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500字

學識都 人氣:2.38W

那是巴黎聖母院的鐘塔的屋檐下傳來的歌聲,淒涼古怪又有一種不可名狀的無奈和悲哀。這就是又駝、又瞎、又跛、又聾的卡西莫多的嘆息,這位默默守護在自己心上人門外的敲鐘人藉着鐘聲傾訴愛意,又像是在給心中的她催眠。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500字

還記得我初次邂逅《巴黎聖母院》是在高一的歌劇藝術課上,最震撼我的場景是最後一幕,卡西多莫擁着愛斯美拉達漸漸涼薄的身軀,撕心裂肺的哭喊從他的喉嚨迸發,他可怕的面目痛苦地擠在一起如同他內心的糾葛。那一刻,我才真正認識了卡西多莫——一個美與醜的結合體。這部扣人心絃的歌劇讓我對《巴黎聖母院》這部浪漫主義的里程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帶着對歌劇的意猶未盡,我拜讀了《巴黎聖母院》。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筆下的建築物,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使人們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不知道可以以自己的意願做事,而只是一味地假借神明的名義去滿足自我的慾望。書本中的華麗的建築讓我想起了歌劇中的背景,當主人公卡西多莫在舞臺中央演唱時,舞臺後方的背景教堂隨着樂聲起起伏伏,斑斕的燈光聚集在教堂上,賦予這些建築物張牙舞爪的臉孔,好像在嘲笑卡西多莫可望而不可及的可悲愛情。在書本中,建築物的奢華和人性的醜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典型的人物就是教堂的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的他將其邪惡的慾望隱匿在那件神聖的宗教外衣下。

當時,教堂的尖頂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在它們美其名曰“宗教”、“神聖”的光環下,有多少齷齪的事在教堂的遮蔽下肆無忌憚!人們內心的壓抑、苦痛,竟落得連對上帝都無法坦誠的下場!這就是“黑暗的中世紀”吧,以前僅從教科書中見識,《巴黎》着實讓我感同深受地體會到了“黑暗”的定義。在那個時代,要想打破黑暗,就必須拿起利劍先將代表正義的上帝打倒,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啊!有什麼比喪失人性更讓人悲哀的嗎!

聽啊!人們扭曲的靈魂正向蒼天咆哮着!

那位美麗善良的少女——愛斯美拉達惹人憐愛。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因爲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格果瓦成爲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爲他送水喝。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衊爲“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相較愛斯美拉達的美與善,《巴黎聖母院》的美、醜、善、惡交織着、錯雜着。教堂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着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他是美與惡的代表。而卡西莫多,這個又駝,又瞎,又跛,又聾的怪人在愛斯梅拉達那裏初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託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爲她赴湯蹈火,可以爲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他是醜與善的化身。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主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

名著之所以會成爲名著,不僅在於其語言多麼華麗,故事多麼出彩。更在於故事背後所折射出的社會背景和給人們的啓迪。《巴黎聖母院》告訴我們,人是善與惡,美與醜的結合體,誰說善與美形影不離!又是誰說醜與惡必將勾結在一起!每個人的經歷鑄就了他的善惡美醜,不只是外表,更是內心。不要讓邪惡繼續包裹在美麗的外衣之下,用善與美的心看待這個世界吧。如此,當那鐘聲再度響起,我們會看到教堂前的和平鴿振翅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