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專題經驗總結

學識都 人氣:1.44W

我們小學語文教研組在縣教研室的正確指導下,在我鎮中心小學教導處的領導下,全體教研組成員積極投身到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以“讓教師的專業成長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師生的發展與學校發展同步”爲工作思路,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在縣教研室的統一指導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注重發揮教研組織的重要作用,落實校本教研,提高課堂質量,建設快樂課堂,培育教學品牌。現將我們語文教研組的基本做法以下總結:

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專題經驗總結

一、紮實推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1、中心語文學科教研組,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把本學期的教研活動主題確定,下發到各學科教師,依照進行,增強教研組活動的計劃性。

語文教研組活動的主講人,由教導主任和學科骨幹教師擔任。事前把講稿報教導處修訂和通過,參加教研組活動教師實施簽名制度和通報制度,活動後上交相關記錄和反思,增強教研組活動的實效性。確定教研日,週四下午爲全校語文教研組活動,其他各年級組的語文教研組穿插進行教研活動。全鎮教研組的活動,定在週五上午,隔週進行。

2、我們全鎮小學建立了“中心、教學片、村小”三級教研網絡,分層開展教研活動。

中心學科語文教研組主要開展全鎮範圍的`落實新理念的講座和示範課、教材培訓等教學研究;各教學片主要開展全片範圍的集體備課活動;村小主要開展鑽研教材和基本的聽評課活動。

3.強化對村小教研組活動的過程管理。

夯實教研常規,根據村小的教研活動安排表,中心小學組織不定期到村小參加教研活動。另外注重對村小落實教研組活動的檢查:一是學期初逐個對村小進行檢查,看新學期的教學教研是否步入正規,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二是學期中的抽查。要看校本教研實施的情況,從細處入手對薄弱環節進行指導;三是學期末的全面評估,看村小教研在規範的基礎上是否有提高。

二、教研方式靈活多樣

1、語文教研組以課堂教學研究爲主線,每個學期舉行一次賽課活動,人人上一堂展示課。

教研組設計了《對照式評課表》。評課時,教師結合對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內涵的理解,按照“3+2+X”的評課要求進行評課,落實評課過程的有效性,即至少提出3個可借鑑點,2個突出問題,X條整改建議。

2.積極開展 “快樂課堂”的研究。

中心小學教研組在 “電子學案”“快樂作業”改革的基礎上,推出了“快樂課堂”的實驗。以此作爲落實有效課堂的突破口。本學期,中心小學青年教師在全縣講課大賽中全部獲得一等獎。

3. 進行新課標學習,聆聽專家講座活動,互相聽課並進行研討。

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才能夠在課堂上融合深化理論。我們組織了集體備課活動。在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老師們共同參與備課、研討,從各語言點的分析到課文難點、重點的把握,從教學方法的應用到學生學法的研討,點點滴滴,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4.在教導處的開展“同一節課”村小行活動中,我們教研組的老師積極獻課。

“同一節課”村小行就是讓骨幹教師與村小教師同上一節課,要求使用村小的教學設備上課,一同交流,從而比較教學預設、教學效果、教學方式方法,還可以發現問題,逐步解決教學的實際困難。本學期在教育工會與教導處的“巾幗建功在講臺”活動,我們語文教研組的同志積極送課到山區小學,受到老師和學生的熱烈歡迎。

5.強化 “教學反思與教學案例”的寫作。

爲了讓教師學會寫案例,我們專門印發了專題資料,要求教師在《業務筆記》上記錄教學案例,定期舉行“教學反思案例”交流。已有近50篇教學案例獲省以上獎勵,3篇在《山東教育》發表,4篇被“中國教育教學案例網”採用。

6.開展課題研究。

教研組骨幹教師人手一冊《教改實驗專題手冊》,邊開展專題研究,邊在《手冊》上記錄過程實驗情況。參加的省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中心語文教研組研究報告獲一等獎。王宗蓮、王亮花參加國家教育部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評價手冊》的編寫,王宗蓮老師獲得國家級一等獎,王亮花老師的教研成果獲得國家級二等獎。多篇論文獲一等獎。

7、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研究,紮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語文教研組注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教師自學結合教研組的培訓,教師都能製作適合學生課堂實用的課件,能夠真正做到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整合研究。我們教研組的馮希花老師獲得省整合課一等獎,王亮花獲得市整合課一等獎。王亮花老師製作的課件獲得省一等獎。

以上是我們在教研組建設中的點滴做法,不當之處,請領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