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書筆記(精選11篇)

學識都 人氣:2.09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水滸傳》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水滸傳》讀書筆記(精選11篇)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1

今天,我閱讀完了《水滸傳》這本書,深有感觸。

《水滸傳》主要講述了梁山泊的好漢。其中很有名的是宋江、盧俊義、公孫勝、吳用、關勝、林沖、柴進、呼延灼、花榮、魯智深、武松、楊志、徐寧、戴宗、李逵、史進等人。

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第21回,書中講述了盧俊義活捉史文恭的情景,話說史文恭設計引宋江等人掉進他精心設計的陷阱,不料吳用將計就計,先派人殺往南門,又讓魯智深、武松打東寨,朱仝、雷橫打西寨。吳用又調兩

路人馬從背後包抄寨前,一齊進攻,反而將史文恭的伏兵全部逼入自己設計的坑裏。史文恭卻自己逃掉了,結果在逃跑的路上被盧俊義、燕青抓住了,最後宋江把史文恭殺了,祭奠晁蓋。

《水滸傳》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讓我很入迷,我喜歡看《水滸傳》。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2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讀完後,我被梁山好漢的正義凜然和他們情同手足的義氣所深深感動。

這部書表現了一羣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們,聚義梁山泊,直至招安而失敗的全過程,從這部經典的農民起義小說中,反應了作者施耐庵對朝廷黑暗和統治者昏庸的強烈的不滿和憤慨。

《水滸傳》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鮮明的好漢,比如一身正氣,視死如歸的魯智深他們豪爽粗狂卻不失風度;待人誠懇、正氣凜然的宋江和盧俊義;勇猛異常的關勝、董平等,幾乎沒人能與之匹敵;吳用和公孫勝的計謀與智識也令人驚歎,像這樣性格的鮮明人物還有許多。

在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對花和尚魯智深印象頗深。爲什麼他叫花和尚呢?因爲他身上紋了許多紋身,他還特別喜好喝酒,但是這只是表面,實際上他是一位重情義、重義氣、充滿正義感的英雄。雖然性格豪爽粗獷,卻富有智慧,而且膽大心細。在打死鎮關西后,他不慌不忙不像別人殺了人就跑,而是指着鎮關西罵“你詐死,別以爲灑家不知,等會兒灑家再與你理會”,然後從容不迫地離開;放走金老漢時還拿條板凳坐了兩個時辰,估摸人走遠了他才走,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智慧和膽大心細;在史進去打抱不平被抓後,魯智深暴跳如雷,拎起禪杖就要去殺知府,卻被識破,又被抓了起來,面對審問時,他又充滿正氣地說:“我就是來救人的,既然被抓,無須多問,只殺便是!”

這充滿氣概的言語讓我爲之傾倒。他的正義和捨己救人的品質值得我學習。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3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人的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

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爲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爲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樑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

受招安被封爲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爲"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除卻惡人爲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着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通過多次讀這本書使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好書。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4

《水滸傳》是一部十分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看到這本書我就想起了劉歡的好漢歌。梁山好漢他們個個俠肝義膽,敢報天下之不平,其好爽的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這本書中以超多的筆墨塑造了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大羣梁山英雄的形象。小說中智取生晨綱、大鬧清風寨、倒拔垂楊柳等一系列故事情節都描述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在《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宋江了。他被人稱爲“及時雨宋江”,是鄆城縣的一個小官史,爲人好義疏財,並且十分孝順父親。因爲他樂於幫忙窮困的人,所以各地方的人們,都景仰他的德望。他受了小人的陷害,蒙上了不白的冤罪,被判了死刑。在萬分危急的時候,梁山伯的英雄趕來劫法場,把他救上山去。之後,宋江當了他們的首領,大破高太尉所率領的軍隊。

《水滸傳》充滿了的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小說透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在封建專制社會具有普遍好處。作爲對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等一羣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樑士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爲、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於社會的揭露,是隨着長篇小說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說,它標誌着古代通俗小說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

