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模板合集7篇

學識都 人氣:2.12W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四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模板合集7篇

四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本學期的品德與社會教學以兒童生活爲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實行開放性的思品教學,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以大思品爲理念,以開放的實踐爲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爲終極目標。現把本學期的教學總結如下:

1、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生活中的交通與安全》一課,我組織學生到校園內、甚至在校外組織活動學生討論做到怎樣遵守交通規則;《多姿多彩的傳媒世界》一課,我帶領學生在許可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如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強化“知”、“行”統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時我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動態式討論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它真正讓學生成爲主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學生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使整個課堂成爲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信息交流所。這樣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爲學生的自覺行爲,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教學中,我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我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

按照《課標》要求優化思品課堂教學,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緊密聯繫社會實際,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四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篇2

彈指一揮間,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至今已有近四個年頭,四年的所見所聞使我深刻地領會到: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直接關係着一所學校的生存與發展。那麼在新的課程改革形勢下,如何提高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這是一個永恆的課題。我很幸運!市教育系統提出的“六認真”給初出茅廬的我指明瞭方向。現就對幾年來本人落實“六認真”的一些情況作個總結:

1.備課:備課是一名教師構思課堂教學的過程,它凝聚着該教師對教材文本的理解、感悟和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閃爍着教師的教學智慧與創造精神。在備課中,我的做法是:

(1)首先查閱所講內容在《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中的要求,對教材內容不拔高也不隨意降低難度。

(2)在教學設計中,多選取學生生活中的事例、材料,設計一些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的特徵並在參與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3)不將自己的教學設計作爲一出完全定稿的劇本,一方面將自己的教學設計在教研組集體活動中交流,在小組成員提出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完善。另一方面,考慮不同班級學生能力層次的差異,靈活運用教學設計,儘可能考慮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注意培養、鍛鍊自己的教學機智。

(4)課後及時對該課教學總結、反思,寫好教學後記;並提前兩課時備課,以做好下次上課的充分準備。

2.上課:備課是上課的準備,但某種意義上說它只是紙上談兵,而上課則是“實戰演習”,我曾經在一次瀏覽網頁的過程中無意看到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最不喜歡的科目,中學生選擇比例最高的是思想品德(政治)課,選擇的學生數佔三成。我覺得開卷考試的改革固然是一個重大沖擊、,但是根本原因還在於部分教師在新課改的形勢下,仍延續過去的那種“唯書至上、照本宣科、教師一言堂”做法,使思想品德課上起來蒼白無力,變成了空洞乏味的說教,所以學生不願領情。基於此,我在上課中的做法是:

(1)要求學生根據本地《拓展強化訓練》中的“學習目標”與“知識梳理填空”做好預習工作,以減少和消除學生的陌生感,講課時注意條理清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2)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身邊的熱點話題,選取近期的全國或地方熱點新聞時事背景,使學生融入情境的活動過程中感受育思想品德課程的近距離,並引導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學生親近社會的情感。

(3)講練結合。在講完一些重要知識後,我通常會選取相關的典型中考題或學生手頭輔導用書中的相關試題,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及時鞏固課堂知識。

3.作業練習:作業練習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是學生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能力的關鍵環節之一,同時也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渠道。我在作業的設計與佈置過程中:

(1)用好市教研室統一組織使用的《拓展強化訓練》(重基礎知識的檢測)。

(2)對學生的作業及時、認真批改,在批改中瞭解學生的作業書寫規範情況、作業完成的質量並幫助部分“問題”學生及時糾正,養成規範。

(3)注意作業佈置的層次性:針對不同的班級與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作業佈置方面某些時候注意區別對待,突出層次性,後進生注重基礎,其他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更要注意能力的平時養成。

4.輔導:輔導是教學過程的延伸,也是瞭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又是溝通師生感情,密切師生關係的重要渠道。

(1)對於成績拔尖的學生,我重在學會立志、學會做人的教育輔導,學業方面加強單科成績提高的.個別輔導,力爭在各級各類的比賽中獲獎,讓他們的潛能、才智得到充分發展。

(2)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循循善誘,耐心細緻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思維方法、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輔導,重視基礎知識的過關。及時彌補缺漏,努力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有所提高。

5.考試與考覈:考試和考覈是瞭解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情況,瞭解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有利於研究和改進教學工作。考試評價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水平。考試前,我都會對學生提出要求:誠信做人!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進行有效的自我檢測,同時要求學生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各種考試,不要對考試有太大的心理包袱,影響發揮。考試結束後,我做的工作是:

(1)認真批閱試卷,並進行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及各道試題的得、失分統計工作,部分練習卷對部分學生進行面批。

(2)由於許多時候,學生答基礎題發生錯誤不是不會而是粗心大意,基於此,我通常會在試卷發到學生手中之前,分批叫上一些學生來到辦公室拿着自己的試卷將答錯的基礎題自己現場訂正。

(3)及時進行講評,在講評中跳過同學們都做對的試題,重點講解、分析學生錯誤率較大的試題,並在講解、分析的過程中注意滲透一些基本題型,如組合式選擇題、漫話題、探究類試題的解題策略。

(4)要求學生對自己常發生錯誤的試題建立錯題目錄,謹防再次發生同樣的錯誤。

6.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拓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動手的操作能力,有利於增強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利於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思想品德課程性質的定位之一。因此,近年來,“探究與實踐”類試題在各省、市中考思想品德卷中幾乎都有涉及,併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過程中,我會定期結合教學內容,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社會調查、出黑板報、研究性學習、主題班會等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

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在“六認真”的指引下,經過不懈努力,我的教學業績顯著,所教思想品德課深受學生歡迎,歷次是統考成績也位居同層次學校前茅,並且本人在《xx》、《xx》及《xx》、《xx》、《xx》、《xx》等各類雜誌、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及各類中考輔導類文章200餘篇,主編或參編各種教學輔導用書15餘冊,多次輔導本校及外校初三學生撰寫、發表“政治小論文”, XX年來一直受我市教研室委託獨立命制全市初一、二期中、期末試題及初三的調研測試卷,參與蘇州市中考統一使用複習資料的編撰工作。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面的路還很遙遠,再加之我是一個工作不到四年的年輕教師,自身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尚有許多要學習、借鑑的東西,我將繼續努力,爭取在思想品德課教學與研究的征途上不斷綻放光彩!

