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關於中秋節的活動方案範文

學識都 人氣:1.1W

篇一:中秋節

關於中秋節的活動方案範文

一、教學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與中秋節有關的知識。學會實踐活動的操作方法,學習製作活動方案並向老師和同學介紹自己的觀察、調查的情況。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走向社會,感受生活,培養大膽探索和勇於實踐的精神;培養學生初步具有觀察、調查研究、動手實踐操作的能力,學會獨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索創新等學習方式。

3、情感目標:通過各種活動體會中秋節的快樂。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活動準備:

1、設計活動方案。

2、分組、分工(分組:六組)。

3、製作課件。

4、安排調查研究活動用具等。

三、教學活動重點:

1、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實踐活動中新生課題的解決。

3、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

4、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

四、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 確立主題,制定方案

(一)啓發提問,明確目標

1、啓發提問:

(1)秋天的節日有哪些?

(2)一年之中哪些月份屬秋天?

(3)口頭描述秋天的景色與特點。

(4)討論區:如何理解“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

2、明確目標:今天,我們來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叫《中秋節》。(板書)

(二)活動指導,教給方法

1、我們可以通過調查、統計、參觀、訪問和查找資料,開展中秋節的課題探究。自主選題,科學分工,小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個好辦法。

參考課題:

(1)中秋節的來歷;

(2)金秋詩詞欣賞;

(3)中秋節風俗調查;

(4)中秋美食;

(5)中秋佳果;

(6)月餅的變遷;

4、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制定一個《中秋節》的活動方案吧!

(三)制定方案,佈置任務

1、分六組(把觀察目標接近的分爲一組)安排活動地點,確立分課題,活動目標,活動方法。

小組名:....組 ;

小組分工:小組長:...;

小組成員:...... ;

探究課題:中秋佳果 ;

探究活動方案:...和...先查找中秋佳果的資料,...和...再帶中秋佳果回來,...把雕水果工具帶來大家一起雕刻水果圖案,...把帶來的照相機找出水果雕刻,...來記錄過程,最後用找出來的相片剪貼報展示成果;

2、活動步驟:觀察,參觀,收集資料,記錄;

3、口頭整理:你看到了什麼?收集到了什麼資料?你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第二階段] 走出課堂,蒐集、調查、積累、整理信息資料,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1、學生分組展開實踐調查活動,蒐集整理信息資料,作好檔案記錄。

2、指導教師配合這次活動,指導學生觀察、調查,研究解決問題。

3、主要活動安排:

(1)爲家裏設計一箇中秋賞月的活動方案,或從外觀、色香味角度設計一種月餅。

(2)小實踐:製作一箇中秋花燈。

(3)電腦作畫:電腦製作一幅關於秋月的美麗圖畫,並打印出來貼在下面的畫框裏。主題:月到中秋分外明。景物要求:月色、山水、樓閣和人物。

(4)秋遊登高:有詩云: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望遠,寫下你的感想。

(5)賞花燈:以小組爲單位或在家長陪同下,逛一次花燈遊園會。記得蒐集花燈的款式和燈謎喲。

[第三階段] 成果展示,交流彙報,總結反思

一、小組交流:

在這次親身實踐活動中,你們什麼收穫?

請你們把找到的“中秋節”的材料和組長、組員們商量一下,你們準備與其他小組交流哪些內容?

二、小組彙報:

你們願意把自己的收穫展示出來嗎?

1、成果展示展示你所在小組拍攝、製作的圖片、燈籠作品。

2、賽詩會與故事會:朗誦小組蒐集的有關秋天的詩詞,看誰蒐集得最多,誰朗誦得最好。

3、集體評議(互相評價),表揚鼓勵。

三、活動感受:

談談你的體會,讓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和自豪。說說中秋節給你帶來了哪些快樂,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四、活動反思:

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們有哪些收穫和不足?(生髮言)

篇二:《月圓中秋情》活動方案設計

一、活動背景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家家慶團圓,孩子們倍感快樂,對他們的影響很大。雖然年年都過中秋節,但是孩子們對這個節日瞭解得並不深。開學初,正值中秋節來臨,因此,我們五年級便選擇了“中秋節”這一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結合當地一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和習俗,決定以“走進傳統節日”爲載體,用最親近生活的地方資源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弘揚民族文化。

二、活動目的

1、激發學生主動了解中秋節的熱情,促使學生感受我國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

2、通過對中秋節有關資料的蒐集,繼續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3、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

4、爲學生提供一個張揚個性的舞臺,培養學生創造性的人格。

三、活動計劃

1、確定活動主題,設計活動方案,做好活動方案,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2、成立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制定小組計劃,確定人員分工

3、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及其相關資料。

4、在將近中秋節那天跟大家一起帶月餅、嘗月餅、並拍照留念。

5、寫一篇過中秋節的日記。

四、活動重難點:

學生通過調查、發現新問題、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掌握思考方法,提高實踐操作的能力,積極完成小組分配到的任務。

