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工作報告範文

學識都 人氣:4.05K

各位代表:

遷安工作報告範文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遷安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支持監督下,我們緊密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危中圖強、難中求進,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5.2億元,增長1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1億元,增長42.7%;實現全部財政收入71.6億元,剔除增值稅轉型政策影響,按上年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2.5%;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9.4億元,增長14.5%,經濟結構調整成效在財稅收入結構上得到初步體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0.5億元,增長13.4%。金融系統年末各項存款餘額達到344.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達到245.8億元,存貸比提高了8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90元,增長12.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776元,增長15.5%。全年累計減排化學需氧量2227.5噸、二氧化硫4578.7噸、煙粉塵4496.4噸,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49天,同比增加34天;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降低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5.1%。

———順勢而爲,資源型經濟轉型在化危爲機中邁出實質性步伐。把壓力轉變爲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動力,積極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創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18個部委的聯合評審。圍繞資源型經濟轉型,緊緊抓住中央實施投資拉動政策的機遇,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和項目建設。組織籌辦了赴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地招商活動,“一會一節”取得豐碩成果,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012萬美元,增長33.9%。實施了26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87.5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75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12個;有49個項目獲得中央資金支持,有12個項目被列爲省級重點項目,98個項目列入唐山市千個項目保增長盤子。國家級精品鋼鐵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以汽車板、高檔管道鋼、家電面板產能提升和冷軋硅鋼項目加快建設爲標誌,首鋼遷鋼公司正在朝着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邁進。全面推進長城鋼鐵集團整合重組,地方鋼鐵企業結構調整、工藝提升、裝備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裝備製造業紮實起步。投資33.7億元,謀劃實施了滬久管業高頻焊管等27個重點項目,全市裝備製造企業達到了52家。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實現新突破。實施了148個傳統產業技改項目,完成投資38億元。正元集團吉瑪公司易拉蓋項目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投資1.8億元的藍亨啤酒飲料、投資2億元的北方明晶玻璃等一批項目已經投產,形成了年產2300萬重箱玻璃、1億隻金屬罐和易拉蓋、30萬噸啤酒的能力。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依託九江煤炭儲運公司、中鐵物流公司等骨幹企業,投資13.6億元,實施了12個重點項目,初步形成了“一箇中心、四個基地”的物流產業格局,年吞吐貨物能力近億噸。完成了旅遊景區規劃評審工作,旅遊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白羊峪村被評爲“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萬嘉建材城、天波國際酒店等一批項目相繼開工、竣工,天津銀行在遷安設立分支機構。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4.1%,同比提高了1.1個百分點。強力實施節能減排持續攻堅行動。淘汰2座210立方米鍊鐵高爐、2座25噸轉爐和108座小豎爐,完成47個節能減排工程,提前一年完成省達目標,節能減排工作步入全省先進行列。

———與時俱進,城鎮面貌在擴容升級中彰顯特色。深入實施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促進宜居城市環境建設邁上新臺階,獲得全省“燕趙杯”A組金獎第一名。總投資149億元,實施了55個城建重點項目,拓展城市面積1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51%。投資6.4億元的三里河生態走廊正式開放,形成了“兩帶相環、東西相映”的環城水系,榮獲

“河北省人居環境獎”,並被省推薦申報“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投資7.5億元的河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與職教中心遷建、投資6.5億元的人民醫院遷建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實施了150萬平方米的集中供熱擴容、20.1萬平方米的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再生水處理等項目,永順街、和平路、明珠街、福地巷改造和12條小街小巷、16個主要路口的亮化工程相繼竣工,殷柳莊、王家園等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累計投資14.1億元,實施了宏濱小區等62個小城鎮建設項目。城鎮的產業承載、人口聚集能力進一步增強。實施了三撫公路改建、萬太公路、馬蘭路東伸等交通重點工程,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338公里;實施了北營220千伏、新寨110千伏輸變電和蘇各莊、夏官營35千伏送變電等19項電網工程;投資12億元的燕山大路南延、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開工建設。實施了6個鄉鎮垃圾填埋場工程,安新莊垃圾填埋場成爲全省兩個國家一級填埋場之一。深入開展綠化持續攻堅行動,推進“百礦披綠”工程,完成營造林4.9萬畝,進一步完善了城鄉生態防護體系。

