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

學識都 人氣:2.79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1

哼唱一段舊時歌謠,懷念那扎兩條辮子跳皮筋的時光。

孩童無忌的笑嚷,和着草地上沁人的香。

那一年的我們還衝着井裏扔石子,那一年的我們還不懂爲什麼ABCD讓大自己十幾歲的哥哥姐姐皺了眉頭。

朝花夕拾,就是那時的寫照,現在的情。而魯迅,在數十年前回頭朝漫漫行路一望,我便看到了樹根底下的年華。

在那段時光內,文言文與白話文的鬥爭依然如火如荼,魯迅作爲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對妨礙白話文的守舊人羣痛恨至深,正如他所描述的,哪怕是世間最毒最黑的咒言,也應加諸在他們身上。我顫慄於魯迅的決絕,爲尋求因果的根源,去看了他撰的《二十四孝圖》。書中提到,當時中國的孩童書籍簡陋,遠不能與歐美國家相提並論,卻好歹圖文結合,有些懵懂。可恨文言浪潮的到來,彷彿是一羣洪水猛獸,要把讀書的樂趣洗刷乾淨。我此刻不禁爲那些幼童默哀。時至今日,教育業的發展已非往日所能比擬,甚至是寓教於樂的國外教學方式也已經被逐漸接納,連課本上的習題都有彩色的漫畫點綴其旁。倘若到了圖書館,感覺就似比百花齊放更像繽紛的海洋。再讓我來品讀古韻悠悠的《荀子》,不但會嫌封皮嚴肅簡易,且在內容上大難適應晦澀難懂的文字。思量彼時七、八歲的小兒就要日日人手一本唸誦,辛酸和憐惜就撐滿了心田。

七、八歲的年紀,應該是在翻閱着帶拼音的《西遊記》,模仿着插圖上的齊天大聖,暗暗憧憬那些英雄們得意的戰績;七、八歲的年紀,應該是和同伴在院間戲耍,或者偷偷跑到大自然的天地間奔跑,把學習當成新奇的未知物。

那麼,魯迅七、八歲的年華,若是倒帶回去,命運的轉輪又該沙沙吟出什麼調子的歌謠呢?我凝神諦聽。

恰應是百草園內歡快的童聲與三味書屋沉悶的轟響快速連串的琶音吧。起伏的旋律又勾起了我回憶裏的塵霜,我在泛黃的紙頁中覷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意境。徘徊在蟬鳴長吟,黃蜂微伏,雲雀直竄雲霄的樂園中,與蟋蟀的琴聲、何首烏藤、木蓮偎在泥牆根一帶。魯迅的童年如同生活在伊甸園的天之寵子,沉浸在歡樂的玩鬧之中。可惜,伊甸的樂土輕易地被打破,學童們鎖在先生們製成的囚籠中,再也無法日日哼唱田埂上的童謠。沉重的墜落,憶昔何其心悵。

我看着時光機裏的沙漏,聽一曲舊時歌謠的呢喃。

忽而一起一首詩,於是默吟: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

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

明日落紅應滿徑。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2

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柯察金的頑強不屈,追求自由亦讓我崇拜;還曾讀過《水滸傳》,魯智深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更讓我崇拜。

讀過許多名著,也有過許多感悟,但最令我難忘的卻是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寫過許多名著,這《朝花夕拾》。便是他的一本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性的文章,成書於927年7月日。此書中的文章都是回憶性的文章,但並不是對往事的單純回憶,而是用嫺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散文精品。作者擷取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寫人物的性格,是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作爲被初中課本選用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自有它的獨到之處。本篇文章的第二段中的景色描寫:“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頁里長吟,肥胖的蜜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一段的排比及擬人的修辭用得是極爲巧妙。這一段中的“美女蛇”的故事更爲百草園增添了一分神祕色彩。

文章的寫三味書屋的部份,似乎是用來批判封建教育的。從作者問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回事然後先生生氣便可看出封建教育對人思想的束縛。不過那時的魯迅先生確實是有些調皮,在上課畫畫兒,不過卻是讓人覺得封建教育的無趣及落後。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3