五、活動實施步驟

(一)確定主題,制定活動計劃

1、提出問題

同學們,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是一個絢麗多彩的季節,也是一個充滿節日氣氛的季節。再過一些時間,一箇中國的傳統佳節就要到了。大家知道是什麼

節嗎?——對了,是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每年的中秋節我們都將與親人團聚一堂,吃月餅、賞明月、敘親情、享歡樂。可你知道我們中華民族爲什麼要如此重視這一天嗎?想不想了解這一節日的來歷?圍繞這個節日人們都用哪些方式慶祝呢?對這個富有濃濃人情味的節日,你喜歡嗎?(喜歡)但你們對中秋有哪些瞭解?又有怎樣的體驗呢?面對“中秋”這個詞,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預設:

(1)我想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2)我想知道這一天每個人都要吃月餅嗎?

(3)我想知道爲什麼中秋要吃月餅?

(4)我想知道一些關於中秋的傳說、故事等。”

(5)我想知道現在有多少種月餅?他們的價錢怎麼樣?哪一種最好 吃?”

(6)我想知道月餅到底是怎樣做出來的?我還想自己動手做一做。”

(7)我們家鄉的中秋有哪些活動,哪些習俗?

(8)中秋只是漢族的節日嗎?別的民族過中秋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確定主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①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先將問題歸納彙總,再對某一個或某些問題感興趣的學生分成小組,民主選出組長。 ② 組長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討論活動方案。

③ 班內交流活動方案。

在老師的指導下,各組制定了活動方案。

(設計意圖:活動研究的問題,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組人員的分工均由學生自己來討論決定,而不是由教師來代替,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無論幹什麼事都要有一定的計劃性,防止活動的盲目性。)

(二)自主實踐,彙報交流

1、組長組織,自主實踐

由於學校資源的限制,不能在課上親自帶領學生去實踐,所以,只能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和雙休日,小組自己組織活動,並要求每個學生跟家長講解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

2、彙報交流,教師指導

在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基礎上,老師利用課上時間,根據小組分工,先小組內交流,然後教師組織各小組班內交流,彙報本組實踐活動的進展情況,活動做法,取得的成績;活動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不能解決等。通過彙報,同學之間互相出主意想辦法,教師不失時機地加以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但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孩子怎樣做,而是引導啓發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培養學生勇於克服困難的意識和能力)

3、小組討論彙報下一步活動的打算

(1)探究“中秋的來歷和傳說”小組:我們想按照同學們交給我們的方法,到書店繼續查閱“關於中秋的故事”。我們還打算辦一期中秋的小報??

(2)探究“月餅的種類和製作”小組:我們還打算再去一次綠色超市,到那首先對阿姨有禮貌,完成任務;還打算,在李麗媽媽的幫助下去更城食品廠參觀,因爲李麗媽媽在更城食品廠工作;回來還打算自己學着做月餅??

(3)各小組興致勃勃地彙報着下一步的打算。可見同學們的活動熱情非常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彙報下一步活動的打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保持學生的活動興趣。得以下一步活動的延續,保持活動過程的持續性。)

(三)交流成果,活動反思

1、我們準備在中秋前夕,課上展示交流活動成果,我相信:

(1)一本本精緻的小冊子,一張張圖文並茂的手抄報會展現在同學們面前;

(2)一塊塊各式各樣各種種類的月餅會擺在同學們的桌上供大家品嚐;

(3)一首首《頌中秋》的詩歌,會在教室裏迴盪。

(4)一幅幅中秋習俗圖片,會使同學們大開眼界;

(5)一篇篇實踐活動的感受,會給同學們以啓迪;

(通過活動總結交流活動成果,使孩子們在反思自己的活動過程,品嚐着活動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時,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同時培養孩子們自我反思的能力。)

總之,無論是活動主題的選擇,活動方案的策劃或設計,實施,反思及評價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親身經歷,爲了保持活動的連續性,教師在各個環節的指導要到位,還要得到家長的支持,保持或增強活動的興趣。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經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學生感言:

呂菁:這次綜合實踐我收穫了許多,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特別是其他民族過中秋節的習俗。在展示成果時,我覺得很自豪,我們組完成了三個作品,小冊子、剪貼報、PPT,老師還表揚了我們,我很開心!

孫柯欣:這次綜合實踐我們去調查月餅,不僅完成了任務,還鍛鍊了我們的膽量。 劉蔚林:這次綜合實踐課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嘗月餅,老師竟然讓我們在課堂上吃,還光明正大的吃,太爽了!這就是綜合實踐課!

