習編排有些值得探討的問題。語文教材容量過大,要求“三會”的字雖然不多,但是考試的時候要求會認的字也在考試範圍內要求學生會寫,教師無法準確的把握,而且要求會認的字量太大,每課都有幾個或十幾個要認的字,二年級上冊語文容量太大,集中識字8個,課文34篇,6篇閱讀,8個語文園地,教師教學時間不足,基本每天都在趕課,覺得學生學得不紮實。

4、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的形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評價改革的力度不是很大,只是在考覈學生的過程中發生了形式上的變化,但家長仍然注重分數,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也同樣十分注重分數。

5、由於課改工作的系統性和複雜性,“如何更加有效的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和發展”成爲制約課改前進的瓶頸因素。教師經常遇到很多的困難、疑惑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缺乏專家引領。雖然學校一直在搞校本培訓,但是這畢竟是在同一所學校,由於承擔校本培訓的師資主要還是本校的老師,哪怕他們是教學業務水平較高的教師,終因理論功底、學識學歷都欠寬厚,而難以承擔高層次的師資培訓,因此校本培訓必須和更高層次的外出培訓,尤其是脫產培訓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更高層次的優秀老師、名老師。否則最後校本培訓就會成爲“蘿蔔燉蘿蔔”不會有更高層次的提高。

6、存在課堂教學形式化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流於形式。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無法實現,制約了師生交流互動。而且大班的情況不利於教師進行過程性評價,容易造成流於形式。

二、課改過程中幾點不成熟的思考

思考一:言行隨意≠知識引領

教師在教育中起着主導的作用已經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識。古話常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引領者。且在孩子面前教師是一面鏡子,孩子從教師身上得到知識的啓蒙的同時,也折射出自我的行爲的優劣。教師言行舉止就是學生模仿的樣板,不管是課堂中還是生活裏,教師都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模子。因此,言行的隨意只有壞處,並無多大的可取之處。許多專家都提到了課堂的和諧和自由,但如何把握自由度的發揮,卻並非易事。如果將言行隨意等同於知識的引領,那有可能出現雜亂無章的場面或勢得其反的學習效果。

思考二:資料蒐集≠知識內化

事物或現象總有它利與弊的兩性,隨着課改步伐的加快,也相繼出現了許多與課改相“匹配”的形式化的教學,蒐集資料是常見的一種。蒐集資料對於彙集知識點,歸納與學習有關的理論來說,是很快捷的方式。現代的信息化社會,網絡使用的方便更令許多教師對“蒐集資料”這種方式倍加青睞。但是,如只是單純“蒐集”,學生回家電腦“嗒嗒……”一打、打印機“刷刷……”一印、課堂上“吧吧……”一讀,就在教師的一片讚揚聲中結束了。可想而知學生過後一定將“資料”毀之一炬,那不是太可悲了嗎?“資料”變成了獲取讚揚的工具。

公開課大多數老師可能都會這樣做:蒐集資料--小組交流--代表發言。學生有沒有將資料上的知識內化爲自身的經驗,有沒有與新知識相結合,教師卻一概不理,如此“蒐集資料”成了一種美麗的擺設。更有甚者“蒐集資料”只是曇花一現,課堂上只用了一兩分鐘讓學生討論,有的學生連看都還沒有看完就結束了,把對知識的理解、對理論的深化轉化爲敷衍課堂環節的一種手段。

重視讓學生互相幫助,卻忽視了師生交流。

當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經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問答案,卻想不到來請教老師,爲了發揮學生的互幫互助作用,我們經常說:“請同桌幫他。”“請學習夥伴幫幫他。”卻很少提到:“歡迎大家來問老師。”這很可能在學生心中形成了這樣的意識:不會做肯定是我沒學懂,可以問同學,不要問老師。其實,新教材的內容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有不同程度的難度,非常需要他人,特別是老師的點撥。

思考三:小組討論≠學習合作

課堂是動態的,偶然性與突發性是必然的,特別是在和諧的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興趣時,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會不斷碰撞出許多智慧的火花。班級相對社會來說它是個小集體,學生在班級中的成長,就好似在一個小社會中鍛鍊。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生活與學習是融爲一體的,學即是玩,玩即是學,玩中學更能促使學生將知識轉變爲自己的經驗。合作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在這個小家庭中能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單一的小組集合,只有表面的功夫,沒有實際的操作意義。

尊重了學生的合作需求,卻輕視了合作習慣和合作能力的養成與提高。

當學生興高采烈地合作後進行彙報時,小組中經常有人似乎靜靜地聽着,請他彙報卻不知道組員都說了些什麼,他們組形成了什麼意見。很多學生關心着傾訴,卻忘記了傾聽,更缺少對他人說法提出反對與補充的習慣與能力。回頭去想,當初學生剛學習合作時,我看到他們很高興地湊在一起沒完沒了,就以爲尋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麼培訓。今天看來,如果當時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方法,如在組裏要多傾聽,多交流,多質疑,多補充,讓學生形成“小組合作,人人有責”的自覺意識,小組學習就不會是現在“我已經說完了,不關我的事了”的情況了。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8

