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後感1000字

學識都 人氣:3.05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復活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復活讀後感1000字

復活讀後感1000字1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爲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淨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爲"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聶赫留道夫爲什麼會從一個用心向上的青年成爲以後不思進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學時最好的朋友—以前善良、講義氣的謝列寧最後都變成了惟利是圖的、庸俗的、不思進取的人。這不能不承認他們所處的環境對他們真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處在一個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層社會,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漸漸的原來在他門身上的完美品質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們自己卻全然不知!

有句話說: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我並不認爲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正因人是主觀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雖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覺得一個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不得不重視環境在一個人的成長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幼兒成長階段,環境的影響十分明顯: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而千差萬別。假如一個孩子所處家庭環境,父母經常發生爭吵,常常充斥着緊張與對抗,這樣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鎖起來,慢慢變得不愛與人交流,對任何人都缺乏足夠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個別時候遇到某些敏感問題時會採取對抗的心理,情感變化無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擊傾向,這是幼時情感受到壓抑的結果。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但那裏我沒有一點誇大其詞的說法。這是有關專家研究的結果。

由此看來,一個良好的環境對自己的成長十分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處於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間互相關心,平等相待。這種待人處事的態度會很自然的影響到你在學校與同學的交往中,將來走向社會對待他人的態度中,這樣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產生良好的關聯,有一個融洽的人際關聯。久而久之會養成好的性格。

人生常常是苦和樂同行,悲和喜攜手,挫折和順利與我們的相伴。環境鍛鍊人,環境塑造人。讓我們以微笑應對生活中的苦難,以微笑應對挫折。嚴酷的自然環境鍛鍊人的意志,增強人的體質。艱苦的環境鍛鍊人,它使人發憤,使人振奮,使人不得不調動起全部精力爲生存和發展而鬥爭。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千萬別讓安逸的環境寵壞!舒適良好的環境就應成爲我們成長進步的基石,在這樣的路上我們就應走的更快,而不是沉迷於路邊的風景,忘記自己前進的路還很長很遠。

復活讀後感1000字2

關於這本書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本人,他出生於俄國的一個大貴族家庭,本人是伯爵,早年受西歐啓蒙主義的思想,所以他的.前期創作,既十九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作品中,既不滿於專制農奴制,貴族階級的寄生和腐朽,又憎恨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但還寄希望於“理想”的貴族,幻想通過溫和的改革使貴族和人民“互相親近”,變矛盾爲和諧。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社會的激烈變動,加上本人緊張的思琦,引起了他的世界觀的鉅變。

《復活》是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爲是其創作的"最高的一峯"。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宏氣魄和明亮的詩意,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與不安的騷動——它,完全是體現了一位偉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許多的感觸。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着崇高志願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爲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己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爲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就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

《復活》這本書還從方方面面體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的道德喪失。聶赫留朵夫本身對於這種生活十分厭惡,但是人因環境而變,所以當他身處在黑暗的環境中時,變得墮落這是自己無法掌控的。這讓我懂得善與惡都是一念之差,只要受到影響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仔細的把握好生命的小船,纔不會迷失方向,永遠保持真正的自我。

《復活》一書如實地描繪了勞動人民的悲慘境況,描繪了形形色色官僚的醜惡嘴臉,揭示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教會欺騙的實質,表現出深厚的人性,宣揚了高尚的人性。我認爲擁有人性是做一個人最基本的原則,要讓精神的自我永存,就要行得正,有自己的主見,有勇於自我審視檢討的勇氣。善與惡往往只在一個人的一念之間。

復活讀後感1000字3

人死而復生,在現實生活中看來是無稽之談。但每個人對“生”或“死”的看法和定義是有所出入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

在此,我引用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詩: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生與死不僅僅是心臟和脈搏的跳動與否,而是心靈和精神的高尚與否。托爾斯泰筆下的《復活》便是圍繞着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和道德洗禮而展開的故事。聶赫留朵夫一次偶然機會發現瑪絲洛娃竟是自己青年時代熱戀的卡秋莎。而此時的聶赫留朵夫是高高在上的公爵,坐在陪審席的位置上,卡秋莎卻已淪爲妓女,成了被告人。聶赫留朵夫現在才醒悟曾對卡秋莎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但卻礙於面子不開口。聶搞清事情原委,卻已經來不及。

聶一次次地探監,希望得到卡秋莎的原諒。實質上,卡秋莎對過去所受的傷害已經不願提起,並對聶如此這般利用自己來拯救自己的心靈而悲憤。

雖然最終的結果沒能改變,聶踏上了和卡秋莎一同的流放路程,並讓卡秋莎儘量地幸福,幫助她戒菸戒酒,卡秋莎也原諒了聶赫留朵夫。

這是一個有關精神和道德復活的故事,也揭露了舊社會的制度。托爾斯泰是一位俄國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用他的筆去抨擊俄國政治的腐敗。他亦被列寧稱頌爲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而今21世紀,縱觀世界,是戰爭,是腐敗,是災難仍在吞噬着我們的心靈淨土。物慾橫流,人情冷漠的社會,我們眼睜睜看着美好流逝,惡魔向我們伸出了利爪,但我們仍像鴕鳥一樣逃避現實。擡起頭看看,是否有更多的痛苦在繼續,有更多的歡笑被淹沒。或許,現在物質條件充沛的環境下,我們體會不到他人的痛苦。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能在溫室仍舊昂首挺立,兩耳不聞窗外事。

然而,生活中確實還有許多人性的閃光,只要我們能夠將閃光放大併發揚,也一定會讓更多原本墮落的心靈復活。年輕的我們,心靈還保留着一塊淨土,保護它並墾殖它,讓它生生不息。我們是社會人,終要走到社會去。儘管從父輩嘴裏,我們總覺得社會是險惡黑暗的。但一個人的心靈如何,他看到的世界就如何。這並非自欺欺人,而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精神和道德崇高的最基本的保護和持有的權利。這個權利,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

“人單純些,會更快樂。”誰會笑話你的單純呢?沒有人會的。因爲單純的人最快樂也最幸福。這樣要求自己的心靈,自覺把那些邪惡的拒絕在門外,用心去接納這個世界。正如一句話所說的:

握緊拳頭時,好像抓住了許多東西,其實,連空氣都沒有抓到!

張開雙臂時,好像雙手空空,但是,全世界就都是在你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