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學識都 人氣:3.17W

“《京華煙雲》是一本可以隨時翻看的小說,並不是一定要有閒時纔看,最好是夜闌人靜時獨自個看。睏倦時,起來喝口清茶自問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一小丑否?”林如斯的這段話說得極妙。也許是機緣巧合,我讀這部小說時,大部分時間竟都是在夜深人靜之時。此時,萬籟俱寂,唯一可聽見的便是自己的心跳。假若偏巧窗外明月高懸,灑下的清輝伴着花香被陣陣微風送入室內,便是再好不過的享受了。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這本小說“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閒話”,小說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並在其中穿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勳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全景式展現了現代中國社會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故事情節鏈接緊湊,扣人心絃,正如朱熹所言“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然而看此小說時,我卻常常陷入矛盾與掙扎之中——精彩絕妙的文字吸引着我“聳起精神”,想要一口氣看完。但由於小說故事太過精彩,我又捨不得短時間內倉促讀完。於是不斷提醒自己,放慢節奏,細細品讀。彷彿一個孩童幸運地得到了大人賞賜的一塊異常美味的糖果,既想一口氣吃掉,又捨不得馬上吃完,於是只好細咂慢品。但我內心裏是熱切地,迫不及待地,所以往往讀至深夜,仍意猶未盡。直至全書讀完,我腦子裏緊繃的那根弦才得以鬆懈下來,連續幾日的寢食難安終於消失不見,心心念念牽掛的人物命運都有了着落,心裏反而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在讀小說之時,我總是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彷彿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裏面的一切都是那麼精妙,都是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讓我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不自覺地肅然起敬。所以當我讀完小說,想要寫點什麼時,卻遲遲不敢動筆。怕自己沒有資格妄加評論,更怕自己笨拙的筆觸表達不出心中的感慨。但心中激盪的情感卻猶如活躍的火山,即將噴薄而出,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有很多人習慣把這本書與《紅樓夢》相提並論,事實上這本書也確實是林語堂先生仿照《紅樓夢》的結構所寫成的。也許書中人物多少帶有《紅樓夢》中人物的影子,但我以爲這本書所蘊含的東西與《紅樓夢》是大不相同的。如果讀者細心觀察,不難發現,《京華煙雲》這部小說全書蘊含着到家精神,小說的開篇即爲“道家女兒”。何爲道?老子曰:凡道無根無基,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道德經》裏也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道家精神是一種哲學,而不是一種宗教。它主張順其自然,無爲而治。譬如小說中,木蘭與蓀亞訂婚,傅先生主張男女婚配,用命型配合。他說木蘭是金命,蓀亞是水命,金入與水則金光閃爍。莫愁是土命,立夫是木命,土養木,木就滋長繁榮。這種理論正是道教中陰陽五行在自然界中的協調和統一。小說中,牛財神治罪抄家,素雲遭休棄都暗含了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或者乾脆可以說,小說中所有的事情都符合道家思想,因爲事情發生了,變成自然。

關於書中人物,首先要說的必是姚木蘭。林語堂曾說:若爲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可見木蘭是他心中最完美的女性。木蘭生於富貴之家,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然擁有優雅從容的氣質。而且她才華橫溢,思想自主。王國維有句詩,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然而不管在那個年齡階段,作者對她外貌的溢美之詞都是毫不吝嗇的。她不僅上得廳堂,更能入得廚房,洗衣、下廚、刺繡、治家,這些傳統女性具備的特質,她照樣樣樣精通。她有“心底無私天地寬”的胸懷,有“會當擊水三千里”的膽略,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着,有“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強,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自信。她坦率真誠,尤其是看見美好的東西時會不自覺地流下眼淚,她完美得簡直如誤入人間的精靈!在這裏不得不說的是她與立夫之間的感情。木蘭在少女時期擲銅錢時與立夫結緣,後來又一起看洪水,在泰山觀日出和無字碑,這些事件中的種種細節都表明了她深愛着立夫。然而她卻以超乎常人的隱忍和剋制來處理這份感情。在與蓀亞訂婚後,她對妹妹莫愁說:妹妹,你比我有福。看似平淡隨意的一句話卻包含了多少無奈和傷感!讓人看了心酸不已。因爲無可奈何,所以順其自然。畢竟她也愛着妹妹莫愁。然而木蘭是個至情至性的真性情之人,在立夫受誣陷入獄有生命危險之時,她不顧一切,身入險境到司令家說情。憑藉着她的聰明和機智救出了立夫。“愛像水墨青花,何懼剎那芳華”,雖然木蘭此舉有些失態和魯莽並因此受到了蓀亞的質疑。卻讓我們看到了她勇敢地真性情的流露,令讀者深深佩服,肅然起敬。至於立夫對木蘭的感情,書中沒有明確說明,但從種種細節表明,立夫對木蘭也有好感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兩人至始至終都保持着純潔的“柏拉圖”式的情感。一個身在杭州,一個身在蘇州,平淡的日子裏,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和月可以毫無瓜葛。各有各的悲歡離合,各過各的細水長流。

與蓀亞的夫妻生活,木蘭也照樣過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做爲一個“妙想家”,她想過效仿曼娘裹腳,還曾想要把丫鬟給丈夫做妾,她會陪着丈夫遊山玩水,訪幽探勝;也會跟丈夫品茗賞月,探討人生。她腦子裏蹦出的奇思妙想,會帶給丈夫許多驚喜與感動。她可以錦衣華服,雍容華貴;也可以布裙荊釵,樸素淡雅。她用不同的心態與妝容去適應不同時期的生活。她用寬容和智慧把蓀亞與曹麗華的情感消滅在了萌芽之中,既顧全了丈夫的顏面,又悄無聲息地化解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小說最後,木蘭帶領全家西遷之時,她仍然能夠淡定從容,此時她的身分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富家千金便成了普通村婦,然而她的出衆的氣質,對生活的激情一點都沒有改變。在艱難的逃難中仍可以讓大家充滿歡樂和希望。

然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卻是姚莫愁。木蘭雖好,但正因太過完美,虛幻地讓我覺得不可觸摸。而莫愁展現在我面前的卻是一個血肉豐滿,鮮活生動的形象。如果說木蘭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莫愁則是一汪清澈柔美的水。莫愁與木蘭同樣生於富貴之家,姐妹倆可以說是花開並蒂。也許莫愁沒有木蘭那樣優秀,不過莫愁的性格較木蘭而言多了一些成熟和穩重。作爲木蘭的妹妹,莫愁的才華毫不遜色,這一點在莫愁與立夫辯論時便可體現。但莫愁最大的智慧不在於文章詩詞中的才華,而在其處世的哲學上。莫愁比較現實,她從來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該怎樣去得到,她比木蘭看得更透徹更實際。她也曾說自己已經“由聰明轉入糊塗”,殊不知,“難得糊塗”纔是人生最難得的境界!莫愁忠厚孝順,在姚母生病臥牀期間,她默默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重任,任勞任怨,毫無怨言。與立夫結婚後,莫愁迅速地轉變了自己的角色,從風花雪月的了浪漫之中退入到了相夫教子的現實生活中去。甘願落盡繁華與心愛之人晨鐘暮鼓,安之若素地過平淡生活。立夫性格固執,脾氣火爆。莫愁性格中水的特質便發揮了出來,她深諳以柔克剛之術,懂得迂迴曲折,繞過堅硬的石塊。照樣可以柳暗花明,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她用自己的柔情似水,化解了立夫的偏執,並堅韌得達到了“水滴石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