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讀書筆記3篇

學識都 人氣:6.68K

《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郭思樂教授提出了:“學生是教學過程的終端,是教育的主體。”那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筆記3篇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筆記(一)

《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郭思樂教授所提出的“一切爲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令我耳目一新,其觀點新穎,見解獨到,內涵豐富,立足學生,放眼發展,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是新課改背景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源泉,是一本對各個學段、各種教育方式都具有適應性的“有突破性的教育專著。”讀後讓我重新審視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

“生本教育”從根本上鮮明地解剖了當前我們所從事的教學模式,大膽提出瞭解放老師、解放學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導旨在張揚學生天性,依靠學生內部自然發展學生的學習的新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讓學生寓學於樂,寓學於自然天性的釋放,以實現“人的完滿發展”。這一理念就是:“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數學,爲什麼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生本教育體系要求騰出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大量進行活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據所學內容設計合適的遊戲讓孩子玩得開心,學得容易。把一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爲學生樂於學習的知識,並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通過不斷的、快樂的遊戲,孩子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頭腦變得十分靈活,學習成了十分開心的事,學習成了自己內在的需要。

賞識教育要深入教學,學會用放大鏡觀察孩子的優點,同時我們一定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發現的眼光看待學生,儘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內心是極其敏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本質出發,相信他們。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教育和引導。

生本教育體系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相信“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兒童人人可以創新”“兒童潛能無限”,相信“兒童的獨立性”。這些最基本的理念平時不以爲然,然而今天在書中讀來竟蘊含着深厚的內涵,當然,更深刻的理解還需要自己在教學中深刻體會。期盼着在自己今後的課堂中,自己的學生也能如此的成長、如此的學習,期盼着“在美麗的教育世界裏,兩個生命——兒童的生命體和知識的生命體在嬉戲遊蕩,構成了整體領悟的教育樂章。”

作爲教師,我們一定要終身學習,不斷提升個人素質,提高個人魅力。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於不同的環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全面瞭解學生,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我們應儘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瞭解,從生活、學習、家庭不同的方面瞭解他們,形成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係。

我們還必須時刻跟隨時代的腳步,堅持生本教育理念,給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讓其能自由的成長,在不斷學習的道路上,我一定嚴於律己,不斷進步,做新時代教育理念下的優秀教師!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筆記(二)

《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郭思樂教授所提出的“一切爲了兒童”的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讓我重新審視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

一切爲了兒童的價值觀:郭思樂教授在書中提到:“學生是教學過程的終端,是教育的主體”。生本教育的特徵之一,就是真正認識和把握兒童這個本體,把一切爲了兒童作爲教育價值原則。我們每天都在面對教育對象,但傳統觀念使我們對教育對象缺乏完全而準確的認識和把握,並沒有把兒童當作活生生的人;我們的教育過程,並沒能從對象的生長和生成規律去設計;我們的教育常常爲社會習俗所左右,從而偏離了教育對象的本體。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認識,把教師的教育設計誤認爲是爲兒童設計的,教師的意志誤認爲是兒童的意志,教師的興趣誤認爲是兒童的興趣。現在,我們教師迫切需要的是把爲教者設計的教育,轉變爲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把師本教育轉變爲生本教育。而我們目前教育的模式,正是忽視了教育主體這一點。在日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備課,以自己的內心想法去揣度學生的內心想法,這是有所欠缺的,並不能完全做到以學生爲本,學生學習的效果當然也不會太好。

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效果,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學習最有效,那就是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是最有效的。這就要求我們應充分調動孩子的快樂情緒,運用能激發孩子快樂情緒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主動地去學習。任何生命都會對某些對象表現出特別的興趣,一旦他們發生興趣時,也就是教育的好時機。“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這句話在今天和以後都不會過時,這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類知識獲取的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法則。同樣,“誘導是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最好的方法”,這句話今天和以後都不會過時。

教育面對的是一羣活生生的人,他們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種。兒童的潛能是不可限量的。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既不能像裁縫那樣對兒童進行裁剪,也不能像理髮師那樣對兒童進行修剪,更不能像牙醫那樣對兒童進行打磨。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兒童的外部,不是裝飾兒童,而是改變兒童自身。我們可用語言來影響他,用環境來教育他,用活動來培養他,但就是沒有辦法像裁縫、理髮師、牙醫那樣地對兒童進行裁剪、打磨。

我們所做的,全都要通過兒童自己去最後實現,這一點似乎有點無奈。然而,一旦我們醒悟這一過程的必然性,就會明白教育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原來就是兒童自己,我們教師只不過是兒童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所有教師都應力爭做到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教學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學生。

