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人文讀本》讀書筆記三篇

學識都 人氣:2.74W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解題,這句話說的真沒錯,通過一次次的閱讀讓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見識更廣泛了。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教師人文讀本》讀書筆記三篇,歡迎閱讀參考!

《教師人文讀本》讀書筆記三篇

《教師人文讀本》讀書筆記一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裏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爲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爲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啓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人文讀本》讀書筆記二

應試教育的陰影,導致了師生關係的緊張,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影響了學生自由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養成與發展。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責任來自教師。要改變這局面,我認爲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在教學過程中優化實施素質教育的人文環境。具體地說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尊重學生的愛好,給學生一種期待的目光。

研究表明,愛好是人一種趨向性的心理特徵。一個人當他對某中事物發生興趣愛好時,他就會主動積極、執着地探索。我們都知道,科學家法布爾,從小喜歡昆蟲,常常迷到了忘我的境界。正是這種強烈的愛好,促使他3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觀察,從而寫成了一部10卷集的鉅著《昆蟲記》,爲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

陶行知曾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爲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愛好,給學生一種期待的目光。面對學生衆多不足稱道的小愛好,老師應多一份理智,少一份衝動。

二、尊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一種進取的力量。

差異普遍存在。人的知識有多少,能力有大小,學生是一個有着強烈求知慾望的發展中的人。尊重學生的差異,不能以教材和考綱爲本,必須以學生個性發展爲本,給有差異的學生一份公正,讓他獲得一種進取的力量。

今年,我班來了一位在村小讀書的同學。每次讓他讀課文,他總是默默站着。後來,我得知以前老師從不提他讀書,而且自己也不願意讀。我琢磨他也許朗讀水平差,且心理存在障礙。前幾天,我課前悄悄地給她佈置了上課朗讀任務。課上,他果真讀了起來,雖然聲音小,但很認真。我知道他已經邁出了成功的一步,心理不禁暗暗高興。現在的他讀書聲音越來越響,而且還帶有了一定的感情。

爲此,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要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去關心他們,要有包容的愛心去激勵他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他們的轉變。

三、尊重學生的權利,給學生一個平等的'機會。

我們的學生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我們教師沒有理由不尊重學生的任何權利。劉巖是班級裏令人頭痛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差,而且調皮、不聽話。一次,我請附近的同學星期天到班級了佈置教室,許多遠路的同學紛紛舉手,我讓他們把手放下,惟獨他高舉不放。接着他請求道:"老師,給我個機會吧。"我思考了一會兒,點了點頭。星期天,他準時到了,整個人影似乎脫胎換骨。星期一,我在班會上表揚了他守時、做事認真負責。

捫心自問,我們教師常常一副嚴肅的面孔,有多少次自覺不自覺地拒絕了學生正當的要求?多少次有意無意地剝奪了學生正當的權利?學生又有多少次失去了發展自己的平等機會?

四、尊重學生的祕密,給學生一份自理的土壤。

隨着學生的年齡增長,他們往往會把自己的苦惱、心事和祕密隱藏起來。只有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或確實遇到知己,纔會袒露心跡,真心請教。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作家收到了一位高三女生的來信,說自己深深敬佩並愛戀着她的老師。老師的妻子病逝了,看着老師疲憊的身軀以及敬業的精神,她決定放棄高考,做他的妻子。作家立即回信:我尊重你的想法,並佩服你的勇氣和真誠。但生活是一片天空,你是展翅欲飛的小鳥,不要過早躲在安樂窩裏,應該張開翅膀,放飛理想,在高考中一搏…幾年以後,那位作家又收到了高三女生的來信:我感謝你對我情感祕密的尊重。我看了信後,妥善處理了與老師的關係,刻苦學習,考取了大學…

爲此,教師在與學生相處中,應當主動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祕密,給學生一份自我料理的土壤。

尊重學生個體,營造一個讓他們樂於生活其中的溫馨世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改善師生關係,切實優化素質教育的人文環境,才能喚起學生生命的全部熱情,使學生心扉得以敞開,情感得到釋放,能力得到發展,個性得到張揚。

《教師人文讀本》讀書筆記三

今天有幸拜讀了於漪老師等編寫的《教師人文讀本》使我受益非淺,這裏主要摘錄了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教育家,教育學者的文章,深刻闡述了對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也感同身受,我認爲在大力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這本書更加值得我們去讀。

實施素質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要使每一個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發展,這種發展包括精神方面的、道德方面的、創造能力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以及體魄方面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一種人格完善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響。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強調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爲依據。因爲,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爲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的作用。”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惟有如此,學生才能敬其師,信其道。可以這麼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的人格力量來自於學術水平與道德情操的完美統一,不僅要學識淵博、循循善誘,更要通過言傳身教,通過榜樣、無言的力量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在我看來,這種人格力量表現爲健康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時代前列的學識。沒有人能將自己沒有的東西獻給別人。要使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理想,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爲人師表、垂範師德的基礎。

在孩子們的眼裏,教師具有無可懷疑的威信,教師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資效仿的榜樣,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的言行、對每一種現象的態度,都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從而對我們整個民族特點都將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通過老師“潤物細無聲”的澆灌與培育,讓我們的新一代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使他們牢固樹立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增強努力學習、提高能力、奉獻社會和報效祖國的責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人格力量的重要內涵。只有在有品德的人身上,我們才能看到睿智和理性發揮出偉大而高尚的作用。

自古以來,以身作則、爲人師表、嚴謹治學被作爲教師個人品德的典範。我們今天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教師的傳統美德,更需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這種品質不僅表現爲“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堅強意志與奉獻精神,在當今時代這種品質還應轉化到積極參與教育改革探索的自覺行動中去,不爲任何困難所動搖。中外教育史上許多留下光輝篇章的教育家,都鮮明地具有這種意志品質。

此外,在我看來,教師健康而豐富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也十分重要,這不僅有益於自身素養的提高,表現出人格美和教學藝術美,更重要的是可以影響學生領悟和體驗生活與藝術,讓學生學會不僅用眼睛而且用心靈去感受真、善、美。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愛學習,自己主動地學習。要讓學生愛學習,就必須有獨到的教學風格。老師上課的魅力在於他心中有學生,不把學生當機器人,當操作工。”

“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數以億計的素質良好的建設者,建設者的培養出於學校的素質教育,出於學生孜孜不倦地學習。何謂學習?學有兩方面,在《教學相長》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其中“學學半”的意思是:一半爲老師的教學,另一半爲學生的自學,這便是“學習”中的“學”。學生“學”要有時間與空間,而應試教育中無窮無盡的題海把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空間淹沒了。其次是“習”,不要把“習”只看作是書面練習、解題操練,它有很豐富的內容,包括課外實踐和多種多樣的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