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再熟悉不過的一篇文章了。七年級學習這篇課文時,我真可謂拿出了一百分的精神。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還有鳴蟬、黃蜂、叫天子,至今都記憶猶新。美女蛇的故事,讓我不禁也想起小時候外婆所講的野人婆婆,說是晚上不睡覺的小孩子會招來野人婆婆,要吃小孩子的手指。如今再憶當時睡不着覺害怕的樣子,甚是天真。

同先生一樣,我在冬天也總是渴盼下雪,一眼望去,無邊無際的白色總能讓我感到歡喜。與先生不一樣的是,現在小夥伴多,拍雪人顯得更爲有趣,不過偶爾還是能看到有六七歲的小孩子拿着麪包屑捕鳥。

魯迅到了三味書屋,便不能亂問問題了,這與現在是不同的。那時魯迅的先生博學而又嚴厲,總是要求他們讀書、對課,體現出封建教育對兒童思想的鉗制。至於描繡像,我小時候也幹過,只是沒有像魯迅先生一樣堅持描一大本罷了。

他們都說初中生有三怕,而裏面最怕的就是周樹人。可是就我而言,對於這位偉大的先生,我有的都是尊敬。他總是用最平淡的語言寫出最真切的情感,我想這才叫會寫文章吧。就算是諷刺“正人君子”的《狗·貓·鼠》,也引起了我的共鳴,對於弱小者,我們應該學會同情,而對於暴虐者,絕不能寬恕。而《阿長與<山海經>》中阿長,則讓我想到了奶奶。在我的童年中,奶奶的形象幾乎是與阿長一樣的,善良、樸實,迷信得很,總是不放心我,嘮嘮叨叨,卻又爲我付出很多,願意到處給我借西遊記的小人書。《二十四孝圖》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腦海裏不由浮現出小時候的晚上,媽媽把我抱在腿上,打開橙色的檯燈,給我講的那些孝敬長輩的故事。儘管那時還不懂,卻也知道了孝道的重要。今天再回顧《二十四孝圖》,發現有些行爲確實太過殘忍,封建孝道不懂得顧及晚輩的生死,讓人倍感心寒。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的童年也漸行漸遠。合上《朝花夕拾》,心底涌出無限對兒時的嚮往。若時間可以重來,我絕不浪費曾經用來發呆任何一秒。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4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閒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爲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範愛農,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敘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纔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爲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裏說:“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並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着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爲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5

《朝花夕拾》這本書,早已是如雷貫耳,只是百聞而不得一見罷了。

其實我是很喜歡讀魯迅先生的書的。因爲他的書中蘊含着許多我們無法在現代所能夠尋覓的到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還有那令現代人所向往的童年生活。

而《朝花夕拾》卻正好包容了先生所有的寫作特點。

美好,天真,稚嫩,對愛的領悟,對現實的安慰凝結成了這一代着作。其中,也讓我們領悟到了不少文字以外的東西。(短文學網)

碧綠的菜畦,輕捷的叫天子,讓我們感受到了先生童年的美好。

相信傳說,相信“怪哉”蟲的存在,讓我們理解了孩兒的天真;長媽媽把心愛的小隱鼠踩死,小魯迅對長媽媽的不滿,也都使我們沉寂在兒童的童言無忌,兩小無猜的幸福當中。

而我們民族的巨人,對於愛,對於現實卻又有另一番獨特的看法。

愛,無非就是對朋友的愛,對親人的愛。朋友,這本書裏我是沒看到幾個先生很好的朋友,只是在日本留學時作爲先生老師的藤野先生和被先生“討厭”的範愛農罷了。但是作爲先生的老師和同伴,先生對於他的老師倒是相當的尊重的。因爲他們都是與先生奮鬥在同一戰線的夥伴,戰友,都爲中國的光復而努力着。

藤野先生,作爲一名日本人,相信了一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並對先生特加關照,着表示着他相信和信任的不僅僅是一箇中國人,而是相信和信任整個中國,整個中華民族。所以先生對他侍奉有加。

