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400字(通用5篇)

學識都 人氣:1.7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400字(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400字(通用5篇)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400字1

完完整整的讀完了這本書,倒不如說這本書陪伴着我,度過了漫長暑假的三分之二。一個人的朝聖,是對信念(對重要的朋友,我能夠走到北里克郡,奎尼就能活下來)的篤行,是對自我意識的感悟,對身邊周圍所有事物的慢條“梳”理。

一開始的哈羅德大概是一種自我懲罰,失去了去生活美麗的追求,也大概是生活趨於平淡的慣性,但是當得知最好的朋友奎尼,重病將要離世的時候,哈羅德再也不能平靜,去欺騙自己,他要找到一個出口,不能再這樣下去,所以毅然決然的走出了門口,這是他情感發展的必然,再然後的插曲就是同行的朝聖者,是對比也是烘托,來告訴我們真正的朝聖的模樣,是誠懇虔誠的沒錯了。到最後的到達,再然後哈羅德與莫琳的感情重燃信心,還有個驚喜就是莫琳與哈羅德都正視了喪子之痛,他們分開的87天就是開始彼此牽掛原諒的過程,這實在太好了。

文章的語言也是含蓄細膩的非常了,尤其是對景物描寫,細節的描繪,凸顯的要素非常明確,也更能表達哈羅德等人物的心境狀態,非常喜歡的一本書,謝謝楊老師厚愛的畢業留念,認真的讀完了一本書。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400字2

我的事,是我的事。一個意外的觸動,決定去做一件事。上路。剛開始忐忑,緊張,別人會不會嘲笑?但總有人會理解你,於是獲得力量,堅定信念。一段路之後,覺得當初的信念不夠用了,再次向外尋找力量。

終於,自己有堅定的信念,裝備更加專業,信心倍增,於是追隨者衆。但是衆多的追隨者,太多的責任,終究會累,方向也會被帶偏,於是在習慣了追隨者之後,再次做出主動或被動的決定,迴歸一個人的狀態,再次朝着原來的方向出發、前進。快到了,心怯,可不可以放棄?不可以呀,你會遺憾的。他人對你說,於是彆扭着繼續。終於,終於到了目的地,看到了風景。

嗯,目的地不過如此啊,沒有原來設想的激動、興奮,感覺貌似不過如此。不過如此,但又不僅僅如此。

那些在路上遇到的人,看到的風景,聽到的故事,做出的思考,都變成了氣質和靈魂的一部分。它們或許微不足道,但足以改變你的人生。是的,不過如此,但又不僅僅如此。

我的事,是我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

看不懂嗎,看不懂就對了。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400字3

很早前看了一小部分後就擱置沒看了,前段時間看《月亮與六便士》,不知道爲什麼總是想起這本《一個人的朝聖》,《月亮與六便士》看完後就迫不及待的翻出這本……

全書分爲兩冊,第一冊講主人公哈羅德爲探望病危友人奎妮而獨自踏上漫長旅程的故事,哈羅德的出發點是爲了給予友人希望,最終卻實現了自我救贖,激發了對自我價值的再肯定、對成長缺陷的新認知及對現實命運的接受和理解。

同時,其妻子莫琳在等待及關注哈羅德的過程中,對痛苦的過往逐一進行審視,觸發了對愛的全新領悟和對自我的重新認識。第二冊講奎妮在病牀上等待哈羅德的過程中以信件的形式複述了這個故事,也是奎妮的自我懺悔自我救贖,算得上是奎妮心靈上的一次朝聖之旅。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旅程的最後一小段,哈羅德告訴妻子莫琳自己堅持不下去了,想要回家,莫琳卻一直勸他堅持自己的立場,鼓勵他繼續;終於哈羅德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因素,調整好心情,到達了目的地。在最艱難的時刻,心裏可能涌現出想放棄到念頭,但只要有一絲不想放棄的念頭就會一定會完成。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400字4

看完被感動到,總想寫點什麼,這一路彷彿跟着哈羅德一起走,他起初的孤獨和無助讓我感到壓迫,但又爲着他懦弱沉默、未盡父親的責任而有埋怨,隨着哈羅德的回憶,真相才逐漸明朗起來。

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與其原生家庭是分不開的,什麼樣的家庭造就什麼脾性的人,哈羅德16歲被父母拋棄,獨自面對生活,年過半百又重新啓程不斷直面自己的內心和痛苦往事,他是勇敢的。

我相信他與奎妮間純粹的友誼與愛情無關,甚至在哈羅德結束87天的'行走按下療養院的門鈴時緊張起來,期盼他與奎妮熱切的寒暄,期待老友久別重逢的熱淚盈眶。並沒有,奎妮只是睜眼看了看他,說不出一句話,這多少令我失望,我也在這時明白,好多時候結果沒那麼重要了,享受過程,直面自己的錯誤併力求不再次重蹈覆轍纔是真正的救贖與悔悟。

愛與被愛都是一種能力,我們每個人可能都需要這樣一次回頭看過往人生的經歷,然後與自己和解,與身邊的人和解,奮力前行,熱愛生命。

當然,這本書帶給我的感悟還有更多,感謝哈羅德,感謝朝聖途中的每一個人,感謝作者,謹以此爲記。

《一個人的朝聖》讀後感400字5

水平實在有限,但還是沒忍住水了一段。18暑假,家中無聊,因徐大樂的一首同名歌曲《一個人的朝聖》開始翻看。前幾天出校與兩同學閒逛,也剛好看到了“要麼庸俗,要麼孤獨”的網易熱評。這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巧合吧!

至此,全書讀完,也不過幾個小時,雖未擱下,但這過程我卻使其持續了半年多。雖有走心但並不太多,這也許是假讀書吧。書中諸多細節,記憶已然模糊,有時甚至成爲催眠之佳品,細細想來,並非書中不足,實屬個人問題。此問題緣由,也剛好與我目前對看書的想法相對立:多讀書,多修心。

關於想法:原生家庭對於個人的影響,是不容易被自己注意的,是潛移默化的,更不是隨便就能改變的。但不管何時,這是值得自己哪怕用一生時間去跳出來的的。應有一天,你心中雖仍有疑惑,但已充滿勇氣,“不計得失”的走向那“一個人的朝聖”。

以上便是此刻的我,與《一個人的朝聖》的全部交集了。也許以後還會有,也許沒有。不管怎樣,希望自己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