篇三:樓道學生作品佈置

一、 教室牆壁

每班一塊,內容爲紅色文化主題教育

二、 教室對面牆(每班2塊,其中二1、三1、五1一大塊) 主題:

一2班春節,一1班元宵節,二1班清明節,二2班勞動節,四2班端午節,四1班兒童節,三1班黨的生日,三2班建軍節,六2班教師節,六1班中秋節,五1班國慶節,五2班重陽節。

三、內容:

1、調查報告2、手抄報3、徵文4、剪貼報5、相片(洗腳、掃墓、團圓飯……)6、故事7、讀後感8、規範書寫9、毛筆書法10、學生畫11、教師作品展12、……

四、要求:

大版面與大主題對應,要求在大主題下設置小主題,版面設計精美,符合主題內容,紙張用彩色機打印(A4紙) ,書寫規範。

篇四:巧搭平臺放飛想象

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則案例,有位老師要上一節看雲識天氣的課,課之伊始,老師向小朋友們展示了一幅畫着雲的圖,然後問道:“同學們,你們看這圖上畫的是什麼?”一位小朋友站起來說到:“是波浪!”老師搖搖頭說:“再看看。”又有位小朋友站起來說:“老師,是煙霧!”老師皺了皺眉頭,但還是繼續鼓勵道:“再仔細看看,想想這圖上究竟畫的是什麼?”終於有位孩子站起來說:“老師,那是白雲!”老師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誇獎道:“對了,這位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這圖上畫的就是白雲!”

其實類似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在我們的身上也比比皆是。然而,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地反思時,你就會發現,正是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強迫着孩子們說出這圖上畫的僅僅只是白雲,不是波浪,更不是煙霧時,我們也在無情地扼殺着孩子們的想象力,以至於,漸漸地,我們的孩子不敢去想象,不會去想象,甚至想象力也就這樣在不用中退化了。

也許面對着今天仍然以成績以標準答案來衡量高考的今天,我們並沒有感覺到這種扼殺孩子想象力的嚴重後果,認爲只要孩子們按照我們給予的標準答案,就一定能得高分,這纔是我們作爲老師真正所要追求的目標。然而發生在美國一位媽媽“保衛想象力”的故事卻又不得不讓我們再次陷入了沉思。這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有一天她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麼認識的。伊迪絲說:“是薇拉小姐教的。”這位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後,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勞拉三世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象力,因爲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就能把“O”說成是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後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

訴狀遞上之後,在內華達州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勞拉三世幼兒園認爲這位母親瘋了,一些家長認爲她有點小題大做。然而,這位母親卻堅持要把這場官司打下去,哪怕傾家蕩產。 3個月後,此案在內華達州法院開庭。最後的結果出人預料,勞拉三世幼兒園敗訴,因爲陪審團的23名成員被這位母親在辯護時講的一個故事感動了。她說:我曾到東方某個國家旅行,在一家公園裏見過兩隻天鵝,一隻被剪去了左邊的翅膀,一隻完好無損。剪去翅膀的被放養在較大的一片水塘裏,完好的一隻被放養在一片較小的水塘裏。當時我非常不解,就請教那裏的管理人員。他們說,這樣能防止它們逃跑。在大水塘裏的天鵝,被剪去一邊翅膀,已經無法保持身體平衡,飛起後就會掉下來;而在小水塘裏,雖然沒被剪去翅膀,但起飛時會因沒有必需的滑翔路程,也只能老實地呆在水裏。當時我非常震驚,震驚於東方人的聰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爲兩隻天鵝感到悲哀。今天,我爲我女兒的事來打這場官司,是因爲我感到伊迪絲變成了勞拉三世幼兒園的一隻天鵝。他們剪掉了伊迪絲的一隻翅膀,一隻幻想的翅膀,人們早早地就把她投進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我想,這位母親的辯護詞不也在爲我們這些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們敲了警鐘嗎?我們不也已習慣於將學生當做水塘裏的天鵝,剪掉他們的翅膀,讓他們的思維全都掌控在我們的思維框架中。 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兒童的想象力狀況令科學界陷入憂慮。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雖然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創造力在所有參加調查的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五。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某個學校的考試中,有這麼一個問題:“雪化了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稍微有點常識的人來說,是很簡單的,但是老師在後來的閱卷中發現,有一個孩子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然而,這個別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個鮮紅的“叉”號,至於原因,自然是因爲跟標準答案不符。

好一個跟標準答案不符!它如同一把堅硬的銼刀,毫不留情地磨掉了孩子們的想象力。但判卷的老師也是言之鑿鑿:我們這道題目考察的是孩子對於物理知識的掌握,雪化了當然就是水,雖然這個學生的答案非常有想象力,也很有詩意,但是他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不符,不管他的想象力何等豐富,我們也只能給他判錯。

對於這個故事,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小學老師對記者說:“其實我們也是一肚子的苦水,畢竟分數是檢驗我們教學質量的標準,在這個大前提下,我也曾經嘗試過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可是結果卻不很理想,因爲閱卷的時候標準答案只有一個,誰也無法改變它。”

記者可以理解這位老師的苦衷。我們這些成年人,誰不曾有過充滿想象力的童年呢?最後不都是被一次次的考試給束縛住了手腳?

