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00字

學識都 人氣:2.04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1

時間很貪婪——有時候,它會獨自吞噬所有的細節。”對於這句話,我是承認的。自看完這本書至今,時隔幾個月,對於書中的一些細節已是模糊,但我卻無法消除它留下的某種情緒。或許,不會輕易被時間帶走的,纔是最最珍貴的。

我一直在琢磨,《追風箏的人》給我留下的究竟是一種怎樣複雜的情緒——是惋惜?是感動?亦或是欣喜?無解。我想,心境不同,感受便難相似;視角不同,情緒也會有差。爲你,我彷彿有千千萬萬種情緒。

好長一段時間,我都在爲一件事情糾結,這種茫然的情節似乎在善意提醒着我——只要青春依舊,誰都可以迷茫。迷茫貌似成了青春的代名詞,我也彷彿順理成章地拿它當作藉口,以至於做了一些當時感覺起來超級神聖、而後並不被人甚至是自己認可的抉擇,我慣性似的天真以爲自己可以,好像有着一種與生俱來的天然的自信,卻少了一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勇氣,我甚至都不敢付出,這是一種怎樣的怯懦!於是,我便找來一大堆理由讓自己釋懷,以讓我覺得即便我得不到那種結果,也是情有可原。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2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他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 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當僕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夥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裏施以暴力與侮辱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裏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

可命運的指針並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爲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後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後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爲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着中年的阿米爾。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3

《追風箏的人》筆觸清淡,表達感情溫婉含蓄,敘述筆調沉靜中暗含憂傷。它關注了親情、友情與愛情,感恩與救贖,真相與謊言……在複雜變動的歷史大背景下,以一種從容平和的靜美心態講述了一個枝節複雜而情節動人的故事。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很平淡,可能沒有那樣的事情讓你來面對與阿米爾類似的困境。也沒有人太多的人回象小說裏的阿米爾那樣,在自己犯了錯的多年以後,還能有重新贖罪的機會。現實中並沒有太多機會去體會,也不會有太多的人願意有這種機會來體會。

人們往往會忽視那個永遠躲在角落,但是卻是永遠對你最親的人。我們就是這樣對待那些對自己全心全意而又別無他求的人的嗎?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4

很久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讀一本書了,手裏捧着這本300多頁的《追風箏的人》,看着封面上的精彩書評,我迫不及待的開始了這次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的異國之旅。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與他的朋友哈桑之間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阿米爾出生於阿富汗喀布爾一個富人社區中的富裕家庭,是當地身份顯貴的普什圖人,哈桑則是阿米爾家僕人阿里的兒子,是一個地位卑下的哈扎拉人。身份懸殊的阿米爾和哈桑卻是好朋友,他們秉承着“喝過同樣的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這種親情連時間也無法拆散”的純樸念頭,兩個人經常一起遊戲,一起玩耍,一起惡作劇,一起快樂的追逐風箏,過着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