———順應民意,新農村建設在扶持引導中深入推進。被省政府評爲“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市)”。一年來,累計籌集創業基金2億元,實施“122”富民工程項目4000個,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080元。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體系,全年流轉土地6000畝。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獲得全省“海河杯”競賽一等獎。全市設施農業達到4萬畝,農機總動力達到195萬千瓦,農業機械化率達到79.5%,農業產業化率達到68%,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得到質的提升。以推廣“六個一”模式爲重點,36個省級示範村、60個唐山市級示範村建設進展順利。成立村民中心聯盟,爲廣大羣衆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公共服務。全年新建沼氣池9340個、衛生廁所1.4萬個,安裝太陽能路燈356盞、太陽能熱水器5586套。鬆護新村、山葉口等4個村被評爲全省2009年度農村新民居建設優秀示範村。

———統籌兼顧,各項社會事業在爭先創優中穩步發展。組織推廣科技成果80項,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6%。被評爲全國首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縣(市)。全市企業研發中心達到19家,成立了首鋼遷鋼公司博士生遷安工作站,已有9家企業進駐科技企業孵化器。各類教育實現協調發展,高標準通過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評估和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作驗收。第三初中投入使用,第五實驗小學開工建設,撤併了2所農村高中,全市教育教學條件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趨完善,有效防止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加強鄉村衛生機構標準化管理,成爲河北省首批標準化、規範化鄉鎮衛生院示範市。文體事業蓬勃發展,被評爲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全國羣衆體育先進單位。此外,人口與計劃生育、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以及質量技術監督、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統計、檔案、物價、審計、支工、氣象、殘聯、移民、人防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以人爲本,民生在共克時艱中得到明顯改善。被評爲2009年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市)。壓縮公用經費1.2億元,全部用於改善民生。八大幸福工程順利推進,爲民辦的20件實事圓滿完成。安排1400萬元,開展“健康遷安、幸福人民”行動,爲45歲以上的18.2萬人進行免費體檢,並建立了健康檔案。建設了4.8萬平方米的廉租房及保障性住房,啓動了佔地418畝、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的保障性民居工程。將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1700元,城鎮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205元提高到285元,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1184萬元,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免費培訓農村勞動力1.4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就業6120人。及時妥善化解了一批信訪問題,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社會矛盾綜合調控效果明顯。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建立專家檢查指導機