無論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誇張,或明快,都顯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水滸傳》是運用日常口語到達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範。

《水滸傳》不僅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了彪炳文學史冊!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5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讀了水滸傳,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受到了古典名著的薰陶,感覺都能從人物的話語中體會到人物的性格。魯迅曾經也說過,《水滸》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有說話看出人的。

這本書大致講述了:北宋末年,皇帝無能,奸臣當道,民不聊生,在山東北邊,有一處水泊梁山,那裏聚集了一百零八個好漢,替天行道,興盛一時,成爲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後,接受了招安,並幫助朝廷徵遼、平方臘,最後僅剩二十餘人。由於朝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

不必說林沖的忍辱負重,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只說吳用的足智多謀,就令人歎服。他爲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樑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他在宋江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行刑時,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他在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準備第三次攻打時,利用雙掌連或建立鏡像#環計攻克祝家莊;他在宋江鬧華州時,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爲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爲"智多星"呀!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來源於一個字“義”。義就是正義,孟子說過:“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水滸傳中的英雄,哪個不是義字當頭,爲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爲了一個“義”字;爲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爲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古人捨生取義的人很多,如:文天祥、岳飛。他們不怕死麼?他們爲了正義,爲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爲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在現實生活中,義同樣無處不在,給老人讓個座位,給父母洗一次衣服,看到有人跌到了扶一下,這都是義。劉備說得好:勿以已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一部《水滸》顯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殺退朝廷官兵;

一部《水滸》展示英雄氣概:俠肝義膽,爲民打抱不平;

一部《水滸》現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義梁山水泊;

一部《水滸》寫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討江南淮西。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6

《水滸傳》主要講述了北宋年間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揭竿起義,最後卻走向失敗的故事。身爲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內容的確是博大精深,洋洋灑灑一百萬字,將作者豐富的情感發揮的淋漓盡致。一個月的時間,我只是草草讀了一遍,自然不敢對全書發表什麼觀點,然而許多的細節,卻給了我不小的感觸。

“……看看紅日平西,武松便道:‘天色將晚,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四拜,拜爲義兄。’宋江大喜。武松納頭拜了四拜,宋江叫宋清身邊取出一錠十兩銀子,送與武松。武松那裏肯受,說道:‘哥哥,客中自用盤費。’宋江道:‘賢弟不必多慮。你若推卻,我便不認你做兄弟。’武松只得拜受了,三個出酒店前來作別。武松墮淚,拜辭了自去。宋江和宋清立在酒店門前,望武松不見了,方纔轉身回來……”

這是二十三回武松打虎前的一個插曲,初讀水滸,心中最大的好奇便是,無論是改聚義廳爲忠義堂,還是請招安,徵方臘,平遼亂,在做這些決定之前,宋江的耳邊總會聽到反對的聲音,然而每當這位大哥下定決心,他的兄弟們便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宋江究竟有什麼魅力,使其他人甘願爲他效力?當“武松墮淚”,我的疑問也隨其墮下,一個領導者,他可以樣樣都不如手下,但他必須能夠發現人才,任用人才。武松呆在柴家莊裏,衆莊客疏慢於他,只得借酒消愁。然與宋江初遇不久,辭別時,宋江便親自送他到十數裏外,一名連死都不在乎的八尺男兒,爲了報答宋江的知遇之恩,竟甘願下跪,足以說明,對於一個空有才華的人來說,一分知遇,有多重要。

寫到這裏,腦海中不由浮現這樣的景象:一名年輕文人,頭戴綸巾,身穿麻布寬衫,腰繫茶褐色鑾帶,絲鞋淨襪,右手執筆,左手扶紙,神色憂鬱,一氣寫下千古名篇——《馬說》,落款韓昌黎。

