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95W
《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
  讀了《十八歲出門遠行》,我認爲作者可能用象徵的手法來描述一個剛剛成年的人走進社會的心路歷程。我想這段成長的路程可以分爲三個階段:初期、中期和後期,而貫穿其中的就是象徵着理想與追求的“旅店”。
  初期的熱情,爲了遙遠的理想而執著。 剛滿十八歲的“我”懷着憧憬獨自上路。告別童年,告別過去,是成長的第一步,去尋找自己的未來。路上,一直問人前面有否旅店,他覺得在旅途中不能沒有旅店,就像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覺得人生不能沒有理想。年輕的我們總是帶着理想出發,並試圖在某個地方找到它。
  而中期的`疲憊,因找不到理想而困惑。 不斷起伏的柏油公路,暗示着將遇到的折磨,爬上高處再滑向低處,如此循環,他始終看不到旅店。於是,他的熱情逐漸冷卻,取而代之的是跋涉的疲憊和困惑。因此,當他看不到旅店時便選擇了汽車。現在他根本不在乎旅店,反正前面是什麼地方對他來說都不重要了,只要汽車馳着,那就馳過去看吧!現實的安逸讓心靈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就如在平庸的生活中暫得了安逸,完全把自己的理想,拋在一邊,不管這種方式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不管這樣的生活將把自己帶到何處。
  後期的坦然,他想要的就這麼簡單。人總要接受現實,並且在現實中尋找自我安慰,學會坦然。就像每個在年輕的時候都夢想着將來要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但真正步入社會,發現一切都不像自己當初想象的那樣,所以只能學着坦然面對。
  讀這篇小說,感覺是在一個夢境之中,但這個夢有時那麼地真實;不知道它具體告訴我們什麼,但又在無形中與我們的心靈深處相契合。 筆者之所以選擇這篇作品正是被它的偏向於人生哲學的意蘊所觸動,也是因爲與文中的“我”產生共鳴,覺得像現實中的自己。

更多本站【讀後感】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