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密碼讀後感範文600字

學識都 人氣:9.24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達芬奇密碼讀後感範文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達芬奇密碼讀後感範文600字

達芬奇密碼讀後感600字1

《達芬奇密碼》是對潛規則揭露的個人快感,這種快感來自於衆人爲之“怒罵”或是心靈的滴血。潛規則是長期以來形成,而約定俗成心照不宣的契約,正如書中郇山隱休會之於聖盃祕密的保守。做個假如,郇山隱休會有如衆多組織存在了千年,成員們在保守着驚天祕密有如聖盃,抹大拉的瑪利亞是凡人基督耶蘇的妻子,墨洛溫王朝的後人在快樂的生活……這些並沒有錯,但正是因爲這些事情的存在時刻威脅廣大信徒的精神圖騰,這種精神支柱是不容有絲毫的玷污,正如蒙古民族之於狼圖騰,漢民族之於龍圖騰。而丹?布朗的發佈,從這種默守的潛規則來講,已經壞了平衡,必將引起精神和信仰的衝突。而在此過程中,有人得到了暫時的快感,雖然在他們自己看來這有如烈士捨生取義成仁所爲。

這是對傳統和權威的挑戰,歷史和規則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統治者不允許這種失衡。不由想起揭開高校招生黑幕冰山一角的“北航廣西招生醜聞”,民衆評論更多的是那位家長是否應該站出來揭露,孩子還要不要未來?也不由得前段時間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重慶串標事件”,業內人討論更多的,是誰不守規則泄漏了本不應該泄漏的信息?那位家長和那位爆料者一定是氣未定心未平而做出的結論,或是他們認爲他們揹負了歷史和社會給他們的職責,而撞到頭的還是他們,有人會去拿饅頭沾了他們的鮮血,去醫治自家那個得了癆病的兒子。不由地想起那入主八百里水泊梁山的宋江如何取代了晁天王,因爲一個深諳世道的小吏,固然比豪氣沖天的義士更知曉帝國的潛規則。

達芬奇密碼讀後感600字2

在同事的鼓動下讀這本書,我自己是不會選擇這樣的書讀。因爲想到他會和那些偵探小說一般。哈哈哈哈,難道與同事玩笑一般,這本書和一個人的智商有關。

這是本通俗的懸念小說,美國人寫的。懸疑小說都是這樣,撲朔迷離堆積一些讓人奇怪驚訝的事情,然後再揭開謎底。這中間只是玩弄一些邏輯技巧,看似有趣吧。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誤導,千萬不要相信書中的種種暗示,這種暗示往往是作者下的套,他希望你按照暗示去做一些猜測,而這些猜測給他抖包袱增加效果。

如果讓人毫不費力的猜中了,這書簡直就是一堆廢紙,作者一定是小兒科。

這本書能在那麼多懸疑小說中脫穎而出,是因爲他結合宗教、歷史、藝術中的懸案,講述了一些常人聞所未聞的觀點,再加上密碼的破譯和神祕詩句的雙關寓意,這些增添了很多的神祕色彩和新鮮感。不像其他的書就是人被殺了,東西丟了,然後開始追查,象洋蔥皮一樣,一層一層往下剝,直到最後揭露真相,而整個事件的背景遠沒有這麼豐富多彩。這是這本書勝出的根本原因。

就這本書的推理水平來說,沒有什麼推理,談不上是推理小說。說到懸念,作者有意編纂的跡象太明顯。從事情的發生開始,就是兩個人一路狂逃,一路解密。凡事總是這麼巧,他們剛剛好能逃脫警察的追捕,剛剛好能靈感閃現破了密碼。一個老頭花了巨大精力製造的密碼,一步一步指引他們,而他們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全部找到答案。整個過程又有一個神祕的導師監視着,利用着。一切的事情只能是編造,不能讓人感覺信服。

達芬奇密碼讀後感600字3

故事的發生源於盧浮宮博物館館長雅克·索尼埃被槍殺案件,案件最大嫌疑人是哈佛大學宗教符號學教授羅伯特·蘭登。令人費解的是館長雅克·索尼埃的外孫女索菲·奈芙竟然協助疑犯羅伯特·蘭登逃跑,警察追擊逃犯的行動就此啓動。然而故事並不簡單,隨着雅克·索尼埃祕密身份漸漸浮出水面,情節的重點從兇案逐漸轉向密碼破譯、符號學、字謎遊戲、教堂建築等方面的宗教巡禮。

令人驚訝的是,作者揭示了達·芬奇諸多名畫背後的宗教隱義,特別是《最後的晚餐》中隱含着耶穌和抹大拉的瑪麗亞的婚姻關係,使耶穌是人而非神的暗示顛覆了傳統宗教理念中耶穌神性的光環。祕密興起的教會組織郇山隱修會保守並傳承了從基督時代起耶穌及其家人的祕密。更令人吃驚的是,許多西方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都曾是郇山隱修會的大師級人物,如:桑德羅·波提切利、列昂納多·達·芬奇、艾撒克·牛頓、維克多·雨果、克勞德·德彪西等。

信仰上的軟肋讓梵蒂岡的教皇向郇山隱修會組建的“聖殿騎士團”大開殺戒,從此爆發了對異教和女性崇拜宗教組織殘忍殺戮的十字軍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個世紀。大量的史實資料讓我們從小說的虛構和娛樂中時常跳脫出來,感受丹·布朗大膽而非同尋常的宗教歷史觀。

《達·芬奇密碼》激活了讀者多方面的興趣,比如:盧浮宮的珍寶、離奇的兇案、達·芬奇的繪畫和令人驚歎的隱喻、符號學和字謎遊戲中的樂趣與智慧、著名教堂的景觀和背後鮮爲人知的實事變遷等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識。涉及方面雖多,但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引人興致,打開了人們對宗教歷史的好奇心,塵封的歷史又一次被開啓。