制,完善監控報警系統,全市安全生產保持了總體穩定、持續好轉的態勢。

———履職盡責,政府行政效能在務實創新中進一步提升。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累計承辦人大代表建議70件、承辦政協委員提案76件,按時辦結率達到100%。圓滿完成第八屆村委會換屆工作,開展和諧示範社區創建活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鄉鎮政權建設紮實推進,爲和諧遷安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入開展“幹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制定實施了市政府領導班子改進作風、狠抓工作落實的十五項措施,立體式捆綁分包負責制、倒排工期法、限時辦結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市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由634項清理壓縮到了197項,削減率近70%;審批事項的承諾辦結時限壓縮了1911個工作日,壓縮率56%。建設開通城鄉一體化管理服務信息系統,整合市長公開電話等公開服務熱線,搭建了服務羣衆的新平臺。深入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09年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也是轉變發展方式取得積極成效、各項事業加快向前推進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成果令人鼓舞。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幫助的結果,是各界人士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機關幹部、駐遷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總結過去一年,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繁重。土地、交通等瓶頸制約亟需破解,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的步伐亟待加快,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需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特別是在當前宏觀形勢下,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任務非常艱鉅。二是統籌城鄉發展步伐仍需加快。城鎮化水平和小城鎮品位有待提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三農”問題需要做長期工作,特別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的任務日益迫切,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任重而道遠。三是政府自身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還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的發展與變化,艱苦奮鬥、幹事創業的意識有待加強,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羣衆的自覺性有待增強,謀劃科學發展、落實科學發展、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決戰年,也是謀劃“十二五”的關鍵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既面對困難而又複雜的形勢,又面對國家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結構調整帶來的戰略機遇。按照市委四屆八次全會精神,確定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八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科學發展示範市、人民羣衆幸福家園的目標,以“轉型提升、合力攻堅”爲主基調,突出“創新與項目建設年”的工作主題,着力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提升新型產業化水平;着力實施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行動,進一步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着力改善人民羣衆生活質量,進一步加快城鄉等值化進程;着力創新社會管理方式,進一步提高社會治理和諧化程度,確保圓滿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爲迎接遷安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按照上述工作思路,確定2010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650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6%(272.5億元)以

上;全部財政收入增長11%(80億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19540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10950元)以上。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學需氧量比20xx年削減5.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6.3%。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以項目建設和對外開放工作爲抓手,加快資源型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新型產業化水平。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爲核心,以綠色增長爲方向,以科技創新爲動力,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和對外開放,打造新型產業格局,確保在資源型經濟轉型、轉變發展方式上實現新突破。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全年計劃實施第一、二、三產業重點項目215個,總投資550億元,年內完成投資240億元。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緊緊圍繞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進一步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重大病蟲害專業化應急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技培訓與信息服務、現代農業市場“六大體系”。積極推進1.5萬畝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示範生產基地、投資2億元的現代農業示範與推廣等20個農業重點項目,培育省級龍頭企業1家、唐山市級5家,建成經濟效益500萬元以上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5個。做強做精鋼鐵產業。發展高端化、精品化產品,加快精品鋼鐵基地建設步伐。引導全市上下進一步強化“依託首鋼、服務首鋼、發展遷安”的意識,進一步爲首鋼在遷安發展營造最好的環境,進一步鞏固、深化和發展與首鋼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重點抓好電力供應、天然氣管道等配套工程,確保首鋼遷鋼公司冷軋硅鋼生產線5月份竣工投產。按照“總量控制、延伸鏈條、整合重組、改造提升”的思路,以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爲核心,進一步深化長城鋼鐵集團戰略性重組,實施系列技改項目,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品鋼材,朝着產業規模化、裝備現代化、產品特色化、資源利用深度化方向加速邁進。抓好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立足服務環渤海和東北亞區域發展,重點與曹妃甸港區、天津濱海新區搞好對接和生產服務,積極承接配套裝備生產、配件加工業務,發展重型礦山設備製造產業、精密鑄造產業、鋼鐵裝備生產安裝產業。在技術改造、品牌培育、人才引進、金融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全力支持骨幹企業發展。年內計劃完成投資16.8億元,重點抓好首鋼裝備製造產業園、卓越鑄件二期等12個項目,儘快形成生產能力。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認真落實《服務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高配套服務能力。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按照“一箇中心、四個基地”的佈局,年內完成投資10.3億元,抓好中鐵聯合物流等12個項目。鼓勵發展旅遊、金融、法律、會計、諮詢、城市物業等服務業。堅持保護性開發的思路,發揮國家地質公園的品牌效應,抓好大五里山葉口景區開發;整合旅遊資源,實施一批旅遊項目,發展原始景觀生態遊、民俗文化體驗遊、山莊度假休閒遊等旅遊產品。抓好天波國際酒店等重點項目,促進商貿、餐飲業提升檔次、加快發展。積極推進傳統工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發揮現有產業優勢,鼓勵地毯服裝、造紙包裝、醫藥食品、電力能源、化工等骨幹企業實施技改提升項目,進一步調優產品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按照發展產業鏈的思路謀劃新興產業發展,瞄準關鍵節點,抓好戰略投資商引進、大項目謀劃建設,努力將斷鏈補齊、弱鏈做強、短鏈拉長。發揮產業和資本優勢,在能源、煤化工、生物製藥、特殊材料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先導性產業、後續主導產業項目。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會展、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年內完成投資12.7億元,重點抓好潤安玻璃、耀華玻璃一期及超白壓花太陽能電池基板、力通磷酸鐵鋰電池、曬陽太陽能電池板等17個新興產業項目。

