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平凡的世界》1000字讀後感

學識都 人氣:1.84W

看過路遙《平凡的世界》的你們不知道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接下來小編給你們帶來《平凡的世界》1000字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路遙《平凡的世界》1000字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1000字讀後感一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初看《平凡的世界》,會被路遙的描述能力所折服,比如他描寫初冬高中大院的熱鬧過後的景象,“諾大一個院子,霎時就被這紛亂的人羣踩踏成了一片爛泥灘”,整個畫面躍然紙上。還有,金波看藏族姑娘牧羊的場景,都能感覺太陽和羊羣從紙上跑出來,出現在眼前了。他有很強的描述能力。所以看這本書,並不費腦子,一切都是平鋪直敘,很自然,像流水一樣。他就是靠他強大的描述能力,描述了一個時代的各種人物和他們的愛情以及時代的變化。他不深刻,雖然世事變遷,每個人的人生隨着時代的洪流向前,不夠掙扎,不夠血淋淋,更談不上壯闊。

在書裏,我們很明顯感受到了作者對孫少平的偏愛,相比於少安,更多的是對少平形象的刻畫。一個陝北農家的窮小子揹負着沉重的家庭負擔來到當地縣城念高中,一開始他由於自己貧苦的家境,尚能遮羞的衣服和下等的吃食而在同學的面前充滿了自卑,隨後和同班的郝紅梅由於相似的境遇惺惺相惜,少平在“初戀”失敗後初步成熟。隨後隨着出生大縣城,見多識廣,敢愛敢恨的田曉霞慢慢走近他的世界,他的視野逐步開放,高中畢業的少平不甘心在家務農而獨自來到異地的煤礦當礦工,同時和田的關係也進一步發展。工作、感情生活不斷地鍛造着他,最後憑自己努力成爲礦工組長的少平在曉霞意外死亡後經歷了巨大的打擊。惠英貼心的關懷讓他在自己的感覺和外界的看法上左右爲難,故事最後少平因爲礦難而毀容,在養傷期間他進一步成熟,拒絕了脫離苦難礦工生活,留在縣城的機會,毅然回到礦區,回到惠英身邊,完成了平凡向偉大的蛻變。生活真如歌德所說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都在推着石頭到達山頂,然後石頭滾下來,我們接着把它推上去,周而復始。正是這一個個的苦難和歡樂鑄造了現在的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只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平凡,在大千世界裏平凡地活着。同時,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成千上萬座村落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所以,我認爲平凡和不平凡是相對的,比起他人我更傾向於個人。

回到小說,路遙爲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在這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裏,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或許都會在《平凡的世界》中得到堅持下去的動力。它讓我們感受到了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平凡的世界》1000字讀後感二

從古至今,人世間有過多少這樣的陰差陽錯!這類生活悲劇的演出,不能簡單地歸結爲一個人的命運,而常常是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所造成的。

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纔有可能把握社會進程的主流,纔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

  ——路遙

平凡的世界裏,他們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那些文字讓我感動、快樂、悲傷、憤怒,同時也通過那個年代、那個村莊、那些在窯洞中生活着的平凡的人們認識了生活,認識了那羣純樸而真實的他們。

《平凡的世界》裏寫了孫、田、金等幾個姓族之間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的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書中的人物,讓我喜愛的有很多,如孫少安、孫少平、田福軍、李向前、田潤葉等。孫少安是農民中不甘於作爲莊稼人的那種類型,但又不得不面對現實,勇敢的承擔作爲農民長子推不掉的責任和義務,他深刻明白貧窮給家裏幾代人帶來的屈辱和飢餓,他成績名列前茅,但是不能選擇繼續讀下去,這是他不得不作出的選擇。面對自己的愛情,他在猜想和疑惑中放棄了愛他的人也是他愛的人——潤葉。由於城鄉觀念、門當戶對傳統深入人心,他不得不逃避青春美好的愛情,選擇了不要財禮的農家婦女——賀秀蓮。換種角度講,也許在歷史的發展、社會的矛盾中,這種選擇是正確的、必然的,更何況,在那個年代,那種環境他和潤葉是不會有結果的,用句哲學話語來解釋,那個年代的產物只是屬於歷史的,它不可能成爲未來的,未來的產物也不可能倒退回歷史。

潤葉愛情的失敗,致使她墮落、沉迷了好長時間,但她對工作還是認真負責的,接着陰差陽錯嫁給了追她已久的李向前,可是她一點也不快樂,連夫妻生活都拒絕丈夫,最終分居兩地。看到這裏,我還是挺同情李向前的,也被他對潤葉的愛所感動,感情是不能勉強的,但他卻固執的堅持自己的所愛!然而雖然同情他,但我還是想說一句,這種愛是不成熟的。因爲真正愛一個人,不是爲了要得到她,而是真心的讓她幸福、快樂。如果自己給予不了,那就放手!這樣對彼此都好!

潤葉對丈夫李向前的狠心在我閱讀時很不理解,一個女人都嫁給他了,而眼前的這個人如此愛她,放到現在,有多少女人想找個愛自己的男人嫁了啊,更何況李向前家庭背景相當不錯,可她潤葉偏偏對李向前置之不理,我只能感嘆她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理想主義了!後來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李向前失去了雙腿,這對他和他家人是一種巨大的打擊,他想過自殺,但這時候潤葉走進了他的生活,來到他的身邊,照顧他,安慰他,去履行一個妻子應付的責任和義務。看到這,我不得不爲這個奇女子驚歎,我是真心的佩服她,她的每次選擇都讓我驚訝不已。她應該是那個純真年代獨特的“產物”,但她又不僅僅屬於那個年代,她對愛情的追求和執着,以及對自己該負有的責任和義務的義不容辭是不會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的。

只有勞動才能把握社會歷史的主流,孫少平是書中貫穿首尾的主要人物,翻開書的前幾頁,寫的是少平小學讀書中的兩個黑高粱的事,他很貧窮,貧窮得連自尊都護不住,但在那時,他熱愛讀書,在書的世界裏尋求自己內心的寧靜,他可以忍受飢餓,但不能不看書,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書中我們的精神世界纔有所提高,而現在的'人常常忽略看書,網絡代替了它,其實,我還是覺得看書瞭解信息比上網好,網絡世界太虛擬,有時候真真假假讓我無法辨別。我認爲,網上閱讀遠遠代替不了午後喝着咖啡靜靜讀書的那種愜意!

人處在一種默默奮鬥的狀態,精神就會從瑣碎生活中得到昇華。這句話是寫孫少平的,他和他哥一樣,不甘於生活在自家村子裏,他覺得他有巨大的力量可以爆發,但不是在石圪節村莊,他想出去闖,他有着一種青春沸騰的能量,最終他出去了,離開了那個村莊,過着一種攬工的生活,身體的痛苦對於他只是一種磨鍊,他不怕,他是農民,他認爲這點苦他能承受,所以在外面不管有多狼狽他都不願回家,這也是一種年輕時的堅持吧!他和曉霞的愛情在一場洪水中結束了,他失戀了,但他仍然對生活充滿希望,熱愛身邊的人,他用一顆善良的真心對待身邊的人。在煤窯裏,他身爲班長,爲了救臨時工自己受了重傷並在臉上留下了一道無法抹去的疤痕。與此同時,他也發現大城市生活並不屬於他,他認爲他離不開他的煤窯生活了,他熱愛的事業!

還有很多人感動着我、觸動着我的內心,我想說,善良的人兒,你們是一羣最可愛的人!很想去看看那裏的窯洞,也許我適應不了,但是我真的想感受那種鄉土的濃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