範愛農同志,作爲先生的同志,也應該算是一位愛國人士,爲了一名中國人的尊嚴而死,先生也對其十分的想念與尊重。

而對於家人,魯迅先生又是極其的傷感的。

伴隨他一起長大的長媽媽,給他講了許多許多的故事,又爲了先生的成長買了一本連自己也不知名字的書,時時刻刻都在關心着先生,愛護着先生。雖說有時被先生所厭惡,但終究還是有感情的。

先生以熾熱深沉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對往事的追憶,對已故親友的真誠的懷念。

但“我們的青春年華在我們的面前,而不是在過去”,先生擦乾了淚水,爲他的青春年華,爲中國的未來而惜別過去。

先生在日本留學中看電影所受到的啓發,是無法衡量的。在長媽媽的“教導”下,先生也受益匪淺。

本書在任何篇章都在抨擊着當時社會的黑暗。魯迅先生的仇貓,對“名教授”,“名人”的抨擊也不見少處。

《朝花夕拾》,飽含對過去的惜別與對未來的奮鬥!描畫賣掉了,可先生的鬥志沒有賣掉;長媽媽過世了,可先生的希望沒有消失;老朋友死了,可先生沒有頹廢!仍然爲未來而奮鬥着!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6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朝花夕拾讀書筆記。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爲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埃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7

一本好書,宛如一潭不知底的深水,每當將心沉浸其中,都會看到別樣的風景;一本好書,彷彿一座凌絕頂的高峯,永遠讓尋覓的眼睛仰之彌高。初遇這部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時候,我就感到它就是心中的那本“好書”。

我認爲這本集子裏收錄的兩篇文章的主角範愛農和衍太太是很有意思的。前者在魯迅先生心目中的形象是由小變大的:從徐錫麟被殺後那種鈍滯的'聲音:“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屁電報呢”讓“我”覺得這個“眼球白多黑少”的範愛農“簡直不是人”,到重逢時瞭解到他厭惡我的原委乃至冰釋前嫌坐下同酌,再至兩人同去看光復的紹興,各自謀職漸漸相熟起來,又感受到他也是個極關心國家命運、主張正義的血性漢子,對他平添許多敬仰之情。

這樣一個有骨氣而不甘的聲音被埋沒在衆多的麻木不仁中固然是封建的社會和時代所造成的悲劇,但他的死把他的一生推向高潮。可以說範愛農這個人物出場時是被完全否定的,之後由文字一縷一縷牽出他諸多的好來,到最後合成一個值得尊重的人,是範愛農自己把別人對他持懷疑的問號慢慢拉直成感嘆號的。反觀衍太太,她會慫恿孩子們吃冰而不加阻攔;孩子們跌痛了也願意到她那兒去,因爲她“立刻給你用燒酒調了水粉搽在疙瘩上”。對於她的好,甚至是她給年幼的魯迅看不健康的畫都不能抹煞。但後來事情起了變化,她先是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後又放出留言逼得魯迅離開了紹興,她的形象也就越縮越小。

再有那個長媽媽,她那”切切察察“的細說,她那”大”字狀的睡姿,她那煩瑣的禮節尤其是過春節對“我”的折磨,她那“長毛”故事的神異,她那踩死“我”心愛的隱鼠的期瞞,她那令“我”“全身都震悚起來”的“山哼經”……從一開始對她的憎惡到最後認定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一個平凡而樸素,粗糙但熱情,大大咧咧又謹小慎微的長媽媽就站在你面前了。

感謝《朝花夕拾》,因爲它激勵我們去擷取生命的智慧,擷取生命的博愛,擷取生命的勇氣,去與怯懦、苟且、平庸作別。雖然我們的平庸之氣,仍不能一化而散,但也能少了幾分“俗氣”而去盡力成就有氣度、有張力、有韌性的人生。

我願意一直地閱讀它,因爲這是一本值得終生讀下去的書籍。細細地品味文字,靜靜地思考人生。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8

我不是一個愛看書的人因此從來沒法靜下心來看一本書。每每在看書的是時候心裏總會涌現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譬如悔恨過去,而又迷茫於未來。或許正是因爲這些原因使我在閱讀的過程中總是流離於書本之外的世界。