其實,社會上已經有許多有識之士開始着手保護孩子的想象力了,哈爾濱市少兒活動中心就曾經創辦了一個想象繪畫班,然而最後的結果,卻叫主辦者哭笑不得。在想象繪畫班開辦了一段時間後,主辦方爲家長們開了一個繪畫成果展,然而沒想到的是,看着孩子們把馬畫成藍色、綠色,家長們生氣了,這是咋教的?這不是誤人子弟嗎?儘管校方再三解釋這是要給孩子一個想象的創作空間,可班上80%的家長還是讓孩子退了學。

這不由得叫人想起一個故事:世界著名作家歌德小時候,他母親常給他講故事,但他母親講故事的方法比較獨特,總是在講到中途的時候停下來,留下一個讓小歌德想象的餘地,讓他自己發揮想象,繼續說下去,這就很好地激發和保護了孩子的想象力,使歌德後來成爲了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雪化了,變成了春天”竟然被語文老師判定爲病句,課堂上強詞奪理、思維活躍的孩子往往會被扣上“不守紀律”的帽子。想象力已成了邊緣化的教育目標。在國際科學組織評選的“2001年全球重要科學發現100項”中,中國僅有3項上榜,其中有兩項還是與美國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中國學子每年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約2000人,爲非美裔學生之冠,但美國專家評論說,雖然中國學子的成績了不得,但想象力、創造力卻是大大缺乏。而更讓我們中國人感到危機感的是,在每年諾貝爾獎的頒獎臺上,從來沒見過我國的科學家上臺領獎的身影??而這些如果追究起來的話,難道與我們的教育無關嗎?

說到這邊,我不禁想請大家認真地思考一下:丟失了想象力嚴重嗎?知識和想象力哪個更重要?更有利於人的成長、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呢?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幾十年以前,科學巨人愛因斯坦就已經乾淨利落地告訴我們:“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今天我們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看來,想象力在我們的學習與生活當中,有着非同尋常的功效。而小學生的想象力,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它更需要我們這些老師的精心保護與培養。所以作爲一名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保護並激發孩子們的想象能力,我們有着責無旁貸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在激發孩子們想象力的領域,我們更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創造一切有利條件,讓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飛翔呢?我想,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環節,爲他們巧搭平臺,放飛想象。

一、實踐操作 釋放想象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想象活動是不可能自發地產生和進化的,實踐活動是他們想象的源泉。事實也證明了,動手操作,可使人的大腦發達,動手操作,可使學生把想象變爲現實。語文教學中,我們同樣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們動起手來,盡情地想象與創造。

比如,在教學以環保爲主題的一組課文後,我請孩子們變廢爲寶。孩子們的創作讓我震驚了。我們隨手扔掉的西瓜皮,在他們的手中竟變成了一艘精美的小遊艇,塑料瓶變成了洋娃娃,牙膏盒變成了漂亮的筆筒,可愛的小汽車,牛奶箱變成了百用收納箱,看着他們拼着,剪着,貼着,塗着,不時地還眨巴着眼睛思考着,小臉蛋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想象的靈感也不斷地從他們的指尖繞到了作品上,我不得不爲這些小天才們豎起大拇指。而中秋節的時候,我又在班上舉行了剪貼報比賽,這一項工作一下子融入了孩子們多種技能的綜合運用。既要學會蒐集資料,還要學會設計,編排,使整張剪貼報與主題相關聯,並能吸引大家的眼球。結果在評選中,班上辜沂楠的作品脫穎而出。她在剪貼報的上方貼上了一個圓圓的月亮,幾朵悠閒自在的白雲,趁着幾枝斜斜的竹枝,讓人感受到陣陣習習的秋風,而在月亮的下方則貼着一朵美麗的大花朵,花朵旁貼着一個栩栩如生的嫦娥和一隻可愛的玉兔。據她本人介紹,整張剪貼報,代表着在這花好月圓的中秋節之際,嫦娥也帶着玉兔在凡間與親人相聚團圓。聽到這,你說我們還怎麼忍心去打斷孩子,跟她說:“不,孩子,嫦娥是住在廣寒宮裏的,她偷吃了靈藥是不能到凡間來的。”我們能說的只能是:“老師相信,這會是一個最美的中秋之夜!”因爲,這就是孩子們的美好夢想,在他們眼裏,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讓我們的孩子們多實踐,多操作吧,這樣,他們的想象力纔會得到釋放,思維的火花纔會得到碰撞,併爲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文本拓展 展開想象

教育家弟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起學生的想象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認爲教師是在與我們一起學習,認爲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產生超越的自豪感。”而我們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作品,這些作品中有生動形象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有朗朗上口的詩歌,更有引人深思的意境,教學中如果能靈活運用,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並能有效的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驗到想象的快樂,學習的樂趣。所以,我們可以在文本教學中試着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巧用插圖