爲了進一步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問題導學法”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和進一步推廣,着力打造高效課堂,硯寺小學以市教體局課改攻堅年爲契機,進一步加強對課改的管理指導,不斷破解課改難題,推進課改工作健康有效發展。

(一)、加強培訓三結合

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集體研討和個人反思相結合,骨幹引領和日常授課相結合,爲課改攻堅打下夯實的基礎。

(二)、引領攻堅

學校專門成立課改引領小組,對課改中出現的瓶頸問題適事、適時進行研討、解決。

(三)、實行“六步”備課制度,即:定、備、說、磋、運用、優化。

(四)、制定、實施“賽課制度”。以賽促學,以賽促優,以賽促研,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一、加強管理,提高實效

1、構建學習型系統。一是制定好學校、教研組業務學習計劃;二是大興教師自學之風;三是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多媒體軟件、教學光盤、錄音磁帶、教學刊物、印發教學資料等;四是實施教學教研教改研究成果激勵機制,凡教師在市級以上論文評比等競賽活動中獲獎、報刊發表文章都作爲評價的重要內容,並作爲評優晉級的重要依據。

2、加強對各教研組業務學習活動的管理。

一是要求各教研組提高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本科組實際,帶着問題研究,理論聯繫實際,避免空談,防止走過場;

二是發揚同伴互助的團隊精神,整體提高發展;

三是業務領導經常檢查、督促所下的教研組業務學習活動的情況。

3、重視過程管理,努力形成勤謹的工作精神。首先是學校這級做好教學的正確導向;其次是堅持教學常規工作檢查、評比制度。再是堅持聽課、評課制度,教師人均聽課18節以上;四是抓效率:我校教師切實用好教研組下發的單元質檢題;學校認真組織期中、期末質檢;端正考風、嚴明考紀。教師以“高目標、高定位、高質量、高效率”作爲教學的指導思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參與作用,創設了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實行了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五是狠抓基礎知識教學,學生素質得到提高。

4、繼續第二課堂活動。我校開設了“繪畫、音樂、舞蹈、書法、電腦、乒乓球”等十多個興趣活動小組。學生通過學習,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陽光大課間”活動中,堅持每天一小時的鍛鍊時間,不定期的更新活動內容,“舞動南陽”、“眼睛保健操”、“武術操”、“廣播體操”、“手指操”、“跑步操”等,展示了師生蓬勃向上的朝氣!

5、開展學科競賽活動。各級語文、數學、英語科任教師能結合實際,積極組織班級學生參加學校舉行的競賽活動;學校還舉行了一至六年級學生書法、繪畫、科技製作、誦讀經典、文藝匯演競賽。通過競賽,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好的提高。

6、狠抓教學常規工作。抓教學常規工作,我們重務實,重實效。

(1)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在宏觀上體現了管理的目標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微觀上,對學校的授課計劃、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複習、考試、成績評定等項教學規章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我校廣大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啓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積極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的知識,增長能力。

(2)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問題導學法”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廣大教師刻意創設問題的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廣大教師能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3)深入鑽研教材,掌握教材體系、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繫,抓住主線、明確重難點,搞清疑點,把握關鍵。不少教師還能精心設計教案,每課教案做到“五有”: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連貫而清晰的教學步驟,有啓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教法,有合適精當的練習。

(4)重視集體備課。我校各級語文、數學教研組實行集體備課,並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六統一”(統一教學目的、統一重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測驗時間、統一測驗內容)。

(5)穩步推進新課程實驗。本學期一至六年級的教師以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爲重點,積極探索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許多教師都能關注全體學生,增強親和力,充滿愛心和激情,使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較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

二、以學生爲主體,大膽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

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創設輕鬆的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主學習。教師要解開束縛,建立民主教學,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心理重壓,教師要儘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羣體中去,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在課堂上,教師精講少講,騰出1/3到1/2的時間,讓每個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操作和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學生執教和情景表演等幾種教學組織形式。充分利用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結合平時的生活來學習。此外還根據具體的實際需要選擇和組合運用多種形式,從而擴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有主動活動的空間,釋放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充分發揮出教學效益。

三、存在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1、優生髮展與扶持學困生很難兼顧。

2、鼓勵肯定、保護自信與客觀求是、堅持科學難於界定。

3、教師的配套教學資料不完善。教師要用大量時間收集資料,製作教具、完成教學任務與開展課型研究的衝突。

4、學校現在的設備不能滿足現代教學技術的需要。大多數教師掌握信息化技術的能力不強,有的課型仍然不自覺地出現新教材老方法的教學方法等等。

四、今後工作的打算

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強宣傳、學習的力度,提高全體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總結已取得的成績,改進目前存在的問題。

1、按照新課程要求設置課程及課時計劃。

2、在課改年級、學科根據新課程標準進行新教材試教,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研討活動