初看《朝花夕拾》的時候我仍舊沒有改掉將思想置於書本之外的空間,眼神久久地注視着斑駁的桌子之上。我的手習慣性地翻頁,許久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還沒有跟上翻動書頁的手指。

於是又翻回來,翻到第一句話——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我的心忽然地沉靜下來。原來魯迅先生也跟我一樣呵,而轉念一想,我卻沒有資格跟他一樣,他是那樣地忙碌,我不示是個愚笨學生罷了。就這樣,我讀起來,會晤早已消逝多時的老朋友——書。沉醉於氤氳在心中的書香。

魯迅的文筆中多是帶着濃重的批判味道,簡潔而不失風采,沉重又不乏樂觀,總是讓我讀出一種奇異的趣味。那種灰諧的表現力是我所見過的散文中絕無僅有的。我無比清晰地感受到卑俗與醜惡、初真與純淨在生活中起着如此激烈的矛盾,文中的對比和借喻令人深思。我讀得最爲淋漓盡致的大概算是《狗。貓。鼠》這一篇,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麼嚴,見解之獨到,若望穿歲月,會發覺舊中國離我們很遠很遠,但設身處地又有強烈的同感,這就是所謂經典的魅力。它正義的人以光明的寄託,給俗氣的人以超凡的思想,我又屬於哪種?——可以說,我曾接近於前者,但遠離書籍的一段虛無時光中,我都已經聽見我墜落的腳步,竟已和後者無異。

同樣令我感受深刻的,是那平和的回憶之韻。《朝花夕拾》那是在過去拾取光明、希望。他始終在對比之中思考與領悟,這纔是真正的回憶。而我在回憶中常犯錯誤,甚至令我將欲身陷沼澤,愈發迷失——我過於迫切地想重返過去的榮譽,然而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只會讓人在空想中枯瘦;於是我又計算着未來。終於我發現手頭的一切纔是最重要的,根本不必糾結,不必患得患失。

書中最大快人心的,於我來說乃是對正人君子的譏諷。如《父親的病》一章中,庸醫之虛僞、故弄玄虛,仍一副怡然自得之態。正人君子受盡傳統觀念的束縛,尊妄自大,毫無獨立人格,迂腐至極,卻又毫不知情。例如今晚我在教室寫作業,立即便有人笑我傻。理由是這項作業八成不用交,顯得自己聰明、深明大義、受人擁戴。我從不覺得這樣寫作業沒有意義,像他們那樣應付的形式,我覺得作業不如不做。更壞的是他們不但亂寫、抄襲答案,還傳染這種風氣,蠱惑人心。我只是覺得很是好笑,忽然覺得在生活中,用魯迅這種獨到的眼光隨處評評判判,倒也是一件快意事。

合上書,紊亂的心收斂了,平和了,清新了。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9

暑假時閒暇無事,便手捧一本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細細品味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年少時那純潔無暇的童真,我的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時光。

《朝花夕拾》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正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當人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回想當初自己的年少輕狂和那些美麗如初的往事,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正如同那清晨綻放的鮮花,雖然在晨曦照耀下顯得那樣嬌嫩美好,但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它們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卻因晚霞的裝點而平添了一分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沁人心脾,讓人不禁浮想聯翩。年少時那童真的味道由心頭慢慢彌散開去,盪漾起一紋紋漣漪,會有一種別樣的滋味呢。

魯迅先生是文學界的大家,但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雖然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一份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是最真實的童年。常常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譜寫的齊奏曲中度過的。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們的心,引起了我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只匆匆留下一個美麗的回憶。讀《朝花夕拾》,我們能在魯迅的筆下重拾童年的快樂,慢慢體會其中幸福的童年滋味。讓那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卻有一樣的快樂,童年,真是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10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敘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超多使用了比較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之後在寫道“我”不得不告而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的反襯了之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戴領帶;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地,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比較手法,較好的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仰。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雖然在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而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人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事不恭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事蹟,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板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爲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那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像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像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的另類名字一樣,魯迅先生在老了,累了時,回憶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以前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得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的確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炙熱的情感卻展露無遺。他期望與大自然真正的擁抱在一齊,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瞬間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以前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11

