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對七大羣體實施增收激勵計劃,爲什麼首先選擇這七大羣體?

學識都 人氣:2.53W

國務院21日公佈《關於激發重點羣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意見》將對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技人員等七大重點羣體,實施有針對性的激勵計劃,帶動城鄉居民實現總體增收。爲什麼選擇這七類人?對他們到底會有什麼樣的針對性措施確保政策落實?

我國將對七大羣體實施增收激勵計劃,爲什麼首先選擇這七大羣體?

 爲何選擇七大羣體?

抓住“牛鼻子”以點帶面

“實施七大羣體激勵計劃。”《意見》提出,瞄準技能人才等增收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七大羣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發展中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推出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政策。

這七大羣體分別是

技能人才、

新型職業農民、

科研人員、

小微創業者、

企業經營管理人員、

基層幹部隊伍、

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羣體。

爲何要瞄準這七大重點羣體?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強表示,這些羣體在各行各業城鄉居民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有的是代表了新時期國家改革發展的戰略方向和戰略重點,有的是城鄉居民增收的短板。對這些羣體的有效激勵,就是牽住了“牛鼻子”,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成爲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有力支點。

“這七大羣體代表了勞動者中的大多數和關鍵少數。”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說,例如,科研人員是知識分子羣體的縮影,技能人才是大量企業職工的典型,基層幹部隊伍可以輻射到各級幹部與公共管理從業者。因此,政策選擇的目標羣體具有明顯的帶動引領能力,對全體城鄉居民增收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體現了政策設計的合理性。

  有哪些增收措施?

對七大羣體各有實招

針對這七大羣體,《意見》分別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提出要實施——

就業促進、

職業技能提升、

託底保障、

財產性收入開源清障、

收入分配秩序規範、

收入監測能力提升等六大支撐行動。

記者注意到,《意見》提出了不少的增收實招、硬招。

如,針對技能人才,《意見》明確,探索建立企業首席技師制度,鼓勵企業採取協議薪酬、持股分紅等方式,試行年薪制和股權制、期權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

針對科研人員,《意見》提出,賦予科研單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全面取消勞務費比例限制,下放科研項目部分經費預算調整審批權。

針對基層幹部隊伍,《意見》明確,落實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將規範後的工作性津貼和生活性補貼納入地區附加津貼,實現同城同待遇。推進公務員工資調整制度化。

對於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羣體,《意見》提出,建立低保與就業聯動機制,對實現就業的低保對象,在覈算其家庭收入時,可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

在李強看來,激勵計劃將技術、管理、勞動、資本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作爲重點,以效率提升作爲增收的源泉,以產業發展作爲增收的前提,這就使得《意見》的目標實現具備充分的可行性。

  如何落到實處?

不能簡單漲工資了事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意見》提出,充分發揮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部際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作用,形成政策合力,將重點羣體增收激勵計劃落到實處。

“要確保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更需要政策執行得不偏不倚。”薛瀾認爲,要避免在具體政策的設計與執行中產生路徑依賴,延續傳統思維,簡單漲工資,漲福利了事。”

薛瀾建議,政府應促進執行部門在方案細化和配套措施跟進方面進行創新,將漲工資的效果落實到“促能力”上來,爲全社會營造“知識創造價值、技高者多得”的收入分配改革認知。讓居民真正通過知識積累與技能提升來獲得更多的收入,享有更好的生活。

《意見》還明確了實施路線圖:鼓勵先行先試。選擇部分省(區、市)開展城鄉居民增收綜合配套政策試點。選擇部分地區和科研單位開展專項激勵計劃和收入監測試點。

“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要避免過度許諾和全面鋪開。”薛瀾指出,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巨大的資金投入,政府需要分步驟、分情況,按計劃實施,採取挑選重點、逐個擊破的方式,配套措施要跟上。過度許諾和全面鋪開並不利於有效的解決問題,激勵需要作用於支點,產生撬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