小學語文教材圖文並茂,色彩豔麗。如果能靈活地運用文中的插圖,巧妙地設置空白,引導學生對圖畫內容進行拓展想象,對訓練學生的思維邏輯性,拓展想象力會起到很好的影響。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小小的船》這篇課文時,課文中配上了一幅美麗的夜空圖,一位可愛的小女孩坐在彎彎的月牙上欣賞着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要將孩子的思維侷限在這一幅畫面和文本內容上上,我們可以在充分的學習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孩子,衝出畫面,自由的暢想,瞭解更多的奧祕。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一邊繼續看圖,一邊想象:這彎彎的月牙除了像小船還像什麼?你還知道有關月球的那些知識呢?閃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又像什麼呢?這美麗的夜空中除了有星星和月亮,還會有什麼呢?看着這美麗的夜空,你會想到那些故事呢?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呢??這一連串的問題,可以把孩子們一步一步地引到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他們可以盡情的發揮想象,說他們所想的,聊他們所知的,不但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本首詩歌,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豈不是一舉兩得嗎?所以,別再讓那一幅幅有着神奇魅力的插圖僅僅只是流於形式的運用了,讓它爲我們發揮更大的作用吧!

2、巧補空白

好的文章就像書法,有時密不透風,有時又疏可走馬。很多作品中,作者常常爲了給讀者留下懸念,有意在某些地方沒把意思挑明,或者有些因爲表達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內容,給讀者留下空白,讓讀者去揣摩。教學中,教師就要抓住這些“疏可走馬“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給這些空白添補上亮麗的色彩。如教學四年級語文《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着,議論着,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對這部分內容,作者並沒有具體地展開描寫,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們來想象:圍觀的都會有些什麼人?他們會讚歎些什麼?議論些什麼呢?當看見這位年輕人對大家的讚歎沒有任何反應的時候,圍觀的人又會有何反應呢?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拓展想象,孩子們能更好地聯繫上下文來解讀課文,而學習的主動權也一下子掌握在他們的手裏了,課堂上也不會因爲沉悶而陷入了困境。所以善於抓住文本中的空白,是訓練孩子們想象力的重要憑藉!

3、仿寫續編

教材中有很多作品的結尾是言已盡而意猶在,能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教師可循着文本的寫作特點,寫作意圖等方面引導孩子們發散他們的想象潛能,進行仿寫續編。

如教學三年級的《聽聽,秋的聲音》這首優美的詩歌后,我引導孩子想象,在秋天裏除了能聽到文中所提到的這幾種聲音外,你還能聽到哪些聲音呢?請你試着寫下來。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在他們的小耳朵裏隱藏着許許多多我們成人所聽不到聲音,他們用自己的小腦袋爲我們編出一首又一首更美的詩歌來,在他們的詩歌中,我聽到了小老鼠的得意聲,我聽到了螞蟻們的慶功聲,我還聽到了孩子們銀鈴般的歡笑聲,這不正是他們的思維綻放出來的美麗的奇葩嗎?又如在學完《種植春天》這篇童話故事後,故事的結尾以小姑娘死了,那座白雪皚皚的小城只有埋葬她的那個地方草翠花開,最後大家才知道,原來那個小姑娘就是春天。故事嘎然而止,給讀者設下懸念,小姑娘春天死後,那個狠心的國王會怎麼做呢?那座小城會一直處在冰天雪地之中嗎?於是,我請孩子們續編下去。在孩子們的續編中,有離奇的故事情節,有令人遺憾的悲劇,也有令人拍手叫好的完美結局,有中外童話的結合,有科幻故事的穿插,更有現代先進技術的整合,真可謂百花齊放,孩子們想象力的火花一旦被點燃了,那種爆發力確實足以把大象都嚇倒。

當然,文本的拓展,除了常用的這些,領會意境,爲文本畫上插圖,複述課文,圍繞專題展開辯論,課本劇表演等這些手段,只要運用得當,都能很好地調動孩子的想象力,讓我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作文引路 活躍想象

魯迅先生說過:孩子是可敬佩的,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想飛到天空,想潛入蟻穴??兒童天生就是一個幻想家,他們的腦子裏裝着道不完說不盡的奇思妙想。給孩子一個話題,他們的思路就會向外擴展,以活躍靈動的想象,海闊天空的思想,創造出五彩繽紛的空間。《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爲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所以適時地給孩子一個習作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想,無拘無束地說,揮灑自如地寫,有創意地表達自我個性吧!

關於想象話題的作文,在各個學段都可以有相應的訓練,如低年級可以給他們幾個詞語,讓他們串編成文,這時你就會看到,同樣的幾個詞,在他們的筆下會有不同的故事情節在發生着,還記得前幾天在去參加莆田市教師“兩語”培訓時,趙春林老師爲了訓練孩子們的高效閱讀能力,他對孩子們進行了高效記憶能力訓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訓練手

篇五:株洲市四中“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總結

高一高二年級各班:

爲積極配合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引導當代中學生加強德育,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以推動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特繼續開展以下系列活動:

一、活動主題:

閤家團圓,歡度中秋

二、參與對象:

高一、高二年級全體學生

三、活動時間

貫穿全年

四、活動安排:

“我們的節日——節日小報”製作與評選 爲深入開展民族傳統教育,引導未成年人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加深未成年人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決定圍繞中華傳統節日,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節日小報”製作評選。