《朝花夕拾》這本書很好,單題目就透露出對時光的惋惜,早上的鮮花待到夕陽西下再去拾起,時光如此匆匆。

《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認爲寫得比其他文章更好一些,首先魯迅告訴大家他家後院有一個小樂園。然後在下面的寫作中用上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也用上了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繼續描述了長媽媽給魯迅講故事和在雪地裏無味但快樂的遊戲,又回憶起閏土的父親捕鳥多,自己捕鳥少,記敘魯迅小時候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展現魯迅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的,我從中摘抄幾段:“翻開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班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還有“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遠”。以及“掃開一片雪來,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篩網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等等都能看出魯迅兒時的歡樂,更用這些來反襯出魯迅爲何不想到三味書屋去上課,爲下文乏味的生活作下了鋪墊。

接着寫魯迅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學習。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剛剛入三味書屋,看到三味書屋的模樣,又記敘了在三味書屋的幾件事:我問先生問題,都到後院去玩,開喉嚨大聲讀書,百草園反襯了三味書屋極其乏味的生活,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端矛盾,孩子們只能在當時乏味無趣的書塾裏偷偷地去尋找樂趣,就是現在我們老百姓所說的“偷着樂”,魯迅也從該文章中表達了應該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靜悄悄地沒有聲音”。這段足以展示當時社會兒童的生活是多麼乏味,“偷着樂”的兒童不快樂!

今天的學生在我們國家全面發展的教學教育下,能在多姿多彩的學習、生活中快樂成長,再也用不着像作者當時那樣偷偷去尋找樂趣,過乏味無趣的生活。

我們要珍視我們現在的這種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我們現在有些學生還不滿足,要父母做這做那的,別的孩子有的,他都要有,還要穿名牌、講時髦,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只注重外表,不注重素質,我們父母的錢賺來多不容易,因此我們要節約,我們比起魯迅那一代人已經很幸福了,何必要如此“貪婪”呢?

同學們啊!珍視我們現在的這種生活吧!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12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文中的大致內容是:魯迅家後院有一個很大的院,叫百草園,那裏面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和紫紅的桑椹。還有許多小昆蟲,例如胖胖的黃蜂,輕捷的雲雀,還有在唱歌的蟋蟀??這裏就是他的樂園。那還有一個關於美女蛇的傳說,一看到這“美女蛇”讓我又害怕又忍不住想去看看到底是什麼傳說。懷着這種複雜的心情讀完這個傳說,還好是個比較完美的結局。他寫的景物栩栩如生,讀着讀着,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爲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這不禁是我想起我的習作來,每次都那麼枯燥,讀起來索然無味。

哎,開來我真得多讀一些名著,好好學學作家們的文筆。最終,魯迅先生被送到了“三味書屋”裏去讀書,結束了在百草原的自由生活,過起了無趣的讀書生活。先生對他們很嚴厲,有一次魯迅問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結果,先生很不高興地說:“不知道!”有時候還要他們罰跪,跪完後再叫他們讀書。讀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的私塾這麼嚴厲,動不動就會被罰,而現在就不同了,現在我們讀書的條件多好呀,不但學校的學習條件非常好,而且還有下課的活動時間。

寒假期間被迫讀了讀魯迅的朝花夕拾,爲什麼要說“被迫”呢,因爲我一直認爲我的思想和魯迅或許大有不同。曾經抱着不理解的心情認爲魯迅是在儒家思想薰陶下成爲大家的,而我這種深信墨家“非攻,兼愛”思想,略有排斥儒家思想的人,經不起這樣的思想撞擊。可是纔讀了一篇,就發現,原來魯迅的想法和儒家思想完全沒有什麼關係,讀朝花夕拾還真是讀對了。才翻開就看到一篇篇密密麻麻的文章,說長其實都沒短篇小說長,說短它也有個幾千字,再看看題目《狗·貓·鼠》,從題目中完全不知所云,抱着排斥的心情,根本看不下去。直到看到了那段話:“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辨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命清高;

