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範文

學識都 人氣:2.62W

東流逝水,葉落紛紛,荏苒的時光就這樣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回顧這段時間的教學,一定收穫了許多吧,讓我們好好捋捋,寫一份教學總結吧。那麼如何做出一份高質量的教學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範文

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1

一、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的分析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一般採用五段式(組織教學、檢查複習、講授新課、鞏固複習、佈置作業),這樣的課堂教學結構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被束縛着,有勁使不上。課堂上以教師講爲主,教師滿堂灌,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似乎是在看戲,聽說書,始終處在壓抑、被動的狀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

2、跳不出“認知”的怪圈。課堂上,重在傳授知識,教師以爲學生聽懂了,就萬事大吉,這樣,教學脫離了實踐,學生的能力、品質、行爲習慣的培養就難以達到要求。

3、缺少針對性、實效性。教師主觀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時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4、導致課外作業負擔過重。課堂上,學生不動腦、不動手,輕輕鬆鬆,作業壓到課外,各科都是這樣,則課外作業負擔就必然過重,惡性循環,就會影響課外活動的開展。

總之,原有的課堂教學結構,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將課程目標落實到位,必須改革。

二、“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結構的操作

經過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級、各學科普遍地靈活運用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即在課堂上,教師先提示課堂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自學,暴露問題後,引導學生研討解決,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經過嚴格訓練,形成能力。比如,數學課上,先引導學生自己看例題、找規律,再讓學生舉一反三,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然後教師引導學生研討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最後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作文指導課上,先讓學生獨立審題、立意、選材、編寫綱目,同時,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了作文中的主要傾向性問題,最後再讓學生獨立作文。複習課,也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有時一課時一個循環,有時幾課時一個循環。如複習沒一個單元,可這樣安排:第一課時,讓學生看書、複習、質疑問難;第二課時,讓學生綜合練習,力求達到本單元的訓練要求;第三課時,引導學生更正訓練中的問題,再針對問題當堂強化訓練。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時,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情況,靈活地進行。有時可集中學、集中教,最後練,有時可分散學、分散教、分散練,有時可學一點、教一點、練一點。

“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實質,是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先學”、“當堂達標”這兩個環節,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而且“後教”這個環節,也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因爲,“後教”是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作評定),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

1、“先學”之前教師要講一兩句,準確地、明確地提示課堂教學的目標,還要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明確自學的方法、目標、要求,讓學生很快地通過引橋,上了自學的快車道。在“先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促進學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學任務,可及時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特別是能創造性地學習的學生;可給“走錯”或“迷路”的學生說幾句悄悄話,給他們“指南針”。但教師的講話不宜多,以免分散學生自學的`注意力。教師應通過行間巡視、質疑問難、個別詢問、板演、提問、討論等形式進行調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並認真分析:是傾向性還是個別問題,是舊知回生還是新知識方面的問題,把主要的傾向性新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爲“後教”作好準備。這實際上是教師在修改課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備課”。

2、在“後教”這個環節,教師要做到三個明確:

(1)明確教的內容。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明確教的方式。應該是兵教兵,會的學生教不會的,教師只評定對不對,完整不完整,對“不對”的教師要幫助更正,對“不完整的”教師要幫助補充。

(3)明確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還要提醒學生預防運用是可能出現的毛病,這樣就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樑,以免學生走彎路。

3、“當堂達標”中教師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在20分鐘左右,不得少於15分鐘,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訓練的形式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完成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的課堂作業猶如“實彈演習”,好比戰場上的高強度的綜合訓練,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如拓寬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培養雷厲風行的作風、嚴謹的態度等等)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即使反饋準確的信息,便於教師課外有針對性的輔導,佈置課外閱讀、預習等少量的延伸、拓寬性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三、“先學後教,當堂達標”課堂教學結構的評價標準

採用“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結構,評課標準也必須改革,實現三個“轉向”。

1、評價目標,從“單一”轉向“多元”。從“單一”的評價認知多少,轉向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了多少(學生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創新精神、學習習慣等培養得怎麼樣),通過評價這一手段,促進教師認真確定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目標,並按照“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2、評價主體,從“重教”轉向“重學”。從主要評教師怎樣教(教態、語言板書、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等)轉向重點評學生怎樣學,看學生自學的情緒,是否緊張地動腦、動口、動手,自學的效果如何。即使對教師的“教”,也要通過教師指導後,學生是否緊張地學習、效果怎樣來評價。這樣,評價主體由“重教”轉向“重學”,促使教師把備課、講課的功夫花到引導學生學習這方面來,不僅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愛學、樂學、會學,能力不斷增強。

3、評價重點,從“形式”轉向“效果”。課堂上能最有效地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真正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特別是能創造性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就是好課,相反教師講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應算是好課。這樣,教師備課、講課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杜絕形式主義、花架子。

我們還採取了階段性評價(即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所謂階段性評價,即對課堂教學每一步的效果進行評價。如對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的評價,就看學生是不是緊張的自學,效果好不好。對學生自學階段的評價,由教師通過巡視、提問、板演、練習等檢測方式來進行,看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了多少問題,收穫多少。對“後教”這一環節中教師“教”的評價,則看學生自學後存在的疑難問題是不是徹底解決,真正能夠理解、運用。所謂終結性評價,主要是通過當堂完成作業的正確率高低,說明效果好壞。對學生思想、行爲、習慣等方面的評價,則在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中結合進行。

四、“先學後教”,“當堂達標”課堂教學結構的運用條件

1、堅決執行教育法規,排除各種干擾,爲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良好的環境。特別要節假日不補課、不延長學生在校時間、不加班加點,不加重課外作業負擔,逼着大家集中精力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師生解放思想,統一認識,從心底裏相信每個學生可以教好,學校堅持不分快、慢班,堅持優生、差生同桌,堅持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等過硬措施,使每個學生合格,都能自學,會自學,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完成學習任務。

3、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千方百計地鑄造師魂,使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在課堂上一言一行能給學生良好的影響,還要引導教師苦練基本功,提高教師在課堂上引導、點撥的水平。

4、獎優罰劣,加大推進的力度。堅持把“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改革,寫進了教師崗位責任制和教師津貼工資、獎勵工資的發放辦法中,聘任、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以此實現“一票否決”。

英語教學經驗工作總結2

本學年,我擔任八年級(5)、(6)班的英語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爲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年教學工作做出總結總結檢驗教訓,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做到了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對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記錄,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我講得儘量少,讓學生有更多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單元的學習上都積極與其他老師商討,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對於初二年級學生,培養組長們幫助我檢查其他學生朗讀、背誦課文。

五、努力創造和設計英語語言情景。把課堂當作培養和鍛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場所,鼓勵學生多講英語,在英語課上,除組織學生開展課文表演、課文複述等活動外,還經常根據所教內容,呈現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用語。並經常啓發和組織他們用英語簡單討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或大家都共同關注的話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內容。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試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年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下個學年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所教年級的英語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