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六一兒童節成人放假嗎

學識都 人氣:2.95W

六一兒童節這一天,14週歲以下的孩子們有一天的假期,那麼問題來了,六一兒童節成人放假嗎?下面就由小編爲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六一兒童節成人放假嗎

六一兒童節成人放假嗎

六一兒童節成人不放假。

  六一兒童節,送孩子這7個受用一生的禮物

懂得如何領導,也懂如何跟隨

《赫芬頓郵報》:大家都想成爲一個領導者,但實際上,我們的團隊裏往往是領袖太多而追隨者太少,我相信,一個人知道什麼時候領導和什麼時候追隨是極其重要的事,我希望孩子能明白這兩者的區別,並在不同狀況下扮演好這兩種角色。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爲一個出色的領導者,甚至覺得當“跟屁蟲”沒出息,所以慢慢讓孩子養成了一副獨大爲王的姿態,恨不得隨時君臨天下指點江山。但我們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一點——凡是卓越的領導者,首先都是卓越的追隨者。古往今來,因追隨別人時脫穎而出,最後成爲領導者的人太多,如大家熟悉的漢高祖劉邦,最初他就是項羽的追隨者,對“西楚霸王”俯首聽命,後來卻打敗了項羽,最終稱王稱霸。

如果孩子從小就形成了不能追隨或服從別人的思維,那未來他將用行動告訴所有人:跟隨別人是不好的。那麼還有誰會來跟隨他呢?因此,要想出頭,必先埋頭,要想成爲領導,必先學會跟隨,就如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所說:“年輕人,若想成爲領導,就先學會服從吧!”

合理評估風險

《赫芬頓郵報》:風險管理是成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無論是爬樹還是跳下操場,我都希望通過讓孩子監控自己的冒險(當然,年齡要適當)來學會這項人生技能,以至於知道將來如何購買保險、創業、投資房地產等等。

一聽到“風險”二字,也許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避免”!我們下意識地希望孩子的生活中沒有一點風險,看到孩子在河邊玩水得趕緊抱開,孩子在家裏玩根蠟燭會被罵得半死,長大後選工作也優先考慮穩定性……可是,我們卻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永遠安全的窩巢,因爲這隻小鳥渴望着獨立飛翔,去探索更高更遠的藍天,而當他們展翅翱翔時,會發現原來世上並不存在絕對安全,萬無一失的堡壘。所以,一味的求穩也只是讓風暴來得晚一些,並不能完全消除。

其實,孩子一點也不傻,他們有着與生俱來的安全意識,就像不會游泳的小孩總會謹慎的玩水一樣,在他們的潛意識裏知道應該遠離危險,孟子先生講的"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可是根植於我們的基因裏哦。

日本最好的幼兒園看起來像是建立在屋頂上,孩子在雙層橢圓結構的上層瘋跑並摔倒,下層有"叢林模式"的攀爬架,攀爬架圍繞着一棵大樹,大概四五層樓高,孩子們在這裏上下亂爬,探索、冒險並受點兒輕傷。幼兒園的創建者手冢貴晴先生在TED演講中說:"孩子們有時需要跌倒,也需要受一點傷,這樣會讓他們學會,如何在這個世界生存。"

所以,在相對安全的範圍內,我們需要給孩子管理風險的機會,讓他們在跌跌撞撞中摔倒後爬起來,並知道每件事的風險有多大,小到摸一摸開水,大到金融投資,都能通過他們的合理判斷得到答案,這種對風險的評估和管理能力將使他們受益無窮。

獨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

《赫芬頓郵報》:我想讓孩子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讓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選擇,而不是受限於自己的恐懼和不安全感。

獨立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內涵,甚至有人說“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擁有獨自生存的能力。”我非常贊同作者Amanda Jager對孩子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的意義:“讓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選擇,而不是受限於自己的恐懼和不安全感。”的確,只有當我們足夠獨立時,才能不依附其他人或一些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的表姨最近很焦慮,常抱怨自己那讀初中的兒子:"每天晚上都要陪他做作業!我不在一旁守着,他就沒法進入狀態。可是,我還有沒完成的工作,一堆家務活,擱置太久的愛好……我感覺我已經陷入到一個惡性循環裏了,不守着他吧,他就沒法完成作業,守着他吧,自己的時間就全被擠佔,這樣的日子何時纔是個頭啊!"不知爲何,我聽着表姨抱怨,腦海裏卻浮現出很久以前的畫面:那時候,表姨的兒子七歲。我去她家做客,很驚詫的看見,這個七歲的男孩在聚精會神的看動畫片,而一旁的表姨端着碗,一口接一口給他餵飯。我很想對錶姨說:"你爲你的孩子做了太多太多,卻唯獨沒有教會他獨立。"

我們的孩子天生就渴望獨立,不信你瞧:他們正試圖掙脫你的手,歪歪扭扭邁出人生第一步;他們喜歡自己拿着勺子舀飯,哪怕米粒兒散落四周;他們剛學會說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我要自己來!

