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500字

學識都 人氣:9.8K

楊絳先生在5月25號去世了,而《我們仨》就是她的作品,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了2篇“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500字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500字一

終於慢慢地安定下來。

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終於也無聊起來,我是最怕閒下來的,也最怕被別人甩下。於是不斷的找可以豐富自己的方式,好好撿起書來。

曾經看過一句偉人說過的話,只看經過至少幾百年沉澱依舊流傳,受人吹捧的書籍。這句話讓我對很多現當代的作家以及作品嗤之以鼻。殊不知自己錯過了很多經典。

知道楊絳是在錢鍾書之後,大學時代她的《我們仨》總總擺在最顯眼的地方,我卻從來沒有爲它駐足。近幾年陸陸續續從報刊雜誌網絡得知她的名氣。這個滿頭銀髮的世紀老人安詳的坐在書桌旁,讓人頓生佩服。

況且人一長大,總會更傾向於家庭,處理家庭的藝術。特別想了解這樣一位偉人是怎麼在最親的兩個人(丈夫和女兒)死後寫的回憶錄,怎麼安定的過餘生。

這本書楊絳以一個妻子,一個媽媽道來家庭的瑣碎,三個人平淡中的小幸福。完全沒有你想象中的遙不可及,有的只是小日子,夫妻之間的相互扶持,共同前進,女兒與父母的成長與陪伴。

我從外界知道的錢鍾書是一個高傲,不可一世的作家。然而在妻子筆下的他僅是一個與世無爭,不太諳世故,很多事情還是需要妻子幫忙的普通的丈夫,只是默默的學習,默默的教導學生,傳授知識的文人。

楊絳是一位偉大的女人,本也是出生書香門第,大家閨秀,想來很多事情都無法料理卻還是跟着鍾書從英國到法國,再回到國內不停的奔波,作爲一個妻子,還要漸漸的熟悉柴米醬醋油鹽之事。一定是相互的愛情才讓這繁雜的家務變成生活的樂趣吧。

錢媛,知道她也是由於他們的父母,總覺得她沒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優秀,應該過得很自卑,錢氏夫婦也可能會不太認可這位孩子。我是多麼的膚淺,一個人的美好豈能用所謂的外界的功名來概括呢。她這個乖巧的,有天分的孩子,在楊的筆下就是她的丈夫錢的化身,很多時候像極了她的爸爸。這想必是愛的一重高境界吧,因爲我也會經常從我媽媽的耳邊幸福的說我和爸爸的`很多相像之處。

我原本以爲如此有名的一對作家應該過着殷實的生活,可是並沒有,我也以爲他們不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就可以隨隨便便的成功或者更加的知名。他們在國外省吃儉用,還不斷地想盡辦法努力豐富自己。回到國內也是經常性的兩地分居,爲生計奔波。生活的苦並沒有壓倒這樣一個美好的家庭,他們有的只是樂觀的面對與迎接,三個人共同的扶持,這是個多麼偉大與和諧的家庭。圓圓這個美好的女兒曾經還爲了要照顧父母要終身不嫁,最終還是父母勸服了她,你就完完全全沉浸在這個美好的幸福的家庭中。

晚年的錢氏夫婦過得並不好,看着讓人非常的辛酸。由於時代的關係,兩位老人體弱多病還居無定所,顛沛流離。這也只能怪時代給予那時人民的苦。

曾經以爲轟轟烈烈纔是生活的本色,也聽過看過太多的曬幸福,過分歪膩與爭吵,於是植根於腦底的就是這個婚姻與家庭的模板。殊不知平平淡纔是真的真。

走過這些,楊絳是多麼辛苦,看着女兒和丈夫在兩年內相繼離世,這世界上自己最最親近的兩個人永遠的離開了自己。即使現在有了固定的房子也只是一個旅舍般,心卻沒有了歸宿。她心裏是經過了怎樣的翻江倒海,才達到如今的心如止水。

願這位百歲老人,安安穩穩,靜靜地享受最後的時光。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500字二

這是一本讓人溫暖的書

寂靜的夜晚

一個人倚靠燈下

靜靜的讀着這本出於大家之手卻碎碎念念的書

錢鍾書、楊絳是何等地位的中國文豪

可是他們的獨生女兒的名字竟然是單名一個“媛”

這是一個普通的名字

普通到街頭巷尾,“小人物”家庭的姑娘都好多取了這個名

我心中很是納悶

相比較與挖空心思給子女取個別具一格、意味深長的名字的父母

錢楊二位給他們取女兒的名字似乎顯得太隨意了吧

把這本書慢慢的看完

錢楊二老及其園園的性格躍然眼前

“媛”的疑問也就此不在

他們淡薄名利

他們單純的生活

他們單純的熱愛

他們單純的相守

他們單純的快樂

他們就是鄰家的爺爺、奶奶

她就是鄰家的女兒

他們依然經歷坎坷

他們歷經受辱但不負重

他們依然凡身肉體受到病痛折磨

但他們還是選擇無論貧窮困難生老病死

彼此相依

他們不需要賣弄自己的學問

他們不需要世人記住自己

他們需要的是純粹的追求

平淡的但相守的日子

我想,這就是他們給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取名“媛”的原因吧

其實也說不上是原因

就是因爲單純的喜歡叫她園園

故放棄了八股文式的名字“健汝”

而將小名“園園”升爲正名--“媛”

誰說這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