我想,如果韓愈生於宋代,他或許也會成爲一百零八將的一員吧,不爲別的,單是宋江那對人才的賞識,變足以讓這位無奈喊出“其真不知馬也!”的才子爲其拋頭顱,灑熱血了。然而,生不逢時,註定了韓愈終其一生,也沒有得到君主的賞識,空有政治抱負卻不能眼見它實現,只得留下一篇篇傳世名作抒發苦悶之情。由此可見,“伯樂常有,而千里馬不常有”,懂得用人,便不愁無人可用。劉備文有諸葛,武有五虎,便是經典的例子。

整個暑假,電視上都在不厭其煩的播放着步步高的廣告,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如今步步高的幕後老闆段永平,當年卻是因爲得不到賞識的無奈,才被迫從小霸王跳槽,獨自打拼天下。如今,步步高產值已經過億,段永平也躋身福布斯,然而小霸王卻已逐漸埋沒的歷史的長河中,曾經段永平的老闆,即便是在網絡上,也搜不到他的蹤影,如果當初這位無名老闆能對段永平多一分賞識,多一份重用,結果又會是怎麼樣呢,恐怕,會改變無數人的命運吧?

俗話說:“士爲知己者死”,爲了報答知伯的賞識,豫讓兩次刺殺趙襄子,甚至不惜塗漆吞炭;方孝孺爲了感謝建文帝的重用,面對凌遲全然不懼。而周文王賞識姜尚得以平天下;商湯破格任用伊尹得以興殷商。

一個人要想成功不僅需要有人賞識,更重要的是本身富有才華,因此對於如今的我,恐怕只有學習纔是王道吧。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7

隨波逐流的是浮萍,風中搖擺卻不迷失的一定是大樹。——題記

北宋末年,社會的動盪,朝廷腐敗,奸佞當道,百姓塗炭,一羣有能有義之士揭竿而起,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聚義水泊梁山。《水滸傳》作者以他獨特的視角反映了農民起義軍從小到大,逐步發展的過程。

孝忠的宋江,仇恨黑暗勢力、堅持反抗到底的魯智深,秉性剛烈、嫉惡如仇的武松,水功了得的張順,耿直忠誠的李逵等各具特點的英雄好漢。在這篇充滿着豪情壯志的文章中,108個英雄好漢紛紛走上梁山,爲了小家,更爲了大家而戰鬥。可是結局卻不是我所想的那樣,宋江對於朝廷過於信任,可以稱之爲盲目效忠,也是因爲好漢們的“忠義”,盲目的跟從,導致最終的結局不是死就是傷。

盲目的服從並不是正確的觀點,還會害了自己,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主見。在小組合作的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這點。

剛一進入初中我們就進行了課改,六七個同學圍成一個小組,共同交談,共同學習。並且每個小組還有三個師傅三個徒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我們在課改下共同進步,共同學習。然而我們小組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程度差的同學在小組討論時表現不太積極,他們並不能很好的參與討論,並且只要知道一個答案就自我滿足,他們心裏並不想知道這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我該怎麼辦。在大展示時展示給全班同學的答案,都是實現小組討論後正確的,老師並不知道程度弱的同學是否掌握,所以小組長這時候有自己獨特的主見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們小組,小討論時每個成員都能夠發表自己的想法。特別對於較弱組員,講得不正確的地方能夠及時發現並提出,是一個優秀的組長該隨時掌握的。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爲了大展示的效果隨便找一個有正確答案的人上去展示。

當然,我的執着也影響了我們組裏的同學。我算是一個比較粗心的人,每次都是在一些細節方面出現問題,在同小組同學一段時間的監督下,雖然我是行政組長,掌控着小組的一切,但每次小展示,都像是我的一次錯誤,每個組裏成員都能積極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漸漸地我也能發現一些自己的小錯誤了。同學們的主見也給了我很大啓發。

