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中秋節的賞月詩句

學識都 人氣:1.26W

中秋是團圓的節日,自古描寫中秋的詩句也有很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中秋節的詩句的內容,歡迎閱讀借鑑。

中秋節的賞月詩句

中秋節的賞月詩句

1、鬆桃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白居易《春題湖上》

2、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曹操《短歌行》

3、明月風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4、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梅花》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6、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歐陽修《會老堂口號》

7、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9、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10、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識。——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1、舉灑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蘇軾《赤壁賦》

1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赤壁賦》

13、今宵灑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14、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15、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6、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7、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18、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張煌言《入武林》

19、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20、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杜甫《詠懷古蹟》

21、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2、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23、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24、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陸游《遊山西村》

25、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鉤。——李賀《馬》

26、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來明月愁。——羅隱《自遣》

27、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2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29、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洲韓判官》

3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31、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石頭城》

32、月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戰國策·秦策》

33、月明星稀,烏雀南飛——曹操《短歌行》()

34、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35、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36、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蘇軾《赤壁賦》

37、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8、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39、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於良史《春山夜月》

4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李商隱《霜月》

41、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42、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和月。——歐陽修《天一詞·玉樓春》

43、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夢遊天姥吟留別》

4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5、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晏幾道《鷓鴣天》

46、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47、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4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49、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50、雲隨竹動,月共水注。——陳後主《掖庭度雁賦》

中秋節的賞月詩句【解析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賞析

這首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牀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淒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爲清醒,他翹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裏,用“空裏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爲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爲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牀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擡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淨!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裏的親人。想着,想着,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緻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裏,讀者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