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總結體會

學識都 人氣:2.63W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將於 9月1日晚8點播出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相信從中你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吧,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秋季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總結體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秋季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總結體會

  篇一:秋季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總結體會

翻開初二歷史課本,第13課的“紅軍不怕遠征難”深深地震撼了我!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離開江西瑞金進行戰略大轉移,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於甘肅會寧地區大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長征是中國歷史乃至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紅一方面軍歷時13個月零2天,縱橫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裏,途中總共爬過18座山脈,走過600里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渡過24條河流,打過大小戰鬥300多次;紅二方面軍歷時11個月,轉戰九省,行程一萬六千里,進行大小戰鬥110次;紅四方面軍歷時長達18個月,轉戰數省,行程八千餘里,進行過大小戰鬥千百次。以色列軍人伍大衛曾經評價長征:“中國紅軍表現出來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貴財富,值得世界各國軍人景仰和學習。可以說,紅軍在長征路上的經歷是悲慘的,但他們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卻是悲壯的。”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飢餓乾渴,堅韌不拔的紅軍將士以今人難以想象的毅力走過沒有路的“路”,跋涉兩萬五千裏,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彪炳史冊的偉大革命詩篇。掩卷沉思,我在問自己,長征精神到底是什麼,它對於今天的我們又有着怎樣的意義?

長征精神是君子之勇。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漫漫長征途中,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槍林彈雨的戰鬥,每一次生死存亡的選擇,無不體現出紅軍將士們的大無畏之勇,這種不畏艱難困苦,永遠奮進的精神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認同的君子之勇,我們作爲新時代的莘莘學子同樣非常需要這種忠誠於自己信仰和理想的君子之勇,學習和繼承紅軍對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對革命事業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學習,掌握各種本領,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展現才華,貢獻力量!

長征精神是進取精神。長征途中,紅軍將士克服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長征精神的就是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進取精神。今天的中華民族正面臨着民族發展史上新的偉大長征,這一征途上仍然存在着諸多困難和不利因素。而我們學生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不怕吃苦,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克服學習道路上的種種困難,以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迎接自己的未來,去實現國家和民族繁榮昌盛的偉大理想。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峯,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是1935年10月毛澤東主席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而這樣的長征豪情,正以它穿越時空的魅力鼓舞着今天的我們爲了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發展而勤奮學習奮勇向前!

  篇二:秋季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總結體會

1934年10月,爲了粉碎敵人的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進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中國工農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是一部雄偉壯麗的史詩。在漫漫長征路上,有峽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烏江天險,有大渡激流。據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終於勝利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

儘管,紅軍長征勝利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長征精神卻萬古流芳。長征中的紅軍戰士爲什麼能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

沒有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偉大的長征給世人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爲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同人民羣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長征勝利80年後的今天,長征將士的夢想早已變爲現實,新中國已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改革開放已推進多年,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爲把祖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任重而道遠。這就是新的偉大長征。

在新長征的道路上,我們要始終以革命先輩爲榜樣,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報國之志;學習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勇敢面對,要學會在失敗與挫折中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生活中也要繼續發揚革命先輩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將長征精神作爲我們人生成長曆程中永遠的寶貴財富。我們要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腳踏實地,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開拓進取。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把我們的校園建設得更加和諧、更加進取、更有生機。

  篇三:秋季開學第一課學習長征精神總結體會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戰勝世所罕見的艱難困苦,完成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長征從此以後成爲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徵。

在萬里長征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能充分體現出長征精神。長征中有一位叫龍獻華的戰士,當部隊在草地上行軍二十多天時,飢餓、死亡正一步步向他們逼來,營地裏籠罩着一種悲壯的氣氛。一天雨夜,指導員王順才叫他到一個小土包去開會,連裏的共產黨員都坐下後,王指導員說:“咱們現在開一個支部會。龍獻華同志,連黨支部對你的表現進行了考察,你能在最困難的時候,堅定革命信念,幫助戰友,爲大家做好事,符合黨員標準,經黨支部研究決定,組織上已正式批准你加入中國共產黨……”。龍獻華在紅軍過草地時入黨,體現出紅軍戰士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堅定的革命信念。

在紅軍戰士中,有一位“賈婆婆”,是紅四方面軍婦女工兵營裏年齡最大的一位,叫賈德福。其實她並不大,只有二十七歲。在長征時,無論爬雪山,還是過草地,她總是揹着幾十斤重的糧食和一口大鐵鍋,甚至在負傷的時候,她也不同意讓其他同志來幫她背。大家都很尊敬她,所以喊她“賈婆婆”。最後,“賈婆婆”因爲長期勞累倒在了長征的路上。“賈婆婆”的事例難道不是紅軍戰士不怕苦、不怕累的真實寫照嗎?

有位13歲的小紅軍,叫小蘭。她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橋時爲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爲了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爲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髮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乾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紅軍戰士互幫互助,捨己爲人,他們能在最艱難,最困苦的時候幫助他人,爲集體着想,有着犧牲小我,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

讀了這些故事,我彷彿也進行了一次長征。這三個故事雖小,但內涵不小,從點點滴滴的細節中,相信大家都能夠體會到紅軍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精神。萬里長征,堅苦卓絕,他們與天鬥,與地鬥,與敵人鬥,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具有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冰天雪地的雪山,使多少人長眠於此;荒涼潮溼的草地,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但他們沒有放棄!爲什麼!因爲他們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有堅定的革命信念;有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