如果路選對了路,即使前途坎坷,堅持自己的選擇,終有一天會實現目標;但是如果路選錯了,即使前路一片順利,也很難達到自己的內心所想。不要盲目的服從,人云亦云。

人需要的是自己的想法。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8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讀過以後感觸很多,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正義的英雄既有錚錚的鐵骨,也有孝順的親情。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我印象十分深刻:一次,李逵揹着他那瞎了的老母上梁山去。途中,母親口渴了,李逵便放下母親去打水。回來後,發現母親不見了,地上只留下一灘血跡。李逵焦急地四下尋找,最終在一個山洞,發現了四隻老虎湊在一起,那四隻老虎正撕扯着母親的`遺體。李逵當下悲憤欲絕,怒髮衝冠,提起斧子,衝進洞內,與四隻老虎廝殺開來一一將其砍死,以報仇雪恨。看到這一段,我心潮澎湃,難以平靜。李逵的盲母,已經被老虎咬死,此時李逵還是冒着生命危險與四隻老虎搏鬥。看上去好像沒有意義,但他仍義無反顧,殺死老虎,奪回母親的遺體,將母親埋葬,使之入土爲安。李逵的孝心孝行真是令人感動和敬佩。

讀到這個情節,我想起了一件事。那天,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洗碗、拖地忙個不停。這時,媽媽對我說:“兒子,幫媽媽把陽臺上的衣服收進來”。我說:“媽媽,好不容易纔放假休息會,我纔不想幹家務呢”。媽媽有點生氣:“要你收個衣服,哪這麼多廢話?”我也不敢示弱地頂嘴:“你可以不吼嗎?”聽我這麼說,媽媽沒再催我,而是默默地拖着地。

我發現不對勁,偷偷瞄了媽媽一眼,發現媽媽的眼裏正閃着淚光。那一下,我也覺得自己太過分了,心想:媽媽平時忙工作、忙家務、忙輔導我學習,也挺不容易的,力所能及的家務我都不做,也確實不應該。於是,我起身走到陽臺,把衣服收進來,一件件疊好,接着又幫媽媽拖了地。媽媽看着我的行動,衝我笑了笑。看到媽媽笑了,我也很開心。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感到,幫媽媽做事,原來這麼簡單快樂。孝順,原來這麼容易,它就體現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之中。我們這個時代的小孩,學習壓力大,業餘時間又大都沉浸在電腦遊戲、電視之中。不知不覺,我們和爸爸媽媽的交流少了,親情淡了。小朋友們,讓我們放下手機、離開電視,用更多的時間走進親人的心裏,找回屬於我們的真摯感情和拳拳孝心。一個孝順的人,纔是一個有情有義、被人尊重的人。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9

當我捧着這本《水滸傳》時,我便情不自禁的哼起了那首耳熟能詳的《好漢歌》:“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頗有一番梁山好漢豪爽的氣勢。

“逼上梁山”是民間的一句俚語,是描寫一個人走投無路之下選擇的無奈之舉。《水滸傳》中的英雄個個都是歷經了無數的險阻,他們可以說是“仗義疏財歸水泊山,報仇雪恨上梁山”。水滸英雄的忠、信、義,讓我崇拜的五體投地,還有宋江的領袖才能、吳用的神機妙算、李逵的粗魯莽撞、魯智深的俠肝義膽、武松的神威神勇、林沖的驍勇善戰、燕青的伶俐機靈……他們每個人都險象環生,他們背後的故事又怎是能用一篇篇文章所可以表述的呢?

梁山好漢爲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爲百姓們除暴安良,是人人嘴裏的“救世主”。最終,他們在梁山上聚集了一百零八個頭領,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本以爲這就是結局了,可沒有想到朝廷一聲令下,讓梁山的好漢前去徵遼,當他們正要凱旋而歸時卻又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弄的一百零八條好漢死的死、殘的殘、溜的溜、隱的隱,稀稀落落,最後僅僅剩下了二十七人。朝廷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想“借刀殺人”,而梁山的好漢只不過是朝廷的一顆棋子,他們在戰場上爲朝廷殺敵,而朝廷卻在背後想着如何斬草除根。梁山好漢已經落到如此下場了,朝廷卻還不罷休,那些倖存者還是未能逃脫接蹱而至的厄運,宋江、盧俊義被毒死,李逵在宋江臨死時被拉去一同陪葬,吳用、花榮自縊身亡……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悲慘的結束了。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如果不是閻婆惜的百般要挾,宋江又怎會殺了閻婆惜;如果不是高衙內的重重陷害,林沖又怎會手刃仇人;如果不是西門慶和潘金蓮殺死了武大郎,武松又怎會殺死西門慶和潘金蓮……

