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書筆記好段摘抄及感想

學識都 人氣:2.41W

  好段摘抄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好段摘抄及感想

(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這讓人聯想到風華正茂的牡丹忽地被踩在腳下,滿是無情。“絕望”,這是腦海中首先想到的詞。史鐵生最初的日子也卻是如此。幸而他在某個午後邂逅了地壇,這有些宿命的味道的相遇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又或者,是扶正了他的軌跡。

作者用了“荒蕪但並不衰敗”來形容這個園子。有的時候想,若它不是個有着斑駁的琉璃、頹圮的老牆、飄搖的樹葉,還有那“搖頭晃腦”的螞蟻、“一朵小霧般的”蜂兒、“會忽悠一下升空的”瓢蟲的荒蕪園子,換作欣欣向榮的大花園或是金碧輝煌的宮殿,或許他就不會有那樣細膩的思緒與略帶滄桑的文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史鐵生和地壇有着共同之處——他“身殘但並不頹廢”,“落寞但並不逃避”。他的內心許是和那些纏繞在褪了漆的柱子上的青藤一樣,是生生不息的吧。

(二)

“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這句話驀的出現在文中讓我着實爲之震撼。

在史鐵生最爲落寞的時候,是母親細心呵護着他生存的火焰,讓它在微風中疲憊地晃動着而不至於熄滅。然而他的母親是不幸的,她的兒子“被命運擊昏了頭”,卻只能無言地望着兒子的背影,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着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

擁有這份夾雜着辛酸與糾結的母愛的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

那時的他對於那些遍佈園中沿着他的車轍細細尋覓的腳印,早已刺破“倔強”深深地烙在心裏了。然而就在他小有成就,理應回報這份磅礴的愛時,卻再也無力和母親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或許上帝是對的,但也因此讓她攜帶着這苦離開了人世。終究還是會有遺憾與內疚的吧。

(三)

“爲什麼要活着?”“爲什麼會死去?”人總是帶着這兩個問題降生,然後帶着這兩個問題離世。

地壇是最適合思考這兩個問題的場所,因爲它灑滿餘輝的寧靜和萬物竊竊私語的生機。恐怕史鐵生也是思考這兩個問題最合適的人選之一,因爲他在那樣一個血氣方剛的年齡所經歷的遭遇。於是一切都順理成章地進行着,繼而有了他的結論: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雖然他接受了生的事實,可還沒有尋找到生的方式。於是他開始尋找一個活着的理由。

(四)

有這樣一對老人,他們一步步從中年走來。妻子從最初的“攀”到了後來的“攙”,僅僅一個細微的動作之差,卻見證了愛情從相愛到依存的過程。這是永恆的。

有這樣一個熱愛唱歌的小夥子,他與作者寥寥幾句對話,卻使兩個陌生人周遭的空氣陡然變得柔軟了。這是溫馨的。

有這樣一位飲者,隨便的衣着隨便的姿態,卻在擡頭飲酒時透着“醉翁”的氣質。這是脫俗的。

有這樣一個女工程師,以樸素的妝容優雅地踱過園子,舉手投足間帶着清幽。這是飄逸的。

有這樣一名長跑家,用意志堅定的步伐推開了一扇扇緊鎖着的鐵門。這是不懈的。

這些是他們活着的理由。

(五)

人一出生,總是帶着兩件附帶品——幸福與苦難。可見苦難本就是歸屬於生命的,而生命也因爲苦難而得以成長。

“人類的全部劇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

若是沒有前方犧牲的戰士,就不會有滿腔熱血的鬥志。

若是沒有被荊棘劃破皮膚的古猿人,就不會有今天燈火通明的高樓。

若是沒有黑暗所帶來的冰冷,就不會有陽光滿地時的幸福。

然而問題又來了:由誰去充任那些苦難的角色?

於是就有了命運不公所帶來的種種差異——腳下傳來的聲聲哀鳴與頭頂飄過的盈盈笑語。但是不論是哪一邊,它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這是一個充斥着對比的世界。有美與醜、善與惡、智與愚……正是因爲兩者的共存才使得美麗、善良、智慧這些東西愈發奪目。換種說法,是綠葉造就了紅花。

綠葉是偉大的。受苦難者是偉大的。偉大地存在着,這就是理由。在我看來,史鐵生自始至終在詮釋一句話:先知死,後知生,然後知何以生。或許這就是人用一生來完成的問題。

賞析:史鐵生的文字很美。喜歡他在地壇裏平靜地呈現出那些描寫落日光輝、雨燕高歌、蒼黑古柏以及四季中不變風貌的語句。但是更爲吸引我的,卻是字裏行間瀰漫着的沉重與蒼涼。

  讀書隨感

對史鐵生這個人我是瞭解少之又少,說來慚愧,只知他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廢了雙腿的倒黴作家。儘管他那本《我與地壇》大名鼎鼎,卻不曾入得了我的法眼。第一次有了想讀史鐵生書的慾望是見着程浩在《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裏面有談到過他,說一想不開就會去看《我與地壇》,也算不清看了多少遍了,大概有百遍了吧。當時看到那段話就目瞪口呆了,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才能讓讀者讀過百遍呢?我想程浩身上必定有一部分像極了史鐵生,也許說就是以史鐵生的思想,生活軌跡爲基礎的分子所組成的會更爲恰當一些,不然程浩如何能在《我與地壇》中一次次找到自己瞭解自己呢?史鐵生那句命運嘛,休倫公道!,不知給程浩帶來了多少生的希望,才讓他由衷發出感慨,不幸與幸運都要有人承擔才行啊。”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在史鐵生最爲失魂落魄的日子裏, 他來到了上帝爲他苦心安排的棲息場所,一座廢棄的”古園“,荒蕪冷落的地壇。第一次搖着輪椅進入地壇時他就明白了,這是一個他能逃避一切痛苦憤怒的地方,一個能讓他”默坐,呆想“的港灣。在這裏他能忘卻最狂妄年齡的一切不幸,推開耳邊的嘈雜,窺看自己的靈魂。陪伴他揮灑青春的是它,荒蕪並不衰敗的地壇。當寂靜陽光平鋪把道路上每一個坑窪映照地燦爛之時,史鐵生在頹牆邊看書,當那對煞羨旁人的冉阿讓和柯賽特在沿着地壇漫步時,史鐵生在荒草旁寫作。當彼岸的旭日升起此處的夕陽收起蒼涼殘照之際,鐵生在這專心致志地思考。就是在這個偏僻的園子裏史鐵生寫出了自己對生命的思索,對生死的理解,用筆桿爲自己搗鼓出了一條路,一條前無古人只得靠自己摸索的路,一條僅屬於自己的救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