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爲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他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牌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爲止,還是一味的佩服讚歎它們”這段話很像震撼過我的另一句話“原來人都是打着正義的旗號去殺人的”,至此我感覺魯迅的想法或許和我的想法有所交集,略有興趣的把剛剛渾渾噩噩瞎看的東西重新看了一遍,確實感觸到魯迅厭惡那些打着旗號的人,厭惡沒有。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13

落花紛飛,明年依舊繁花似錦;落葉紛紛,明年依舊枝繁葉茂;白雪飄飄,明年依舊生機勃勃。花落花開,春去秋來,可時光卻一去不復返,連同那被遺失的財富,沉澱在時間的長流。

合上書頁,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分。故鄉、童年之所以充滿魅力,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距離”。距離幫助我們推開眼前必須面對的事,讓身邊的煩惱暫時遠去。而《朝花夕拾》的魅力就在於恰到好處地設置和利用了這樣的“距離”,讓我們看到了魯迅一方面真切、自然而樸素地回溯着“過去的故事”,另一方面卻又沒有因爲沉浸於“過去”的趣味而如中國古代知識分子那樣的“忘我”甚至“自失”起來。

魯迅的回憶雖然看起來都是自由寫作,隨意、灑脫,但整個作品其實的存在一個不自覺的核心主題:這裏不是一般的童年瑣事彙編,而是一個生命的成長記錄。而我,從這本《朝花夕拾》中感悟到了許多,特別是那篇《藤野先生》。在關於師生友情的《藤野先生》中,魯迅所要挖掘的便是一種超越功利的人間真情,這真情對於魯迅具有巨大的“原動力”的意義,是他突破各種“正人君子”圍攻的精神支柱。而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也使魯迅的愛國意識甦醒,悟到醫學也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魯迅那強烈的愛國情懷,藤野先生毫無保留的傳授,這些,不正是現在許多人所遺失的財富嗎?

在當今社會,有多少人升旗時還在嬉笑打鬧,有多少人在消遣時光,遊手好閒,又有多少人丟棄了祖國的傳統,追溯西方的文化,遺失東方的寶藏。是否還有人升旗時莊嚴肅穆,是否還有人在未來祖國的未來努力奮鬥,成爲祖國未來的頂樑柱,閃耀的明星,又是否有人傳承民族的精神與財富,將其發揚光大?

自古以來,老師的諄諄教誨一直都是每個學生一生的警示燈,讓漂泊的迷失的學生找到前進的方向,猶如燈塔。“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便是老師。“傳道授業解惑”這是老師一生的職責。而藤野先生對學生傾注的無私的愛,平等公正、一絲不苟的精神,給當時那受盡侮辱和歧視的弱國留學生是多麼大的鞭策和鼓舞啊,藤野先生那高尚的人格魅力,算不算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呢?

財富,那遺失的財富,究竟是什麼呢?是那海盜的寶藏,是那珍貴的礦石,還是那價值不菲的稀世珍寶?都不是,是那可貴的精神,是金銀財寶都兌換的精神啊,猶如那一去不復返的時光一樣彌足珍貴的精神啊!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14

寒假讀書成了我最大的樂趣,讀書會使生活變的輕鬆,它會友愛地幫助讀者瞭解紛繁複雜的思想、感情,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我們的智慧和心靈。

翻開《朝花夕拾 吶喊》這本書,我被深深吸引了,書裏面的內容豐富多彩,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出來的魯迅,非但沒有因社會的黑暗而消沉,反而以筆爲槍,向那個他厭惡的黑暗世界開火,他那種濃墨下的悲涼,是他深深體味後的控訴,我們不僅要學習這種精神,更應當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把那些骯髒的角落打掃乾淨,讓我們整個社會更加美好。

《朝花夕拾 吶喊》的原名是《舊事重提》,書中講了二十三個故事,在初中和小學就學過魯迅的《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孔乙己》、《端午節》,這些都是魯迅從記憶中搜出來的。魯迅的童年還是比較幸福的,有長媽媽給他買《山海經》,有隱鼠當寵物,有閏土這個朋友。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孔乙己》。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長衫,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時常加些傷痕,亂蓬蓬的花白鬍子,長衫破而髒,溫酒吃一點茴香豆,讀過書的孔乙己愈過愈窮,好吃懶做,寫的一手好字,用指甲攢了酒,在櫃檯上寫字。從《孔乙己》可以看出魯迅回憶當時的情景,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殘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造就了孔乙己這樣的人。

