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1500字

學識都 人氣:3.11W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翻看了魏書生老師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師》,我不由地思考:我們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才能成爲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1500字

作爲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女教師,因爲年輕,因此相對來說和學生比較有共同的語言,容易和他們打成一片,成爲知心朋友。很多學生也願意把自己內心平時不好向家長、同學訴說的想法跟我說,尋求我的幫助。這時候我也放下教師的身份,更像是姐姐一樣耐心地聽她們訴說,爲她們出謀劃策。

或許正是因爲這樣似朋友一樣的關係,也由於我自身比較文靜、溫柔的性格,只要不跨越我的底線,我不願意向我的學生髮火,也不會發火。然而在我踏上講臺的這三個多裏,我的教師威嚴似乎慢慢受到威脅:課堂上總有那麼幾個“調皮”的學生愛說話、愛做小動作,從而引起全班同學注意力的分散。教訓一番後,往往又會重演。課後練習還有個別學生抄抄應付了事。跟他們講道理、寫保證書,但似乎只能堅持幾天。……

這些日子以來內心有很多的困惑,而這些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一直明白,只有處理好了這些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

看了魏書生老師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收穫很多。整本書中很多章節都隱含着討論了教師應該如何處理和學生的關係這一問題,像第六章節中引用馬卡連柯的觀點“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說明了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教師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它是一項良心活,許多工作很難進行準確量化評價,這就使得許多環節和工作只能憑教師自身的責任心去實施。可以說責任心是促使一名教師幹好工作的動力,成爲影響教師工作質量、效率和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名教師,一旦有了較強的`責任心,就會成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它能使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利因素化爲有利因素,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一種親近老師、敞開心扉、積極向上的情感氛圍,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非常的有利的。

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之後,就會自發地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但僅僅有責任心還不行,像書中第三章節中引用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教師,應是精神豐富的榜樣”。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優秀的教育家,他創辦實驗學校,主張愛的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教師更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後進生”轉化、作弊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日常教學中多關愛學生一點,即使是批評和處分也建立在關心熱愛學生的基礎上,體現出對學生的真誠與希望。當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時,他們會更“傾心”於老師,更樂於接近老師,更願意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吧。可見育人中愛是如此地重要,經驗告訴我們當面對有困難的學生時,這種現象更是明顯。

爲此,書中還引用了蘇聯教育家贊科夫“做一個富有激情的教師”、盧梭“教師必須瞭解學生”、 狄德羅“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等人的觀點。

當然,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而我現在所缺少的就是對學生跨越規則後的懲罰。往往在學生犯了一些錯誤後,當他們主動來承認錯誤,態度真誠時我就心軟,而對於一些小錯誤懲罰能免則免。殊不知對於一些不自覺的學生,往往就是看穿了我這一弱點,錯誤屢次再犯,一再地試圖跨越我的底線。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萬事還是需要規則。尤其是對於初中學生,自我約束、自我制約力還比較差,需要一些規則來警戒他們什麼行爲是不允許的,什麼行爲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而規則的制定,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商量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