讓我們把主動權交還給孩子吧,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自己做主的孩子才能學會行動的獨立性、目的性和計劃性,這些能力將直接影響他在未來生活中是否幸福和成功。

積極地實踐自律

《赫芬頓郵報》:我故意用“實踐”這個詞,而不只是教我的孩子自律。因爲我相信自律不是一個靜態的性格特質,需要在每天的選擇中去堅持。

自律不僅指舉止得體,更意味着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學會與人合作,設定積極目標並努力完成。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指出“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裏,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

而要學會自律,作者在這裏強調的“實踐”就非常重要了,因爲如果家長只是口頭上教育孩子要怎樣怎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讓孩子在實踐中去鍛鍊自律能力,下面這些小方法你可以讓孩子試試哦:

1. 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比如倒垃圾、做家務等,並堅持有規律地去做這些事;

2. 放棄自己喜歡做的某件事情,比如不看喜愛的電視節目,週末不吃零食或甜點等;

3. 爲自己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比如每天早起完成一項任務,每天鍛鍊半小時,每天讀30頁課外書等;

4. 做些以前認爲困難的事,把目標設定得難一些,但又並非是遙不可及的。

擁抱挫折、失望和失敗

《赫芬頓郵報》:我希望孩子能去擁抱失敗,把它當作一個學習的機會,併爲失敗的他提供一個安全的,能得到鼓勵的地方。

在競爭日益增大的今天,我們都潛移默化地給孩子灌輸“不能輸”的理念,卻忘了成功人士的一個共同特質,那就是——“輸得起”。輸不起的孩子不但不具備“去贏”的特質,反而可能眼高手低,總希望得到好的東西,卻不具備爭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無法在挫折和失敗中獲得一顆強大內心的機會。

你還記得那隻著名的長頸鹿傑拉德嗎?它來自英國童話作家吉爾斯的繪本《長頸鹿不會跳舞》。傑拉德不太會跳舞,它試着跳一支優美的舞蹈卻總是失敗。有一天,一隻智慧的蟋蟀對它說:“有時候,我們想要超越自己,只需一支不一樣的曲子就夠。”於是,在一個美麗的月圓之夜,換一首音樂來跳舞,傑拉德終於成功跳出了與衆不同的舞蹈!

我想,我們父母應該學着做那隻智慧的蟋蟀。不一樣的曲子就是適合孩子的方法,當面對失敗的孩子時,我們要做的是:擁抱他,告訴他失敗不過是因爲你還沒有找到那支不一樣的曲子。我會陪伴你,幫助你,不斷嘗試,找到合適的方法,重建信心。

對別人善良和慷慨

《赫芬頓郵報》:無需多言,我們都知道,這與一個人是否擁有幸福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既然是一種選擇,就需要培養,可別指望孩子自動就長成那樣了,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Richard Weissbourd就說,“學會關心他人,和掌握一項運動技能或是一門樂器一樣,需要練習,不論是幫助同學完成作業還是完成一項班級工作,都能讓關愛他人變成一種習慣。”

在這項學習中,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例如電梯門要關時,看到奔跑過來的人,你會按下開門鍵等對方還是視而不見?這些態度和行爲孩子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所以我們更要用友善的處世態度去引導孩子成爲一個對他人善良和慷慨的人,這樣,他們也會更快樂、更健康,併成爲一個真正的強者。

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

《赫芬頓郵報》:也許我的孩子長大後和我有不一樣的價值觀和信念,但最起碼,我可以教他們試着去活出一套信念和原則。

一說到價值觀,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個很龐大的體系,的確,它決定着我們對事非黑白的判斷,引導着我們追求想要的東西,主宰着我們所有的思考及行事方式,以及對周圍事物的一切反應與決定,因此價值觀對孩子來說有一生的導向作用。但在引導中,正如作者所說,我們不應要求孩子與我們有相同的價值觀和信念,而要讓他們發展出正確且符合自己其他個性特徵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