魯迅對家鄉和家鄉的每一個人都記得很清楚,與故鄉的感情沒有因時間而生疏,阿長被稱爲長媽媽,書中講了魯迅與長媽媽發生的一些事由開始的仇恨變成敬意,阿長去世時,作者特意寫了小時候和阿長之間的一些事。

作者由社會現象來描述人間黑暗,反映了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而自己又身單力薄無法抵抗,只能借用文字反映現實,文字的力量是偉大的。

魯迅沒有受那種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不迷戀紙醉金迷的生活,近墨者黑的例子也並不全都是。近墨者黑主要是看一個人的心靈如何,如果一個人意志薄弱,在好的環境下也未必能成材,一到環境中更是同流合污了,可如果一個人意志堅定,品格高尚在骯髒的環境中不但不會受其污染,反而更能顯示其高風亮節,魯迅這種近墨而不黑的精神令人敬仰,由此書可以聯想現在,在近代社會又何嘗不是這種現象呢?現代社會尤其需要高風亮節的精神。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應該學習近墨而不黑的精神。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15

《朝花夕拾》是一部很好的小說,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回憶散文集,因此還有另外一個書名——《舊事重提》,一共十篇小短文。魯迅先生生平寫過許多本書,可是我卻覺得只有《朝花夕拾》這本小說最好,也許是因爲更貼近生活吧。我是很羨慕魯迅先生小時候的生活的,儘管生活有些艱苦,卻有着一些我們不曾擁有的東西,比我們這些所謂在城市裏吃香的喝辣的小孩好過百倍有餘。至少我是這麼覺得的。

《朝花夕拾》中,我只喜歡的一篇文章是《阿長與<山海經>》,覺得保姆阿長是個真真正正的好人。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像這樣善良又樸實的人真的很少了,並且魯迅先生也用了很多筆墨來描寫這位長媽媽,字句之間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讓人對這位長媽媽十分有好感。長媽媽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很是愚昧迷信,但她身上保存着最樸實善良的愛,這是現代人,城市人沒有,也永遠無法擁有的東西,令人永生難忘。也只有那些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纔會擁有這些,這是我最羨慕的一點,我羨慕魯迅先生曾經和這位長媽媽相處過。現代社會中,已然忘記了這些,我想,也永遠無法記起並擁有這些了吧。這是我們現代人最大的不幸。

關於《二十四孝圖》我也有很多話語要講述,讀完後總覺得有些什麼涌了上來,是悲哀。

《二十四孝圖》中講了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本身,“孝”是傳統美德,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可是這本書中卻把“孝”變得封建,變得不可理喻,變成了一種壞習,讓小時候的魯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壞記憶和感覺,這是完全不可取的。封建孝道充滿了虛僞和殘酷,在磨滅人之本性的時候,在揭示舊中國兒童的悲慘處境之後,我們是否也該反思?

“孝”本身並沒有任何錯誤,多好的一件事,卻讓人承受了多麼巨大的痛苦,這不得不讓人反思,中國古代到底有多腐敗?古代人類到底有多腐敗?更讓人氣憤的是,在現代,更有甚者,完全不尊重父母,不守孝道,不做孝子,甚至毆打父母,敗壞現代美德。

守孝道,做孝子,封建,虛僞;不守孝道,不做孝子,敗壞美德,更是於理不公。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我相信總有最好的做法,也總有好人。魯迅先生寫的每一篇文章中都包含了一種感情,讀完之後我都會沉思一會兒,想想其中蘊含的一些道理。這些道理也許不是多麼驚天動地,但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就像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一般,雖然只是一些回憶慢慢拼湊起來,情節並沒有多麼跌宕曲折,但那些人物卻栩栩如生,會永遠流芳百世,令世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