1.作品要求

(1)作品內容。“節日小報”以中秋節爲主題;介紹傳統節日的由來以及我們慶祝傳統節日的相關活動。要求內容精煉、圖文並茂,色彩搭配合理,作品有創意,報頭新穎、貼切。

(2)作品形式。作品以手抄或剪貼報爲主,版面爲4開。可以剪貼其他相關資料。報送作品可以以學生個人名義參評,也可以以集體名義參評。

2.活動要求

各班作品請於9月27日之前將作品上交至校團委辦公室,校團委將組織評選,設置若干班級組織獎和單項作品獎。

五、總體要求

此“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系列活動要求全員參與。活動成果事關株洲市創建文明城市,請各班務必高度重視,告知班主任老師,並請班主任督促完成。校團委、學生科將對班級活動開展情況予以考覈。

校團委學生科

20xx年9月5日

株洲市四中“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節日小報作品精選

篇六:小學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

第1單元:意外傷害的預防與自救

一、活動目標

1、認知和技能:

(1)通過活動學習食品、人體、藥品、疾病等知識,學習衛生保健知識,學會對水、火、電、刀具、煤氣的正確使用,提高對意外傷害的自救自護能力,學會自我調整情緒,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2)培養學生收集相關信息,並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簡單加工處理和應用能力。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小課題研究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尋求各種途徑處理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

(2)通過小組合作調查、採訪、彙報交流促進兒童的協作探究精神、學習交流能力、相互欣賞的意識的生成以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以小課題研究的形式,通過合作小組的集體研究,使學生學會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2)通過課題研究,培養學生機智勇敢的品質,遇事冷靜沉着的心理品質。

第一階段 準備階段

1、活動時間:2課時

2、活動過程

(1) 談話導入,確立總課題。

(2) 教師以凝重的語調講述暑假一位學生溺水死亡的事情,引發學生思考: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悲慘事件?使學生意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從而生成本次實踐活動的主題——“學會自我保護”。

(3) 展開討論,生成子課題

從學校大部分學生騎自行車、乘公交車和校車的實際出發,從最接近學生的安全隱患出發引導學生討論,產生以下子課題,並討論確定研究內容。 a飲食安全:調查綠色食品的有關知識,以及中毒的處理。

b交通安全:瞭解交通常識,知道怎樣正確步行、騎自行車,乘公交車和出租車。

c用電安全:瞭解電的有關知識,觸電的危害性和方法,學習一些觸電救護的基本技能。

d預防傳染病:認識傳染病,預防傳染病,以及怎樣用藥。

e危急關頭的安全:蒐集相關案例,提高警惕性,掌握下列幾種情況的自救自護措施:小偷撬門扭鎖你獨自在家,遇到敲詐勒索和暴力傷害,看見偷竊行爲和行騙行爲。

f運動安全:瞭解在運動中身體的哪些部位容易受傷和受傷時的應急措施。

g網絡安全:研究使用聊天工具時的安全,小學生進網吧和遊戲房的危害,以及如何拒絕網友的非分要求。

h心理健康:蒐集一些調整情緒最終獲得成功的人物故事和書籍。

(4)建立課題小組,設計小課題研究方案。

a、學生根據一定的要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自由組合成研究小組。

b、以小組爲單位,初步討論、設計子課題的活動方案以及調查形式。(教師隨即以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各小組的活動。)

(5)交流課題方案,指導完善。

a、小組介紹自己的課題研究方案

b、其他小組成員評價並提建議

c、教師指導評價

d、小組修改、完善,確定課題研究方案

(6)教師進行實踐活動的培訓。

a、要注意實踐活動的安全。

b、準備一些必要的設備:比如攝像機、錄音筆、理論資料等。

c、進行調查前的培訓指導,學習採訪記錄技巧、如何製作幻燈片、如何設計問卷調查、填寫表格紀錄、如何完成成果的反映形式。

第二階段 課題實施階段

1、活動時間:課外1—2周

2、活動方法:以小組爲單位邀請指導老師或家長一起收集有關資料、採訪有關人員,也可個人實踐。

3、活動過程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採訪活動:按預定的方案走訪超市、蔬菜基地,採訪派出所、體育館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有關人員,錄音、拍照、攝像、採訪,做好調查記錄,寫好研究日記、感悟等。

(2)利用網絡資源、圖書資源、電視影像資源和校本材料《生活指導用書》等,獲得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

(3)以小組爲單位進行階段性的資料整理和交流。

篇七:春節風俗習慣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髮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 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祭竈神

祭竈,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竈王爺便要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竈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竈王爺之手。送竈神的儀式稱爲“送竈”或“辭竈”,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竈神上天,祈望竈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爲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倒貼福字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着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着滿桌佳餚,更享受着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歲習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壓歲錢

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爲“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壓歲錢寄託着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國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製成的火炬。因爲我國南方盛產竹子,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當竹子燃燒時,竹節裏空氣膨脹,引起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大約到了唐代,人們把火藥裝在竹筒裏點燃。宋代人們已經普遍使用內裝火藥的紙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現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 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爲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逛廟會