積極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優化項目布

局,促進產業集約發展。年內每個鎮鄉至少有1個項目入園。對項目謀劃建設實施動態化管理,集中精力抓好“四個一批”:完工一批,實行倒排工期制,強化責任,狠抓落實,確保首鋼配套完善等100個重點項目竣工;開工建設一批,對前期工作比較成熟的項目,落實分包責任制,明確開工、竣工時限,力促葵花葯業等10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跑辦申報一批,選擇一批立市項目,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組織落實各類支持性文件,力爭及早建設。年內力爭有30個以上較大項目獲得國家、河北省支持;謀劃儲備一批,認真把握國家產業政策,以市場爲導向,緊緊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謀劃篩選一批調優結構、延伸鏈條、促進轉型提升的重大項目。年內力爭謀劃儲備較大項目100個以上。

深入開展對外開放年活動,進一步提高經濟外向度。牢固樹立大開放的理念,對內創優環境、對外樹立形象,廣泛吸引各地客商來遷安投資。認真籌辦第四屆經貿洽談會,從年初着手,在規劃、政策、項目、服務等各方面做好準備工作,突出項目和邀商質量,確保活動取得實效。認真落實招商引資獎勵政策,促進全民招商。創新招商方式,推行委託代理招商、專業化隊伍招商、定向定點招商等模式,積極開展以園區招商、以商招商、以產業鏈配套招商活動。深入研究國際、國內產業發展動態,確定招商重點區域和領域,國內招商依託首鋼、軋一等企業,以承接京津地區產業轉移爲主;國外招商依託正元、弘業等合資企業,以擴大與日、韓等國家和臺灣、香港等地區的合作爲主。年內力爭在吸引世界500強、全國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行業龍頭企業上實現新突破,實際利用外資4000萬美元以上,引進域外資金50億元以上。積極支持企業申報外貿經營權,壯大出口創匯隊伍,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搶抓機遇,更好地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強資源、人才和技術儲備。

深入開展節能減排攻堅行動,推行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籌集專項資金5300萬元,鼓勵節能減排項目建設,扶持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發展。統籌推進工程治理、結構調整和依法監管,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兩高”項目禁批、限批管理,完善污染源在線監控體系,確保完工設施穩定運轉。在鋼鐵、焦化、造紙、水泥、鐵礦等重點行業全面實施節能減排工程,開展排污口整治專項行動和小造紙、小豎爐行業綜合整治活動,堅決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確保圓滿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任務。積極推進鄉鎮垃圾填埋場、農村綜合養殖場治理項目,全面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優先發展環保產業。針對全市節能減排基數大、環保產業發展空間大的實際,重點扶持大氣和水污染防治、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配套服務產業,鼓勵清潔生產技術研發、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節水設備製造、零部件再加工、新型環保材料生產,力爭在弱勢領域打造發展新優勢。紮實開展綠化攻堅行動。年內全面完成持證採選礦企業的治理任務,積極推進非金屬礦山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進一步改善礦區的生態環境。積極開展綠化持續攻堅行動,年內營造林5萬畝,加快建設綠色遷安。

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核心競爭力。組織實施10個重大科技項目,推廣科技成果40項。進一步發揮首鋼駐遷企業的科技和人才優勢,力爭在自主創新、產品研發上實現新突破,帶動全市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