四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篇3

本學期來,我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繫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目標達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2、學習了利用規則調整關係。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初步瞭解了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了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4、瞭解了一些社會規則,初步懂得了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珍愛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識,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責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質。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7、瞭解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爲,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學會了看交通圖;學會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發現交通中的問題並有不同解決問題方法。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爲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爲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四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篇4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的生活邏輯爲依據開發的綜合性課程,存在着大量的道德因素;蘊含着豐富的道德教育。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體現的道德對兒童的發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義。一切從學生出發,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尊敬他們每一個人所享有的權利和每一個人具有的獨特價值,平等對待所有的學生,是上好《品社》課的前提。從人道的角度出發,尊敬兒童的差異和感受,如怎樣做才能使有些學生的自尊不受到傷害,在表揚部分學生的同時,不要讓其他學生感到自卑;再考慮大多數學生的需要時,不讓個別學生感到孤獨;以鼓勵性評價爲主,尊重兒童發展的差異。

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教學中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爲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例如學校在進行抗震防火逃生演練時少先隊都會提前通知的。如果正好逃生演練前一天正好有品德課,就可以講一講在逃生的時候應該怎麼做:例如地震應先用雙手護住頭;火災應用手絹捂住鼻、口,當然也應該告訴學生如果你忘帶手絹可以用衣服等代替也要跑,不能等着讓火燒死等。

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在思品課教學中,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使學生樂學、愛學、會學。例如教《妞妞的困惑》一課如果課前讓學生蒐集綠色食品、無公害水果、無公害農產品的標誌,學生未必認識。於是我就從網上搜集了這些標誌,做成課件,上課展示給學生看,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新鮮名詞,他們一定會記憶猶新,日後再購買商品他們一定會注意這些標誌的。

由於我的知識很有限,再加上我是外地教師,認識的人不多,所以有的課需要請人做報告我沒好意思請。例如電視劇的製作流程我不是很懂,所以很難講明白。再比如說,請一個人我們地區的道路變化,我也沒好意思請。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體驗實踐、探索研究等方式提高思品課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篇5

一、學期目標

本期來,本人承擔了四、六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爲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爲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四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篇6

擔任小學低段數學教學好幾年了,突然轉科任教《品德與社會》,一開始,還有些不適應,單單學習教材就用了整整半月。雖然是一門不甚重要的副科,但卻肩負着引導孩子們認識社會並促進德育教育,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任,自然不能小窺。

開學初,用了足足半月的時間,將三、四兩冊課本認真的研讀了2遍,理清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品德與社會》,顧名思義,就是一門教授學生認識社會、提高品德的一門學科。

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學習,我發現,該套教材在整體構建上,不僅對學生成長的不同生活領域與社會環境中的多種因素進行了有機整合,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方方面面的社會常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

針對教材提供的各種場景、內容、主題,我在教學中都儘可能的通過引導學生真實的生活實例與之聯繫,讓學生在現實、或仿真的生活情境中,通過體驗、辨析、感悟等,對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道德行爲進行自我判斷、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從而促進他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我的優點和不足》一課時,我通過故事《小樹》,引發學生對自身、他人的閃光點進行思考,並開展“小小辯論會——開玩笑、管閒事是優點還是不足?”,幫助學生自我剖析,瞭解自己、認識自己、評價自己。通過本課的教學,既教育引導學生要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也教育學生要有意識地發揚自己的優點,克服不足。

在教學四年級《購物的學問》時,課前先鼓勵學生分組到身邊的購物場所去看一看,做一次關於商品價格變化的社會調查。課中,運用講授、討論等形式教授學生購買商品的方法、竅門。並開展角色扮演(商販和顧客),來體驗購物的過程等。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很強。這次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繫緊密,引領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勇於實踐,增加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消費觀念。通過觀察活動,瞭解、認識商品的各項信息,懂得他們的重要性,初步具備了合理購物的生活能力,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觀察意識以及分析、比較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角色扮演”等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教育學生在購物講價時要注意技巧,禮貌購物,同時滲透了誠實待人、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教育。

人是一刻也離不開社會的,再過十幾二十年,現在的每個孩子都會成爲社會中實實在在在的重要成員,他們將是社會的主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作爲品德與社會的任課教師,我肩負有讓孩子們瞭解社會,學會適應社會的重要責任。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組織多種的教學活動,通過社會調查培養孩子有一雙觀察社會的眼睛;通過小討論、辯論會、“角色扮演”、課外閱讀等活動,引導他們在課堂中體驗社會活動,教會孩子們與人相處、正確處事的方法,幫助他們瞭解更多的、方方面面的知識。

四年級品德教學工作總結 篇7

在《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我們依據新課標準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參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等資料。爲了創造性地開展好本課的教育活動,我們注重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遵循這一目標,在教育活動中我們主要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注重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

兒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爲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礎,爲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三、注重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

教學活動中,我們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地講解教科書。我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德。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價值;瞭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通過活動的開展,圍繞教材所設“三條軸線”。注重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培養和內化,即:讓學生們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和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創造性、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我們能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結合山區的具體情況,放開手腳,大膽嘗試,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把我們的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並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我們還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想素質,生活能力在多側面、多層次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