逛廟會,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春節情結,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的宗教儀式,廟會之時,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場”以祭祀神佛,人們也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廟會期間,也少不了商販叫賣、民間藝術表演。廟會上有許多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傳統項目,比如,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

觀社火

除了廟會,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年節娛樂活動。社火源於古老的土地神與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業文化著稱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的立足之本,它爲人類的生存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着原始思維認爲火也有“靈”,並視之爲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於是形成了尚火觀念。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着社會的發展,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成爲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中國結又稱盤長結,每一個結都是從頭到尾用一根紅繩編結而成。中國結髮源於遠古時期,當時還沒有文字,人們爲了記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繩上盤上不同的結以示記憶,這就是“結繩記事”。當時,人們用這種方法除了記住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還是年輕人用於表達愛情的物品。作爲一種裝飾藝術品,中國結給人以純樸、吉祥的印象。它內含濃郁的民族鄉土氣息,外形又很雅緻,既體現遠古時代的神祕,又體現中國人的靈秀。因此,它很快成爲人們在春節期間室內懸掛,或互相贈送的物件。優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韻味給傳統佳節增添祥和、吉利的氣氛。

篇八:《月是故鄉明》教學設計

一、活動背景

背景分析:1.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中秋起源、中秋習俗、月亮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燈謎等,從中深刻體會中秋節的意蘊,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傳統觀念和意識,重視友情、親情,理解“團聚團圓”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義,從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幸福生活。 學生現狀:隨着西方文化對中國本土文化的衝擊,國的傳統節日在國人面前出現了逐步淡化的趨勢,少年兒童對於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已表現出嚴重的“營養不良”;老師對如何利用中國傳統節日這一載體,培育隊員民族精神的認識尚不足;對如何挖掘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的能力還不強。

二、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分析課文內容,使學生對明月這一意象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瞭解。通過了解中秋的蘊意,培養學生傳統觀念,重視親情友情、理解“團聚團圓”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義,從而熱愛和嚮往美好的生活。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傳統佳節中秋文化,月亮傳說、中秋習俗、詩詞歌賦。參與吟誦、猜謎、唱歌等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社會實踐能力目標

通過蒐集資料、考察訪談、親歷實踐、深度探究、親身體驗,參與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三、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蒐集詩詞、月亮傳說、中秋習俗等資料做成卡片

播放音樂的錄音機

教學環境的佈置:黑板明月圖畫設計 書寫“月是故鄉明”

2、學生準備

自學課文做好預習佈置的問題

蒐集資料(與月有關的圖片、詩文、音樂)

親自實踐賞月(在週末獨自完成)

四、適用年級:三年級4班

活動時間:綜合實踐課時間、課餘時間

五、活動過程

開展“主題一 月是故鄉明”活動

第一階段 自主探究學習(25分鐘左右):

三個小組把做成的幻燈片由一位同學有選擇地放映,或播放選好的曲目。時間爲2-3分鐘,展示自己收集來的成果。

(參考內容:三潭印月等圖片投影、歌曲《牀前明月光》的播放、有關月的歌曲名《月牙泉》《十五的月亮》《月是故鄉明》《月亮代表我的心》《二泉映月》《彩雲追月》,名家短詩吟誦。)通過這個環節把學生帶入情境。

問:誰能告訴我它們共同的主題是什麼?

明確:思鄉之情。

古往今來,思鄉的作品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最富有詩情畫的思鄉之情的散文。

第二階段 解題、分析課文:

問題設計:從本文的題目中同學們有可能聯想到其他詩句?三組學生竟答收集來的詩句。

(參考內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兒彎彎照九州等教師蒐集資料)

從以上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到,明月這一靈妙的意象寄託了人們無限的深情。作者季羨林老先生也一樣,雖然功成名就,但仍念念不忘那個小山村。

(投影季羨林的有關資料,設計爲感動中國2006——季羨林 東方學大師【頒獎辭】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篇散文,走進季老的內心世界。大聲朗讀課文,無論有什麼疑問的地方都提出來。(教師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回答,教師加以點撥指正。)

指導教師指導重點: 教師設計問題:

1.既然作者如此熱愛想念自己的家鄉,爲什麼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2.爲什麼除了寫故鄉的月色,作者還寫到了那麼多地方的月亮?既然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豈不讓故鄉的小月亮相形見絀?

3.思鄉到底什麼滋味呢?