合上《水滸傳》的那一刻,我心中也生出了一種怒火。我氣憤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我痛恨那些陰險兇殘的污吏;我鄙視提出“借刀殺人”這個主意的人。同時,我也有一絲的傷感,我惋惜那一百零八將的悲慘命運;我感嘆這一百零八個好漢的豪壯英勇;我崇拜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江湖義氣。

讓我們銘記他們的名字,銘記他們的歷史,銘記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用這種方式來紀念他們吧!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10

《水滸傳》作者以其高度的藝術表現力,生動豐富的文學語言,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塑造了衆多可愛的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繼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小說與講史話本的傳統特色。故事極富傳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緊扣讀者的心絃。如“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等等,數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但《水滸傳》並不是單純爲了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而迎合羣衆的,而是緊緊圍繞着“官腐民反”這一思想,把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沖、盧俊義三人都武藝高強,是梁山第一等好漢,三人都受過官府的陷害,被充過軍,而武松和林沖、盧俊義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林沖、盧俊義在充軍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擺佈,忍氣吞聲,有時還向差人乞憐哀告。兩人又都是受騙被捆在樹上低頭受死。武松則相反,第一次充軍孟州,一路上反而是兩個差人服侍他。二次充軍恩州,押解他的兩個差人被人收買,再加蔣門神的兩個徒弟,合謀在半路上害死他,四個帶刀的兇手,對付他一個帶枷的犯人,反被他輕而易舉地給收拾了。他還不解恨,一口氣奔回孟州,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等,纔算出了一口惡氣。林沖、盧俊義不是武藝不精,原因在於,他們一個是北京首富,一個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滿,重振家聲。兩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懷怒未發,忍一口氣。而武松,無家室之累,久走江湖,養成強悍的性格,無所顧忌,也就無所畏懼,加上他受欺被誣,不斷被人暗算,所以報復心強,手段也狠。林沖、盧俊義和武松,表現截然不同,但他們二人也有些不同,林沖的反抗性還較盧俊義爲強。

又如魯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們都是性情剛直,好打不平,不避危難;但他們又各有其特點,魯智深是軍官出身,閱歷較深,富有正義感,痛惡社會的不平,他雖然性格急躁,行動莽撞,但在鬥爭中有時又很細心機智。拳打鎮關西,沒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爲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單身一人無人送飯,於是假裝氣忿,“指着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樣便脫身而去了。在大相國寺菜園子裏,幾個潑皮要算計他,故意跪在糞窖邊不起來,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沒等潑皮上身,一腳一個把兩個爲頭的踢到糞坑裏去了。這些都說明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武松性情剛強,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動上有時表現得粗魯蠻橫,象是有意的尋釁生事,如快活林對蔣門神;有時是裝出假象迷惑與麻痹對手,如十字坡對孫二孃。他爲了替兄報仇,考慮得極爲周密,從調查情況入手,到殺嫂逼取口供,殺西門慶,自首縣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這又說明他很有心計。而李逵則和兩人大不相同,憨直、剛強、粗心、大膽,極忠於梁山事業,反抗性最強,打起仗來,赤膊上陣,勇猛無比。他是個真正的粗人,一味蠻幹,不計後果,又有幾分天真,好管閒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奪魚和張順撕打,被張順騙到水裏,淹得他兩眼發白;去薊州搬取公孫勝,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懲治;斧劈羅真人,被真人罰到薊州大牢裏受苦;打死殷天錫,連累柴進坐牢,差點送了性命。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把握得十分準確和細緻。《水滸傳》對這些英雄人物個性特點的描繪,真正作到毫髮不失,這就更加強了這些形象的動人力量。