總之,生本教育體系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一切爲了學生”相信“兒童的獨立性”。今天在書中讀來竟蘊含着深厚的內涵,當然,更深刻的理解還需要自己在教學中深刻體會。期盼着在自己今後的'課堂中,自己的學生也能如此的成長、如此的學習,期盼着“在美麗的教育世界裏,兩個生命——兒童的生命體和知識的生命體在嬉戲遊蕩,構成了整體領悟的教育樂章。”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筆記(三)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書中明確指出“師本”教育體系的不足,旗幟鮮明地、大膽的提出當今教育應該走“生本”教育之路。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我發現:

一、生本教育體系的特點:

1、它力圖不僅僅在方向上強調以學生爲主體,不滿足於局部改革,而是探討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整個體系問題,因而具有徹底性。

2、它把過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師本的,在對比的基調上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義,因而較以前的研究有更多的根本性和鮮明性。

3、它提出相應的課程和教材的改革框架,因而有較強的課操作性。

二、生本教育體系的基本理念:

1、從價值觀上:一切爲了學生。

2、從倫理觀上:高度尊重學生。

3、從行爲觀賞上:全面依靠學生。

就像郭教授在書中所言:“快樂的感受是人生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當一種教育體系能爲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快樂、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懷疑它呢?

縱觀過去的“師本”教育體系下的整個教育過程,無不是隻關注教師的“精彩”,很少關心學生的感受。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是演員、主角,又是導演,而學生充其量只能算個觀衆,教師演什麼、怎麼演,學生不知道;學生想什麼、怎麼想,教師不知道,整個“教與學”嚴重脫節。在這種體系中,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動力,更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何談幸福感;學習任務不是靠學習者來完成,而是靠“教者”來實現。可以說,完全是一種違背教育規律的教育體系。因此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能得到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又怎能得到提高。

放眼當今世界,國與國、人與人的關係,已遠遠不是從前那種單一的關係。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橫向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體現在“人才的綜合能力上”,我們培養出的只會做幾個“考試題”的人才,也只能成爲社會的廢品。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改變“師本”教育體系,儘快想辦法把中國的教育體系引領到符合教育規律的軌道上來。

當然,“師本”思想對國人的影響可以說“根深蒂固”,欲改之,很難一蹴而就。那麼怎麼辦呢?筆者認爲:

一、堅持“生本”理念

堅持“生本”理念,就是“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關注教師的“精彩”轉移到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上來;把關注教師的能力轉移到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上來。也就是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力求當個好觀衆,多瞭解學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二、徹底改革目前的人才選拔制度

目前的人才選拔,還是把重點放在“考試”這一環節上。“一張考卷定終身”的思想仍然隨着人才選拔制度的不徹底改革而困擾着廣大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制度”這條指揮棒,可以說是目前“削足適履”式教育的罪魁禍首,因爲,所有的家長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成龍”、“成鳳”的先決條件就是學會“考試”。因此“師本”體系很難打破,“生本”理念很難實現。要想改變如此現狀,唯有一法,那就是徹底改革目前的人才選拔制度。

三、高度尊重學生,爲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奧修把這樣一句稱爲偉大的鑄文:“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這句話給了我深刻的啓迪:腳被忘記,也可以說腳處於“忘我”的狀態,忘我的工作,工作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腳,腳就會疼,腳就會被時時記起,就很難把路走好。因此,當今,就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子,我們急切需要給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可以想象,當我們的教育適合學生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孩子們會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動力自然也起了作用,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也會得到空前提高。這種教育體系可以說就是“生本教育”。

四、充分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教師當好後勤

韓愈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與弟子”。相信是最好的尊重。在“生本”教育體系中,要求教師去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不要重演過去“教師設套讓學生鑽”的教學模式,依靠學生,交權與學生,做好學生的後勤,把好學生的成長關。特別應該提出的是,這一環節中,教師面對多數學生提出的許許多多的問題,如果準備不充分,可能會經常掛在黑板上,這是正常現象。這也正說明你的學生“學習了”、“發展了”,“生本”教育體系起作用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它體現了“生本”教育體系的成功。

五、正確看待“生本”教育的方法論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就是:“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不教而教”。目前看來,這一方法已得到證實,如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還有杜郎口中學的小組合作學習以及現在的“探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等都與“生本”教育的方法大同小異,其基本理念完全相同,也非常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都充分體現了這種理念的強大生命力。

六、建立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評價體系,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師本”教育的評價體系,只注重學生的分數,可以說,學生的分數就是教師的能力體現。而“生本”教育則不同,它是以學生的發展,綜合能力的提高來評價教師的能力。因此,在這種體系下,我們必須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更多的關注學生多方面的成長,有利於學生各自特長的發展。

認真反思我們當今的教育,確實有太多、太深的東西去思考。有些爲了迎合新形勢,即使穿上“生本”的新鞋,走的還是“師本”的老路,“師本”的幽靈在其內心深處總是揮之不去。我們說:以學生爲本,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不是喊出來的,是腳踏實地做出來的。落實好“生本”理念的任務迫在眉睫,但路還很長,它需要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