以學生回答互動爲主,教師點撥。

教師總結:有許多事物能喚起我們對家鄉的懷念:老樹、老街、老房子、門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陽的餘暉和嫋嫋的炊煙,想想母親呼喚兒女的聲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份惦記。在一個個團圓的日子不管如何的萬水千山,都要趕回自己可愛的家鄉。哪一處的月都不及故鄉,故鄉的月亮越美,越發勾起人們的鄉思鄉愁。學了這篇課文,希望我們對明月和家鄉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下面我們就針對最能引起鄉思之情的“月與故鄉”展開第二個環節的活動。

第三階段 實踐活動(15分鐘左右):

1.“月亮”與“中秋”知識竟猜:(教師主持,三組學生竟猜。)主要內容設計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傳說故事,拜月、吃月餅、猜燈謎、觀潮等風俗。

2.吟詩對聯:三組各取一句同學吟誦自己準備的短詩。

中秋對聯趣談介紹師生互動完成(內容設計: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冬至鼕鼕至,每冬先寒節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圓時愈明/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教師總結: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人的心靈歸屬和寄託,是一份無價的財富。願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有所收穫,對家園有更深的體會與感悟。

開展“主題二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活動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一)、活動目標: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課題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學習

對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做好活動的準備。

(二)學生活動內容與方法

(一)啓發提問,明確目標

1、分組,確定小組活動子課題。

根據活動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查找相關資料,提出若干研究問題,組建活動小組。全班45人,分成六個小組。

可研究的的問題例如:

(1)秋天的節日有哪些?

(2)一年之中哪些月份屬秋天?

(3)口頭描述秋天的景色與特點。

(4)討論區:如何理解“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

2各小組討論如何開展活動,制定活動方案,填寫活動計劃表。

3組長分工的時候要和組員商量,以免產生牴觸情緒影響活動的開展。

(組隊的時候要考慮男女比例,還要考慮活動中要採取哪些方式,誰比較適合擔任,成果展示可能採取什麼形式,誰比較在行等等)

4、明確目標:今天,我們來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叫《中秋節》。(板書)

(二)活動指導,教給方法

1、我們可以通過調查、統計、參觀、訪問和查找資料,開展中秋節的課題探究。自主選題,科學分工,小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個好辦法。

參考課題:

(1)中秋節的來歷;

(2)金秋詩詞欣賞;

(3)中秋節風俗調查;

(4)中秋美食;

(5)中秋佳果;

(6)月餅的變遷;

4、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制定一個《中秋節》的活動方案吧!

(三)制定方案,佈置任務

1、分六組(把觀察目標接近的分爲一組)安排活動地點,確立分課題,活動目標,活動方法。

小組名:....組 ;

小組分工:小組長:...;

小組成員:...... ;

探究課題:中秋佳果 ;

探究活動方案:...和...先查找中秋佳果的資料,...和...再帶中秋佳果回來,...把雕水果工具帶來大家一起雕刻水果圖案,...把帶來的照相機找出水果雕刻,...來記錄過程,最後用找出來的相片剪貼報展示成果;

2、活動步驟:觀察,參觀,收集資料,記錄;

3、口頭整理:你看到了什麼?收集到了什麼資料?你有什麼感受和想法?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活動目標:走出課堂,蒐集、調查、積累、整理信息資料,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1、學生分組展開實踐調查活動,蒐集整理信息資料,作好檔案記錄。

(二)、學生活動內容與方法

(1)爲家裏設計一箇中秋賞月的活動方案,或從外觀、色香味角度設計一種月餅。

(2)小實踐:製作一箇中秋花燈。

(3)電腦作畫:電腦製作一幅關於秋月的美麗圖畫,並打印出來貼在下面的畫框裏。主題:月到中秋分外明。景物要求:月色、山水、樓閣和人物。

(4)秋遊登高:有詩云: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望遠,寫下你的感想。

(5)賞花燈:以小組爲單位或在家長陪同下,逛一次花燈遊園會。記得蒐集花燈的款式和燈謎喲。

篇九:我們的節日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爲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以深化素質教育,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藝術修養和創新實踐能力爲根本宗旨,20xx年,我們將以教育局下發的《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方案爲指針結合我鄉各小學實際全面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二、活動目的

1、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傳說、民俗習慣等,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培養美好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使學生獲得“真、善、美”的體驗。

2、各小學結合本校校本課程培養目標,不斷培養學生的體育、藝術和科技素養。

三、活動形式

“我們的節日”主題教育活動中的“節日”既涵蓋我國民俗中的傳統節日,又包括結合學校自主發展與學生身心特點的校園文體藝術特色節日。爲此,我們將充分挖掘和整合傳統與特色節日中的教育資源,並不斷增加新的內涵。把原本單一的、獨立的教育活動的點連成線、形成面,最終構建目標明確、主題鮮明的多緯度教育活動體系,用富有特色的活動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搭建平臺,促進學校道德文化建設,推動學校體育、藝術、科技等教育活動的健康發展。將“我們的節日”這一主題教育活動做大、做強、做新,並形成自身鮮明有效的學校主題教育特色。

四、參與對象

各小學1——6年級全體學生。

五、“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安排:

六、活動要求:

各小學輔導員請把每一次開展活動的方案、總結、郵箱,紙質活動資料留本校存檔。

松嶺門蒙古族鄉中心小學

20xx年8月28日

20xx年“我們的節日”活動方案

松嶺門蒙古族鄉中心小學

20xx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