《水滸傳》的語言是以口語爲基礎,經過加工提煉而創造的文學語言。其語言特色是明快、洗煉、準確、生動。無論是作者的描述語言,還是作品人物的語言,許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寫景、狀物、敘事、表情,極爲靈動傳神。《水滸傳》敘事,善於白描,簡潔明快,沒有滯拙的敘事和冗長繁瑣的景物描寫。偶有寫景文字,又極精彩。如武松不聽酒家勸告,乘着酒興單身上山,看了廟門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爲猶豫了一下,還是硬着頭皮上了崗子。這裏作者只用了兩句話襯托此時的氣氛和心情:“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武松“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既寫出了老虎活動的時間,又寫出了老虎出沒的環境。兩句話就把一種恐怖悲涼的氣氛和心情和盤托出,讓人感到此時此地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跳出一隻活老虎來。《水滸傳》的敘事,要言不煩,恰到好處,而又繪聲繪色,鮮明生動。“武松打虎”是歷來傳誦的好文章,寫得極爲傳神,寫人虎相搏,寫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聲震山崗的吼聲,一隻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躍然紙上。幾經搏鬥,老虎威風漸減,最後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掙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寫得活靈活現,十分逼真。通過這些描寫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滸傳》人物語言的性格化,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通過人物的語言不僅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而且對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養而形成的思想習慣有時也能準確地表現出來,所謂“人有其性情。……人有其聲口。”如李逵第一次見宋江,就問戴宗:“哥哥,這黑漢子是誰?”戴宗責備他粗魯,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紹了情況,他還說:“莫不是山東及時雨黑宋江!”他心裏怎麼想,口裏就怎麼說,他是個粗人,見人不懂得什麼客套和應酬之事,不受禮節的約束,他剛上梁山便大發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話,只有李逵才說得出,是極富個性化的語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吳用的足智多謀,宋江的謙虛下人,通過他們的對話,無不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魯迅曾經指出:“《水滸》和《紅樓夢》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的。”

《水滸傳》讀書筆記 篇11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也是世界文學罕有的一部描寫農民革命鬥爭的長篇小說,它的產生,跟我國文學史上許多家喻戶曉、爲人民喜愛的名著一樣,是有進步思想的文人作者採取民間流傳的羣衆創作,加工再創作而成的。

北宋末,宋江等一百單八人揭竿起義。到了南宋,在民-族-矛-盾和階級鬥爭持續劇烈發展的歷史背景下,這些起義英雄爲人民羣衆傾心愛慕,廣泛流傳,以致紛紛起而效尤。北宋腐朽政權面對嚴重“內憂外患”,一貫對外屈降,對內鎮-壓。鎮-壓了內部,纔可以偷生苟安混下去。但這個政權“民窮、財匱、兵弱、士大夫無恥”,他們哪有力量“安內”?說宋江在京東起事,宋徽宗此時對蠢蠢欲動的金國視而不理,卻唯獨想拔出宋江這眼中尖丁,不久,北宋亡國了。南宋統治者是更加無恥的投降主義者,而當時南北廣大人民羣衆對金統治者侵擾是堅決抗戰的。他們一批批建立山寨水寨,對金反侵略、反擴張,對宋反投降、反壓迫;與南宋統治者相對立,形成大是大非黑白分明的陣線。苟延殘喘的南宋統治者處此局勢,當年侯蒙的獻策“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自然而然成爲他們“安內”最好的政策。

宋江等一百單八人聚義梁山,受招安徵方臘的事,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人們痛罵誤國的奸臣賊子,比照之下,對巨盜宋江之流深表敬慕和讚賞。贊說其:“不假稱王,而呼保義,豈《水滸傳》是“英雄傳奇”的開山之作,是中國最傑出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數百年來,風行宇內,雖屢遭禁燬,仍然保持着長久的生命力。其思想之偉大,見地之超遠,爲古今人不能及也。”《水滸》抒發對現實社會的感想,文筆從容、蘊藉,饒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