3程改革工作小組組織課程改革現場聽課、調研、分析、診斷問題,課程改革情況進行交流。

4、總結前段工作,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經驗。

新課改工作總結 篇9

新課程改革爲思想政治課的改革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課主要弊端在於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其帶來的後果是政治思想課嚴重滯後於社會實際,嚴重滯後於學生實際。課程改革以來,從剛開始面對的重重困難到現在,我校高中政治課程改已進行較長一段時間,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們來對高中政治課程改革進程做以下總結。

一、課改初期遇到的問題

(一)新教材的精神實質難以準確把握。

1、教材編寫過於匆忙,教材不完善,教輔資料不配套。

由老教材變到新教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教材自身不夠完善,編寫質量參差不齊,內容跨度大,深淺安排不夠合理。新教材的編寫對“雙基”的要求、難度、深度、廣度一時難以把握,在高考方案沒有確定前,教輔資料不配套,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方法茫然,困惑很多。

2、一線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狀況不樂觀。

很多老師對新教材有很大的意見。有很多老師反映面對新教材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把握好教材的知識點。有更多的老師反映,第一次接觸新教材,沒有經驗,心裏沒有底,不知道怎麼教。有教師說:“新課改後不知該怎麼上課。”20%的教師認爲舊教材比新教材好用,原因是新教材的體系和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深度,廣度都不好掌握,而且與高考相背離。40%的老師認爲新教材內容編排不合理,而舊教材知識條理清晰,授課容易,學生容易把握。其中有60%的教師反映新教材內容簡略,學生基礎差,學生難以把握知識。有的老師認爲新教材雖然體現了創新性,更加人性化,但是卻缺乏嚴密性。

(二)教師教育觀念沒有轉變。

很多老師認爲所謂課程改革就是教材改變而已,對於整個課改的理念還是知之甚少。由於教育理念沒有從根本上發生變化,所以在實際中,教師還是沿用舊模式進行教學,用舊的思維、舊的方式去適應新的大綱、新的教材,致使教改出現“形式化”“公式化”“穿舊鞋,走新路”的現象。

(三)高考制度與課程改革不相適應,發生背離。

高考顯著的社會效益迫使高中學校的一切工作“唯高考是瞻”,而現行高考形式和評價標準還明顯滯後於課改思想;許多教師習慣於將高考與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關係絕對對立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課程標準與課程改革只能成爲換湯不換藥的應付上級的表面文章。

(四)教學培訓效果不明顯。

調查中雖然顯示絕大部分的教師都參加了新課改的培訓,但是據老師的反映,培訓的效果對教學作用不大。有的老師認爲,“專家們講起理論來頭頭是道,而對我們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問題卻不置可否,既說不上來,又不願深入講,這樣的專家講學對我們實在意義不大。”也有老師反映,這種純理論培訓只是擺擺花架子而已,根本談不上對新課改實踐的科學模式指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面對新課改經驗幾乎爲零的現狀,教學只能用老模式教新課程。

二、課改問題的逐步解決

(一)一線教師共同努力去改變以及提高。

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做到在課標指導下的對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從原來的不適應到努力去配合新課程改革,不斷地嘗試去認識每一個課程模塊的功能定位和教材的風格特點,努力把握新教材的難度、深度和廣度。瞭解該教材的編寫原則——遵循科學教育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 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培訓的主要目的在於把新課程、新教法與課改前的教法優勢進行整合、互補。首先通過加強對老師的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從而促使他們轉變教學觀念——從政治教學轉爲政治教育。其次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政治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政治老師要具有豐富的政治專業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最後,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如可以採用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啓發—討論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自主學習法、交流辯論法等,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新穎,達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效果。

(三)積極進行“3+X”的高考改革研究工作,以推動高中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爲使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積極、穩妥、卓有成效地順利進行,我校政治教師認真領會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對考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試題設計增加應用和能力型題目,努力引導學生由考試分數競爭轉變爲辦學整體水平的競爭。學校培養政治教師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做好高考改革的有關準備工作。例如,現在政治的高考題目多了很多開放性的題目,不侷限了書本的死記硬背,而是體現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課改成效

在新課改過程中,新教材不斷完善,教材的內容越來越趨向系統化,而且新教材的所舉的例子、設的情景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在政治教學中,學生增強了政治意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對政治的興趣。

(一) 課程評價更加註重激勵,強調過程。

嘗試採用檔案袋、成長記錄、激勵性評語、學分制等多種形式來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成長,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加關注不同學生差異的體驗,體現了關注過程的新型課程評價體系的基本要求。

(二) 教學方式人文化、開放化。

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轉變,主要以現在:一是創設了人文的教學情境,把人文關懷的理念投射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生活在教育情境中,成長在教育的世界裏。二是創設了開放的教育平臺,把學生所學知識延伸到自然、社會、歷史和未來中,在學生的學習世界與生活世界、課程與生活之間架設了一條通路。

(三) 學習方式轉變到強調主體體驗、合作探究。

爲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認真鑽研、創造性工作,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參與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並通過體驗、感悟、,發現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 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在三年的課改實踐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教學方式也有了較大的轉變,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師生互動,營造民主、和諧、開放、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心智即三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較全面的發展。

總之,在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政治教師必須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爲指導,以新課標、新教材爲依據,以政治課堂爲主陣地,不斷深化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而實現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